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巴坚赞头上冒出了冷汗。本能的反应使他弯腰向后撤步,一肘击中偷袭者的腹部,手一掏,抓住了偷袭者的脖子,直起身来,胳膊一夹,将这个偷袭者的脖子拧断,夺过偷袭者手里拿的弯刀,又躲开了后面的一次袭击,清醒过来的赤巴坚赞大喊一声,呐喊着挥舞弯刀,冲向了越来越多的沙陀人。

    越来越多的吐蕃士兵找到兵器或者夺过敌人的兵器,于沙陀士兵杀到了一起,但是等到天亮的时候,一千多吐蕃骑兵只剩下了策马逃命的几个人,赤巴坚赞的首级也被砍了下来,朱邪尽忠拦住要去追赶的己方骑兵,道:

    “让他们回去了,不过让他们晚死两天而已!”

    其他的沙陀士兵默默地打扫战场,牵过吐蕃人的马匹,捡起吐蕃士兵的兵器,翻出吐蕃士兵身上的干粮和金银,给没死的吐蕃士兵和沙陀士兵都补上一刀。除去逃散的,吐蕃人的坐骑还有一千多匹。朱邪执宜笑嘻嘻地骑上赤巴坚赞的坐骑,不过喜悦旋又被巨大的压力淹没。不多久,朱邪尽忠和朱邪执宜带着两千断后的沙陀勇士,赶着几千匹马,又往东驰去。身后留下了弥漫的血腥气。

    当吐蕃第二队的两千多骑兵赶到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赤巴坚赞的头颅挂在一颗孤零零的小树上,恼怒的吐蕃将领一边派人将赤巴坚赞和其他吐蕃士兵的尸首收敛,回去报信,一边率队继续追击。将近中午,吐蕃的第三队三千骑兵经过这里,到傍晚,沙陀的探马已经数过了四队吐蕃追兵,总数将近两万骑。沙陀其他方向的探马也相继回报,吐蕃大军从四面八方赶来。

    从这一天开始,吐蕃对沙陀从洮水到石门,历时一个月的围追堵截就正式开始了。

    李诵对沙陀的态度还是让很多知道其事的大臣腹诽的,换作别的皇帝,即使不会高兴的跳起来,倒履相迎也会的,起码会派出军队去迎接,比如太宗皇帝,就很欢迎别人向他投降。不过李诵对这种论调却嗤之以鼻,接受别人投降也要看实力的,太宗高宗玄宗时唐朝国力强盛,战力强大,投降的人往往是出于真心,即使有什么想法,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可是梁武帝接受侯景投降,结果是什么?活活饿死。祖孙三代都搭了进去。苻坚统一北方时,各国人也纷纷来降,对苻坚毕恭毕敬,等到苻坚淝水之战战败,各国遗族立刻群起叛乱,前秦迅速由强盛走向灭亡。现在的唐朝,还没有接受整个部族投降的实力。

    所以李诵现在一面派出探子去打探沙陀的情况,一面忙着关于农学和海贸的事情。裴垍的劝农五策给了李诵极大的启发,兴建农学的想法就是在此后形成的。唐朝毕竟是以农为本的国家,打仗也是要粮食的。唐朝的国土面积大于宋朝,粮食产量却不如宋朝,这说明什么?说明唐朝的土地开发和生产技术乃至作物品质和宋朝都有很大的差距,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于是永贞三年初,唐朝的农学就应运而生了。

