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甲午-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丝怒气顿时涌上慈禧脸颊抬手便给了小德子一个耳光。这还有什么不明白这场兵变过后自己身边恐怕从此就少了李莲英这个人了。

    皇上我这个老太太在园子里等着你的旨意”慈禧冷笑一声也不要谁搀扶缓步向殿外走去。

    太后”慈禧身后后党一系的字员全都跪倒在地泣不

    声。

    太后都是臣愚蠢之极害了太后啊陈卓大军这么快就能回京。分明是早就在京城附近。人家是设下了一个套  眼睁睁看着咱们钻进去太后啊老臣万死不能辞其罪啊”人声喀哗中孙毓汉满脸是泪说不出的悔恨哀痛。

    慈禧却如同没有听到一般头也不回一步一步走出乾清宫在陆军第一师的护送下消失在殿外的苍茫夜色中。

    有什么可哭的输了就是输了。大不了一死皇上毒酒还是白绫。老臣都恭候着”徐桐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狠狠的看了一眼光绪一甩衣袖大步向殿外走去。

    老远依然听见徐桐仰天高呼。煌煌大清何为天下。天下百姓恨洋人入骨  天下士子视新学如猛兽天下百官闻新政而变色这天下。还是天下人的天下吗。可笑可悲”

    光绪二十二年秋  震惊朝野的兵变在陈卓大军回师当晚被迅速而彻底的平息下来。随占而束的便是朝局当中的一场大清洗  孙毓汉下徐桐载勋。董福样等谋划兵变的首要官员总计一十五人皆被赐死。牵涉其中的后党一系官员或罢官去职或索拿问罪总计不下四百余人。

    不仅如此,军机领班大臣奕助虽未牵涉其中但也以兼管步兵统领衙门不力被免去本兼一应差事。其余后党系官员但凡是在六部衙门重要位置的皆被调换外放。后党系原本在朝堂当中维持的局面。在这一连番的雷霆重击之下顷刻间荡然无存。

    这此都是意料当中的事情皇上要借此重新洗牌任用推行新政的官员此刻朝野上下都看的再明白不过了也没有谁敢在这样的风暴之下妄加议论。唯一让人感到一意外的是此次皇上连番动作却是丝毫也没有触及太后。朝廷明发天下的旨意中只是提到一句太后受孙毓汉。徐桐等人挟持便再无下文。

    太后依然还是呆在园子里面看戏听曲只是这天下或许真的变成皇上自己的天下了

    面条又回来了让大家久等了面条鞠躬致歉。

    先还是汇报一下此次上海之行吧。先去的苏州专门抽空去听了苏州评弹吴依软语真的是很不错的。河畔清风小桥明月苏州是一个让人很容易触景生情的地方

    然后去了上海非常的忙碌。中间击了趟世博但走进去半个时就出来了天气太热人太多难怪有人说恨一个人就让他去世博劝大家不要在这个季节去真的很恼火。

    住的地方就在距离外滩很近的广东路晚上去看外滩的夜间那些殖民时代的建筑依日华丽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个包含着鲜明殖民时代气息的城市  历经晚清以来的种种风云变幻一百多年过去了那此曾经坚持过的理想和热血早就消失无踪这个城市却不见沧桑。

    或许这就是历史吧无论曾经多么坚持的东西最后都会消失没有什么对或者错真理或者谬误  都会在黄浦江的潮水中寂静无声。

    我这个观点也许就是个错误不过我只是给大家汇报一下思想相信大家不会砸砖的因为我看起来是非常诚恳的不是。

    

第七十六章 潮起潮涌(三)() 
从香港驶来的泰晤士号客轮刚刚抵达码头,码头上面便像炸开了锅一般,一大群码头搬运工蜂拥而上,拥挤在轮船舷梯旁,争着从上面搬运行李和货物。船上的船员望着这些留着长辫,套着件白褂子的搬运工,也大多见惯不惊的样子,懒洋洋的挥着手臂维持秩序。

