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饱受黑暗的折磨;终不得见光明!

    不得不说,一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世家,自己家中那一套严厉的家规,比起国法都要恐怖。

    谢仕林呆呆地望着漆黑的屋顶,也不知什么时候,他背后的铁门咯吱一声,像是有人从外面打开。

    一道刺眼的阳光,把漆黑的囚房照出一条光道。

    以前不珍惜阳光,现在见到一道从缝隙里面偷跑进来的阳光,照亮了整个囚房,囚房的墙壁上,不知是谁,用鲜血写下一个个死字,触目惊心,先前一个人独处,根本就看不清四周,还没有如此害怕,现在伴随着光明,看到囚房里恐怖的景象,谢仕林胃里面一阵反酸,直接吐出来。

    难怪那个谢家的长辈,死的时候,浑身没有一点肉,原来他是用自己的鲜血渡过了几十年的余生。

    这一刻谢仕林害怕了,他渴望出去,囚房是他的噩梦,他一刻也不想待在这里。他怕自己在看见了墙壁上;那如梦魇一般;血红的死字后;自己以后也会成为那样的疯子。

    “爹!”谢仕林终于发自肺腑地求救。因为,他看见,在那道阳光的伴随下,穿一身黑色圆袍,看起来像是老了几十岁的谢安捧着一个盒子慢慢走进来。

    “爹,救我,救救我。”谢仕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谢安来了,他就有希望出去了。

    谢安如同没听到儿子的呼救,他表情木讷,如同木偶。机械似地,将手中的盒子仍在地上,盒子被摔开了,露出里面盛装的东西。谢安背过身去;此时此刻;他的心;就像被人捏碎了!

    那种痛,无法言说,是一种一生一世,都无法忘记的丧子之痛!

    盒子里面,装的是一条白绫和一壶酒。

    白绫洒落在地上!

    酒瓶也歪倒在地上!

    谢仕林顿时傻眼儿了,他看到了爹转过身去的背影是漆黑的,不知道是不是背光作用,总之,谢仕林第一次看见自己的爹是一个如此无情的人。

    白绫和毒酒!

    谢仕林想笑!

    自己一直希望前来救自己的爹,居然会是亲自来了结自己性命的人。

    这是不是最可笑的喜剧!

    “为什么不是二叔或者三叔,爹为什么你偏偏要来。”谢仕林已管不上自己所犯的事如何不可饶恕,白绫和毒酒,非十恶不赦的谢家子孙,还用不着享受这样的待遇。

    自己要死了啊!

    谢仕林身心冰凉,已经和死人无异。

    换做是别人送来白绫和毒酒;谢仕林的求生欲望肯定要挣扎。但,前来了结自己性命的人,是自己的爹,子为父纲,谢仕林知道自己是跑不掉了。

    试问,天下间,有要杀儿子的父亲,当儿子的还能反抗么?

    答案是没有!

    所以,谢仕林很镇定地道:“爹,儿子想求你一件事。”

    谢安背着他不语。

    “我死后,不想葬在谢家的坟地中。”没有力气的谢仕林,撑着最后的力气,跪在谢安的身后:“还有一件事,爹也要答应。”

    谢安宽阔的背影,似乎有些抖动,儿子就算是个草包,终究是自己的儿子。

    虎毒尚且不食子,人无虎猛,其心更毒!

    声音沙哑道:“说!”

    “我想吃一顿饱饭!”

    谢安的眼睛湿润了,背着谢仕林,轻轻地点了点头:“别怪爹,也别怪谢家任何一个人。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你还当我谢安的儿子,虽然杭州城的人常常嘲笑,说我谢安生了一个草包儿子,但儿子,还是自己亲生的好。就好比,现在爹要让你死,你没有反抗,甚至连脏话也没有一句,爹其实是希望,你骂我没有能力,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保不住,你也可以大哭大闹,我看着心疼,说不定冒着天下大不韪偷偷放你走。但你选择了认命,爹也选择了认命。希望有下辈子吧,下辈子,换成你来当爹。”

    总觉得心里堵着,谢安声色低沉,说话几乎如蚊音。

    谢仕林又磕了几个头,脑袋都磕出血来!

    直到看见谢安走出门去,铁门再一次关上,他如获至宝的阳光,从那道缝隙里消失时,谢仕林终于躺在地上哈哈大笑。

    谁说生富贵人家,就一辈子锦衣玉食,无忧无虑!

    富贵人家的龌蹉事,又有几人知晓!

    听着身后,谢仕林那如疯子一般的笑声,就像一把把无形的刀插在谢安心上。没有谁看见他走路的步子有点飘,没走了几步,谢安两眼一黑,直挺挺倒在地上。

    杀子,无关乎心狠不狠,而是在割心。

    谢仕林不死,谢家一族因为他一人而亡,谢安身为谢家家主,大局和感情,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第四十一章 外面天翻地覆与我何干() 
秋冬两季,是枯水期,对修筑堤坝是很有利的事。因为有朝廷的支持,各路官府大开绿灯,一切所用的材料,绝对是第一时间快速补给,所以,运河边工地上的民工全部加足马力日夜抢赶进度,眼看着就快要到年底了,他们都希望修筑堤坝的工程能在年底前结束,这样就能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不得不说,劳动的人民最美,他们这股干劲儿,传递了一种劳动美德,比起当年隋炀帝毫无理由征调民工修大运河弄得全国怨声载道,蓝田侯在江南征调十万民工修筑运河堤坝,相反得到的却是一片赞美。

