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渭水就是绕着长安向东流,没多远的路程就可以到渭水,终于可以休息了,程处默屁颠屁颠将这个消息汇报陈华。

    陈华听到今晚歇息渭水畔,他对此没多大意见。就是随便找快地儿也能躺下。

    趁着空余时间,陈华拿出工部给他的地图。

    这次江南大水,波及的郡县有十多个,规模算颇大;也难怪老李会感觉火烧眉毛。蝗灾,水灾,地震,台风,饥饿,都可能造成大规模农民起义,有陈胜带头搞出那么一档子事,当权者当然要想法设法安抚民心。

    研究了工部给出的地图,受灾最严重的;是处于连接大运河末端;江都到余杭的江南运河堤坝坍塌;造成京口吴洲一带十余郡县;数万人受灾。

    数万人,对整个人口基数不大的大唐,已经是大灾难,难怪老李着急忙慌让陈华火速前往,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既然水灾已经泛滥,亡羊补牢已经太晚了。从新修筑堤坝是不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人力投入,只有等水患过去,从新筑坝,以防来年洪水,为今之计,就是要想到如何采取安抚政策才能稳定民心,老李让自己早日赶去江南,也许正是这个意识。

    小小地揣摩了一番圣意,陈华脑子里面已经有自己的初步打算。

    车窗上的帘子已经是打开的,看见了程处默,陈华又用想把他当苦力使用的想法:“处墨,替我向胡老先生传一句话。”

    “华哥儿要吩咐什么事。”程处默挺直腰板,大有唯命是从的气魄。

    陈华顿了顿,道:“你告诉胡老先生,就说,传我命令,沿途收购药材;有多少;要多少。” 

第二章 东都洛阳() 
天气渐有暑意,天高云阔,艳阳高照,马车行走在重山叠嶂间,峰回路转,还没来得急欣赏沿途的美景,就已跑过了数里远。

    出了潼关,向东走,就是陕州。等到了东都洛阳,就可以乘官船去江都。陈华现在被任命江南道巡察使。这个权力有多大,陈华不怎么清楚,他私下问过老虞,老虞给他说过,陈华在担任江南道巡察使期间,可以随意罢免江南道内的官员,都不用请示老李。

    妈的,这官可老大了,相当于中组部啊。这回可要让江南道那群以为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员要心吊胆了,朝廷特派巡察使,圣旨上说明了是来治理水患,可想来想去,究竟是真以治理水患为目的,还是借故打乱江南的官场,这是个隐晦的信号。

    于是在陈华还没来到江南之前,江南道内的官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如何款待这位从长安来的侯爷了。

    马车已经由三辆,变成了五辆,有两辆满满装着整车的药材。侯爷有令,沿途大量收购药材,要多少有多少,胡老先生一看就知道侯爷是在为江南的水患作准备,他们的队伍刚出了长安进入渭南界,便开始在渭南地界内忙碌收药材的事,这不,出潼关时,马车的数量变多了,不得不多雇了赶车的马夫。

    “侯爷,你得给老朽一个数目,我们们此行去江南,究竟要收多少药材?照此速度,一面走,一面停顿,我们们何时才能到江南啊?”陈华的马车上,现如今成为管家兼账房先生的胡老先生心里默算着沿途收购的药材花去的铜钱。已经用掉两千贯了,他们身上带的现钱不多,朝廷的拨款虽然紧随其后,但不能提前预支,什么都是自己掏腰包垫着,这笔买卖看着似乎挺亏的。

    胡老先生不知道,镇灾用的四十万贯铜钱,还是陈华自个儿掏的腰包。他要是知道,肯定就不会为了千多贯钱犯愁,这是管账人的**病,看见银子就想着怎么样才能节省下来。

    陈华不怪胡先生向他叫苦银子不够花的事,不是为你着想的人,不会替你节约兜里的银子。此行从长安去江南,陈华带上的就只有五千贯钱,他没有让老李派专门的仪仗护送,一切从简低调行事,三辆马车,装载上工部的匠师,沿途不扰民不惊官,没看见从长安出发,一路上风平lang静,没见那个当地父母官迎接,这都是陈华低调行事的结果。

    “胡先生,我们们收购了多少药材?”几万人受灾,药材方面肯定是不足,洪水过后就是瘟疫,谈疫色变的大唐,动辄瘟疫中死亡就是上万人,而且若是传播型瘟疫,整个江南都会受影响,陈华不得不防啊。

    胡先生的账本管理的仅仅有条,这些天买了多少东西,他都一一记录,当下回道:“侯爷,最近几天,我们们在渭南界,按照侯爷给出的方子收购药材,有十担左右,雇了两辆马车装货,但是江南路途遥远,这药材放在车上,保管不好是要发霉的,发霉的药材就不能用了。”

    胡先生考虑的这个问题,是大问题,他们不是专门的药材商,药材长距离运输的保管问题,他们是不会的,江南多雨水,从长安买来的药材,到了江南肯定要发霉。

    陈华没考虑到药材生霉的问题,这是他的失策,幸好胡先生提醒。

    “胡先生,我们们我们们下一站,将在那里停歇?”不能自己保存药材,看来只能找药材商合作了,这是陈华心里的想法。

    整个行走的路线,都在胡先生的脑海里,他想也不想,立刻道:“回侯爷。我们们下一站要停留的地方是东都洛阳。在那里,我们们可以直接坐船,经运河到达江南,这样会节约不少的时间。”

    想到此,胡先生恍然大悟,道:“洛阳城是仅此于长安的天下第二城,城中商贾众多,是运河上的枢纽,里面不少药材商家,侯爷若是想购买大量的药材,这洛阳不可不去。”

