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甲午-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觉已经是夕阳西沉,光绪担心再过会儿太晚了,宫门上锁杜怀川出不了宫,而自己也要到宁寿宫陪太后进餐,也就不再过多交待什么,示意杜怀川跪安退下。

    杜怀川退下后,光绪虽然满心疲惫,却掩饰不住心里面的喜悦。不仅仅是凭空多了一百万两银子,更重要的是从今日开始,自己终于慢慢走上了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有杜怀川小心经营着,为自己在朝野内外安插耳目打探消息,再等到和李鸿章商议的合办银行的事情成功后,有了足够的资金,筹办新式陆军学校的事情也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自己苦心布局的这盘棋也就真正活了。假以时日,自己未必就不能在内忧外困的夹缝中做出一番翻天覆地的局面出来。

    正在内心深处展望将来的时候,平日里侍候光绪颇为尽心的太监小德子,似乎也看出今日皇上心情很好,小意的在一旁说了会儿话后,便悄悄的退了出去。不一会儿捧着一个盘子跪在光绪面前,搞得光绪有些摸不着头脑。

    等到他看清楚后,顿时被吓了一跳。翻牌子?!这些天自己居然把这一茬给忘记了。前世他倒是暗地里流着口水,默默憧憬过翻牌子的美好时光,整一个大庄园,养几个小妾,没事翻翻牌子……当然,前世只能是想想而已。可眼下前任留给自己的这份家产也太那个什么什么了,不是不忍下手,是没有办法下手啊!他几乎不假思索的摆了摆手说道,“罢了!”

    想了想,又叫过准备躬身退去的小德子说道,“把这些天内务府买来的洋人的那些个玩意,给皇后和珍妃她们送点过去;就说……就说朕忙于国事。”

    好歹应付了过去,光绪长长的舒了口气,心里却是泛起一丝苦涩的滋味。眼下倒是可以拖过去,可以后呢?最困难的是慈禧那边应该怎么应付,总还要先想好一番说辞才行。

    他有些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也不再多想,把这件事情就此放在了一边。眼下自己的前任留给自己的麻烦绝不止这点屁事。吏治**,朝政糜烂,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家军队充其量只是摆设,哪一件哪一样都不是短时间就能够解决的。况且自己身后还有一个太后老佛爷在遥制朝局,要在甲午之前为这个国家做好准备,何其艰难啊!

    想着这些,他心里一阵发苦,却又半分也说不出来。看看自鸣钟的时间,饭点就快到了,演出就要开始了。便紧了紧脸,压抑住心里的烦闷,准备往宁寿宫去给那位亲爸爸请安,共进晚餐。

    ***,老子这个皇上混得惨啊!

    ——

    

第十九章 你知道朕在等你吗() 
虽然是杜怀川暗地里送去的银票,但是李莲英和庆王心里都十分明白,这银子其实也就是皇上的态度。况且他们两人都和内务府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虽说这把火再怎么也烧不到自己头上,可真要是被哪个御史言官抓住小辫子参奏一本,这脸面可就丢大发了。

    再加上庆王奕?正处于往上升的要紧关节,头上只是一个郡王的帽子,还眼巴巴的指望着将来进军机顶礼亲王世铎的缺。在这样的时候自然是报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皇上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反正最后还是要由太后老佛爷圣断。对于会不会牵连到自己,他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其实早在查处内务府之初,皇上就把他和世铎召进宫来嘱咐了一番,让他和世铎暗地里稳住京城里面的那些个旗人,不要闹出什么名堂出来。

    他自然明白皇上要顾着大局的心思,想来皇上这把火也不会有多大,自己心里也巴望着这火到最后千万别乱了朝廷的方寸,否则以自己兼管着内务府的身份,少不得也要受些牵连。便按照皇上的意思,让府里的讷英出去散了点风声,安抚住那些旗人不要生事。

