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宝藏-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家,这村叫什么名字?有多少户人?是不是都是一个家族的?”杨先生问。

    “杨先生,这村叫钱家村,有百十户人家,大部分都姓钱,还有其他几个姓,人数都不多。老朽也姓钱,是钱家的族长,另外几姓的百姓很多事情也找老朽商量,实际上老朽也算整个村子的族长。”

    “钱老先生德高望重,深得村民信赖,也让我辈十分敬仰!斗胆问一下,村里人是不是跟西夏国有关系?是都有关系?还是一部分人有关系?”

    “杨先生,以前也有人这么问过,不过那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老朽只知道本族人,也就是钱姓跟西夏有关系,其他几姓老朽也问过,却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后来几姓人互相通婚,你来我往的,又是一个村的,关系就撇不清楚了。”

    “钱老先生,你们钱家跟西夏是什么关系?是原本就是西夏人,还是”

    “杨先生,钱家的先祖是西夏人,后来才到这里来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钱老先生,那您知道先祖最早在西夏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怎么过来的?为什么过来?”

    “哦,我们有族谱,可以给你看看。”族长拿出厚厚一本族谱,翻开第一页:“杨先生,你看,先祖最早是西夏盐洲人,家里有地,还有羊,比较殷实。先祖有个秀才儿子,自幼饱读诗书,一心想谋取功名,光宗耀祖。二十岁时,秀才儿子收拾行囊,开始赴京赶考。一路艰辛,赶到这里,天色已黑,只好进村投宿。可是村里人都不愿意接纳,让他到村东的员外家里投宿,因为员外有钱。无可奈何,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员外家。”钱老先生喝了口茶。

第二十七章庙宇石碑(二)() 
“那员外收留了没?”萍儿不知啥时候也凑了过来,听到这里立马就问上了。

    “呵呵,这小丫头别急,听爷爷慢慢说。那员外看见秀才眉清目秀,一问是赴京赶考的,不但收留了他,还吩咐小姐给他做饭。小姐做好饭,亲自端了上来,想看看秀才啥模样。只看了一眼,小姐就心花怒放,娇容羞涩。那秀才见小姐仪态万千,也是满心欢喜。吃顿饭的功夫,两人就卿卿我我,再也不愿意分开,很快就定了终生。后来,秀才赶考落榜,就再也没有回到盐洲,给员外家做了上门女婿,这就是我们钱姓人最早的先祖。我们这位先祖识文断字,还非常勤快,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加上员外留下的资产,日子过的相当红火。他不但经常接济村里的穷苦乡亲,还在村外修了庙,并且用自己先祖的文字刻了一座石碑,以示纪念。先祖过世后,村里人都非常怀念他,就把村子改为他的姓氏,叫钱家村;那座庙也叫做钱庙,一直香火都很旺的。”钱老先生说。

    “钱老先生,你们这位先祖千里迢迢赴京赶考,说明当时西夏已经消亡,没有地方可赶考,只能远赴这里,也就是元朝的京都赶考。哎呀,你们先祖可真是博学多才,离开西夏那么久远了,还记得西夏文字,而且刻在碑上。”

    “杨先生说的没错,我们这位先祖学问高深,会好几种文字,其中就包括西夏文字。不过,也就先祖会写西夏文字,后来改朝换代,西夏文字不用了,慢慢的也就没人会写,也没人认识了。”

    “钱老先生,那您知道这块石碑上刻的什么意思吗?”唐剑问。

    “字不认识,不过意思知道,大概是钱姓贵人从西边西夏国盐洲而来,托祖上福气,在此安家落户,并修建此庙,祈福后世万代兴旺平安!”

    “钱老先生,你们先祖这庙修的好啊!村里一大半都是钱姓人,我看光景都还不错,是不是以前还出过状元或是武官之类的?”杨先生问。

    “当然出过!一名状元,两名武官,那时候可是威风的不得了。你看这村里,有好多老房子,都是状元和武官们修的,可有年头了。”说起状元和武官,钱老先生手舞足蹈,好似年轻了好多岁。

    “钱老先生,您刚才说,很早以前有人问过村里人跟西夏国有什么关系是吧?那都谁问的?是在这里问的吗?”唐剑又问。

    “这位后生,这话说来可就长了。”

    “钱老先生,反正今天下雨,我们也不好走路,您老人家也没啥事,就给我们说说呗!”

    “也好,下雨天,你们没法赶路,干脆就在家里歇着,等雨停了再走。老朽正好也无聊,就给你们随便说说。老朽现在老子,走不动了,只能在家呆着。不过,年轻时候可是家里呆不住的,走南闯北,在周围大小也算个人物,不然后来也当不上这个族长”钱老先生一边品着茶,一边讲述年轻时的辉煌。

    族长名叫钱穆,幼时读过几天私塾,还跟村里几个把式练过几年武艺。功夫高低不大好说,身体却相当结实,头脑也很灵活。十七八岁就给村里的商队跑腿,后来就成了商队的镖师。再后来,他就不满足辛苦而且挣钱不多的镖师了,凭借这几年攒下的人脉,开始走南闯北,自己干了。