    根据李诵的设想,农学本部将设在长安,然后在河中,洛阳,浙西,岭南等地设立分校,不过由于柳宗元正在岭南试种占城稻,岭南的分校已经先于本部成立,财大气粗的柳宗元到底是屯田员外郎出身,获得李诵的许可后,今年在地广人稀的岭南一下子将试种面积扩大到了万亩,要去了两千多移民。最新的奏章说,占城稻的产量是本地稻的倍多,如果换成是熟练的农民精耕细作,两倍到三倍也不是不可能,而且最重要的是,占城稻耐旱,耐涝,不择地而生,自播种到成熟只需要五十几天。柳宗元相信到今年就能提供稻种三万斛,这份报告让朝廷上下对农学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岭南农学的占城稻试种的成功已经成为定局,朝廷也给予了丰厚的奖赏,由于海贸和引进试种占城稻的功劳,柳宗元现在已经加大夫衔了,柳宗元现在说话只怕比岭南节度使还要管用许多。这不禁让长安农学上下心痒难忍,摩拳擦掌地想弄个小麦新品种来。不过李诵给农学的第一个任务是棉花,要知道,丝织品,棉织品的出口在中国古代可是盈利的大项,而且李诵穿越后对唐朝的布料意见实在不小,看起来光鲜,穿起来并不舒服,李诵对棉花的培养两年前已经开始了,棉花在唐朝主要作为观赏植物,种在皇家园林里,使用价值并没有被发现,李诵本来对历经战乱的皇家园林不抱任何希望,发现棉花居然还有不少的时候心情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立刻命令园丁多多栽种,收集棉花种子,准备干一把大的。当然收集种子后的棉花已经让皇帝陛下享用了。虽然不会织布,套被子总可以吧?总之头一年皇帝流鼻血的次数稍稍多了一些。自然有朝臣对棉花能否织布表示怀疑,不过当李诵举了木棉的例子后大家就觉得很有道理了。

第150章() 
岭南有一种木棉树,高者可达三十米,为落叶大乔木,此树春季开花,艳红如火,被尊为“英雄花”。其经济价值很高,五裂果瓣内有棉毛,可抽成极细的丝棉,中间不断,用木棉丝织成布再染上颜色,十分精美。这种布叫做“筒细布”,质优价昂。南朝时有官吏把岭南筒细布献给宋武帝刘裕,不料拍马屁拍到马蹄上,武将出身的刘裕认为筒细布“精丽劳人”,要耗费太多人力,乃奢靡之物,竟下令禁止岭南再生产筒细布。既然木棉能够织出布来,那么棉花怎么就不能试试呢?大臣里不缺乏广东佬,李诵就把任务交给了其中的一个,喜得这家伙屁颠屁颠地就跑到划给他的实验区去了。当然,让试验区的百姓不种粮食种棉花,朝廷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给老百姓发粮食。

    农学的学监是李夷简,裴垍简拔出来的人才。裴垍向来以知人善任而著称,他所挑选的人才往往温文尔雅而又具备实干精神,这让李诵尤其喜欢,对裴垍推荐的人才从不拒绝,这也使得裴垍具有了当初韩朝宗一样的声望。打算到他府上送礼、行卷的人简直能从长安排到潼关,这也让裴垍不堪其扰。

    六月中,朝廷正式对市舶使司的职权进行了界定。这是李诵参考南宋的做法结合柳宗元的建议和后世的做法制定的。根据诏书,市舶使司的主要职责是:

    一、管理出入境船只,外国和唐朝的进出口船只,都要申请通行证,而且市舶使司需要检查船舶有否携带违禁品。比如国内的茶种,桑种,蚕种等等那是严禁出口的。

    二、征收外来货物的关税,粗色(一般货物)十抽其三,细色(珍贵货物)十抽其一。

    三、收买蕃货,以官价抽买部分进口蕃货,如珍珠、香料等,或者运往京师,或者转手出售。

    四、管理外国人货。设立专门市场鼓励交易。

    五、派遣人员出洋考察,举凡风土人情,地理特产等均在考察范围之内。

    六、设立船厂,研制更好更大的海船。

    东南沿海尤其是岭南本来就与海外贸易联系紧密,经过这两三年的努力,贸易的国家除去日本、新罗和东南亚各国外,已经远到天竺,大食乃至非洲东海岸。柳宗元根据李诵的指示,还专门招募组织赞助了几个航海团体,让他们去开辟新航道,搜集新物种。出口的货物主要有瓷器,漆器,茶叶,丝绸,而进口主要有香料、珍珠、珊瑚、象牙、犀角等。自然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奢侈品,李诵在心中不屑一顾地鄙视道:

    “没有这么多奢侈品,朕怎么把王公贵族的钱给弄出来?”

