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绩面前夸下海口,事情的发展,也倒是如陈华预想的一样。李绩拨给他几个火头营的兵卒,然后在陈华的带领下,这些兵卒,将一袋袋的豆子,军中盛水的木盆,组合在一起,选了一个比较宽敞封闭的大帐,作为他们进行无土培植蔬菜的“大棚”。将豆子分别称量,浸泡几个时辰,然后取出晾干装在了木盆里面,木盆底撒上水,上面盖着棉布,每隔一天,便用温水浇灌,大抵的程序,就是这样,整个大帐,最先弄了几十盆这样的无土培植蔬菜,工期不短,工程量也不打,只是作为试验,若果真能成功,那以后就大肆地进行培植。

    五天,只用了五天的时间。

    等到了时间,到了允许可以揭开棉布的时候,李绩、陈华、苏定方,还有使臣团的人,以及军中不少机要将领书记,都围在大帐里面,看着那几十个木盆,当火头营的人,揭开木盆上,盖着的破棉布时,一盆盆长势很好,水嫩嫩的豆芽,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竞相冒出在盆里。

    他们每个人的眼睛,几乎都瞪大着,如牛蛙一样,看着盆里面,带着一点儿绿的豆芽。

    已经不能用壮观,或者惊奇来形容。

    这完完全全,就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陈华用黄豆、木盆,还有水,就很轻松地得到了豆芽。水嫩嫩的豆芽菜,一盆一盆地长在军营里面,这是第一次,在没有经过土壤的培养下,得到的蔬菜,在这个严重缺乏蔬菜的冬天,不管是用来炒,还是用来煮,加入少许的精盐,就是一盘不错的豆芽菜。

    看着整个大帐,几十盆这样的豆芽,李绩tian了tian舌头,一副吞口水的样子:“贤侄,这东西,怎么就长出这么高的嫩苗出来了呢?”高兴之余,李绩甚至亲自蹲下来,看着木盆里面,一桩桩,就像长势很好的庄稼,李绩伸手拔了一根豆芽放在嘴里咀嚼,味道有点甘甜,就像在吃很嫩的蔬菜。

    等到,大帐里面,几十盆的豆芽,都展现在面前时,许多人的眼中,目露痴疑,竟然不敢相信,世上会有人,在几天的时间,就能够不需要土壤,弄出来如此多豆芽菜。

    嗯,用豆芽菜这个名字形容,的确是恰到好处,毕竟,现在长在盆里面的东西,的确是豆芽,将豆子发芽之后,就变成这般样子了。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讨论侯爷,凭空变出了蔬菜。目光中,对陈华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不愧是玉山书院的院长啊,格物之道,就是历来的圣贤,也不过如此吧,举手之间,就能够变出人人喜爱的宝贝,这样的本事,就算形容他高人也不为过。

    “哈哈哈哈。”李绩放声大笑:“贤侄,你这一招变出蔬菜,当记一大功,虽然贤侄不是我军中的人,但军功不分彼此,有了贤侄想出的方法培植蔬菜,从此,我军将士,再也不会啃那干硬的馒头大饼了。”

    李绩高兴地又扯了几根豆芽放在嘴里,整天都吃馒头,还有那些瓜类,嘴巴都吃淡了,如今,吃到嫩嫩的素菜,这老头都享受地,忍不住要火头营立刻开始埋锅做饭。

    李绩爱不释手地抱着一个木盆,生怕盆里面的东西不翼而飞了。然后立刻吩咐副将,派重兵把守这里,火头营的人,每天都要给他弄上几盆这样的豆芽,否则全部军法处置。这老头,典型的,抓住了就不放手的吝啬鬼,大家对元帅的态度,也就是哄然笑了笑,然后谨遵帅令了。

    “大家都听好了,豆芽菜,成了我辽东将士的秘密蔬菜,一切有关此事,大家必定密不可宣,切不能让外人知晓,从今天开始,此处大帐,就是军中的机要地方,每日派兵轮值,除了本帅及培植这些豆芽菜的人能够进入,任何人一旦踏进这儿,当场格杀。”

