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金之子不下堂,大帅留心也!”

    这似乎是劝李师道不要随便出行的,又似乎另有所指。这两句下面还有几句道:

    “紫气南来,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李帅知之否?”

    几人参了半天,也没参出各所以然来。倒是晚上回到后院,魏氏参了半天才道:

    “这人是不是来提醒夫君什么的?”

    李师道没好气的说:

    “傻子都看出来了。卫之道这人身手十倍于他,若是想杀我他必定挡不住,不杀我又留书在此,不是想帮我的么?”

    魏氏瞪了李师道一眼,道:

    “妾身看来,这人必定知道一个极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又能够左右淄青的生死。能够左右淄青生死的会是什么呢?”

    接着仿佛悟到了什么似的,道:

    “莫不是说一个很重要的人眼下在淄青不成?如果抓到这个人,或者得到这个人的帮助,咱们淄青就能战胜朝廷,平安渡过这一劫吗?那么这个人要么是在朝廷能说得上话的,要么是个奇才。南来,说明这人是从河北来的,只是河北来的有什么人能左右咱们缁青的生死,朝廷的方略呢?”

    魏氏不说还好,一说,李师道就兴奋得站了起来,如同烧着了尾巴的狐狸一样转来转去,惊得魏氏担心不已,蓦地李师道停下来,道:

    “从河北来的,有了!咱们在魏博的暗谍前几天送回来消息说,魏博刚刚坏了一个朝廷的间谍窝子,捉了不少朝廷奸细,审讯说朝中最近要有一个奢遮人物来魏博公干,田季安等了好久也没有逮到这人,据说这人从贝州跑了。现在想来,莫不是这人使了一招声东击西,没有去贝州,反而来我淄青了?”

    魏氏也是大喜,道:

    “若果真这样,那朝廷的十万大军就真的不值一提了。只是这是个什么样的奢遮人物呢,咱们淄青这么大,他跑哪里去了呢?”

第276章() 
李师道道:

    “管他呢,逮到了就知道了。对了,对了,最近东阿那件事情是不是也和这个有关系呢?来人,来人,来人呐!”

    最后李师道几乎是用吼了。受到极大惊吓之后的极大惊喜充满了他的身心,等家人跑到门外听候吩咐,李师道命令道:

    “命令卫之速速到我书房来!”

    不过李师道在书房等到的却是一封信件,一张大大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大字:

    “俺去也!”

    再仔细看看,房间里凌乱不堪,钱财和药物都不见了,卫之显然是留书不告而去了。经历了今晚的事情,李师道深刻认识到了身边有高手的重要性,卫之的离去犹如一盆冷水浇到了李师道头上。这卫之和李英昊他们不同,是李师道雇佣来的江湖高手,和他李师道是雇佣关系,不是附庸关系,要是想走还真没什么顾虑。李师道颓然坐在胡椅上,才想起自己在车内问这刺客来历的时候似乎说过这么一句话:

    “亏他不是来刺杀本帅的。本帅身边要是有这样的高手,该要有多好啊!”

    这确实是由衷的赞美,这刺客没有杀一个人,居然就能连过十数所谓高手(那事一过,李师道就在自己手下的高手前面加上“所谓”二字了),一直杀到自己车前,占据了先机后从容地和自己身边的第一高手卫之斗了十几个回合,而且做到了只伤人不杀人,潇洒来去,武功确实很深。想来是自己当时只顾着庆幸惊叹,没有考虑到一贯心高气傲的卫之的尊严,才惹得卫之一怒而去吧?李师道想生气,却生不出气来,只是想道:

    “你这混蛋,却是技不如人啊,若是这个人真是来刺杀的,本帅还有命在么?”

    他本来是想让卫之去东阿看一下那二十几个死了的士兵的尸体,看看能不能凭借卫之的江湖经验看出些什么来。现在,只好安排其他人去了。

    当晚,金乡城下,李愬大营里,李愬聚集众将道:

    “有赖各位将士忠勇苦战,前进道路已经打通。本帅决定全军北上,为此,明日一定要拿下金乡!”

