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把刀-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沈有容自二十五日回了总兵府,就受了风寒,加之大动心火,在床上养了半个月,杨天亲自悉心照料,讲些好玩的给老人听,逗老人笑,终于身体有了好转。

    老人上任,家人都不在身边,有这小子陪着,竟讲些胡诌八扯的故事,听得开怀,心中郁气去了不少。

    “臭小子,那老汉种了七个葫芦,就那么厉害?”

    “那是,小子不跟您说了么,那七个葫芦娃牛的简直能上天,要不怎么能打败那蛇精。”

    “哈哈哈,听你胡扯。”

    这半个月,朝廷已经知道广宁陷落的事,抓王化贞熊廷弼回京定罪的锦衣卫已经在路上了,朝堂上此时乱成一锅粥,东林党人齐齐噤声,唯恐被点名去山海关收拾残局,天启本来对于东林党人当初帮他登基,心中很是感恩,经过这一年多朝堂上这些人的大言空话跟随之而来的碌碌无为,特别是辽东辽西,在位刚开始不到两年,已经糜烂到如此地步,而这两年朝堂上谁说了算?是那些东林党,故此,朱由校心里对东林党开始起了厌恶之心,同时想起皇爷爷临走前嘱咐父亲跟他的话。

    “不要理朝堂上那些蛀虫,多重用宫里的奴才,亲自给他们恩典,派他们出去,不然,咱朱家连饭都吃不起了。”

    “皇爷爷,你说的真对啊。”

    二月十二日,天气大晴,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天上,登州府城那雪化去不少,好像这风也小了,府城里,百姓们纷纷出来走动走动,晒晒太阳,家里都快发霉的被褥也拿出来,找个干净地方,放在日头底下晒晒。

    “老伯,你这好不容易刚下床,还是别去折腾了。”

    “哼!老夫倒是要问问他陶朗先,为啥不去救那些辽民。”

    沈有容甲胄在身,杨天紧跟在老人身边,身后两人的家丁亲卫都是持刀紧跟在后。

    沿着南北大街到了登莱巡抚府衙,衙门口的衙役见是总兵大人,连忙进去通报。

    不一会,杨天陪着老人到了府衙二堂,登莱巡抚陶朗先正在那恭候。

    “沈总兵,何事这么急慌慌的找本官?”陶朗先四十来岁年纪,穿着一身便服,脸色有点黝黑,倒是清瘦的很。

    沈有容抱拳施礼,沉声道:“巡抚大人,广宁失陷,四十余座城堡被后金拿下,辽民纷纷出海来我登州府避难,听他们说还有几十万辽民在苦苦等着我大明派船去救援他们,大人为何下令不让一兵一船出海,为何!”

    “不行就是不行,”陶朗先沉默片刻,淡淡的道:“大人不必再说了,请回吧。”

    “为何!给老夫个理由。”沈有容紧盯着对方。

    “没有理由,这是命令!”

    “呵呵,恐怕巡抚大人还在那做美梦吧?”杨天一直冷眼旁观,此时插话道着。

    “你是何人?这岂有你说话的余地,黄口小儿!”陶朗先本身心里就有愧,被沈有容质问,无处发泄,正好杨天撞上了,他以为这年轻人是沈有容的子侄。

    一个腰牌拍到厅堂桌上,杨天淡淡的介绍自己:“本官锦衣卫北镇抚司按察百户,监察山咚承宣布政司,陶大人,身为登莱巡抚朝廷命官,置几十万百姓于不顾,罪名等同大逆,相信皇上知道了,大人不光是官位不保,怕是身家性命,呵呵,有锦衣卫盯着,大人这金银财宝怕是要没喽。”