    “某正有此意。不过,这洛阳,某也不熟悉。”洛阳是陈华此行的中转站,到了那里,就可以做船去江都。隋炀帝那昏君,唯一的功劳就是修了这么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他为此亡了国家,享福之事就留给后人了。

    胡先生不推迟,道:“老朽前些年,随老爷来过洛阳,对洛阳城也熟悉。侯爷若是想去洛阳城看看,老朽可以为你领路。只是,老朽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胡先生但说不妨。”

    “侯爷,我们们剩下的铜钱不多了。恐怕买不了多少药材,侯爷低调行事,不让圣上安排随行的护卫。沿途的官府,皆不知侯爷出巡,迎接的人少之又少。我们们这是自费去江南,一切开销,都是侯爷自己承担。老朽已经为侯爷尽量节俭,可是药材一事,恐怕侯爷还的找洛阳的官员解决,看能否通过官府的渠道,获得侯爷需要的药材。”胡先生说的是实诚话,陈华低调行事,确实为他办事带来了不利之处,往常哪位官员出巡不是大张旗鼓,巴不得弄的天下皆知,出巡是捞油水的机会,也难怪侯爷如此年轻,不懂其中门道啊。

    陈华不是不懂,他是另有打算,装逼的最高境界是素袖藏金锦衣夜行,这样才有更多的乐趣。

    “买药材的事,胡先生不用担心,某自有打算。”陈华拱了拱手道,老虞塞给陈华这个管家,解决了陈华太多的问题,他都有从老虞手中抢人的念头。

    胡先生有身为属下,没有替主上办好差事,脸上一阵羞愧,道:“侯爷说见外的话了,老爷让老朽跟随侯爷下江南,这是老爷和侯爷对老朽的看重,老朽自当尽心尽力,为侯爷解决问题。”

    胡老先生客气回答,其实陈华不知道,虞世南把胡老先生派给陈华,还有另一个打算。

    陈华不熟悉江南的官场,尤其是像他如此年轻的侯爷,气盛之下难免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事,虞世南派跟随他多年的老管家相随,其中就交代了一点,让陈华熟悉江南的官场,不然他在江南的三年时间会过的很痛苦。

    自古官场多凶险,尤其是皇城之外,小人众多,侯爷虽然是长安贵族,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有人从旁指点,他也少出岔子!

    这是老虞在扶植他看上的人选。 

第三章 恩 惠() 
对洛阳的记忆;大多数都来自杨广;杨广把国都迁到了洛阳;同时下令修建大运河;方便他去江南游山玩水。杨广在未登基前干了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消灭了写的陈叔宝;据说俘获美人无数;才让杨广总想着隔三差五就跑江南一年半载不回京师;有好墨者甚至笔耕杨广厌弃关中女子的粗狂;怀念江南女子的水柔;把他大昏君的形象层层渲染深入人心。

    如今的洛阳;早已从战争的疮痍中从获新生。老李开明的政治,大力鼓励农耕商贸,早让洛阳成为作为唐初时期东都、长安与中原腹地一带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这里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西达突厥、东近齐鲁、北通辽东、南接江浙的城池,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重要性不亚于长安;如此便利的地势;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城外运河上商业贸易船只过尽千帆异常繁华。况且洛阳曾经作为隋朝的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基础,此地更是富甲天下之地,前朝许多遗民深居在此,尽管王谢堂燕不在,可家中的财富还是足够吓人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经历了几代的贵族;底蕴在那儿;还是能够无良子孙挥霍几代。

    “公子;前面就是洛阳集市;我们们不去专门卖药材的药铺看看;跑集市做什么?”老胡像个忠心的管家跟在陈华身后,粗狂威猛的程处默如同看家护院,他那狼牙棒的大棒槌武器太显眼了,于是换了把宝剑挂在腰间,大户人家都喜欢养几个护院看宅子;像程处默这样面相凶煞的人,这在洛阳城内不少见。

    陈华说过,在外面都称呼他公子,于是程处默感觉自己被华哥儿占了便宜,不过,一切为了组织,程处默终究是忍了。

    现在已经是开市的时辰,集市上随处可见车载斗量屯街塞巷的商品。这些商品;都是常见的日用品;物美价廉;几个铜钱就能淘到手。在长安东西两集市都淘过不少东西的陈华,手头开始痒了起来,不知道洛阳有没有类似潘家园一样的古董街,说不定能淘到几件皇宫里流出来的稀奇玩意。

    在一家幡子上写着“面”摊子的地方坐下来吃点东西,陈华、胡老先生,程处默,除了胡老先生外,都没来过洛阳,熟话说,淘宝穷三代,陈华觉悟太低,难得来一次洛阳,怎么想都得弄点东西留作纪念。

    面摊煮面的是一对夫妻,听周围的食客称呼,男的姓王,女的为王陈氏,这是家门开的店子,要照顾生意,二话不说,陈华考虑每人的饭量,顺手点了三大碗面,要是吃不完就交给程处默解决,今天遇见家门,是高兴事,撑死程处默都不怕。况且程处默好像早有准备,都已经在松裤带了,简直粗人一个。

    王陈氏的面摊子,今天还是第一次遇见一个公子哥带着管家仆役坐下来吃寻常人家的粗面。她的相公胆小如鼠,看见穿着华丽的人,就从心底里害怕,阶级害死人啊,但王陈氏这个女人倒是很会张罗,一个人麻利地煮面入碗,然后端着面条,嘴里抹了蜜似地,遛到陈华此桌,道:“听公子的口音,是外地人?”

    陈华心想,难道这家面摊有专坑外地人的嗜好,家门,我也姓陈啊。

    他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算是回答了王陈氏。

    双手端起面碗,看着份量足,但色香味不怎么健全,要是有碗牛肉面就好了,陈华有点想婉儿了,还是婉儿煮的面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