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宝藏-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酒,不能一下给喝光了,以后没法做生意了,只能细水长流。

    岳林他们只占据了两座小一点的山洞,另外还有几座小山洞作为预备。损失了近百名弟兄,还有那么多弟兄负伤,岳林非常心疼。只剩下二百来号弟兄,说啥也不能再有损失了。唐剑说从山里撤离,他立马同意了,一下就撤的干干净净,把那片水域彻底留给鬼子。反正谁也搬不走,无非烧一通,炸一通,完了再回去慢慢收拾。只要那片赖以生存的水域还在,其他的都无所谓。

    “哎呀,岳司令,知道你们有后路,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隐蔽,这么舒适,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嘛!不,比世外桃源还要好,而且好了不知多少!”杨毅由衷地感叹到。

    “杨子,那世外桃源是老祖宗的美好向往,虚的!可这神仙洞却是实实存在的,老百姓的小日子也是实实在在的。现如今,日寇入侵,居然还有这样的地方,真的比世外桃源还要世外桃源啊!”杨先生感叹道。

    “老师,您过奖了!其实,这地方并不很大,而且周围也都被日本鬼子占领了。只是这片森林虽然没有大山大沟,可也相当复杂,有水潭,有峡谷,还有许多深浅不等的大坑,我们都叫天井,一旦掉下去,尸骨无存!别说日本鬼子不敢进去,就是我们这些老山林也轻易不敢进去。咱们居住这地方其实还在森林边缘,地形啥的也没有那么复杂,相对比较安全些。不过,就这鬼子也进不来。”岳林说。

    “司令,鬼子可是有飞机,有大炮,还有快艇啥的,一般地方还真挡不住他们,万一进来了咋办啊?”刘春问。

    “这个我们早就想到了。我们能进来,老百姓能进来,其他人当然也能进来,只不过稍稍费点事罢了。万一鬼子进来了,那就只能继续转移,再往里面走,凭借里面的地形抗击鬼子。不是咱吹牛,就凭这几百号人,再加上那几千老百姓,只要守住森林里面那些险要关口,就算鬼子有飞机大炮,不死个万八千人休想进去!”

    “司令,难怪你们能长期占据这些地方,不仅占据了天时,同时也占据了人和!我看了看这些老百姓,虽然平时看不出什么,可到了紧要三关的时候,各个都很听话,服从你们的指令,这可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听说也有不服从你们的,这次没有跟着进来,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唐剑有些惋惜。

    “兄弟,我已经训斥了手下,只是给通知了一声,并没有强制让离开,结果有好几十人没有跟着进来。这几天到处都是火光,枪炮声昼夜不停,肯定是没了。这也给其他老乡提了个醒,让走就赶紧走,绝不能磨蹭;手下弟兄也不能一说了之,得盯着,实在不行就绑了,再不能让白白损失人了。”

    “对,只要人在,一切都好说。哎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好好住几天了,就让小鬼子到处瞎折腾去。”唐剑身子往后一仰,当真睡去了。

第五十章出逃银州(二)() 
“哎呀,不打仗了,也不走路了,立马就没意思了。”萍儿吃饱喝足,觉也睡够了,精神头十足,在洞子里来回转着。

    “萍儿,你个小丫头,咋这么不安生啊?”黑娃笑道。他成天跟杨毅刘春和郭林平几人练习枪法,交流武艺,早就跟这些人打成了一片。就是话不多,很多时候只是三言两语,或是啥都不说,只是笑笑。

    “黑娃哥,不是我不安生,就是反正我就是闲不住,一闲就无聊。”

    “萍儿,好不容易消停下来,那就好好歇缓一阵,把身体养的好好的,以后好赶路啊!”小芬抬头看着萍儿。她原本跟萍儿一样,活泼开朗,敢想敢做,自从亲人遇害以后,就沉默了许多,也成熟许多。这几天行走打仗,整天跟萍儿几人在一起,她也快乐了许多,有时候还给萍儿传授几招,或是跟杨瑾一起练习一会枪法。

    “小芬姐,我当然知道要把身体养好。可是这些天顿顿吃好的,又不咋走路,养的够好了,再养我就胖了,走不动了。”

    “吆,多大点人啊?就胖啊胖的,是不是着急的想嫁人了?”杨谨开玩笑说。

    “姐,谁想嫁人了?我看你才想嫁人呢!要不,给我当嫂子咋样?只要我同意,我哥他就不敢反对,不然我收拾他”萍儿凑到杨谨跟前,声音低低的,显得相当的神秘。

    “嘿,你个小东西,给你当嫂子还要你同意?你也太”杨瑾伸手敲了一下萍儿脑袋。

    “那当然要是我不同意,哼哼!不跟你说了,我看看老师去!”

    杨先生坐在角落里,正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萍儿悄悄走过来,伸长脖子看了一会,悄声问道:“老师,在研究呐?”

    “我把这几天的情况,还有这奇特的地形地貌大致记录一下,以后说不定还能用上。怎么?你又无聊了?”杨先生抬起头。

    “嘿嘿老师,还是您了解我。他们都不跟我说话,我这就找您来了。”

    “我看你们说的挺好的啊,怎么就不跟你说话了?”

    “是挺好的,可是我都不爱听,就想听您讲故事。哎,老师,好些天都没上课了,这下有功夫了,该上了吧?”

