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把刀-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官员,急问其中可有真知灼见。

    天启皇帝急啊!!整个明朝一共才编练出一万火器兵,那天朝可是有两三万啊!!一万火器兵,拱卫京师都闲不够,可大明江山这么大,天朝要是先攻打其他地方怎么办!?虽然天启皇帝明文下旨让各地方官员编练勇壮,可他也知道地方上那些孱弱的军事实在不堪天朝一击。

    何况山咚又地处大明咽喉位置,万一明年一旦开战,天朝在外海掐住天津京城,内里掐住漕运,这,这粮食跟银子运不到,兵士们吃不饱,没有响银,天启皇帝可不信这样的军队会打胜仗,没见年年有地方官军闹响么,再说没有粮食,大明岂不是坐吃山空!?

    “诸位爱卿!谁有良策?快快献上来!!”天启皇帝这是急问第二遍了,诺大的奉天殿除了天启皇帝的声音,再无其他动静。

    满朝文武,文官们不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此时一致的沉默不言,实在是他们以前蹦哒的太欢,特别是东林党,在天启皇帝刚刚登基的那几年,天天在朝堂上指点江山,激昂雄辩,声言那建奴不过是疖藓之疾,在他们的指挥下,建奴旦夕可灭!

    可他们屡屡被这疖藓之疾打脸,打的啪啪作响,后来,建奴被灭了,就连困扰大明无数年的心腹大患蒙古鞑子也被灭了,按说本该是大喜事一件,可灭了这两者的不是大明,而是崛起就巅峰的反贼天朝,好嘛,这天朝更了不得,满朝文武官员,不分彼此,这脸面或主动或被动被打的肿的跟猴屁股一样样的,红艳艳的!

    如今皇帝陛下问询,这些文官是实在不敢再开口乱吹了,可这些勋贵武将呢,也不敢乱吹牛逼啊,这反贼跟以前造反的反贼像闻香教等等,还有建奴鞑子都不一样!他,他实在是太强了啊!!强的让人绝望!!没见那毛文龙被人两次欺上门去,连屁都不敢放一下,乖乖的配合反贼献出皮岛跟天津卫城,没见在武将系统内素有将名的杨肈基,马世龙,赵率教,甚至督师孙承宗等人全部被反贼给砍瓜切菜般不是俘虏就是直接吓得连打都没敢打么!!

    武将们眼观鼻鼻观心,跟文官们一样默言,天启皇帝见了,虽然脸色被气的通红,好在没有发火出声,实在是他对这种情况已经很是熟悉了,这几年,要说在别的方面,比如怎么跟他这个皇帝要钱,比如怎么争各地加税减税,特别是南直隶一带的税赋减免,这些文官是争的面红耳赤,就在奉天殿上,嚷嚷的比谁都大声,开口就是为民请命,可天启皇帝心里清楚,南直隶的税赋减免了,大明的经济就彻底跟不上去了,再比如,跟他这个皇帝争国本,太子之争,他就这么一个活着的儿子,这些文官们却天天为了朱慈炅是妖女之子的身份,相互攻诘不休,诚然,东林党的文笔功力跟嘴皮子功夫是比阉党要强的,最近在这争国本上,阉党可是被东林党步步紧逼,节节败退。

    心念急转,天启皇帝高声对左手位高站武将第二位的邓大成说道:“邓卿家,你来说说。”

    邓大成应声出列,行完礼后,高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认为当先守卫京畿一地,在临清州城,天津卫城,通州城,各装备数十门红夷重炮,两年之内,我大明应该处于守势,等到京城火器营增到十个,至少有三万兵力时,到时我方可慢慢转守为攻,至……”

    “笑话!”文官班列里突然跳出一人来,高声打断了邓大成的发言,众人注意力顿时被此人吸引过去了,天启皇帝本在凝神细听邓大成的用兵策略,突然被此人打断,顿时有些不悦,皱起眉头侧头看过去,见竟是高攀龙,素以清正廉洁著称的内阁次辅高攀龙!