    深夜里的郓州大街上,不时有十人一队的淄青士兵持枪巡逻,“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叫声不时随着梆子响起。除了巡逻的士兵和更夫手中的灯笼发出的微弱光芒,整个大街上几乎没有任何光亮,大街两侧也是黑漆漆的一片,因而弯弯的月亮也就显得尤其特别的亮。

    在幽暗的大街上,几个黑影借着夜色的掩护,沿着街道悄悄地避过巡逻的士兵,避过查夜的更夫,时而隐蔽在墙角的暗影下,时而快速地冲过无人的街口,留下几道高低不齐,飘摇疏落的影子,空洞急切的细微足音。而这些细微的影音,就如同拂过水面的清风带起的波纹,倏忽就消散在朦胧的月光下。

    人影一共有四道,一个敏捷,两个矫健,还有一个力不从心;一个矮小,一个高大,两个魁梧。一个高大而力不从心的是段文昌,两个魁梧而矫健的是吴赐友和王武,还有一个矮小而敏捷的,是一个小乞丐,李诵他们在高沐的住宅中发现的。

    淄青严密的人口控制在战争状态下达到极致。乞丐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延续千年,唯独在淄青这些地方否认这个词语以及所指的内容存在的合理性。在淄青这些地方,每一个人都是资源,都要用起来,怎么能允许有人不去当兵也不事生产,无所事事的消耗粮食呢?要消耗也要到朝廷或者其他镇所控制的地方去消耗。所以凡有乞丐大概一率惩罚一顿后打回原籍编管。

    只是李师道管得了人却管不了天,每年总有平民在天灾人祸之下抛荒逃亡,成为流民乃至乞丐。战事爆发后,李师道一发狠,所有的乞丐就都被抓了起来。相对而言身强力壮年纪尚轻的编入军队——一般而言是编入效死营,拿着简陋的兵器打头阵,充当挫伤官军锐气消耗官军箭支的角色,老弱病残则编入辎重营、工匠营,或者分到各地去生产,至于再次一点的,李师道很慈悲地没有肉体消灭,而是把他们送到了郑滑、汴宋、徐州等朝廷控制区。小乞丐就是在郓州大搜捕中幸免的一个乞丐。之所以幸免就是因为小乞丐见势不妙,钻狗洞逃进了高沐的荒废住宅里,逃过一劫,不然难逃被编为杂兵的命运,这孩子,虽然看起来瘦弱矮小,却说小不小,已经十三岁半了。

    等吴赐友在高沐宅的厨房发现小乞丐的时候,小乞丐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李诵他们的到来救了小乞丐一命。李诵发现自己这一路还真是和乞丐有缘,在潼关收留了一个,在这儿又救了一个。救完后就发现这小乞丐真是个小人精,比不少自以为是的九零后可爱多了,淄青的大街小巷没有他不知道的。

    小乞丐姓罗,青州人氏,没有名字,平时人们称呼都是一个“嘿”字,李诵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罗青,让他拜了吴赐友做师傅。本来收留着孩子只是为了可怜他,没想到这孩子还真顶用,当李诵提出要去某人家里时,吴赐友道:

    “爷,从这儿到那儿要过两个街口,遇到四拨巡逻的,太危险了。”

    一边的罗青听了个似是而非,半晌才试探着问道:

    “黄老爷,您老人家们敢情要是去郭判官家里?俺认得道儿,保证能躲开巡街的。俺在郓州已经待了一两年了,没有哪条道是俺不知道、走不通的。这郭判官老娘过寿,俺还溜进去偷过吃的呢。”

    李诵自然是闻言大喜。吴赐友不相信,就问了许多问题,这罗青对答如流。于是李诵安排之后,戌时一过,便吩咐段文昌带上吴赐友和王武作为护卫,在罗青带领下走街串巷,靠近了郭日户的宅子。躲在一个小巷子里,吴赐友看准了郭宅围墙边的一颗大树,便要窜出去,被罗青一把拉住,小声道:

    “师父别动,上面有人!”

