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系统让我当谋士-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晌之后,等徐钊情绪彻底平复,燕凉才缓缓开口道:“关于朔城,主公打算如何处置?”

    “这朔城太守倒也有意思,别人归降的条件都是高官厚禄,他到好,要免三年赋税。”徐钊道,“若不是顾昌明自作主张,我倒不在乎这三年赋税,但现在么”

    徐钊冷笑道:“这朔城到我手中,还不是想如何便如何!”

    燕凉闻言,却微微摇头:“主公此言差矣。”

    徐钊被反驳,却也不生气,反倒是笑了:“先生莫不是担心我会意气用事,屠了朔城?”

    燕凉看徐钊的神色片刻,面露恍然之色,“倒是我小觑主公了。主公雄才伟略,怎会为逞一时之快而耽误大业。”

    徐钊闻言哈哈大笑:“原来竟还有燕先生猜错的时候。”

    燕凉笑着摇头道:“人非圣贤,我自然也有算错的时候,还望到时候主公多加提点,不要让我犯下大错。”

    徐钊又是一通大笑。

    这次之后徐钊终于心情舒畅了起来,他对着燕凉一笑,说出的话却阴冷刺骨:“不着急,时间还长得很,总有机会”

    顾昌明回到帐中,心情难得一见的好了起来。

    这是他自从燕凉来到徐钊麾下之后,心中一直存着一团郁气,在知道是苏洮想出攻下东磨关的计策之后,顾昌明更是郁结于心。

    现在,他终于靠着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实打实的功绩。

    朔城虽然不如东磨关,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再者他与苏洮决一胜负的地方是中峡关,东磨关是他思虑不周,疏忽了,但中峡关上,他可不会再输!

    而徐钊经此一事之后,应是更加重视于他。

    这样以来,无论是苏洮那里,还是燕凉那里,他顾昌明都不会再处于劣势。

    顾昌明想到这里,顿时觉得笼罩自己心头数月的阴霾都散了一半。

    他静坐在帐中喝茶,脸上难得带了些笑容。

    书童阿青侍立一旁,见到顾昌明心情好,心中也不由落下一块大石。

    这些日子以来,他看着公子一直郁郁不得志,心中也替公子不平。

    明明公子有着不属于任何人的才华,只是因为不得施展,这才名声不显。

    然而徐盟主却是个好名之人,栖云山人燕凉声名在外,徐盟主便事事倚重,句句听从。而公子的劝谏,却只能得到一个敷衍的回复。

    阿青因自身经历而十分早熟,看人待物虽然经验不足,但是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这徐盟主虽然势力强大,但并不值得公子追随左右。

    只是这些话显然不合适他一个书童去说。

    好在现在事情有了转机,公子连立两功,徐盟主明显重视起了公子。

    只是,他还有一些事情想不大明白。

    顾昌明看到自己的书童阿青低着头的站在一旁,然而视线却没什么焦距,这显然是在思考什么。

    阿青虽然是顾昌明的书童,但顾昌明并不将阿青当做下人,反而经常为阿青解答一些问题。

    这次,顾昌明也如往常一般,见阿青心有疑惑,便主动开口道:“有什么问题,不妨说出来。”

    阿青听到顾昌明的声音,回过神来,先是为自己刚刚的心不在焉道歉,才开口问道:“公子,你在徐盟主那里立下军令状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对劝降朔城太守有了十足的把握?”

    “孺子可教。”顾昌明听到阿青的话,缓缓露出一个笑来:“任何事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总可能有意料不到的意外。劝降朔城太守这件事也不例外。不过这件事我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却有八成。你猜猜看,我这八成把握凭借的是什么?”

    阿青低头想了想,才道:“公子是方大人故友之子,也算是方大人的子侄,这样的关系可保公子性命无忧。但这不代表方大人一定会听公子劝说降了义军。”

    “对。”顾昌明道,“私下里关系再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这关系也算不得什么。”

    “我猜,”阿青低声道,“公子有八成把握劝降太守大人,使因为那封信吧。”

第142章() 
阿青抿了抿嘴唇。

    他虽然下意识觉得那封信不对劲;但是到底是哪里不对,他却说不出来。

    顾昌明看着阿青为难的样子;开口道:“方大人虽然忠于陛下;但并不是迂腐之人;大战在即,他若是真想要表现自己绝不与反贼为伍的态度,干嘛不直接将信给盟主,反而要给我?”

    阿青恍然大悟,的确如公子所说,单看方大人在灾荒之时自行开仓放粮的行为,就知道方大人并不是那种古板腐儒,那他在大战之前给身处敌方的;故友之子写信斥责,就显得非常奇怪了。

    顾昌明品了口茶,慢慢道:“信的内容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封信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告诉我,他想要与我联系。”

    顾昌明:“可他若是想要死守朔城,又何必与我联系。”

    “不过是想要讲条件罢了。”顾昌明垂下眼眸;“若是我们答应;方太守未必需要死守朔城。若是我们不答应,那必然会是一个鱼死网破的结局。而方太守之所以会写这封信给我;显然是并不愿真的鱼死网破;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没有好处。”

    顾昌明说道这里;叹了口气:“若是只想要保全自身富贵荣华,那方大人像之前的那些人一样,等义军前来敞开城门便好,但他显然想要的不是这些。”

