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了,这是已经谁都无法左右的事。

    老李亭子这面,一个劲儿的称赞好诗,实乃不可多得的传世作品。这样的评语,很快就四下扩散,一会儿的时间,整个诗会所有人的人,都有幸目睹蓝田侯当即作的。

    弘文馆那面,老虞和孔颖达欧阳旭几位大儒本来是打着出来散心踏春的,开心了写两首诗出来应景,马周那首才写出来的时候,的确是受他们推崇的,也认为马周终于能当魁首的,但自打现在又传来陈华写了一首,这边几位文学巨擎了然于目之后,无不为“这小子,遣词造句的功夫,老夫也自愧不如啊。”老虞读着“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摇头喟叹,陈华那小子,才多大的年岁,怎么就有如此深厚造词功底。天生就会,肯定是没有人会相信,只能说明,教导他的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巨巨擘。

    孔颖达、姚思廉,等也无法从中,找出任何一处欠妥之处,也就只能说,全诗写的似乎有那么点暗喻繁华衰败的影子在里面,写诗的人自己,也看着如此残春景致无能为力,才只道何用浮名绊此身,来以此做无奈叹息,当然这是往大的方面说,甚至还影响到圣上的心情,如今国富民强那有衰败景象,自己等人的猜测无非是个人品鉴的出来的,真要有板有眼抨击侯爷较真了,吃亏的估计是反对者。

    几位巨擎中,最淡定的当然要数欧阳询了。

    这老头似乎早已认定陈华写诗,肯定不是无法入目之作。此诗,还算看得过去,但没有那么唯美,欧阳旭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给了一个极好就懒得评论。

    至于,国子监,崇文馆那面,当然是贬言,这群人,当然不会让玉山书院那面把魁首抢了过去。

    挨近湖边,李渊团队,和玉山书院的人,自是也听闻了此诗。玉山书院的学生,似乎都已经习惯他们的院长大人提笔就能挥毫泼墨的惊艳表现,对此诗,只是众人传唱了一会儿,有的觉得院长大人失了水准,有人觉得华哥儿种田种上瘾了,都想着归园田居了。

    当然,也有例外,就好比谢韫,她觉得,陈华的写的挺好的,有种淡泊在里面,经历了家族剧变的她,如今已经喜欢上了安静淡泊的日子,尤其是在有了肚子里面的孩子之后,更希望陈华能够一直待在玉山教教书种种田,一辈子远离长安繁华最好,因为再显赫的家族,都会有衰败的一天,江南八大家族亦是如此。

    玉山书院的人,都认为,陈华能写出一首压过马周的是理所当然的,但别人就不那么认为,尤其是李渊团队里面几个长安城寡居的妇人,这些都是李倩雪特意请过来陪伴李渊的,他们的夫婿都已经随着大唐的建立成为一堆白骨,并没有改嫁的她们一跃成为一品或者二品诰命夫人,然后一群寡妇领着面首或者门客或者和尚四处游玩恣意人生。这些妇人中,也是有看上了马周的,其中有一个长的颇有姿色身穿紫色宫装的妇人还为了一诗为马周打抱不平,大有拉拢一帮女人就妄想可以支持马周。

    但是,这群女人,或许是上心了,唧唧咋咋想要结伴去那面亭子问一句为什么一诗好在那里,可马周就显得不争气了。他读过之后,先是淡然一笑,然后恰到好处地问长广公主:“写的蓝田侯,就是公主先前提过的那位颇擅诗文的才子?”然后自愧地喟叹:“我不如他!”