    轮船的另一侧舷梯口,衣冠楚楚的洋人们照例享受着在这个东方殖民地的优待,一边用手绢擦着汗水,一边在船员的护送下缓缓走下船舷,当中很有些洋人是初次踏上大清的土地,网一站在码头上便四处张望,满脸都是好奇和兴奋的神情。

    吵吵嚷嚷的码头上面,随着泰晤士号客轮上面涌下来的人潮,顿时到处都是人头攒动,说话声,叫卖声,轮船汽笛的鸣叫声响成一片。乱纷纷的人群当中,不时还冒出几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流着鼻涕跟在从轮船上面走下来的旅客身后乞讨。

    喧闹的人群当中,刚刚走下泰晤士号客轮的刑天,一脸沉默的望着眼前的一切,英气勃的脸上依旧带着当年的几许傲气,只是眉宇间少了当年的几许飞扬跳脱,显得深沉了许多。

    四年前刑天便是从这个码头开始了远赴英国求学之路,他先是在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修完海军指挥学业,其后又按照光绪和英国驻华大使欧格讷达成的协议,带领一部分北洋海军军官前往英国大西洋舰队实习。直到今年入夏,接到大清驻英公使薛福成敦促其尽快归国的电报后,刑天才和实习的北洋海军军官,分期分批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弘宇兄,弘宇兄人群当中,一个年轻军官疾步分开面前的人流,跑上来一把抱住刑天的肩膀大声嚷道。

    “总算是等到你了,知道你要回国的消息,我提前好几天就到了上海,专程等弘宇兄回来啊”。

    看清楚站在面前之人,刑天也忍不住眉头一松笑了起来。这个年轻军官叫徐海明,原来在福建水师学堂学习。后被朝廷抽调与刑天一同赴英留学。两人本来就年纪相当,平日里往来谈笑也是意气相投,四年时间下来就成了莫逆之交。此次接到皇上回国的旨意后,徐海明因为奉命前往调往南洋舰队,比刑天提前小半年回到了大清。

    “你这个家伙,欠了我一顿酒钱自己倒先跑回国了,今天不会是专似乎也挥之而去。

    “自然是专程来迎接你的,你放心,欠你的酒是跑不了的,今晚咱们一醉方休!对了,弘宇兄,你猜猜看我带谁来了?”徐海明说着已是按捺不住,满脸都是笑意。

    刑天这才注意到站在徐海明身后的那人,约摸三十岁上下,一袭长衫,看起来文质彬彬,却掩不住眉宇间的一股子卓然不群。有些诧异。

    “在下陆少华,久闻刑天将军大名,当年将军率一孤军长途奔袭旅顺,重创日军精锐师团,消息传出,举国为之一振。今日能得见将军之面,幸甚,幸甚!”陆少华双手抱拳,含笑说道。

    陆少华?,,刑天念着这个名字,隐隐觉得挺耳熟的,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正在踌躇之时,倒是身边的徐海明忍不住了,在一旁打趣道。

    “弘宇兄,在英国的时候,你可是常常捧着子实兄的文章,一边看一边大呼痛快,还折腾我们起来给你买酒喝,说什么当浮一大白。现在你是文章也看了,酒也喝了,怎么倒把真人给忘记了。

    刑天猛地一怔,心中顿时反应过来,当即抱拳在胸肃然说道。

    “唐突了,唐突了,先生勿怪!刑天在英国的时候,常常拜读先生的大作,先生于国家民族的高论,令刑天感佩不已,盼见先生久矣!”

    “刑将军过誉了,少华愧不敢当。其实你看到的那些文章,也不全是我写的,有些也是我朋友写的。则诚家和我家是故交,他去了英国之后,常来信提到将军,将军心中振兴国家的壮志,与少华是心有戚戚焉,故而早就想和将军痛快聊聊了。这不,听说他要到码头来接你,我就不请自来,还望刑将军不嫌我冒昧

    徐海明听见两人客套,眼睛眉毛都皱在了一起。

    “喝酒,喝酒,你们两个也别一个先生,一个将军,听起来客气的紧,都是留过洋的,哪有那么多虚礼可讲,今天晚上我做东,大家喝介,痛快,聊个痛快,如何?”