    吴赐友运起目力看过去,树上枝叶已经落尽,光秃秃的,看不出人在哪里。罗青道:

    “这颗大树上有个树洞,人就猫在树洞里呢。”

    吴赐友再一看,果不其然,树杈之间真似有个黑影在动。暗叫了一声“惭愧”,问自己的小徒弟道:

    “那该如何是好?”

    罗青的小鼻子冻得通红的,眼神溜溜的,道:

    “跟我来!”

    便带着三人转了一大圈,到了一条冰得结结实实的水边,站在水沟边,罗青对三人道:

    “除了走大门和翻墙,进郭宅还有两个法子,一个是钻狗洞,一个是从水道进去。段爷和师父王爷都是有身份的人,小的想自然不能从狗洞进去的,幸好现在水面结了冰,咱们就从水道进去吧!顺着这条沟往前走上几十步,就是郭宅了。俺想既然郭府前门有暗哨,后门必然也有,所以带师父和先生们从这里下去!”

第277章() 
这个话说得真是让人舒服,虽然钻狗洞和钻水道区别不大,但是说出去差别就大了多了。段文昌和吴赐友都庆幸没让头脑发热的李诵来,不然不管让一国之君钻狗洞还是钻水道,都是千万不能传出去的事,自己掉脑袋的可能性都极大。三人商量后,决定留下王武带着罗青望哨,段文昌和吴赐友两人进去。这是因为罗青这孩子比他们三都知道利用地形,而且够机灵,王武可以保护他。问明了罗青郭府地形后,段文昌就按着吴赐友的指点扎好衣服,嘱咐王武和罗青记好暗号,两人便依次伏在冰冷的冰面上,往郭宅爬去。而罗青则和王武悄悄往前走,观察周围有没有暗探。

    顺便说一句,段文昌和吴赐友两人没有带手套,只是在手上缠上了布。

    眼看着两人慢慢地爬了过来,确定了安全后,罗青发出了继续前进的手势。吴赐友在前,段文昌在后,两人平安无事的进了郭宅。罗青带着王武选了个背对月光的地方蹲下,等待他们出来。

    两人刚蹲好,一个人就从另一边转了过来。王武和罗青都暗叫了一声“好险”。

    吴赐友和段文昌两人在朦胧纯洁的月光下,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的爬行,听着浪漫,做着却很难受,且不说寒气丝丝地演绎着无孔不入,单是过那窄窄的水道门就很别扭。幸亏冬季水枯,不然还真不好过去。

    过去以后,确定边上无人,吴赐友就把段文昌扶起来,躲到了一座小小的假山后面。郭宅其实并不大,但是布置上很有构思。从院中引了一条活水过去,沿着水岸布置了假山、石桌凳,栽培了些树木,显得小而有韵味。这个时代,园林的布置远不如后代那么精致,但是在看得人眼里,已经很有品味了。起码段文昌就赞了一个。

    赞完以后,两人就犯了难了,院子里黑漆漆的,往哪走能找到郭日户呢?两人站起来看了一会,段文昌拉拉他的衣襟说:

    “跟我来!”

    便带着吴赐友悄悄向前走去。吴赐友马上明白了过来。宅子虽然黑乎乎的,但是住宅的划分可是一定的。只要看清楚这宅子的大体格局,或者局部的格局,当然就能找到主屋所在了。

    小心翼翼的摸到了主屋前,听到屋里传来了一长一短,一大一小的鼾声,两人对望一眼,苦笑了一下,看样子,郭日户和夫人住在一起呢。吴赐友悄悄地打开了房门,放段文昌进来,把门关上。门窗都遮得严严实实的,借不到外面一点光亮,吴赐友适应了一会,摸出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