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甲午-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也是希望能够尽量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扩大京师大学堂的影响,触动一下士子们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入夜,颐和园乐寿堂内,徐桐颤颤巍巍的坐在凳子上,一脸愁容的望着正在看着那份传单的慈禧。

    今天徐桐已经在乐寿堂外跪了一下午了,慈禧一直没有见他,让人传话给他,让他回家呆着。可是大约是光绪在京师大学堂的一番话,特别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彻底激怒了徐桐,他今日也是豁出去的架势,硬是在乐寿堂外跪了一下午。

    慈禧今天原本是真不想见徐桐的,她知道徐桐为什么来,这样的时候,她是轻易不会表示自己的态度的。她需要再等等,再看看,才好明白皇上究竟是想怎么样。可是考虑到徐桐年纪大了,又死活跪在门外不走,摆出一副死谏的样子,真要是他一口气喘不过来,又是生出些事端出来。

    暮色渐深的时候,慈禧听李莲英说徐桐还在外面跪着,心中又是恼怒又是无奈,只好让李莲英把徐桐叫了进来。

    “皇上的话,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错啊?”慈禧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和传单,看了一眼坐在凳子上的徐桐说道。

    “太后,皇上的话是离经叛道啊!读书人不修心明性,不恪守仁义道德,长此以往,才会真正国将不国啊!”徐桐一着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

    慈禧闻言,重重的将传单放在桌上,面色阴郁的说道,“什么叫国将不国啊?国家好好的在这里,动不动就是国将不国,难道这个国家不国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吗?”

    徐桐吓得赶忙跪在地上磕头道,“太后,老臣不是这个意思,老臣是为江山社稷着想,不愿意看在祖宗的东西被扔在一边啊。”

    慈禧此时心里也是一团无名火气,见徐桐一副诚惶诚恐愤懑委屈的样子,压下心中的火气,徐徐说道,“皇上年轻,做起事情来难免有操切的地方,你是朝廷老臣了,怎么还这样不分轻重呢?不就是一个京师大学堂吗?值得这么小题大做吗?遇到事情要多从朝廷大局着眼,不要计较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每临大事要有静气啊。”

    徐桐一愣,心中琢磨着慈禧的话,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京师大学堂的事情,我心中还是有数的,怎么去办,要办成什么样子,我会和皇上再议议,你也不要再抓住这件事情不放手了,本来不大的一件事情,非要弄的满城风雨,让别人看见,像什么样子嘛。”慈禧又说道。

    这一番话语中,竟是将光绪也扫了进去。

    徐桐听得似懂非懂,虽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此刻见慈禧的态度,也是不敢再多说什么,唯唯告退。

    望着徐桐离去的背影,慈禧的神情骤然严峻下来,皱紧眉头,手指拨弄着那张传单,一副心绪不宁的样子。

    “太后,进点膳吧,你从下午到晚间都还没有进膳啊。”李莲英在一旁小心翼翼的说道。

    “皇上今日在哪里啊?”慈禧忽然问道。

    “奴才听说皇上下午就和军机上几位大臣一道,会同工部商议治理河患的事情,这会子大约还在说事情吧。”李莲英陪着笑说道。

    “我还以为皇上只会弄这些传单,原来还是明白自己是皇上,知道朝廷什么是要紧的事务。”慈禧冷冷的哼了一声,目光阴沉的看着李莲英又说道。“上次交代给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啊?”

    李莲英赶紧躬身在慈禧身边低声说道,“奴才让人暗地里秘密监视着小德子,这个奴才倒也是一副知道错的样子,人前人后都恭敬了许多,只是听说,他对皇上颇有怨言。”

    “过些时日,还是让他回到皇上身边吧,景铭只是个侍卫,不可能随时都在皇上身边,皇上身边没有人,我心里还是不踏实。怎么去做这件事情,你自己掂量着办。”

    “奴才明白,一定把这个事情滴水不漏的办下来,不让老佛爷操心。”

    ——

    

第二十五章 骤逢大变() 
秋意渐渐逝去,不觉已经是初冬时分。京城里面开始从漫天萧瑟中,透出一丝寒意。

    京师大学堂虽然备受争议,却还是风平浪静的开办了下去。京城里面最初的那些个动荡不安,也很快烟消云散。毕竟,谁也没有真正把这个京师大学堂当作多么了不得的事情。

    而光绪满心扔下去的这块石头,最后只是溅起了一点水花,就悄无声息了,一切还是回归于原本的死水。

    这也是意料当中的事情,光绪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心中却多少还是有些无奈。尽管如此,该着手安排和进行的事情却一点也不敢耽搁,都有条不紊的安排陈卓、吴绍基和杜怀川等人实施。

    而最让光绪放心不下的,还是陆军学校的事情。这是光绪将来翻身的本钱,他是一点也不敢大意。担心玉澜堂里有慈禧的耳目,所以专门到杜怀川家中商议。

    这一次,为了保密,光绪将月儿也打发到后院,只留下杜怀川一人。

    “陆军学校学员军官团的事情,按照皇上的吩咐,已经顺利的进行了。目前已经有100多人加入了军官团,人员都是经过微臣仔细的考察,不会有什么问题,请皇上放心。”杜怀川说完,递给光绪一份人员的名册。

    光绪打开名册,认真的看了好一会儿,合上名册说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办得万分的隐秘,不要让人闻出什么味道出来。还有你们那个向皇帝宣誓的仪式,以后就不要搞了。一来容易让人抓住把柄,二来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目的。”