    李绩就像看待机密一样,立刻下达了最高层的命令。这种豆芽菜的制造,可不能让别人偷学了去,他甚至,想立刻修书给辽东城的李靖,将陈华弄出来的豆芽菜方法,给辽东城的将士透露,让大家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一人贡献,三军享福,这小子,不知不觉,又拯救了辽东的三军。

    李绩看待陈华的目光柔和的就像是长辈看待晚辈。这小子,果然是没让人失望啊。这等方法,要是传到长安,天知道,会带来多大的震惊,能够在大冬天,吃上新鲜的蔬菜,卖给所有的贵族,绝对是一大笔不菲的收益。 

第四十章待到春来三月八() 
豆芽菜,成了辽东军队的辅食,因为其制作方便干净无污染,经过李绩的刻意推广,就连远在百济征战的大唐水师,也将豆芽菜,列为军中紧急蔬菜的品列中。水师一年到晚,都在水上,蔬菜什么的,很是缺乏,豆芽菜的出现,填补了水师食谱的某片空白,这样的功勋,已经上报朝廷,等着嘉奖呢。

    对于今年待在高丽过冬的人来说,高丽今年的冬天很冷。换句话说,就是晚上盖着几层的被子,都感觉像躺在一片冰上面。长安城那面,防寒的军需物质,还没有及时的运送过来,大多数的士兵,都只能在衣服里面塞茅草或者动物的皮毛抵御辽东的寒风。环境很艰苦,但撤军的命令,一直都没有下来,无它,高丽的渊盖苏文,想采用拖延战术,将唐军困在此地,大不了咬着牙关拼死渡过,等到了明年冰雪融化,春回大地的时候,渊盖苏文就是不想从新回到谈判桌上也不可能了。唐军也不是没想过,集合力量,对高丽进行攻击,但辽东这地方,自古就是冬天的宠儿,此时打仗,将会得不偿失,所以,大唐的军队就一直囤聚在高丽国的土地上修养。这样也好,渊盖苏文时刻会担心着床边有一头过冬的老虎。

    谈判方面,也没什么进展,还是以前商议的样子,高丽称臣,向大唐缴纳岁币,以十五年为期限。这是渊盖苏文和老李定下的条约,不过,渊盖苏文违背了当初的结盟,将唐军拒之平壤城外,大唐方面,就要开始考虑和渊盖苏文从新谈判了。只可惜,这家伙,以剿灭国内叛乱为由,一直不肯坐在桌子上谈判,以至于,外交使臣团的人,恨他恨的要死。

    “这儿,真不是个人待的地方啊。”

    这些天,陈华一直都在发表感慨。已经初冬了,也就说,他从长安,来到辽东,已经要快半年了。如今的状况,今年过年,是不可能回到长安城的。除非现在就开始打仗,则他们使臣团的人无事就可以离开,可惜,渊盖苏文一直不肯和大唐彻底撕破脸皮,虽然拒绝唐军入主平壤,但隔三差五,还是会派遣高丽的官员送来东西慰问,而且,他还的确向辽东城的李靖,缴纳了今年的岁金,让李靖代他向大唐皇帝问安,以表示对大唐的崇敬之心。这样的虚与委蛇小人是最让人讨厌的,一面向你示好,一面又在防备你,弄得大家都不知道是杀还是留。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一直会如此,至少,等到来年开春,这里的格局,都将会从新打破。

    军营中,陈华有自己单独休息的帐篷,上面已经盖上了厚厚的积雪,虽然他在帐篷内,烧木炭取暖,但也无济于事,实在是太冷了,这个时候,陈华就开始想长安,想玉山书院,想晚上要是跑到谢韫或者婉儿的房里面去那就是天堂一般的日子。早知道,就该把婉儿做的几件小马甲带上,防寒保暖的衣物有好多装好多,当初以为用不了几月就会回去,如今陷在这里,真叫冻成了冰棍那就是自作自受。