    从来没有那个征调民工的大官,会得到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赞美之声。

    的确,所有的民工都知道,蓝田侯是个体恤百姓的好官。

    干活不是白干,每天有铜板可拿。修河也很随便,不会强行逼迫过度劳累,真正的把民工当人看,没有严管的吏目跟在身后拿着鞭子抽打,也不会要求没日没夜地劳作。甚至隔三差五还会休假,简直就是劳动者的福音。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就凭他们每天坚持工作八个时辰,已经让蓝田侯觉得在压榨廉价劳动力。

    当然,劳动力三个字儿,只能偷偷地在陈华心里面过滤。这种超前的思想,还不适合只能小打小闹的大唐子民,否则会在他们心里生根出某种可怕的种子,到时候陈华可不能那么容易剥削任何一个人了。

    运河的工程,就没有受到任何官方的约束而停止。相反,朝廷派发的物资,反而越来越多地运来江南,支援着受灾的地方。

    以前那里受了灾,救援的物资,朝廷都是越往后,派发的越来越少,因为国库消耗不起,无论是救助灾民,还是河工治理,都是有固定的一个数目。就好比老李当初拨给陈华四十万贯铜钱,这已经是朝廷能拿出来的最大数目。

    但是,从各个州府报上来得到朝廷拨来的铜钱,合计起来远远超过了四十万贯。

    这并不是因为老李慷慨大方,而是,在这个时候,陈华终于知道,由他提议的全国募捐,取得了一个多么震撼的成效。

    朝廷发起的全国募捐,在全国各道州府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像江南道这样富庶的地方,募捐的资金,更是恐怖的吓人。

    江南从不缺乏富商,有钱人就和湖里面的鱼一样多。整个大唐十道,江南道募捐得到的资金,就占了一半。整整四十万贯,全国其他各道,加起来整整百万贯之多。

    由魏征管理的募捐署,可没有贪污一文银子,经过众多精通会计的官员统计得出,全国募捐得到的铜钱,的确超过百万贯。这一数目报上去,顿时全朝堂鸦雀无声,文臣武将傻眼儿了,心里纳闷,怎么大唐朝的贵族,突然间那么有爱心了呢,以往就是要他们捐一个子儿都要哭闹一番。

    不得不承认,这是有史以来,国库第一次获得那么多现银入库。同样,也让很多人心里面诅咒那个身在江南最好掉运河里淹死的蓝田侯,天生的马屁精,不费口舌,就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招牌,顺理成章地收刮了百万财富,像他那样聪明的人,要是生在前朝,就那么在杨广的面前献上一策,好大喜功的杨广,一句话,封国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咒骂、嫉妒、崇拜,反正长安城一直都是在那种环境中年复一年,谁也见不得谁好,谁也没扳倒谁,这是实话。

    不用猜也知道,老李肯定连睡觉都会笑醒,就因为陈华的一个建议,老李的小金库又收刮了不少民脂民膏,而且还不是巧取豪夺,是别人乐意掏腰包送来,老李拿人手短的程度,赶得上他脸皮厚的程度,肯定是统统纳入怀中。

    老李阴险狡诈的嘴脸,陈华懒得去想,也好在老李没缺心眼,江南这儿,也的确花了他不少银子。不然,天下第一个有话要说的就是陈华,他一定要华写奏章,让老李犯头痛病是必然的。

    谁说身在江南,就不能让老李得头痛病啊。

    就是写一篇十万字歌功颂德的文章,老李看也得看头痛,这还是小把戏,大把戏,陈华都不屑用,就好比他现在拼命向老李要钱,使劲地要钱,不要脸地要钱,老李一定会抱着脑袋头痛如裂。

    当然,陈华知道,他这样做的后果,回长安,功劳肯定要被克扣大半。所以,不能让老李抓自己的把柄。

    胡账房最近天天在算账,很少去打搅侯爷。他身为侯爷委派的首席会计师,不能出一个子儿差错,大账目,一个子儿,就是万贯的出入,胡账房丢掉老命都可以鞠躬尽瘁死而无憾,丢侯爷的面子,比让他七十岁光着腚子围着运河跑都还要羞愧。

    胡账房的敬业奉献,直接影响他为了算账,三天不离开房间,每日每夜和数字打交道。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术是让人头痛的事,胡账房这样废寝忘食,让陈华很担心他的身板别累倒了。

    于是,陈华苦心冥想,终于搞定以玉石作为珠子,然后用几条木棒,定做了一个算盘,并且写出算盘使用的口诀,教给胡账房,让他节约脑力劳动。

    拿到算盘的胡账房,在摸透了算盘使用口诀之后,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那是一个只靠五根手指,就能够算尽天下的领域。

    那是一个可以在分分钟之内,就能算出某个庞大的数据。

    比起工部专门算账的官员,手拿一张算盘可以顶他们十个人。

    所有,胡账房,很爱惜地保管着侯爷拿给他的算盘,他还知道,侯爷回长安之后,会在格物院内开设这门功课,胡账房觉得可以让自己的孙子去学习,以后好继承他的衣钵。

    算盘,只是一个简易的计算机。不能创造太多超时代的东西,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还是能让它提前几百年面世。就好比工地上那些滑轮组成的吊装工具、抬动巨石的杠杆、方便运送物资的独轮车,只要是能省力省时的,陈华知识储备里面有这些东西,他都愿意分享出来。

    世界并不是为一个人而改变,但自己,完全可以改变世界一角。

    外面天翻地覆,与我何干,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于心无愧。

    这是陈华继中秋之后,养成的独立思想。 

第四十二章 三件事() 
一直住在运河的工地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施工遇到了啥难题,或者工程进度受到阻碍,陈华总是最先出现在施工一线。他不是坐在屋子里凯凯空谈的理想者,而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想他堂堂侯爷兼江南道巡察使,其实可以完全不用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