    这小子打得好官腔,沈有容早就知道杨天被逼无奈当了个百户,没想到这一开口,就把陶朗先给镇住了,当下他默不作声的坐到一边。

    “”陶朗先脸上阵青阵白,北镇抚司他是知道的,锦衣卫最臭名昭著的所在,别看对方是个正六品百户,可权力真不小。

    “大人没话说,那本官就说了,”杨天悠悠的道着:“去年本官有闲曾来过登州府城,当时听闻朝廷嘉奖大人有功,置办艨舰两千艘,马万匹之多,水师五万多人,擢大人为首任登莱巡抚,当时在下很是钦佩啊,就派手下打听了一下,”

    陶朗先此时脸色苍白,无力的坐在那里,只听着杨天继续道:“可没想到,那所谓的两千艘艨舰大多数都是些渔船,那马好像两千都不到吧?嗬,不过马有四条腿,加起来也差不多一万条了,”

    “咳,咳!”沈有容在旁边听得差点笑喷了,这小子损人不带脏字的。

    “还有那五万多水师,我是数来数去,愣是没数明白,这五万多水师在哪呢?难道连城里三万多百姓也算上?还有什么两百万甲杖,可能在下眼拙,一时漏过去了。”

    “咳咳。”老人差点又忍不住。

    “大人不用看总兵大人,不是他告诉本官的,”移步挡住陶朗先投向沈有容那仇视的目光,杨天接着道:“其实巡抚大人下令不调一兵一船的命令,在下倒是能理解,一,只要登莱不参与这广宁之事,不沾边,将来皇上怪罪下来,大人就可推说一概不知情,即便是东林党那些人,也不会拿大人大做文章,因为大人不知啊,不知者不罪嘛,是吧,陶大人?”

    沈有容瞅着陶朗先,心中恍然,看他不否认的样子,原来如此。

    “哼!”陶朗先冷哼一声,不予置评。

    “佩服啊,大人真是深知明哲保身的精髓,”不理对方脸色难看,杨天继续分析:“这二嘛,就是这人口问题,听说登州府城这一年内死了几千辽民,已经有折子攻击大人置难民于不顾,这事我是从总兵大人那知道的,不用瞪眼,在下接着说,一旦这几十万,当然,那些难民说话没个准,几十万确实夸大了,十几万?不到十万?反正人肯定不少就是了,到时要是把这些辽民救回登州府,啧啧,光这粮食就了不得啊,登州军港,号称有军粮几百万担,可谁不知那仓库里老鼠都不屑一顾,干净的就剩老鼠屎了,”

    “咳哈哈哈!”老人再也忍不住,爆笑出声,笑得前仰后合。

    而咱这位巡抚大人,脸色越发苍白,身子开始晃悠了。

    “这天这么冷,又没粮食,当然,这些粮食也不光是大人一家发财,本官懂,辽民来了后,吃什么喝什么?到时成片成片的再死在外面,我想,大人这乌纱帽确实不保喽。”

    沈有容笑过后,脸上一阵无语无奈,无可奈何啊!

    而陶朗先,木然的坐在那,身子就像那风中摆柳,晃晃悠悠,近听得话,有牙齿上下磕碰的嘚嘚声。

    “巡抚大人,你糊涂啊!”杨天此时一脸严肃的看着陶朗先:“你以为这样,朝廷就不撤你职了?据我所知,大人不属于东林党吧?经广宁一役,登莱巡抚多么要紧的职位,大人你想东林党会不眼馋这要职么?糊涂!还想撇清干系,想的倒美,你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派出手下水师,接那些难民回来,同时利用你巡抚大人的职权,让那些自肥的官员每人都吐出一口血来,当然大人要第一个吐血做个榜样,到时在下也会尽我所能安置那些辽民,如此一来,十几万辽民被巡抚大人安置妥当,如此大功,我想,那些东林党人找不出茬来攻击大人吧?下官也会用密折奏明皇上,双管齐下,大人,你立大功的时候到了。”

    沈有容像是第一次认识杨天一样,光知道这小子会挣钱,没想到这说官话,打官腔,分析道理,愣是反转成大功。

    陶朗先面上有了丝红润,心中计较着。

    “哎,是本官糊涂就依杨大人所言!”