    方回做出死守的姿态,更加上两场胜利,让他有了和义军谈条件的筹码。

    顾昌明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阿青身处营中,自然听说了之后的事情。

    朔城太守方回既不要高官也不要厚禄,要的只是不扰民和三年免税的承诺。

    这些年天灾人祸,虽不说十室九空,百姓也活的十分艰难。而方太守要到的承诺起码可以保证朔城百姓免遭兵祸,更能得到三年休养生息。

    这在其他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说别的,就说之前那些投降的郡县,虽然大部分官吏都保住了官位,但是官仓的粮食都被搬空,而百姓的要纳的税也一丝没有减少。

    区别只是现在这些粮食不再交给朝廷,而是交给徐钊。

    不过都是一样的重税,那交给朝廷还是交给义军,其实都没什么分别。

    也不知道今年年景如何,阿青之前已经看到了卖儿卖女的人家了,若是年景不好,在这样的重税下,今年冬天不知道要有多少离子散,家破人亡。

    阿青想到这些,低声说了一句:“方大人是个好人。”

    “难得听到你说出这样的话,”顾昌明笑道,“不过方大人的确是个好人。”

    要不然怎么会和他父亲成为好友。

    只是他们到底各为其主,顾昌明站在徐钊一方,不得不以势压人,明知道方回是为了百姓,却也不得不以势压人,让方回将条件降到底线。

    苏洮第一时间得知朔城降了的消息,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之前派出的探子得力,另一方也是因为徐钊那边根本就没有想要隐瞒。

    顾昌明再次名声大振,他单骑闯朔城,劝降朔城太守的事情传遍了军中,风头之盛,隐隐压过了栖云山人燕凉,似乎成了军中第一谋士。

    但是知道朔城太守方回归降的条件后,苏洮就暗暗摇了摇头。

    从得到的消息上来看,这些条件都是顾昌明自己答应的。

    当然,顾昌明并没有答应什么离谱的事情,真的太离谱了,之后徐钊也不可能同意。但是,苏洮总觉得顾昌明现在也许因为身在局中,反而看不清自己的处境。

    对,答应与百姓秋毫无犯没什么,因为本来这就是徐钊规定的军纪之一,在陈、蔡二人头颅的威慑之下,直到现在还没有哪个敢去触犯徐钊的军纪。因此,答应了朔城太守方回也无妨。

    而三年免税这个,虽然时间有点长,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朔城本来就比较贫瘠,年景好都产不来多少粮食,就是年年按照现在的税来交,收上来的也没多少。何况去年朔城还遭了灾,庄稼差点绝收,现在更是根本就收不上税。

    然而事情的关键并不是顾昌明答应的条件离不离谱,而是顾昌明能不能自己答应这些条件。

    苏洮可是知道,顾昌明在徐钊那里的处境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受优待,甚至据苏洮推测,徐钊可能对顾昌明有所不满。

    有句俗话说得好,看一个人不顺眼,那这个人喘气都是错的。

    徐钊和顾昌明之间虽然应该没到这个地步,但是徐钊恐怕不会太愿意顾昌明不经过他的同意,就答应朔城太守什么条件。

    那顾昌明是知道这点却不在乎,还是压根就不知道这点?

    苏洮琢磨了一下。

第143章() 
不论苏洮自己是怎么琢磨的;现在他也没什么依据,只能瞎想一想后静待事态发展。

    倒是朔城太守方回在得到徐钊的承诺之后;依照约定带着朔城的大小官员出城归降。

    徐钊也不客气;带着一队人马就入驻了朔城太守府。跟随过来的各个势力;无论大小,很快就又接到了徐钊庆功宴的邀请。

    “这庆功宴和上次的应该无甚分别。”苏洮说着都觉得没意思。

    肯定还是老一套,徐钊坐在主位,接受其他人的吹捧。

    他们这样的小势力过去,也依旧会被安排在最末的位置,说不得一整个宴席上也没人来搭理。

    “那我们就不要去了,”胡普道,“省的去那里还要受人白眼。”

    “必须去。”主位上的赵信听到这话却摇了摇头;将手中的请柬放在桌子上。

    “的确必须去。”苏洮点头附和,“若是不去,怕会被人记在心上。”

    苏洮说的委婉;其实都明白这“人”指的就是徐钊。

    徐钊可不是一个大方的人;他摆的庆功宴要是不去,被穿小鞋都是轻的。万一给你下个以一敌十的命令,那就只能去战死沙场了。

    胡普愤闷的拉长了一张脸;沉默的不再说话。

    苏洮视线转过又在怄气的胡普;看向赵信道:“这次也没什么事情,就让胡军师留在营里;我和主公去吧。”

    省的胡普在庆功宴上再把自己气着。

    赵信点了点头:“也好;营中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就劳烦胡先生了。”

    果不其然,到了庆功宴那一天,苏洮跟着赵信去了宴会上,发现仍旧是那老一套。

    他们随着大流敬了酒,然后在宴会上就成了透明人了。

    没人搭理他们,之前苏洮那克死东磨关薛亚的传言还在呢,自然没有人想去沾染晦气。

    再说,无衣教那个乌烟瘴气的势力,也没人愿意搭理。

    这样的情况,苏洮也不可能去搞什么外交去了。

    不过也无所谓,之前他就观察过,虽然这次来会盟的义军势力很多,但是吧,就是没有几个有用的。

    武将们看上去没啥出彩的,在赵信军中也不缺武将。

    而苏洮重点观察的谋士们,现在就一个顾昌明出了风头,其他的好像都没什么动静。

    这要不就是这些谋士真没什么本事,要不就是这些谋士也和他一样,打着韬光养晦的主意。

    还有一个让苏洮不得不注意的就是,栖云山人燕凉。

    能和他哥苏澈齐名的人物,苏洮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