    如此有了李莲英和庆王奕?在背后使劲,杜怀川那份查处内务府贪墨人员的折子,便因为既震慑了朝中的贪墨,又稳住了朝局没有出什么乱子,深得太后嘉许。

    光绪十六年七月十二日,经军机处会同刑部等有司衙门会商后,朝廷明发上谕,对内务府官员额善、觉罗处以斩立决,其余十名贪墨情状较轻的内务府官员依律革职并施枷刑,交宗人府羁押,其家产抄没充公。

    这样的结果对大多数朝廷官员来说,并没有什么惊奇之处。都是在朝堂中打滚的人,这么一个多月来冷眼旁观,早就把这风向火候看得一清二楚了。虽说查处的都是些正儿八经的旗人,但横看竖看也只是些上不了席面的小角色,左右不过是杀鸡给猴看,到头来还不是雨打风吹过,天下太平一团和气。

    倒是此次负责查处内务府的杜怀川,不显山不露水的由工部主事拔擢为户部郎中,特旨衔军机章京,让众人有些意想不到。

    而这些意想不到的背后,是对眼下朝局的走向有些看不明白了。

    论起官职,杜怀川只是从六品晋升到了五品,原本也没有什么,但是特旨衔军机章京在军机上行走,便有了参与朝政的机会,再加上这一次任谁都看得出此人是皇上的人,以后的仕途必然是水涨船高。而据说太后对此人也颇为欣赏,称赞此人这次办理查处内务府的差事,识大体,顾大局,这其中的学问可就深得多了。

    升杜怀川的官职,自然是光绪的意思,他让杜怀川给李莲英和庆王送银票,疏通和这两人的关系,其实也暗含着这一层意思在里面。而像这样级别的官员提升,慈禧一般也不会干预,更加上庆王奕?也是一个晓事的人,在那日被光绪召见奏对时,很快便理解了光绪的意图,回去后便以兼管内务府的身份上折子举荐杜怀川。

    光绪把杜怀川从工部调往户部,主要还是考虑到和李鸿章商议的合办银行的事情,将来少不得会和户部打交道,而户部尚书翁同?素来和李鸿章不睦,为了将来办事方便,光绪便特意将杜怀川放在了户部。至于加上一个在军机上行走的身份,也是方便以后光绪可以随时传召杜怀川。

    一场曾经让满北京城的旗人们坐立不安,让满朝的大臣们不知所措的查处内务府风波,就这样在北京深秋带着些许凉意的风中悄然结束了。

    旗人们又恢复了看戏遛鸟逛戏园子,晚上再摆上几碗的日子,不焦不愁,好日子在后头。

    “我说的吧。皇上还是体恤咱旗人子弟的,晓得现在大家伙日子艰难,不会真动什么干戈。”讷爷坐在茶馆里面,端详着手中的画眉说道。

    “讷爷是谁啊,您老的话什么时候错过的啊?”四周便是一片附和声。

    “可额善和觉罗他俩就惨了,前些日子还说好一块斗蛐蛐来着,现如今这哥俩只有到那边斗去了。唉,只能怪他们运气不好,撞在枪口上了。”

    “运气?你以为这天底下的事情就是运气,***,比他俩贪的多的多了去了,依我说还是平时门路没有走到家,讷爷你说是这个理儿吧?”

    “是这个理儿,可也不是这个理儿。你们啊,朝廷的事情少瞎琢磨,只要这天下还姓爱新觉罗,大家伙就安安心心吃自己的粮饷……”讷爷扫了众人一眼,忽然又问道,“贝勒爷呢?今儿贝勒爷没来啊?他可还欠着大家伙一顿酒席呢……”

    似乎真是应了杜怀川当初向光绪提出的人望舆情,这时候还真有一些御史言官好像睡醒了一样,被多少激发出了一些热情,除了纷纷上折子盛赞光绪此次的肃贪举动,就是建言献策要借助这把火势,将整顿吏治的进行到底。

