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宝钞还真是好啊,提在手里轻便,不至于以前要买个值钱东西还得雇辆车(场内有人喊,你买得起值钱东西吗?)额当然买不起,但是有人买得起埃听说了莫(没)?西市里几家镖局的总镖师都在发愁哩,以后大家都用宝钞了,就莫(没)人请他们押钱哩。这博览会额可是看到哩,收的宝钞啊一沓一沓的,每一沓都有这么厚,全是凌烟阁的,起码得几十万贯吧?那些个卖货的眼睛都花哩。好好好,说拍卖会,说拍卖会,你这个小哥,急什么嘛,这一段又不收钱。”

    “……那博览馆的三楼,藏的全是宝贝啊,这么长的象牙,你见过么?这么大的犀角,你见过吗?上面镶的可全是珍珠哩,这珍珠额可听说,那可是在大海那边万里远的昆仑奴,在十五月明之夜,用五十头牛到大海边把海里的蚌妖引上来,趁着蚌妖被牛撑住,壳合不起来,从缝里钻进去,偷出来的,偷出来就要撒腿跑,一次不能拿多,拿多了就莫时间跑了,要是跑不到五十里,蚌妖缓过来,一口气就能把人吸回去哩。(下面议论纷纷:难怪那么贵哩。)”

    “拍卖会上最出风头的是淄青李判官,听说是来时淄青李大帅亲口说的,你要是不把最宝贝的给额弄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可是最宝贝的也就最值钱哪,想要的多哩。多哩咋办?价高者得。那一颗夜明珠,起价是一万贯,一万贯啊,李大帅想要,王大帅也想要,还有简王也想要,于是这个五百,那个一千朝上加,最后你猜到了多少?(下面有人喊:八万贯)对哩,足足八万贯,八万贯,够额说多少年书的?这个拍卖还真是搂钱哩,额都想额说的这个书要不要也搞个拍卖(下面喊:你要是拍卖,额们就去听陈瘸子的)?可不敢胡说,陈瘸子的有什么好听的?他连展览馆的门都没有进去。李大帅拍到后,就转手孝敬了皇上,说最好的宝贝应当是皇上的。可是你们知道么?那颗夜明珠还不是最好的哩。”

    “最好的是什么?最好的是一颗一人高的珊瑚,通体通红,闪闪发光,一点儿瑕疵都没有。那玩意除了皇上,谁有福气消受?所以那宝贝,是博览馆的非卖品。”

    这一位说的是博览会,也有另辟蹊径,说航海的。

    “有道是号子一响,黄金万两,这可不是虚言。柳大人一次出海要去好几个月,好几万里,连船上的耗子走这么远,都成了宝贝,何况是货呢?传说在大海之南,有一处地方,三个蚊子就能炒一盘菜,撒把种子就能收稻谷,这是崖州。都说崖州偏远荒凉,谁知道是这么个好地方?额是腿瘸了,不然额非得去那儿,那儿的女子据说也美着哩!崖州往南,那地方更好,听说有的海滩上随手一捡就是满手的宝石,玛瑙。饿了朝树上踢一脚,掉下来个果子就能吃一天。不过听说日头毒,人都晒得跟昆仑奴一样。”

    “听说,海外有的荒岛上满是宝贝,有的荒岛上就住着妖怪,野人。远远的看到船来就做法,刮起大风,把船吹翻抓人吃。有一个福建的商船,到西洋某个地方,夜里头出鬼,把船漂到了一个岛边,一阵风就把船卷上去了,等人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岛上。有一个莆田人,吹在一块岩石下面,听到自己的同伴在另一边,就要过去,刚把头伸出来,就看到一个身高五丈的野人,青面獠牙,一跳一跳地从山上跑下来,伸手拽过一根树枝,把那边的人一个个小鸡似的拎起来,用树枝往脖子上一穿,就把人穿了起来。莆田人吓坏了,还好有一艘船从那边过来,敲锣打鼓把野人吓跑了,那野人把人穿成一串,像穿鱼一样,挂在腰上,一跳一跳跑了,那个莆田人猜逃得性命。……”