    高攀龙对天启皇帝行礼告了个罪:“皇上,恕臣无礼,请容臣问询邓将军几个问题。”

    天启皇帝想了想,准了高攀龙的要求。

    高攀龙再次行礼后,冷然看着邓大成:“邓将军,你口口声声说我大明两年之内要处于守势,你可知道,一旦开战!反贼就会掐断漕运,到时不说两年,一年之内我大明的粮食储备就会彻底用尽,敢问将军,那剩下的一年,我大明拿什么撑下去?我京城几百万百姓,拿什么过活!?”

    文官们统统精神一振,高攀龙说的这话在理,两年内大明处于守势,到时大明吃什么?喝什么?

    光禄寺丞当先出班奏道:“皇上,臣观邓大成此人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皇上万万不可轻信此人所言,依臣看,我大明正该步步紧逼反贼,让反贼无暇顾及漕运节点,保我大明漕运通畅,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好一番掷地有声,正气凛然的话语,少部分阉党,绝大多数东林党俱是喝了声彩,直言汪大人说的有理,接着六部员外郎,郎中等等文职大小官员纷纷跳出来指责邓大成妖言惑众,蛊惑于皇上,让皇上万万不可轻信此人谗言,治国理政,剿灭反贼还是要靠他们文人,等等等等等……

    对面叫嚣的兴高采烈,武官班列上除了四五个跟着蹦哒的武将,其他勋贵武将冷眼看着文官们蹦哒的欢实,邓大成被高攀龙一口一个问询本就说的不是很舒服,同朝为官,要说请教还可,问询,就好像他是对方的下属一样,虽然文贵武贱已经很多年,可邓大成还是不习惯这种文官在军事上指手画脚的‘习惯’,至于后面的什么妖言惑众,不学无术等诋毁字眼,邓大成心里虽然很是愤怒,可面上却很是平静,一众就会耍嘴皮子的空泛之辈而已。

    文官们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天启皇帝也是冷眼旁观,等到一个个口干舌燥的住口后,邓大成得到皇上的首肯,只问了高攀龙一个问题:“那大成敢问高大人,您,可有何良策?”

    “这……”高攀龙刚才出言打断邓大成,一方面是看不惯武官在朝上指手画脚,一方面却是为了自家还有无数东林党同僚的共同利益,照邓大成刚才的观点,南直隶一带岂不是不设防?来年,那天朝难道不会先攻打南方?到时候,他们家里可怎么办是好!?

    可要说他有什么良策,高攀龙还真的没有,他现在也是内阁次辅了,不能跟在都察院那会一样张口就来吹牛逼了,“这”了半天,高攀龙都没这出个屁来,这时奉天殿上出现了个‘好玩’的现象,刚才出班攻诘邓大成的文官们,奇迹般地回到了班列,眼观鼻鼻观心的默默无言,好像刚才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呵呵呵……”天启皇帝莫名冷笑几声,不再看向高攀龙:“邓爱卿,继续说。”

    “是,皇上,刚才高大人说的问题臣已经想过了,粮食问题,微臣不才,想了三个解决办法。”

    “哦,说来听听。”

    “是,一,现在距明年还有半年,微臣恳请皇上下旨,让南面在这半年之内全力向京师运粮!二,微臣觉得离开漕运,河南多河流,可以转道河南,虽然多费一番工夫,却不失为一个笨办法,三,微臣认为在临清州以北,我京畿周边加上山陕两省,荒地无数,微臣恳请皇上派得力之辈去各地大力开垦屯田,这三个办法三管齐下,微臣想三年之内,我大明不会有粮荒之忧!”

    邓大成讲的这三个办法,不是什么多好的妙策,可却实用,文官们听了一琢磨,实在找不出什么漏洞,而天启皇帝听了也是频频点头,这邓大成是个人才啊!