    杜怀川微微一愣,抬头不解的望着光绪。“微臣就是想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是在为谁效忠……”

    光绪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忠心不忠心,不在一句誓言上面。如果军官团非要搞什么宣誓的仪式,朕觉得可以改为向团体宣誓,这样要好一点。”

    杜怀川想了想,点了点头。

    光绪又问道,“军官团的组织建立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的话,按照皇上当初的旨意,微臣把他们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组长一名,另外由他们自行推选了7名委员,负责军官团的日常事务。只是,这个牵头负责的人,微臣一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也不放心让别人来担当这样的重任,所以眼下是由微臣的表弟杜振武来暂时代理。”

    “为什么是暂时的呢,朕定了,就让他来担当这个重任吧,别的人朕同意也是不放心的。”

    “微臣替振武谢皇上信任和拔擢,微臣一定小心谨慎,把这个事情办好。”杜怀川一提衣襟,跪下说道。

    光绪扬了扬手,示意他站起身来。“人员方面,你一定要把好关,不要贪多嚼不烂,什么人都弄进来,暗地里也要多些心思。回头你安排个时间,把那些个组长委员都叫到你家里,朕也要和他们好好聊聊。”

    “微臣谨遵皇上旨意。”杜怀川也不多说什么,很干脆的低头答应。

    接着,杜怀川又对照着名册,把那些个组长和委员的情况,详详细细的给光绪介绍了一遍。光绪一边听着,一边心中也是暗暗感叹,这么多人,每个人的背景和情况,每个人的长处和弱点,都被杜怀川说的是详尽有序,单单是这份记忆力,就让光绪也赞叹不已。更加不要说他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做起事情来的谨慎小心,绝对是搞国家安全工作的一把好手。

    只是眼下,需要用到杜怀川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要是将来腾的出手的话,光绪是打定主意,把杜怀川安置在自己的情报部门,毕竟将来还要对日作战,没有情报,闭着眼睛能打什么仗啊。

    想到这些,光绪心中也是既焦急又无奈,万事都需要展布,可自己现在又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操之过急,反倒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军官团的事情,陈卓和吴绍基知道吗?”听完杜怀川的介绍,光绪冷不丁又问道。

    “微臣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微臣觉得时机未到,眼下还不能告诉他们。不过,微臣暗地里也觉出,似乎吴绍基和陈卓都有所察觉。”杜怀川接过光绪递过来的名册,小心的揣到怀里说道。

    “这两个人的本事都不小,又在他们眼皮底下,要让他们一点都不察觉,恐怕并不可能。这件事情,朕寻着一个机会,会慢慢告诉他们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能让他们心中产生疑虑。你也不妨暗中透一点给他们,但是分寸要把握好。特别是吴绍基,朕对他,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些不放心。”

    杜怀川闭紧嘴唇,把光绪的话仔细想了一遍,心中微微觉得有些不妥,只是他也明白,陈卓和吴绍基在光绪心中的份量,想了想还是把话吞进了肚子里面。

    又聊了会儿后,光绪也不敢过多耽搁,和杜怀川交待了些马上要办的事情,便起身回宫。

    刚走到杜怀川那个精致的院落里面,正等着景铭从后院过来,忽然抬头看到月儿正站在一棵树下,满腹心事的样子。

    走进一看,月儿脸上竟然还隐隐有些泪痕。

    “月儿这是怎么了,谁欺负你了?”光绪不解的问道。

    见皇上走过来,月儿赶忙跪下,神情有些慌张的低着头。

    “起来说话吧,和朕在一起,用不着那么拘束。”光绪一伸手,将月儿搀了起来,仔细的打量着她的神情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啊?”

    “没什么,月儿只是有些想念江南了。”月儿低声说道。

    光绪一怔,端详了月儿半天,缓缓问道,“月儿莫非是想要回江南去了?”

    月儿抬起头,眼神中透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神情,迟疑了半响说道,“月儿也不知道该留下来,还是回江南去。”

    “怎么,有人催你回江南吗?是你养父?”

    “没有,没有人催月儿……是月儿想到养父身体不好,月儿不能在他膝下尽孝,心中甚感不安。”月儿有些慌张的神情。

    正说话间,景铭已经跟着杜怀川走了过来。光绪见状,也不好再多问什么,只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说道,“月儿,你记住了,这个世间,只要朕不答应,没有人可以强迫你作你不愿意的事情。”

    说罢,大踏步的向门外走去。身后的景铭不敢怠慢,给杜怀川打了个招呼,匆匆的跟了上去。

    冷风一吹,万千的心绪顿时涌上心头,光绪一时之间觉得心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烦躁,挥了挥手,让跟随的马车离开,自己带着景铭慢慢的走着。

    夜色已深,天气也渐渐寒冷下来,街道上面已经没有多少行人。远远的,隐约听到一阵打更的声音,四周显得分外的寂静。

    “皇上还是坐车回去吧,这风透着骨子里的寒意,皇上不要着风寒,奴才就是万死之罪了。”一旁的景铭见状,走到光绪身边低声说道。

    “不妨事,朕的身子骨还受得了这些风寒。”光绪摆了摆手,断然拒绝了景铭的劝谏,只是缓缓的迈动着步子,默默想着心事。

    今天月儿的神情,透出一些古怪,他是看出来的了。只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他却怎么也猜不到。他对月儿的心意,他相信以杜怀川的精明,应该是能够看得出来的,也断然不会让月儿离开。可是,除此以外,又能有谁会让月儿如此为难呢。

    想了半天,他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