    呼天吼地的寒风,肆意地吹刮着雪飘飘的天地。这样的气候,几乎都没有人愿意出去。帐篷里的火炉上,木炭正烧的旺盛,从火头营那里顺来的羊肉、牛肉、马肉,被切成小块儿,放在干净的盘子中,豆芽菜,小叶瓜,都被陈华当成自助火锅来对付这寂寥的时光。反正这些天,他就是躲在帐篷里面火锅,至于烈酒,军中对他们使臣团的没要求,去平壤城能够买回来,陈华也是备了不少,以至于李绩那老头时不时打着讨论战事的借口来陈华的小帐篷蹭酒喝。其实,陈华可以选着去平壤城,让渊盖苏文安排一处行馆,让他们使臣团的人住下,但军队都被人拒之门外,当然要有骨气地和自家的军队住在一起。

    百般寂寥地烤着喂着小火,注意着火锅的水温是否乐观,旁边,摆在小桌上的小碟子,装着的酱油、生姜末、葱花,孜然,茴香,八角,都磨成粉,陈华顺手拿来调和成吃火锅的拌料。在远处,还有一个小火炉上,喂着加入了生姜、小葱还有糖精的米酒,酒香味能够让人闻之欲醉。帐篷的面积不大,除了一张牙床,还有办公的桌椅,剩下的点点空间,正好能够摆上一张小桌子和几个凳子。

    火锅煮到一半的时候,李绩那老头就挑来帘子,伴着外面吹进来的风雪,一张冻的红彤彤的老脸,正在唏嘘地咒骂这鬼天气,草原都没有这般严寒,一面吹口气,戳了戳双手,屁颠屁颠地冲进来。

    每天,到了这个点儿,李绩总是会借着工作的名头,来陈华的小帐篷蹭东西吃,当然,这个小帐篷,是全军营最暖和的地方,也只有陈华这个闲家伙,才会带着人去山上砍木材烧成木炭取暖,军中谁还有那个闲功夫,注重那么多?

    李绩进来帐篷,立刻就将挡在门口的帘子拉上,然后立刻蹭到陈华围住的火炉前,浑身发抖,道:“妈|的,冷死本帅了,这高丽的鬼天气,如果没有到这儿,断然不会知道,高丽人每年冬天,是要冷死多少人。”

    看见这个打着工作的名义又来蹭饭的家伙,陈华也对他无语:“李叔,要不要先来一碗热腾腾的米酒?小侄加入了一些材料,喝过之后,保证全身发热,精神舒畅。”

    “还愣着干嘛,给端上来啊,你小子,整天躲在屋里面研究吃的。哪知道我们们这些在外面跑着的人的辛苦。军中士兵的冻疮病,已经有半数的人患上,这个办法,连你小子都没法治疗,我这个将军,就更没招儿了。”

    李绩说话的时候,陈华已经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米酒。

    李绩不客气地接过来,也不管是否烫。他的嗓子,都快结冰了,热酒正好解冻。

    喝完一碗之后,李绩才啧啧感慨,大叫了一声痛快。然后,这老头,倒也不客气地拿起筷子,在他面前,一口小锅里面捞东西吃。

    “贤侄啊,你说,我们们在这里受罪就算了,连你们这些文官,也在这里受罪。你看,李大人病了,王大人也身体不适,这整个使臣团,现在就只有贤侄独立撑着,高丽那面,也没有传来愿意和谈的想法。要不,老夫派人,把你们先送辽东城去,李靖大元帅在那儿,辽东城比这儿要好得多。”

    陈华一边吃着热腾腾的火锅,一边道:“李大人和王大人,不愿意离开这儿,对小侄说过,就算是殉职,也要守在离高丽最近的平壤。外面的三万将士,还守在冰天雪地里面,若叫我们们此刻离开,只怕,从此以后,大唐的军队,就不欢迎我们们了。”

    李绩只顾吃,偶尔说上两句道:“嘿嘿,老夫也就说说,试探一下贤侄,是否有吃苦的心,想不到,贤侄看的比老夫清楚。我们们这儿的三万将士,其实还不算最苦的,薛疯子的水师,才是整个辽东,最困难的队伍。贤侄可能也知道,如今这天气,水上打仗,完全就是拼毅力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