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风能几筷-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逸清浅笑,略有些得意地说道:“娘,这是我自己做的!”

    怎么可能?!

    沈氏闻言,更是眉头紧锁,不悦道:“快别唬我了!若是你做的,你又是何时学会的?这料子又是哪儿来的?快说,这堆绢花到底哪儿来的?”

    “娘,你瞧!”何逸清掏出一片灰扑扑的布料,当着沈氏的面儿,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朵绢花就成型了。何逸清将这朵往沈氏手里一放,“娘,女儿没骗你吧!”

    沈氏默不作声地打量着手里的东西,半响方才严肃道:“清姐儿,你跟娘说实话,这是在哪儿学来的?是谁教你的?”

    何逸清故作为难,手指都搅在了一起,愣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是我在梦里学会的!”

    何逸清见沈氏脸『色』微变,急忙说道:“娘,是真的!你别急,听我细细说来。”

    “那次女儿高烧,半梦半醒间见到了一个和蔼的老人家,她自称是我太婆,说她有一门刺绣手艺,女儿和孙女儿都没有传承到,还说我是颗好苗子,想把这门手艺交给我。这绢花也是太婆叫我编的,女儿本以为是假的,可醒来找了块布料试了试,没想到还真做成了!女儿有些惊喜又有些害怕,那几日茶饭不思也是因为这件事。”

    沈氏越听眉头皱得越深,这听起来就像胡扯!

    可是···她外婆早在她七岁那年就过世了,她也从来没有跟女儿说过她外婆的事,女儿又是如何得知的?

    沈氏半信半疑地又问道:“那你太婆还说了什么没有?”

    何逸清思索半响,方才说:“太婆还说,她给几个孙女儿和外孙女都绣了一只竹屏风摆件,留着当陪嫁用。”

    “嗬!”沈氏不曾想女儿连这个都知道,她确实有一个外婆给的半尺高的竹屏风当陪嫁,只不过怕弄坏了,一直锁在箱子里,女儿可是从来没见过。

    八岁的何逸清确实没见过这个屏风,这个竹屏风是当年娘过世时她收拾遗物整理出来的,问过外婆才知道这件东西的由来。如今正好用来取信娘亲。

    莫不是真的是外婆托梦?沈氏心中其实已经信了七八成。

第7章 露一手儿() 
何逸清看着沈氏的神情,心里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她之所以借会绣活的太婆为幌子,也不过是为自己的手艺过个明路罢了。

    一门刺绣手艺,除非是在绣坊系统学习过或者富裕人家专门请绣娘教授,一般的乡下人家没有钱财也没有精力去学这个。就算有人会,也只会传给自己的女儿等有血缘关系的人,毕竟这可是一门能吃饭的手艺。

    沈氏和她的母亲之所以没有传承到这门技艺,一是因为两人没什么天赋,二是因为家里穷,半大孩子都要下田干活,根本没时间去练习这个。因此,两人都只会个皮『毛』,顶多是缝补衣服时针脚工整细密还有纳的鞋底比旁人结实几分罢了。

    沈氏沉默了半响,方才道:“除了这个,你太婆还教你什么了?最近可有入梦?”

    何逸清早有准备,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腹稿答了。“最近到是不曾入梦。太婆在梦中教了女儿好多东西,只是梦醒了又有些记不清了,还得细细回忆。”

    说罢,她又期期艾艾道:“娘,那真的是我太婆吗?她不会害我吧?”

    沈氏『摸』了『摸』女儿的头,答道:“别担心,你太婆不会害你的,她不是还教了你那么多东西嘛,赶明儿我们就去祭拜祭拜她。只是你记着,这件事千万不能跟旁的人提起,知道了吗?”

    “嗯!”何逸清乖巧地点了点头,“女儿记住了。”

    沈氏乍然得知女儿有了此等奇遇,先是惊骇,等回过神来了,心里到涌上了一丝喜意,也有了兴致细细地打量女儿做的绢花。

    “清姐儿,你这做绢花的料子又是哪儿来的?”