    在外闯荡的日子一点也不潇洒,很多时候相当辛苦,甚至是磨难。可是钱穆却义无反顾,即使挣不下多少钱,毅然不停的奔波。往北,他到过浩瀚的原始森林,挖人参,贩卖木头;往东往南,他都到过海边,跟渔民出海,倒腾海产;往西,他去过大漠,还去过藏区。钱是没有落下多少,但是见过无数世面,以至于后半生每每有人问起,他都眉飞色舞,充满了自豪,也在别人的羡慕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三十岁时,钱穆从东北回老家过年。路上遇到一位汉子,比自己小不了几岁,背着行囊,也是脚步匆匆。上前一打听,居然还是老乡,也是去东北闯荡,准备回家过年。两人走一路攀谈了一路,越说越近乎,越说越亲密,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那汉子叫唐仕伟,非常豪爽!两人不知怎的就聊起了老祖先,钱穆把老祖先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唐仕伟,却招来唐仕伟不住的追问,恨不得把钱穆祖先的肠肠肚肚全都扒了出来。只是钱家族谱都记得清清楚楚,就那么多东西,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唐仕伟也给钱穆说过自己的家世,说老祖先好几百年前从遥远的西边逃难过来,说不定也跟西夏国有关系。因为祖先没有交代的很清楚,具体什么关系他也不知道。他还猜想当初逃难的老祖先应该不止一个人,很可能还有其他祖先,就是不知道都逃到了哪里,现在还有没有后人等等。所以现在只要听见谁跟西夏国有关系,必定要刨根问底一番。

    再三追问了钱穆老祖先的情况,唐仕伟失望的摇了摇脑袋。钱穆也想跟唐仕伟拉点关系,可两人翻来覆去的说道了半天,最后也没有扯上半点实质性的关系。不过,毕竟都跟西夏国有点关系,也算间接的有了关系。唐仕伟请钱穆以后再遇到跟西夏国有关系的人就帮忙问问,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亲人;钱穆也请唐仕伟如果有机会去了盐州,也帮忙打听一下,看看那边还能不能找到亲戚。

    唐仕伟没有机会去盐州,自然也无法帮钱穆打听。钱穆后来终于去了大漠,找到了盐州,也找到了当地的钱姓家族,最后从一位老者那里证实老祖先确实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后,钱穆跟盐州拉上了关系,还经常跟盐州那边做生意,赚几个小钱。现在钱穆老了,走不动了,钱家村的后人们接着开始跑,跟盐州的关系再也没有断过。

第二十八章半截信件(一)() 
由于大多时候都在外面奔波,加上两家相隔好几百里,钱穆跟唐仕伟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有时一两年见一次,有时三五年才能见到一次。不过,钱穆始终没有忘记唐仕伟的嘱托,只要去外面总是千方百计帮忙打听消息。

    四十岁时,钱穆又去了趟南方。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跟几个生意伙伴混熟了,互相打听家世。没想到那几个人居然知道西夏,这让钱穆大吃一惊,赶紧追问这几个人的底细。谁知那几个人只知道老祖先很可能是西夏人,在西夏国战败之后逃了出来,一路辗转,历经好几十年才到了南方,再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钱穆对那几个人大致说了唐仕伟家族的情况,说他们很可能就是唐仕伟要找的亲人。那几个人将信将疑,商量了一会,找来纸笔写了封信。信中大致说了老祖先逃难的情况,还说唐仕伟如果真是当年一起出逃的老祖先的后人,就请到南方过来一叙,所有路费盘缠均有南方的亲人负担。信中最后写明了那几个人在南方的详细地址,还有几个人的姓名,以及写信时的年月日等。几个人郑重的把信交给钱穆,还给了钱穆一些银两,请钱穆无论如何都要把信带到。钱穆接过信,但没有拿银两,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要将信带到。

    信是带到了,却只带了半截信,还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这成了钱穆一生的遗憾!

    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劫匪,要钱穆把所有东西都留下。他走南闯北,不知经历了多少险恶,自然不会惧怕这几个土匪,就假装顺从,把东西都放了下来。等几个土匪靠近时,他突然出手,死死扣住土匪头子的脖颈,喝令其他土匪立即退下,不然立即要了土匪头子的小命。那几个土匪不敢不听,只得退了下去,并把手中的家伙全部扔掉。他踢掉土匪头子手里的家伙,放掉了土匪头子。毕竟只有一个人,还要走长路,他不想多惹事。

    谁知土匪头子一转身,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钱穆见势不妙,转身拔腿就奔。纵然身手再好,也架不住一粒子弹,这道理谁都知道。土匪头子在后面猛追,边追边开枪。不过,土匪头子的枪法实在太烂,没有一颗子弹击中钱穆。但是钱穆也不敢停顿,一口气跑了好几里地,跳进前面的河里,在河里憋了好长时间,才摆脱了土匪的追击。

    东西没了,损失了一大笔钱,着实让钱穆心疼了一番。好在贴身缠的大洋还在,那封信他赶紧去摸身上,那封信早已被水浸透,加上在水里时不知被什么东西来回划拉了几下,居然只剩下半截信了。就这半截信也模模糊糊,基本看不清楚了。他仰天长叹,命运造化,怎么如此捉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线索,却又栽到了自己手里!关键是他只记住了信的大概内容,并没有记住南方那些绕口的地名,那几个人名也没记住。而且,那几个人也是在外地跟他做生意,就是去当初写信的地方也没法找到这几个人。

    虽然带回来半截信,但唐仕伟还是非常感谢钱穆,毕竟有了线索,也就有了希望。唐仕伟常常念叨着,要想办法去一趟南方,最好跟钱穆一起去。可是毕竟太远了,加上连年战乱不断,几十年间几乎就没有消停过,一直都没有机会成行。后来,两个人渐渐的年纪大了,也很少见面了,这事也就慢慢的不提了。

    “我那老兄弟,有些年头没见了,也不知现在还好吗?我还在世,老兄弟也应该唉”钱老先生说到这里,轻轻的抹着眼角。

    “钱爷爷,您老人家多保重,我替爷爷再次谢谢您!”唐剑眼里也含着泪水。

    “这位后生,你刚才说啥?你爷爷?莫非我那老兄弟是”钱老先生睁大了眼睛。

    “钱爷爷,是的,你那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