    马周倒是爽直之士,李倩雪精明亮丽的眼光闪烁着,他觉得这个傻书生马周挺有趣儿的。掩着嘴,呵呵直笑:“本宫还没见过,认输,认的如此彻底的。说你是腐儒,还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腐儒。”

    李倩雪这一笑,胸前巍峨的白兔就颤颤巍巍欲要蹦跳出来似地。她穿的本来就是露胸宫装,已然颇具魅惑力,马周不敢直视这个风姿迷人的女人,低下头,愧言道:“输就是输,赢就是赢,读书人,如果连没认输的勇气都没有,那才叫枉费读圣贤书,叫别人耻笑了去。”

    马周说的大气凛然,李倩雪强忍着不笑,含春的杏眼剐了眼马周,显然是爱极了这个又傻又呆的儒生。

    武轻眉在旁边念着那首几乎是入了迷,陈华准备写诗的时候,她就开始期待,写完之后,她的期待变成了欣赏,纯粹的欣赏这么一个人和他写的诗。就和李倩雪欣赏马周的呆傻直性,武轻眉欣赏陈华的无疑就是他身上诸多新鲜的东西。

    ps:嗯,后面应该还有三章吧。努力中。 

第八十六章老李的喜悦() 
曲江池的诗会还在继续进行中,陈华写了首然后就没有后续的诗拿出来,当然,以胖子为首的一群狐狸也没有再坑他,老李所在的亭子中,此刻已经晴转多云,因为有了陈华解围,群臣免去了圣上的责罚,又因为又了陈华一首诗力挽狂澜,老李高兴之下自然大大赏赐,如今大家正乐呵呵地吃着果蔬喝起美酒,君臣闲聊一派融融。

    其间,又有许多不甘屈服的人写出诗来,大抵都是陪衬算不得上佳之作。马周也自那首后,自认再写一百首诗也写不过蓝田侯,颇有风度地甘居第二,相邀明年再比试。

    连马周都认输了,这诗会,估计也就再出几首擦边的小诗就要结束了。余下的时间,就是今年诗会前三甲的评选,然后就是一个大型的夜晚宴会。如果还有要事的人,可以不参加的,留下来的无非都是些长安城稍微年轻诸如程处默、裴翠,杜荷,武轻眉,这种贵族男女私下交流的场所。

    亭子中,注定成为今天诗会焦点的陈华,才被胖子拉着说了会儿话,又被魏征叫去闲聊两句,最后才抽空,偷偷跑老李面前,不和老李绕弯子,道:“臣,有事启奏圣上。“然后左瞧瞧,右看看,希望老李能够找个私下没人的地方好好交谈。

    老李这样的明君,肯定能读懂陈华的心思,况且他和陈华还有不可告人的事正在筹备。当即找了个朕已疲乏的借口,然后就带着陈华大摇大摆地朝挨亭子最近的一处行宫走去。

    远离了诗会那面的喧嚣人群,此间已经是极其安静的,周围也只有老李和陈华两人。

    老李龙行虎步在前,陈华随意跟在后面,一串葡萄被他提在手里,时不时摘下来丢两颗入嘴里面咔吧咔吧嚼着,全天下也只有老李一个人能够一年四季想吃什么水果就能吃什么水果他就那样拽,葡萄是刚才离开的时候趁机老李龙案上顺来的,老李只是瞪了两眼,然后鼓着腮帮子负手离开,他定是许可了陈华的小动作才不计较。

    老李对喜爱的臣子,通常都很大度容忍的,像魏征那样的刺头老李都能容忍他,陈华如此听话的骨干,老李自是把他当心腹一样来对待。

    自觉地已经走的很远了,老李才慢慢放缓了脚步。陈华手里的葡萄也吃的七七八八,沾满了葡萄汁儿的双手,在他那件青色衣服上胡乱擦了一把,然后就堆起笑脸,一个劲儿笑道:“臣下在这里,要先恭喜圣上了。“伸手向老李要银子,就和老李伸手向你要银子一样,都得摆出有让对方甘愿割肉的笑脸,老李要钱的笑是阴笑毒笑,陈华的笑多少就有点泛滥甚至灿烂了。