    何逸清实话实说,“是上次跟爹去镇上时买的,都是些边角料,一共才花了七文钱。”

    沈氏心里了然,她伸出手指点了点何逸清的额头,“你啊!真是个小滑头!看来是早就盘算好了,竟然敢先斩后奏了!”

    何逸清讪笑了一下,熟练地撒着娇,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娘先别生气!你看这绢花可卖得出去?”

    “那当然,在乡下这东西可不常见,爱美的小女儿家见了肯定喜欢。”沈氏被女儿这么一问,心里也有了盘算,这绢花做的精巧,若是能卖出去,可是一大进项。

    何逸清观沈氏的神情,便知道她动了心,便趁热打铁道:“娘,女儿是这样想的,三日后紫山寺下不是有个大集?那儿人多,咱们去那儿卖,若是销路好,这就是个赚钱的好路子,以后你们也不用再为钱财发愁了。”

    “能行吗?”沈氏嘴上犹豫,但其实心里已经下了决定。

    何逸清笃定道:“娘,你就相信女儿一回吧!这个做绢花的手艺不难,你学会了也可以做了拿去卖,总比给人家补衣服强!”

    沈氏点点头应了,“行!那就这么定了!你爹那儿我去说。”

    何逸清松了口气儿,沈氏应了下来,到省的她去跟爹解释了。“娘,你真好!我们一定能赚到钱的!”

    沈氏有些激动,连做饭时也想着这事儿,动作都比以往慢了不少。何逸清见状,趁机道:“娘,让女儿来帮忙吧!”

    沈氏本想让女儿出去别添『乱』,又突然想到女儿现在可是有本事的人了,便不确定地问道:“你能行吗?”

    何逸清一脸地跃跃欲试,“娘,你平日里做饭我也看得不少,就让我试试吧。再说了,不是还有你在旁边看着嘛!”

    沈氏想了想也是,便同意了。“行,你来试试,我在旁边给你打下手。”

    农村院子都大,院子里被整整齐齐的挖了几个菜畦种菜,就连家门口都种着丝瓜、北瓜一类的菜蔬。何逸清转了一圈儿,摘了把豆角,又摘了些黄瓜和青辣椒,还揪了一把小白菜。

    何逸清用黄瓜和辣椒还有蒜泥浇上滚烫的油做了一个凉拌菜,他们家的这些辣椒是沈氏专门找人要的种子,只放一个就十分辣。豆角则是用家里的刚买的油和土豆一起炒了个菜,不一会儿香味就弥漫开来。最后又用小白菜和蛋做了碗汤。

    何逸清故作手生,什么都在沈氏的指点下做,虽说磕磕绊绊的,倒也做得像模像样的,『色』香味都不差。沈氏见状,直夸女儿有天赋。

    中午何父回来了,他跑了一早上,都没找到人家要短工的,他打算下午再走远些去看看。虽然心里急,但他面上还是笑呵呵的,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沈氏见他不想说,便也不问。

    饭桌上,何父夹了一筷子菜送进嘴里,就察觉出了不对。他是吃惯了沈氏做的饭菜的,怎么今儿这味道跟往常不太一样?

    他看向眼含笑意的沈氏,试探地问道:“今儿这菜不是你做的?”

    沈氏捂着嘴笑,指了指女儿,说道:“是清姐儿做的,快说说怎么样?”

    何父有些惊奇,又尝了几筷子,才道:“我怎么觉得清姐儿的手艺比你好啊,从来没做过饭,第一次做就能这么好吃,这是天份啊!”

    何逸清心里嘀咕,觉得好吃是因为她比娘舍得放油放调料罢了。

    她心里这样想,面上却表现得十分惊喜,“真的?那我以后天天给爹做饭!”把做饭的活计揽过来,也好让娘少『操』劳些了。

    晚上主屋里,安哥儿觉多,早已呼呼大睡。沈氏把今早的事告诉了何父,说了许久,她才叹道:“你有没有觉着我们清姐儿跟以前不一样了?”