    所谓“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海外奇谈的光怪陆离在街头巷尾的热议下迅速被编织扩充起来,结果当然是一部分人充满了向往,一部分人则对大海深感恐惧。不管怎么样,在深处内陆的关中还有其他地方,大海是越来越被人了解了。在大家兴致勃勃谈论大海的时候,又一个消息悄悄的流传了起来:朝廷要向崖州和流求移民了。这么做的根据是崖州和流求气候温热,土地肥沃,而且出产丰富,只要努力耕作,就会获得远远超过内地的收成。

    崖州大家都知道,是大海之南的孤岛,而流求在哪里呢?大唐似乎没有一个叫流求的羁縻军州。当《今春秋》上率先刊登了流求的介绍时,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流求就是在福建那边,泉州的对面的一个大岛,岛上住着少少的苗人。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过那里,隋朝也派人去过,只是因为离大陆太远,海路难行,现在还不在大唐治下,不过看意思,马上就是了。

第158章() 
关中的百姓自然是不愿意移民到海上去的,关于往流求移民的问题,主要是在浙江东西道和福建道落实,因此长安百姓的关心只是持续了几天,就又转回到过年上了。由于大量海货涌入关中,使得今年的新年过得五彩缤纷。

    不过旱灾还是没有多少减缓。关中的旱情来得早,过去也早,但是朝廷命脉江淮等地的旱情依然在持续。如果不是因为水利的兴建,占城稻的推广,以及海贸买回来大量粮食,今年的损失还不知道会怎么惨。朝廷上下都忧心忡忡,连新年团拜会都搞得跟追悼会似的。因为外面甚至流传宰相非人,导致天怒人怨,所以李吉甫和裴垍都眉头紧锁。

    在宰相们的请求下,李诵终于干起了通神的差事——祈雨。由于事关重大,还不能由太子代劳,在西郊搭起的台子上跳了半天大神,李诵发现这样还挺锻炼身体的。不过李诵依然坚持他的无神论观点,宣扬事在人为。在兴治元年正月,根据白居易和李绛的建议连续发布德音,除了免税,禁止贩卖人口外,诸如大赦等事情也一样不差。

    正月初八,李诵召见了左司郎中郑敬,因为旱灾持续,郑敬被任命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宣慰使,赈济抚恤灾民,李诵叮嘱他说:

    “朕宫中每用一匹布,都要记录。唯独赈济灾民不会斤斤计较。爱卿应当体会朕的用心,不要学潘孟阳只知道游山玩水。”

    除了派郑敬宣慰江淮,李诵还决定趁这个机会让太子到关东去一趟。自从天宝之后,皇室的足迹就不出潼关了,现在正是让东方的子民知道大唐皇室的威仪依然存在的好时候。而且李诵相信,一个帝王如果不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国土的博大雄奇,经历自己治下的不同地区的繁华或者贫弱,就不能升腾起对于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会成为一个好帝王。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只会是李后主。

    根据安排,郑敬的路线是出明德门向南,自蓝关出关中到达山南,然后巡视山南东道,鄂西,荆南、湖南,经过江西到达浙西浙东,然后转头北上到达淮南,最后从淮南西返。而太子李纯的行程是从春明门出长安,自潼关入河南,先到达帝国的东都洛阳,然后再从洛阳向东,计划是到达杭州。这个计划让宰相们担心不已。太子巡视的路线过长,容易水土不服拉肚子;一路上翻山越岭,要渡过黄河淮河长江,车船颠簸容易劳累生病;最主要的是路上并不太平,先后有淮西,淄青等有野心的藩镇存在,而且武宁军也不是很安分,理由非常充分,但是李诵全不在乎。李纯也跃跃欲试。

    李诵对宰相们反驳道:

    “难道太子有这么弱不禁风吗?各位相公哪位不是曾经历经各地为官?如今不是好好的吗?朕当年历经战阵,不也好好的吗?如果不是考虑种种,连朕都太子今年才三十岁,如果出去走几步就会生病,这样的身体怎么能领导国家呢?而且太子此去,除了抚慰百姓,还有就是凝聚人心。各位相公不要说了。”

    太子也很生气地对身边的吐突公公说:

    “难道寡人就这么菜吗?”