    “爱卿,”天启皇帝还是忍不住,也是顺带替高攀龙等人问了邓大成那个问题:“要是反贼,先行攻打南面怎么办才好?”

    “皇上恕臣直言,反贼要是先行攻打南面,我大明,只能看着!”邓大成语气肯定的说道,文官们想了想,虽然不甘这个下贱武将说的这么直白,可对方说的确实是大实话,哎,只能祈祷南直隶那边可以多多抵抗些日子了。

    天启皇帝默然片刻,叹了口气:

    “真是,无解的难题啊……”

    skbshge

第350章 准备就绪() 
临清州城,外,运河部两岸起了一堵绵延五里之长的城墙,内,四面城头均架起十门红夷重炮,特别是南城头,更是架起了二十门红夷重炮,另有五万兵马驻守。

    天津卫城内外也是照着临清州城的规制配置,天津镇总兵毛文龙亲率三万部下坐镇,再,通州城由红夷重炮加京营两个火器营共六千多火器兵,镇守通州。

    山海关一线与宁锦一线,孙承宗亲领手下众将兵修缮城池,厉兵秣马,时刻准备着关外反贼大军的入侵。

    至于山咚以南,天启皇帝下旨由南京城守备太监,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城‘土著’魏国公徐家三方总理大明南方军政,天启皇帝督促三人务必要让南方各府各州县务必勤练兵马,以备反贼。

    同时漕运开始全力加速,粮食源源不断的北上,途经天朝境内时,杨天并没有让手下把这些粮食拦截下来,只是该抽多少税还是抽多少税。

    同时河南与南直隶开始修路铺桥,只不过,大明经济捉襟见肘,除了用作京畿各地养兵之外,实在是拿不出什么钱来疏通河道,修路铺桥了,这时候南直隶民间士绅,特别是东林党背后那些代表着的豪族突然前所未有的慷慨起来,大笔的银子花上,只为半年内让徐州跟河南连接起来。

    邓大成献的前两个解决粮食的法子,还算按部就班的在运行着,可第三个最最重要的法子,“屯田”进行的却一点也不顺利,京畿各地,几乎没什么无主之地,这些地不是属于皇家的,就是属于京城的各大权贵还有当地士绅,再加上前年天启皇帝刚刚把原鲁王衡王给安排到河间府,两个亲王的大批封地加上前面几方拥有的土地,想屯田?荒地是有,可没人手,都被那几方人攥着呢,农户们去垦田屯田了,那些人能捞着什么好处?半点都捞不到!既然捞不到,那人肯定不能放!对这件事,天启皇帝也是一筹莫展,他总不能下旨让这些权贵还有皇室宗亲把手里的佃户交出来吧,万万没这个道理,所以半年过去了,屯田这个最能解决大明粮食危机的法子,确实是好法子,可进展却慢得像蜗牛。

    这半年,还有个奇怪的现象,京城周边突然出现大批操着南方各地口音的富家公子,京城不少有主却空置着的大宅院突然变得人流滚动,进进出出,热闹的很,这里面有浙江福建两广的阉党,但大多数却是众正盈朝的东林党背后的豪族,这些家门几乎把他们的全部家当全都搬到京城,他们早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买了一家两家有的甚至买了三四家的大宅子,平时闲置,有时用作供他们朋友上京的落脚点,或者干脆有时直接“打赏”给帮他们做事的一些官员,而现在,当然是给他们自家用了,大明都不管南面了,像这些豪族家主的身份,那命多金贵,哪能地处险地?那反贼,那天朝!可是与他们这些士绅豪族完全站在对立面,万万没有缓和的余地!

    所以,这些金贵惜命的家主们,各自留下几个代理人,就都携家带口的上京了,这么多豪富上京的结果就是,京城内外民间物价飞涨,银子,真是不值钱了,百姓们突然发现,他们本就勉强过下去的日子现在直接快活不下去了。

    “草,这日子没法过了,”很多普通百姓在这半年的埋怨开始增多:“八十文一斗的大米,现在要一百五十文一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