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苏联-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也是和非洲的革命武装见面,适当的装一下是必要的,幸亏从开罗运过来的日用品已经到了,不然谢洛夫又得一副阿拉伯大胡子的装扮,迎接这些反抗力量了。

    一边擦着皮鞋谢洛夫一边对着卢卡妮说道,“跟这群黑叔叔谈主义是十分愚蠢的,而且我也从来没有跟他们谈主义的打算!有了武器之后,他们自动就会给自己的武装力量起一个有号召力的名字,什么解放、什么人民军、为了骗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武装中,那时候的武装头脑们,会自动学习一些主义的东西来让部下感到牺牲是值得的。样本现在就有,革命理论没有比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全面的了!”

    “就黑人武装的潜力和非洲战争的强度来看,给他们t34我都觉得有些浪费,ak47管够就算我对得起他们了!”谢洛夫脸上的蔑视显而易见,嘲讽道,“就算ak47给他们,我都怀疑到底死在他们手中的殖民者多一点,还是普通的黑人多!”ak47是举世闻名的冲锋枪,战士们最喜爱的武器,高雅而简单的把重锻钢与实木完美结合,它绝不会断裂、卡壳或过热。就算沾满泥巴和沙土一样可以正常开火。使用非常简单,就算一个小孩子都会适用它,而且他们的确在使用。

    根据科学研究,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怎么近代这么落后!谢洛夫仔细想了想,推翻了自己的想法,不是近代落后,是一直落后,古代也没有什么着名的文明出现。不说现在占据话语权的欧洲文明,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中东的伊朗。好歹不吹不黑的说,都有各自的特点吧,怎么黑非洲就一直没有自己的亮点呢?哪怕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没出现,虽然是负面的。

    虽然谢洛夫此时也算个军人,应该对一些武器枪支有所了解,但面对这些黑叔叔肩上挎的五花八门的枪支。还是感觉到世界这么大,充分的了解仍然任重而道远。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这种枪支的岁数已经老到了一战之前,谢洛夫跟就不认识。第二种情况,那就是黑叔叔用土法造出来的武器,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炸膛。

    走过一名武装战士身边的时候,谢洛夫还停下看了一眼。如果没看错的话,那名黑人战士身上挎着的步枪,好像有点生锈的迹象!“也是真能对付!”谢洛夫自语一声,走到了和这些武装首脑见面的房子中!

    和非洲武装首脑见面的房间,既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招待这些人的精美食物。如果说这个房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大,大的足够容纳上百人仍然不觉得拥挤。因为这间房子本来就是准备做仓库用的。

    不知道这群非洲黑叔叔是不是满意,但也就这样了。手里拿着阿里姆部长送的大马士革钢刀,后面跟着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两位女秘书。谢洛夫一屁股坐在主席台的正中间位置上,伊戈尔上校就在谢洛夫的旁边。

    “尊敬的非洲战士们,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们!”谢洛夫一坐下就开始说这种能让自己吐三斤的虚伪废话,不过没办法。该说的必须要说,又到了喜闻乐见泼脏水的时候了,“非洲大陆,资源丰厚,人民热情爱好和平。今天的非洲之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全部都是由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剥削非洲人民造成的。我们苏联的目标一直都是支持非洲人民,解放自己的家园,在座的各位的目标和苏联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将殖民主义者从非洲大陆上驱逐出去!”

    说到最后的时候谢洛夫已经完全进入到了角色中,口气那叫一个义正词严,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差点连自己都骗了!这一点都不科学。

    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分别用英语和法语,对着这群非洲武装的首脑翻译,效果相当不错,至少比谢洛夫说话的时候安静的多,不是这些非洲有多高的觉悟,而是这些黑人把目光全部放在美女的身上,才没有让这里转变成菜市场。

    “谢洛夫先生,感谢苏联慷慨的行为!我们非洲人会感谢你们的!”卢卡妮将一位黑人领袖的话翻译给了谢洛夫。

    “不客气!”谢洛夫把玩着手中镶钻的大马士革钢刀,盘算着怎么狠狠敲一笔,无偿援助?别搞笑了,谢洛夫可不会想冷战时期中苏方面其他人,有这么高的觉悟。真的抱着无产阶级的觉悟和对非洲人民的同情干这事。到头来什么用?还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有句话叫做烂泥扶不上墙,非洲这些国家,除了他们国家本身的资源之外,对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毫无帮助。而且苏联不是中国,苏联本身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不是一个缺资源的地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谢洛夫不会把目光集中在非洲大陆的钢铁、石油和煤炭上,因为苏联这些资源都很丰富,中国因为人口的关系倒是非常稀缺,所以一些稀有的矿藏就成了谢洛夫的目标,黄金、钻石、各种宝石、以及一些矿藏就少不了要被刮一层地皮了。

    这些话不能在这种场合说,不然的话吃相太过难看了,所以谢洛夫无视了苏联境内堆的像山一样高的轻武器装备,谨慎的说道,“我们当然会尽力帮助我们的非洲兄弟们,不过希望非洲兄弟们也要理解我们苏联的难处,毕竟本土距离非洲遥远,而且苏联正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有些时间可能无法做到这么全面!”