    他丫都快成长孙胖子一样的向日葵了。见人三分笑,别人就恨不起来你。

    “快说是什么事。“老李的态度很明显,要钱先说事儿,好事儿才给银子。老李熟知陈华是什么性格的家伙,刚才在亭子里还坑了不少老臣,这家伙就是朝堂上的小狐狸。

    依旧是招牌式笑容:“圣上还记得年初臣下从江南回来,你赏给我的那片牧场么?““嗯,南山牧场?你不会是经营亏空了,想来从朕这儿要点补贴吧?朕说过,从此以后,南山牧场,朕不会从国库里拨出一分的银子,养死了马,通通算你自个儿头上,当初你也是答应了的,朕可记得清楚。“老李说话也忒绝情了点,居然把当初说过的话再提一遍,南山牧场那烂摊子,已经成为老李的一个污点,如今已经甩手给了陈华背黑锅,他言语中颇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听了老李此番话,陈华心里就口水与诅咒齐飞。他忍住了这口恶气,因为,等会儿老李指不定会比他更气愤。

    “这个,南山牧场,这个,亏空,自然是没有的。“陈华故意把这段话说的很长,而且其间还停停顿顿,就是想在老李心里印上一点阴影。他心里在偷笑,哈,南山牧场没有亏空,这恐怕是喂给老李吃的升压药。让他的血压直接飙升,大有冲破脑顶的趋势。

    继续补充:“臣圣上说过,要是南山牧场有良马出栏,圣上可是要选购的?此话还算数吧?”

    老李的心被刺了一下,怎么,陈华才接手蓝山牧场,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啊,怎么就有良马出栏了?

    “朕,说过的话,朕自会记得。“老李就有这点好,说过的话从来都不会不承认。

    老李还是第一次不明白陈华怀着啥心思,然后就看见陈华从怀里取出一张早已用宣纸写好的价格单。上面整整齐齐地罗列着南山牧场今天春天才产下的一批马驹,其中草根马被陈华放在了第一栏,并且重点介绍了此马的诸多特点。

    批阅奏章已养成习惯的老李,很自然地拿出那张价格单浏览起来。然后一张脸,先是拉耸着,然后布满黑线,再然后稍稍有点血色,渐渐红润起来,最后居然奇迹般地露出一个若有若无的笑意。

    “哈,哈,哈哈哈哈。“老李的笑声极大,陈华都怀疑,那面诗会的人是否都已经听见。他心里暗骂老李,不知道低调啊,看见点杂交培育出来的东西,就那么激动,这可是国家机密,伸张不得。

    弱弱的,陈华就随在老李身后,见老李心情大好,小声问道:“圣上觉得,这些马市价如何?”

    “还算合理,就是,太少了点,若有五千匹,朕还有另外的重赏。”

    看来老李的胃口还比较大,一次性就像弄出一个庞大的草根马军团,到那时候不管是祸害那个草原国家,准叫对方爹哭娘嚎。

    不过,出乎意外,老李居然说价格还算合理?一头小马驹,陈华已经开出高处市价很离谱的价格,老李都还能承受,足见老李对国防预算已经纳入所有预算的最大头。这样陈华就放心了,老李买下了这批马,南山牧场就有资金周转,然后开始滚雪球一样努力的替自己的私库挣钱。 

第八十八章屯粮运动() 
三月穿三样,四月上蚊帐。当然,这是形容天气炎热,由春季转夏季蚊虫开始多了起来的谚语,过了清明才半个多月,天气就越发炎热了起来,垄上的小麦也以看得见的速度一天天开始变得金黄,麦子成熟的味道越来越浓,当然,也预示着,拥有一千三百户食邑的陈华可有得一段时间要忙了。

    离曲江池举办的那场诗会已经过去了很久,大多数人只记得最后的诗魁是玉山书院的蓝田侯,至于其他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任何宣传的沸沸扬扬的事,只要发生过后,人民会很健忘地将之忘掉,然后从新开始美好的生活,这就是长安城的贵族,永远不会停下追逐新鲜玩意儿的脚步。

    据说最近长安城流行蹴鞠,许多贵族常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甚至还非常超前的玩起了赌球的运动。有一支背后东家并不明确好像叫狂狮队的球队,最近风头正火,连续赢了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