    自从押送李琦回长安后,销声匿迹已久的内侍少监苟胜又获得了一个光荣的任务:筹备一次规模较大的博览会,展览交易柳宗元自海外购入的奇珍异宝。自从李诵下决心将政商分开后,柳宗元的市舶使司就开始向海关过渡,只管管理收税了,原来的海船海外的生意开始由内府和宗正府接管。这两年柳宗元向长安运送的奇珍异宝在长安市场上反响极大,许多豪门家里如果没有几件海货,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越来越多的败家子准备投身到购买海货的行列中去,审时度势的英明帝王李诵大帝命令柳宗元集中购入一批海外珍宝,再从宫中拿出一部分,准备在秋收之后集中出售,掏光二世祖们的钱袋。这种会被人指脊梁骨的追求奢靡的行为,皇帝自然不会出面了。

    柳宗元将一批又一批的珍宝发往长安,李诵现在开始觉得福建岭南和帝国的心脏距离有些远了。当柳宗元的第一批珍宝到了的时候,李诵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带着王皇后和幼宁去欣赏,结果让他哭笑不得的是第一批珍宝中最多的居然是玻璃,高昂的兴致顿时消退下去,看着幼宁拿着一大把玻璃珠串成的链子,捧着玻璃瓶子,开心的不得了,王皇后故作生气地说:

    “小心些,休要弄坏了宝物,惹你父皇生气。”

    口气和二十一世纪的女人一样。一个人睡了很久之后,李诵终于和王皇后同床了,虽然很纯洁,皇后的心情却明显好过以往。听着王皇后这么说,李诵却唧咕道:

    “五毛钱买十好几个,有什么宝贝的。”

    不过心里却懊悔化学没学好,不然打死也不能让这帮阿拉伯人骗咱们钱。不过稍后的好大的珊瑚,洁白的象牙制品还是让李诵开了眼,稚拙古朴,自有其风味。何况穿越之前,李诵还没见过这么高档的宝贝呢。

    为了促进长安县和万年县的均衡发展,李诵决定把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地点放在长安县,具体当然由苟胜会同京兆和长安县选址建造。当然雇佣的人力还是来自裁汰的士兵,反正内府现在财大气粗,不在乎钱。

    现在河东、河阳、天德、荆南、鄂西、奉义、淮南、陈许、义成、宣歙、浙西、浙东、湖南、江西、福建、岭南、黔中各镇的军队的整编已经完成大半,又有十二个军的军队编成,不过好在这些军队本身就是截留朝廷财政供养,反而是裁汰的数万人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这几万人自然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中去了。

    皇帝非凡的预见能力或者说乌鸦嘴能力终于开始得到了体验,夏收之后,历来被视作朝廷命脉的江淮地区开始出现反常天气,本来应该雨水丰沛的季节却雨水稀少,大旱的苗头开始出现了。旱情同样出现在西北地区,关中陇右各地早已完成了水利建设,对应付大旱信心十足,而唐朝控制区以外的地区就没这么幸福了,尤其是对逃亡的人而言。

    激烈的追逐战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如果从洮水一路往东看去,你就会已经干硬的大地上到处可以看到死去的人和战马,牛羊。或许是对这一场杀戮过于震惊,老天爷连雨水都忘了下,朱邪尽忠抬头望了望天,强烈的阳光刺激得他一阵晕眩,空气都仿佛要被融化了。朱邪尽忠叹了一口气,想找朱邪执宜,才想起朱邪执宜已经改领前锋开辟血路去了,唤过一个头领,道:

    “杀两匹马。”

    对于马背上的民族而言,马就是他们的另一半,对于逃亡中的骑士而言,马就是他们的生命。十几天的厮杀,原来断后的两千人已经死了一批又一批,剩下不到五百人了,新补充上来的战士也是一批接一批。昨天的一场恶战,虽然击溃了吐蕃三千多骑兵,可是自己也是损伤惨重,原本富余的马匹也被吐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