    国际局势的发展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谢洛夫认为,苏伊士战争的作用在于,英法联军在埃及的大打出手,最终引来了美苏的共同应对,让这两个国家领导层知道,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他们想怎么就怎么想之后,才在美苏的压力之下,调整自己的政策,不再对殖民地独立武装强力镇压,才有了非洲的独立。

    不是谢洛夫瞧不起黑叔叔,英法虽然是昨日黄花,但如果只是依靠非洲人自己,没有美苏的支持和压力,英法摆平这些独立武装还是绰绰有余的。

    “伊塞莫特妮、卢卡妮,和伊戈尔上校你们一起,和这群独立军的首脑谈谈,看看他们需要多少武器!”谢洛夫心里面对这些独立军的战斗力并不抱期望,不过总算聊胜于无。苏联的轻武器堆积如上,成本本身就不高,用来换一些非洲的财富并不赔账。

    说话间谢洛夫就离开了仓库,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办,克格勃必须在这里成立机构,这方面的事情又涉及到了高层的问题,谢洛夫必须发电报请示。

    “将军,是莫斯科方面给你的电报!”还没等谢洛夫发话,译电员就先拿出一封电报给谢洛夫,谢洛夫从上面的措辞就知道,不是克格勃的电报。应该是共青团中央的电报,所以也没看就放在了怀中,继续说道,“给第一总局发报,工作进展顺利。各地的人我都已经见到了,可以考虑在阿斯旺设立永久基地!”

    谢洛夫的措辞丝毫没有提及到独立、反殖民这些词汇,但是相信第一总局的领导一定会懂得谢洛夫话语中的意思。这么中规中矩的电报,也是害怕被英美情报机关截获,现在虽然也没有多高的保密程序,可也总算聊胜于无。

    伊戈尔上校还在仓库里面和非洲独立军的领导人谈,这时候谢洛夫怀揣着谢列平的电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电报上没有多余的问候,只是非常简单的说着,“尤里,二十大马上即将召开,作为克格勃少将你有资格参加,要不要回到莫斯科参加二十大?”

    谢洛夫眼睛一直盯着没有几个字的电报,木讷的点燃一根烟,这时候似乎只有香烟能让谢洛夫保持一点的清醒,自语道,“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准备清算斯大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巅峰阶段要过去了?我在意大利帮助意大利共产党是不是做错了?”

    在五六年二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中,赫鲁晓夫重申了苏联共产党对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政策的支持,否定了列宁关于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理论,并且认为,在一些国家通过议会的道路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让谢洛夫对自己的最大成绩开始了怀疑,到了现在为止,谢洛夫醒来之后的最大功绩,就是在意大利成功让共产党上台,可是这个功绩却是让赫鲁晓夫推行自己思想的最大样本,如果仅仅是这样也没什么。关键是赫鲁晓夫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和平共处,扳倒斯大林思想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苏共二十大之后,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上,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没准正是意大利方面共产党的成功,让赫鲁晓夫更有自信的开始推进自己的理论。

第一百三十四章 t54?猴版的吧?() 
报告指出,十月革命的方式在当时是唯一的出路,然而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将越来越多样化”。

    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完全可以通过取得议会中稳定的多数,并且将议会从资产阶级民主的工具转变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工具”,从而“是现社会根本改造的条件”;不用武装起义就夺取政权,这就是“和平过渡”。

    报告指出,列宁关于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观点“在那个时期是正确的”;而现在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具备了防止侵略的物质基础,因此“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两条路:要么和平共处,要么发动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第三条路是不存在的。”这就是“和平共处”。

    报告同时“向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建议:‘让我们用实践来证明哪一种制度更好吧,让我们进行不打仗的竞赛吧。……我们建议的是未提及所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进行的和平竞赛。’”这就是“和平竞赛”。

    “处在弱势地位,还要和平竞赛!”不知不觉间,谢洛夫面前的烟灰缸已经满了,苏共二十大的会议,谢洛夫是没有资格过问的,但苏共二十大之后,最直接的问题马上就会来,受到苏共二十大的影响后,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马上就会发生。

    “打倒斯大林对你有什么好处!”谢洛夫起身拍掉裤子上的烟灰,想出去看看伊戈尔上校他们完事没有,一开门愣住了,“天这么就快就黑了!”谢洛夫有些茫然的站在门口,一时间有点不知道在干什么了。

    最后谢洛夫给谢列平回电。说自己在埃及的工作正在关键时刻,没有时间回到莫斯科参加苏共二十大,对谢列平的关心表达了歉意。这种时候谢洛夫已经决意躲在埃及不回国了,现在他可知道一个重生者最可悲的事情是什么了,那就是你明明知道你的国家正在犯着巨大的错误,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拯救。

    “幸亏没有让我在苏联解体的前夕醒过来。那样我不是更是哭都没地方哭去了!”谢洛夫胡乱着摸索着身上,最终悲哀的发现,身上没烟了……

    一直到了深夜,谢洛夫总算看见伊塞莫特妮两人回来了,问道,“怎么样?都谈妥了没有?”其实谢洛夫也想参与进去,不过作为一个人。些许的自知之明谢洛夫还是有的。如果自己亲自上阵和这帮黑叔叔谈判,可能付出的代价更大。说不定做了散财童子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