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地打通丝绸之路的庞大战争。

    而随着国家财富的增长,唐军的战力也逐步恢复到鼎盛时期。天宝年间,举国之力也不过养得万余陌刀军,而兴治年间,重建时只有五千人的陌刀军,如今已经超过两万五千人,为了降低武器对兵员素质的要求,军器监甚至对武器进行了改造,使其稍稍减轻了重量。至于造起来颇为费力的长槊这七八年也是在军中重新普及起来,至于永贞刀、兴治强弩等兵器更是全军列装。火罐等秘密武器也在几个边镇中储备丰富,随时等待引爆。

    军队建设上,采取的以战练兵的策略,边军常年保持和吐蕃的小规模战争状态,单兵素质和战术素养都有了极大提高。而经过整编的各地军队提高了待遇,使得军心稳定,战斗力也在各地平定藩镇的战争中得到了检验,武学培养的大批军官也得到了锻炼,可堪大用。所以李诵才有信心一次投入三十万精锐,力争一战恢复河湟,重新控制河西走廊。

    此次河湟战役,采用的是隋文帝灭陈的策略,将陇右、凤翔、泾原、夏绥四镇十余万大军布置于一线,将关中各道十余万兵马布置于二线。行原等州每隔一段时间就调动一阵兵马,作出大举进攻的态势,搞得吐蕃边军常常半夜里起来紧急戒备,举火报警,等到吐蕃大军从兰州、鄯州赶到时,却又总是发现虚惊一常这一出戏已经反反复复演了十几遍,现在唐军再调动吐蕃边军也当没看见了,出兵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唐军手里。

    裴度等大臣谋划的就是这事,此时乍一听闻战事已开,首战得胜,当然要讨个彩头先了。

    李诵笑着接受了裴度的恭喜,旋又道:

    “郝玼一动,刘雍和李愬就该动了,等到吐蕃军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李光颜就应该直取河西了。这战端一起,起码要好几年要打呢。”

    裴度道:

    “是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吐蕃虽然内乱,但是一时间要想打垮他们,却很不容易,只有靠着长久的战争拖垮他们。”

    话说的容易,要拖垮敌人,自己的损失也得够大的。天宝年间之所以出现衰象不就是因为和吐蕃长久的战争吗?不过李诵自信自己现在的底气要比玄宗足一些。起码商业的开放使得自己的蓄积很多,人力上也远比天宝年间要充足。而且现在收编的军队很多,想建功立业的人也有很多,只要一招募总是有很多人愿意应征,到陇右去博一块土地作为永业田。

    自己不会总是使用府兵去征战的。而这些博得土地的流民或者罪犯,又会成为新的府兵。

    李诵点头不语道:

    “要想彻底战胜,也不能只靠武力,吐蕃来的使者招待的怎么样了?”

    裴度道:

    “启奏皇上,已经安排他和论莽热见过面了。太子殿下也接见了他们,暗示了我们倾向于支持钵教的想法。”

    李诵道:

    “告诉太子也别暗示地太明显了,点到为止。太子本身还是倾向于佛教的,太明显了就太假了。”

    裴度道:

    “臣以为太子自有分寸。”

    李诵点头,问道:

    “严秦现在到了何处了?”

    裴度回道:

    “回陛下,严将军已经率领山南西道六千伏笔开到了松州。徐诲已经到了南诏。”

    徐诲是唐派往南诏的使者。见裴度如此知道自己,李诵道:

    “朕还没有问你就说了。这个严秦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现在就看郝玼这边能不能打得出气势来了。”

    陇右的秋后,原野上已经是一片迷人的壮观景象,以金黄为主色,一大片地毯一直蔓延到天边,和宝蓝色的天空相互辉映,呈现出摄人心魄的美丽。年久失修的故道边,和这片宁静的原野相对的却是一片喧嚣。大队身着唐军军服的士兵正从天边如一条条长龙样满山遍野开来。无数的军旗上都书着一个大大的“郝”字,显示这是泾原节度使郝玼麾下的兵马。

    而郝玼本人此刻却在远远的后方,目光紧盯着一支军队在自己的视野里消失。这支军队的统帅是钱雄。

第357章() 
临行前,郝玼对钱雄说:

    “本帅给你三千人,沿着这条小路,十五天内务必夺取石城堡,能做到吗?”

    人已经远去,但钱雄坚定的回答却依然如在耳旁。郝玼拨转马头,直往大军追去。三百名亲兵紧随其后,黑色的大旗上一个大大的“郝”字舒展开来。

    唐军猩红色的战旗在迎着西风烈烈翻卷,野诗良辅的心也如同这翻卷的红旗一样起伏不定。

    “八年了。”

    这一刻我等了整整八年。而凤翔军将士整整等了五十年。

    张大使,野诗良辅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前凤翔节度使张敬则的音容笑貌浮现在野诗良辅的脑海中。张敬则一生志在恢复河湟,可惜壮志未酬就病死于永贞二年,死前尚且口诵杜甫的《蜀相》道: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口呼“过河”而死。而他要过的这条河,就在自己面前数百里的地方。

    那个地方过去是大唐治下,现在被吐蕃占据。过去的大唐百万子民都已经沦为了奴隶,而吐蕃和过去生活在大唐治下的羌人、党项人都成为了领主,驱使着汉人奴隶。那些过去以大唐子民自傲的人,现在被迫剃发换装,弯着腰走路。

    “没有哪一天,小老儿不向东望着王师来的。”