    菜这个词语是太子跟幼宁学的,而幼宁是和李诵学的。

    爷儿俩决心已下,就是王皇后也没有办法,弄得担心得太子要出海一样。不过也有几个胆大的,拍手叫好,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个。决定下来以后,就是要安排随从,安排安保了。上书赞成的白居易最先被确定,接着裴垍保举了翰林学士崔群,王涯跟随,参赞要事的是李听,李晟的又一个儿子。负责安保的大将,李诵任命的是王大海。李吉甫的小儿子,从武学毕业后突然不想从武的秘书郎李德裕也跟随李纯东巡,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还有高崇文的孙子高骈,于頔的儿子于季友。当然,听说太子东巡,想攀龙附凤弄个从驾之功为将来仕途铺路的人很多,但是事关太子安危,把关的又是裴垍,许多人自然碰壁了。

    李诵说得慷慨激昂,实际上对李纯的安危还是很担心的。不过安排随员的事情有裴垍负责,李诵做的是给李纯安排了两个大保镖。李诵知道,这是一个工作很不好找的时代,而且正如《东邪西毒》里张国荣扮演的欧阳峰所说:

    “其实杀人并不难。”

    因此许多习武之人就选择了成为游侠或者刺客。李诵的侍卫里有许多武功高强的人,但是江湖经验却实在差了一点。

    郑敬出发后,李诵在紫宸殿召见了刑部尚书刘昌裔。刘昌裔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却想不出李诵为什么要召见他。问候了刘昌裔后,李诵单刀直入,对刘昌裔道:

    “太子东巡,朕想要向尚书借两个人。”

    刘昌裔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刘昌裔虽然官拜刑部尚书,但是他很清楚他和其他的朝廷高官不同,他和张揞相似,地方的色彩很浓厚。所以刘昌裔心里始终怀有忧惧,在朝中很低调,刑部的事情一般都由侍郎管,他根本不插手,无为而治,含饴弄孙为乐。李诵突然召见他已经出乎他意料,现在又说要借人。这么说,别人一定一头雾水,但是刘昌裔很清楚,李诵要借的两个人,一个是在后来很著名但现在很低调的刺客聂隐娘,一个是聂隐娘的丈夫磨镜郎君。

    唐朝是一个侠客横行的朝代。似乎唐朝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浪漫的暴力因子。李白写诗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而他自己确实也杀过人,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行侠仗义,所以有一个博士写李白,把李白定性为唐朝第一古惑仔。不但李白,连一向被认为老实巴交的杜甫也自夸曾经干掉过好几个。

    侠以武干禁,尤其是乱世更是如此。安史之乱后,正常的统治秩序被破坏,藩镇和朝廷之间互相攻打,暗杀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斗争手段。比如历史上武元衡就是在上朝路上被李师道派出的刺客刺杀。贞元十九年刘昌裔成为陈许节度使后,光顾着修补和淮西关系了,和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于是田季安就派出了刺客。

    这个刺客就是聂隐娘。

    聂隐娘是魏博大将聂锋的女儿,她的经历简直是后世许多武侠小说的模板。幼年的聂隐娘活泼好动,因此被一个路过的老尼姑看上,不声不响打了个借条就把聂隐娘给带走了,说好听点是爱惜她是练武奇才,要教她武功,说不好听点这是拐带人口顺带掳夺武林资源。不过老尼姑真才实料还是有的。当聂隐娘十六岁那年出师回家后,已经成为刺客这个行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