    “大人慈悲。”

    注:历史上,广宁之战后,登莱巡抚陶朗先确实不让一兵一船出海救援辽民。

第129章 杀鞑 上() 
“呜呜”

    广宁城东边的辽河,宽约十丈的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层,此时河边上一片哭嚎声,河边上一排排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辽民在那呜咽着,不远处是一排排持刀的后金兵。

    “大汗,阿玛,杀这些汉人,还不如带回去让他们耕地干活,一来有了阿玛的恩典,这些汉人会感恩戴德,二来,此时杀了他们,怕是短期内,我大金境内那些汉人包衣听到消息会逃亡连连啊。”

    不远处的军帐内,穿一身锁子甲的黄台吉正在那跟奴儿哈赤劝解着什么,奴儿哈赤攻下广宁周边四十余城堡,获得粮秣无数,来不及逃的汉人也是不少,如今后金饥荒虽有这些粮秣补充,可奴儿哈赤觉得抓这些汉人回去,浪费粮食,还不如杀了干脆。

    “糊涂!老八你看看那些汉人,全都是老弱病残,能跑的早跑了,要来何用?不用说了,传令,杀!”奴儿哈赤挥了下手中刀,斩钉截铁的下了命令。

    “喳!”

    噗呲!噗呲!

    近万名辽民血染辽河,黄台吉劝解无果,出了军帐看着远处河边,“嗳,得人心者得天下,光杀解决不了问题啊。”

    转身,进了军帐。

    。。。。。。。。。。

    “春花,朱五,你们此去,首要任务是把那些难民带回来,告诉他们,这里有地方安置他们。”

    “是,老爷。”

    十四日,朱五跟孔春花带着两排亲卫随船,掩护那些难民撤退。

    同时,由登莱巡抚跟总兵两位大人的联名官谕,陶朗先首先出粮一万担,其他大小官员被逼的吐出有几千担的,有几百担的,加起来有三万担粮食,这就是将近五百万斤粮食。

    杨天算了一下,照着十万辽民算,一人一天一斤的量,四五十天没问题,陶朗先打算再次开垦岛田,加上登州府各大官绅地主手下缺长工,到时候会安置两万人左右,剩下八万人杨天在对方面前保证会安排到莱州府,同时上密折为他说好话,陶朗先虽有些怀疑杨天有没有这能力,不过既然已经下了决心就没有回头箭了。

    “三排长,把这封信带回去,让学风大牛他们要快,明白吗?”

    “是。”

    杨天写了封信,要求马学风带着去年曾经出过海的两个连队过来,同时命令狼牙来五个小队,张大牛领衔,让已经在杨堡训练的那些水手回莱州府城,通知马朝,那两艘武装商船开向登州军港,同时命令马学清通过商会买粮食,去年五县一州的百姓跟豪强地主日子好过很多,手里都有大量余粮,囤积起来,令手下建筑队全力在马家村附近盖房子,红花商会这只商业巨兽开始运作,发挥作用。

    “这八万人,我非得吃下不可。”

    。。。。。。。。

    二十日下午申时过半,京城皇宫,乾清宫暖阁。

    “混账!废物!口口声声,大言不惭!结果谁都不敢去!”

    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在那发着脾气,暖阁周围宫女宦官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这几日,东林党人在朝堂上互相推诿,没人敢去辽地任职,好不容易推出个解经邦,却三次上书请辞,把朱由校气的不行,如今广宁一带糜烂,朝堂上却没一个敢言之人,平时这些学问家可是一个个嗓门不小啊,朱由校真是越发看透了。

    “老奴李进忠有要事禀报陛下。”

    “进来吧。”

    一身大红蟒袍的李进忠小意的走进来,手里捧个折子。

    “陛下,请过目。”

    “好!做得好啊,这陶朗先跟沈有容做得好,”朱由校边看着折子边高兴的坐回龙椅:“好啊,不计较个人得失,救援我大明子民,好!”

    李进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