    野诗良辅犹记得那一年他和郝玼二人拨了一个吐蕃人的营寨后,救出的一个汉人奴隶所说的话。那个汉人只有四十来岁,可是头发却已经全白了,满口的牙掉得干干净净,腰也再直不起来了。

    “不只是小老儿,这河湟百万汉儿,哪一个不是翘首以盼哪。”

    那汉人满口漏风的话野诗良辅似乎依然记得清清楚楚。野诗良辅是胡人,但是入唐已经数代,以唐人自居。望着被吐蕃人摧残的残破家园,野诗良辅还记得那一天自己和郝玼立下的誓言。从此自己和郝玼每战必争先,遇到吐蕃人几乎从来不留活口。使得自己和郝玼两人在吐蕃恶人中有了专治小儿啼哭的恶名。

    郝玼到泾原之后,依然保留了自己的习惯,每战得蕃俘,必刳剔而归其尸,蕃人畏之如神。郝玼奉诏入朝后,屡立大功,现在已经节制一方,据说吐蕃赞普原本为郝玼开出的等身金的赏格现在已经翻了好几倍。自己却还只是陇州刺史、右军(十一军)兵马使,勉强换个等身金的赏格。李愬重新坐镇凤翔后,曾打趣野诗良辅道:

    “良辅这样的将才再多出几个,恐怕就像陛下所说的那样,吐蕃国就要破产了。”

    三天前,郝玼已经率领泾原军以及神策军第三第四军屯兵编组的第七十军合计六万五千人,在浅水原祭奠了当年平凉劫盟死难的大唐将士的二冢——“旌义冢”、“怀忠冢”(贞元三年,泾州刺史,充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度支度营田等使刘昌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德宗下诏深自克责,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馔、内造衣服数百袭,令昌收其骸骨,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诏翰林学士撰铭志祭文。)之后,以张平子为先锋从出弹筝峡口奇袭平凉城,之后自平凉、连云堡、胡谷堡兵分三路出师。而朝廷的旨意已经下达,以太子李纯为关内陇右兵马大元帅,以吕温为行军长史,王播为供军使,率领近卫第二军开赴泾州设立陇右行台,正式开始了陇右战役。诏令以凤翔节度使李愬、泾原节度使郝玼、保义军节度使刘滽为行台副元帅,克日进兵。

    今天,就是凤翔军进军的日子。

    “诸位将军,我左路军——凤翔十一、十二军,神策第一、第二军、右屯卫第七十二军——的任务,是负责南方战线,收复临洮之后渡过洮水,收复河湟,逼迫鄯州,吸引吐蕃军主力,确保兰州会战和河西会战的胜利。保义军出师秦州之后将向南展开,负责保护我们的侧翼和后路,泾原军和神策三四军组成的右路军在我们的北面,负责夺取兰州,而后渡河和稍候出师的李光颜右仆射的夏绥军一道进行河西会战,收复河西。之后才能调头渡河,和我军合并作战,这就意味着,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我左路军和保义军数万将士将独自面对吐蕃军至少二十五人的压迫,诸位将军有信心吗?”

    有,当然有,望着十一军飘扬的“敬则军”军旗,野诗良辅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举起了手中的马鞭。

    “启奏陛下,郝玼奏报,大军已经进逼兰州五泉城下。”

    内阁会议上,裴度简要地通报了最新的军情。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设立县治,劝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大业十三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唐武德二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显庆元年,又改为州。天宝元年复改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兰州被吐蕃所占,至今已经整整五十年。如今唐军的旗帜重新出现在五泉城下,在座的内阁诸人不由得一阵激动。

    裴度的奏报还没有完,等众人激动的声浪稍稍平息后,又道:

    “凤翔节度使李愬率军自十七日、在郝玼出师三日后乘势自天水出击,右军兵马使野诗良辅率领万余轻骑日行百里,击溃吐蕃武胜军,日前奏报,已经收复狄道,兵临洮水。”

    狄道乃是临洮州治,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更是大唐皇室所属的陇右李氏的发源地,所以一听说收复狄道,内阁诸臣纷纷起身,道:

    “恭贺陛下!”

    一时甚至没有注意到裴度所说的兵临洮水。

    “咚咚咚咚咚咚……”

    战鼓声沉沉响起,每一下都像是敲在唐军战士的心上。士兵们知道,在背后给他们擂鼓的是他们的主帅,凉国公李愬。而他们的对面,就是洮水,洮水西面就是他们这次进攻的方向。那里有鄯州城,有石城堡,有大唐历代的十余万忠魂雄鬼,更有等着他们解救的大唐失陷的百万子民。那边有哥舒翰的英雄事迹,“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歌谣凤翔战士人人都会。

    “今日,我等将挥师渡河,收复河湟,比肩哥舒翰大将军,建立不输于哥舒翰大将军的功业。”

    教化参军的鼓动性话语犹在耳边,对面就是在演练中被击败无数次的吐蕃人,在洮水边列阵,足足有一两万人,只有一部分穿着勉强算齐整的军装,从服色上看有吐蕃人,有党项人,有犬戎人,还有羌人,拿着新旧长短不一的兵器,正用冷漠,敌视的眼光盯着他们看。

第358章() 
对唐人而言是收复失地,解救子民,对这些民族而言何尝不是保卫自己的土地财产呢?他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已经五十年了,如今原来的主人要回来了,而且原本是他们奴隶的人也将会摆脱奴隶身份,甚至成为他们的主人。想到自己施加在奴隶身上的种种暴虐,对面那些大大小小的领主们就不寒而栗。

    他们还记得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