    这大清的吏治早已经从骨子里坏掉了,就连贪腐都已经变成了潜规则。像那些个“三节两寿”、“部费”“碳敬”、“冰敬”“文敬”……还算是摆得上桌面的,背后的黑洞就更加看不到底了。

    整个官场都是如此,怎么肃清,怎么整顿啊?可笑的是这些个所谓的清流们还睁着眼睛说瞎话,指望着靠整肃吏治来挽救这个国家衰亡的命运,却看不到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真正的病根。

    都***扯淡,光绪看着这些折子是又好气又好笑,干脆学着以前那些皇帝的架势,在这些折子上面批上三个字:知道了。通通发回军机处存档。

    他照旧每日里对慈禧早请示晚汇报,隔三差五的便弄些洋人稀奇古怪的玩意来逗慈禧开心,剩余时间便全身心的投入到颐和园工程里面。

    对朝廷中的事情,除非是要紧的事务,光绪一般都交给军机处世铎他们处置,绝不过多干预。反正自己说话也算不了数,何必去硬撑着自讨没趣呢。有时候想想,自己这个皇上也确实当得有些痛苦,摊着光绪这么一个主,半分实权没有,还要收拾满清这个烂摊子。

    当皇帝这么些日子了,光绪最大的感触就是累,而且是心累,而且连一点娱乐活动也没有。每天一大清早,便有太监在窗下高声喊道:太后懿旨皇帝起来办事!一声比一声高,直到光绪起床为止。忙了一天就不说了,晚上还有一大堆折子,动不动就是文采斐然的万言书,第一次看到这些折子的时候,光绪差点哭了。多好的人才啊,放大清真的可惜了,要放在……&网……,每天更新万字,那就是白金作家的底子啊!

    最最重要的见识,以前看书上说什么后宫佳丽三千,这两个多月过去了,紫禁城光绪也转悠的差不多了,美女一个没有见着,那些宫女秀女们就不要提了,这才100多年,咋审美观点差距这么大啊!想想都觉得郁闷。

    要是每天能喝喝酒唱唱ktv,蹦蹦迪放松一下该有多好啊!哪怕皇帝的工作辛苦一点,烦心的事情再多一点,好歹也可以调节调节,可如今,精神空虚啊!

    好在慈禧对他的态度日渐亲近和蔼,遇到朝廷里的事情也很少过问,大多让光绪自己拿主意,看起来是真不拿他当外人了,一切都在按着光绪预想的轨道前行着。

    唯一让光绪有些放心不下的,还是合办银行的事情。没有钱,自己以后想要做的事情就都是空中楼阁。也不知道李鸿章那边办得怎么样了?

    李鸿章也是,过去这么久了,老也没有动静。李中堂,你知道朕在等你吗?

    已经签约了,所以,断然绝然的求推荐,求收藏。

    请砸场子的朋友们带好手中的推荐票,排队依次投票,支持的兄弟再给点鲜花吧,让面条也灿烂一下。

    ——

    

第二十章 津门() 
七月的天津,正是秋高气爽长空万里的时候,带着微凉寒意的海风轻轻吹拂着天津,这个晚清繁华而热闹的港口城市。】

    天津,原意就是天子渡口的意思,自明永乐二年设卫筑城以来,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的缘故,逐渐成为河海漕运的枢纽和盐业产销中心,南北商贾云聚,八方百姓杂处,俨然是京畿门户,经济繁荣的大都会。

    1860年天津开埠后,九国列强在天津开设租界,随着港口贸易的发达和外国资本的输入,加上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常驻天津,天津更加成为北方繁华的商业中心、贸易港口和洋务运动的重镇。

    光绪十六年七月十三日黄昏,一架马车从官道上风尘仆仆的驶进了城门。早有直隶总督府内的人在城门洞里侯着,见到这辆涂有怡和洋行标识的马车驶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