    刑天和陆少华深深的对望一眼,不觉扬眉一笑。几声汽笛声传来,黄埔江的江风轻抚衣衫,两人都是挺身直立,说不出的英气逼人

    华灯初上之时,十里夷场已经是一派人声鼎沸流光溢彩,这个开埠不过几十年的城市,如今已不仅仅是南中国经济商贸中心,更已成为洋人眼中远东最为繁华的城市。尤其是夜晚,到处灯红酒绿繁华如梦,苏杭的吴依软语,半生不熟的洋泾涣,远洋客轮的汽笛和印度巡捕挂在脖子上面的口哨,让人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

    夜色苍茫背后,黄浦江水静静翻卷,翻涌着这个帝国复杂难言的落刻”,

    金鼎轩二楼雅座上,稀稀落落的坐了两桌客人。所谓雅座,其实不过是用屏风隔舁来,只是因为二楼没有多少客人,布置的也比较雅致,倒也让人别有一番闹中取静的感觉。在靠窗的雅座上面,刑天、陆少华和徐海明依窗而坐,这个时候已经不知道喝了多少杯,把着栏杆纵声笑谈。

    “痛快!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畅快的喝酒了刑天右手端着酒杯,拍着徐海明的肩膀感慨道。“则诚你回国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面,我就跟随着英国人的舰队飘浮在海上,好几回做梦都梦到大家伙把酒言欢,醒来一看,除了茫茫大海还是大海茫茫,那滋味别提多难受

    “茫茫大海算什么,最可恨的还是洋人的轻侮,大清在洋八卞;悬什么。就是男人头!的辫子!女人的小一脚!就是渊柑请们酒菜,人家想什么时候动筷就什么时候动筷!,”徐海明已经有了几分酒意,拎着酒壶猛的大灌一口,仰头大喝道。

    “耻辱!国家幕弱如此,吾辈之耻辱!,”

    原本把酒谈笑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滞。

    三人都是一般意气风的年纪,又都留过洋,真切感受过西洋各国的强盛,这个时代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最难言的便是国之衰微落后。此时忽然提及,三人都有些难以言喻的愤懑。

    良久,刑天缓缓起身,沉郁之色溢于言表。“则诚所言,又何尝不是刑天胸中之痛!出洋留学这几年,耳濡目睹都是西洋各国的强盛,坚船利炮铁路工厂,无一不远胜我大清。每每辗转反侧自问,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就衰弱到如此境地?我大清自强之路又在哪里?吾辈又当如何为之?”

    着。刑天回望向陆少华,拱手而道。“刑天虽在国外,但常拜读子实兄的文章。子实兄言及我大清当效仿西洋各国,以求自强振兴之道,刑天深以为然。只是观子实兄所言,对我大清今日的新政颇多质疑,以为这并非救我大清之良方。刑天愚钝,对大清新政也略知一二,大清新政同样走的是效仿西洋各国之路,为何就不能让大清自强振兴?困惑不解之处,今日特向子实兄请教

    陆少华仰起头,认认真真的看着刑天,目光炯炯。

    “大清新政果真能挽救国家?满汉之分沿袭两百多年,旗人每年空耗国家财政近两千万两白银,中央六部到地方各省,官员贪腐横行骄奢淫逸,普天下之大众食不果腹衣不暖身,四书五经囚笼人心,举国上下,都在蒙昧中沉睡,不知世界日新月异到何种地步!这些,大清新政能改变得了?

    不等刑天回答,陆少华已然振身而起,手指着窗外。“弘宇可看见这上海滩十里夷场,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吞云吐雾醉生梦死?这就是大清今日的现状!一个国家,仅仅靠建一些工厂铁路,买一些兵舰火炮,罢免一些守旧官员,就能彻底根本国家衰弱落后的局面?这是妄想!我们这个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