    “哎呀,小萍儿,这一路人家都有事可做,就你我是吃闲饭的。我给你讲故事,你陪我听故事,也算是其乐融融吧?也好,反正也没事,就给你讲,接着上次讲!”杨先生合上了本子。

    “哎,过来,快都过来,老师要上课了。”萍儿赶紧把其他几个人都招呼过来。

    “上回说到党项人被大唐帝国再次赐姓,并且首领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统辖银、夏、绥、宥四州。他们驻扎在夏州,把古老的夏州城作为统辖四州的政治中心。他们在夏州不到二十年,大唐帝国就灭亡了,接着又是长达好几十年的、史称五代十国的战乱。这期间,北方的契丹人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辽帝国,这个咱们后面说。在五代十国时期,党项人居住相对偏僻,并没有受到中原战乱多少影响,就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

    “宋帝国建立后,宋太宗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开始限制节度使的权力。恰在这时,党项羌人,主要是贵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互相告发。绥州刺史、党项羌人李克文向朝廷密告其侄儿李继捧不适合担任节度使一职,请求朝廷另派节度使到夏州。一直在寻找机会的宋太宗终于找到了理由,立刻颁布诏书,令李继捧及其他党项贵族离开夏州,前往大宋都城汴梁。”

    “去东京汴梁啊?那不是让去享受荣华富贵吗?”杨毅问道。

    “是的!汴梁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不光是这些从青藏高原过来的党项人的向往之地,也是大宋周围其他藩国贵族的神往之地。李继捧虽然不愿意离开经营了二百多年的故土,却也向往汴梁的繁华贵族生活。加上李克文和朝廷使节的不断督促,他最后还是交出了节度使大印,带领族人中的贵族精英们离开夏州,前往汴梁。同时,宋朝派往夏州的知州也上任了,一直由党项人把持的夏州政权开始由汉人主持。”

    “完了完了,好不容易经营了这么一块宝地,结果又让把权力收了回去,党项羌人又得任人宰割了。”刘春叹息道。

    “对于一直保持相对独立性格的党项人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并不是每个党项人都愿意被这样。大首领李继捧的堂弟李继迁就坚决反对去汴梁,并就此事跟李继捧展开激烈的争论。无法说服大首领,李继迁也拒绝去汴梁,带领自己的追随者去了银州,并在暗地里召集力量,包括汉族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一年,李继迁二十岁。”

    “二十岁,就有如此雄才大略,不愧是一代枭雄啊!”唐剑感叹道。

    “确实!正是这个李继迁,以过人的胆识挺身而出,反抗朝廷,奠定了一代王朝的基础。下面,咱们就把故事的主角转为这个李继迁。他出生在银州,据传‘生而有齿’,幼年时就以勇敢果断、善骑射、头脑睿智而闻名乡里,十二岁就成为定难军都知蕃落使。在得知大宋朝廷诏令李氏五服以内的族人全部赴京,所辖土地全部归于朝廷后,他立即召集弟弟和亲信商量对策,说我们祖宗在这里封土三百年,父兄子弟雄踞一方,当今朝廷诏令李氏宗室进京,咱们李氏政权的根脉从此就断了。他听从了谋士的建议,决定逃出银州,远走大漠北边,重起炉灶。”

    “这算是反了吧?”一直没有说话的郭林平问道。

    “没错,实际上就是反了,跟大宋朝廷对抗。当时为了掩人耳目,逃脱盘查,李继迁谎称奶妈去世,要出城送葬。他偷偷将各种兵器装在棺材里,带领数十名亲信披麻戴孝,吹吹打打,大摇大摆的出了银州城,随即向一个叫做地斤泽的地方打马飞奔。到达地斤泽后,李继迁拿出了祖先的画像,打起了恢复故土的旗帜,到处招募力量。周围的党项人都赶过来祭拜先祖,许多人还为失去了故土而痛哭不已。渐渐的,李继迁召集的党项人越来越多,开始了反抗大宋,重建夏州政权的大业。”杨先生说。

第五十一章出山侦察(一)() 
“李继迁一开始只是小规模袭击,取得了一些战果。后来力量越来越强大,胃口也越来越大,俘获的人马牛羊也越来越多。大宋朝廷非常恼火,决定以牙还牙,袭击李继迁的老巢地斤泽。一天夜里,李继迁还在睡觉,数千大宋骑兵从天而降。慌乱中,李继迁和弟弟李继冲夺路而逃,部下被杀了五百多人,连李继迁的妻子和母亲也被宋朝军队俘虏了。”杨先生接着说。

    “那些有雄才大略的人,虽然对亲人很爱护,但是当亲人跟宏伟大业相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亲人。所以,大宋抓住李继迁的亲人,应该不会起到多大效果的。”唐剑分析道。

    “正是这样!但是,毕竟是李继迁的亲人,宋朝还是存有一丝幻想。他们并没有太为难李继迁的母亲,只是软禁起来,后来还封为西河郡夫人。只可惜一直到老,李继迁都再没有母亲相见。”

    “这人心肠真硬!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们相见了,恐怕就无法完成重建大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代王朝了。”杨毅感叹道。

    “要成大事,就得经得起各种磨难!李继迁正是这样,经过了多次失败,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为了躲避官军追杀,他经常居无定所,就在大漠一带打游击。经过几年的成长和磨炼,他越来越成熟,也对当时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审时度势,做出了‘联辽抗宋’的战略性决策。”杨先生喝了一口水。

    “当时,宋朝举兵北伐,取得节节胜利。辽国为了抵御宋朝的进攻,急于寻求盟友,以牵制和分散宋朝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下,李继迁提出的‘联辽抗宋’的策略正中辽国心意,于是,夏辽结盟一拍即合。”杨瑾接过父亲的话题,继续讲述。

    “李继迁的使臣到达辽国后,辽圣宗非常痛快的答应了李继迁的请求,并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近校检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后来,辽圣宗还将宗女封为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李继迁也每年都向辽国进贡,借助辽国的声威,团结内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后来,辽国赐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