    何父想了想,点了点头,“是不一样了,比以前懂事多了。以前只知道天天跟慧姐儿,平姐儿出去玩,现在还知道帮家里干活了。”

    沈氏推了何父一把,嗔道:“我难道不知道?我说的是她的『性』子跟往常不一样了!”

    何父不以为意,转个身搂住沈氏,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别担心,小孩子不定『性』,几天一个样儿,清姐儿往好的方面变你难道不高兴?”

    沈氏点点头,觉得这总归是好事儿,便不再多想了。

第8章 紫山寺() 
在要出发的前一天,何逸清到自家篱笆旁折了几朵开的正艳的月季,将花瓣揪下来撒在竹筐里,在把十几朵绢花放了进去,也好让它们沾沾香气,更好卖一些。

    熏了一天多的时间,何逸清拿起一朵绢花,放在鼻下闻一闻,天然的月季花香味萦绕于鼻,香味应该能持续个一两天,她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次他们赶集要去的紫山寺因临近紫山郡,方才得名。

    紫山郡乃过往旅人经大河往京城必经之地,人烟繁茂,往来如织,比青石镇大了不知凡几。这儿本就依山傍水,郡里新上任的辖管大员治理有方,他大力发展紫山郡,修缮陆路,修建码头,开通水路。交通便利了,因而附近几镇几乡,乃至大的州府,皆有船舶往来。

    这紫山寺原先是紫山郡旁个供作泥坯子的旧庙,早已脏破,认不出之前供奉神祗。自从紫山郡发展起来了,郡里的富贵人家便合捐了银钱,在山上重修了寺庙,作为供奉香火之地。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这儿变成了周边的第一大寺,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寺里的和尚和沙弥道法高深,经常在乡镇,县里游走,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寺里的素斋也是远近闻名。

    因着附近十里八乡的人经常来这儿朝拜,久而久之,紫山寺脚下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集市。后来这大集渐渐固定了时间,每十五日一次。

    这次赶集何父决定全家上阵,赶集的同时也趁机游玩一番,毕竟两岁的安哥儿还没出过远门呢。

    天还未亮,四个人便起了身,因着要去一天,沈氏还准备了不少玉米饼子供全家人食用。从何家村到紫山寺,若是用走的,得走上整整一天,所以他们打算坐牛车去。

    何家住在村尾,走到村口还要一段距离。何逸安自己走了两步,就拉着沈氏的手,轻声说道:“娘,好黑啊!”

    沈氏为了不耽误时间,便把他抱了起来,一行人赶到了村口,已经有不少牛车在那儿等着了,“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

    一辆牛车能坐五到六个人,一个人收三文钱,何父和沈氏正打算随便找辆牛车上去,就听见一阵清脆的声音传来,“何大叔,沈大娘,阿清,来这儿!”

    何逸清闻声望去,见一辆牛车上一个跟她差不多大小的姑娘正冲她们招着手,何逸清还没反应过来这是谁,沈氏便笑着走过去打招呼,“莫大娘,慧姐儿,你们也是去赶大集的?”

    那个叫莫大娘的『妇』人笑着应道:“是啊,真是太巧了!跟我们一道坐吧。”

    何父见只有她们母女二人,便问道:“常大哥今儿怎么没来?”虽说叫何家村,但何家村的村民并不全姓何,里面还住了三成外姓人,莫大娘家便是其中的一户。

    还不待莫大娘说话,常慧便快速说道:“爹今儿带大哥下田去了,不跟我们一起。”

    能跟熟人拼一辆车是再好不过的了,安哥儿因为太小不算钱,何父便交给车夫九文钱上了车。

    甫一上车,慧姐儿就欢快地拍了拍身旁的座位道:“阿清,坐我这儿来。”何逸清对慧姐儿的印象只剩下儿时玩得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