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的龙袍成精了-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昱瑾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明白的有些晚。

    但他不想认输!

    他还有整个藩国,他占着大义,他绝对不会让萧慕延得逞!

    可他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有威州世家的支持,为什么官兵竟然还败了

    公孙昊吐掉嘴里叼着的草根,拍了拍身上的杂草,从草堆里爬起身,活动了下筋骨。几个乡下汉子见到他不由挥了挥手,用着蹩脚的官话喊道:“小秀才,你咋又偷懒了啊。”

    公孙昊道:“大爷你可别跟我上峰说啊,我就困得不行睡了一会儿。”

    年长的汉子憨笑道:“俺晓得哩。小秀才你可是俺们的大恩人,俺们才不会做那种告密的事。”

    公孙昊拱了拱手,表示了谢意。

    那几个汉子扛着锄头又下了地去,一边走嘴里一边唱着乡下小曲。不过都是几句土话,可你仔细听,却能约莫听懂其中有“越骑,胜仗,保家卫国”这样的字眼。

    此地为威州靠北的一处村庄。

    因赛罕大军已大范围撤离,威州全境内官兵与越骑军占到了七成。不少百姓见状纷纷从山中走出,回到家乡。

    “今天又有十五个地方乡绅前来”燕平咕噜咕噜灌了一大口凉茶,“老子嗓子都要说哑了,这才将人送走。你们家公子的花花肠子也太多了吧

    沈煜表情有些微妙。他乃公孙昊的侍卫头领,实在是拿不准燕平此刻到底是夸呀还是贬他家公子。

    “我怎么了?”正巧公孙昊回来了,“你们又在背后说我坏话啊!”

    沈煜连忙摇头,表示清白。

    “哪儿能啊!”燕平道,“我就担心咱们现在还能不能平安回靖平去。”说着,燕平走近了几步,低声道,“你说就你想出的这招儿,那些个族长老头子能忍?!”

    公孙昊微微一哂:“他们管天管地,还管得着我跟谁打交道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道理,还需要我这个小辈去说?”

    燕平:“”服!

    等公孙衡察觉威州许多地方都开始唱同一首民间小调时,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听说是个秀才郎写的,我看了一词,写的倒是简单,难怪连那些乡下土人都会唱。”一个略年轻些的小辈嘀咕道。

    “人家就是写给乡下人唱的!”另一位年长之人骂道,“哪里是什么秀才郎,呵,老夫倒是听说写这小曲儿的人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不仅写了小曲,还写了话本请茶馆的说书先生去说。”

    坐在上首的公孙衡只觉得屁股下有钉子,着实有些坐不住了。

    公孙昊带着一队特殊的越骑军在整个威州东游西逛。每到一处,皆会学着江湖话本里喜闻乐见的大侠,行侠仗义,匡扶大义!而这货更不要的脸就是,他将这些事迹编了小调,还写话本子,夹杂着越骑军真正的各种战绩,硬生生在威州白心里掀起了一股“越骑军热”。

    如今你走在威州,随便拉住一个老百姓问他哪位将军和军队最可靠,最能保护老百姓,十有八…九都会告诉你:“那当然是靖平的萧大将军啊!你还不知道吧,这位可是常胜将军啊!”

    “人家萧将军镇守莫兰河那么多年,莫兰河被他守的固若金汤。如今换了个人来,莫兰河就丢了!哎,要是咱们威州要是给萧将军来守,还怕他娘的球的赛罕人啊!”

    “去年你知道吧,赛罕集结了十万大军去打萧将军,结果你猜怎么着,人家硬是将赛罕给撅了回去。十万人马啊,全丢在了靖平。萧将军是什么人,人家带兵打仗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万夫不当之勇!啥时候威州也出个萧将军,咱们也能过上太平日子咯。”

    越骑军的胜迹是说不完的,官兵们丢了莫兰河也是事实。发生的这么近,大家印象太深了。几个大族发现民间舆论不对劲儿的时候,赶紧派出族人在各处族学里宣扬官兵们的胜迹。

    如今老百姓都相信读书人,让读书人再去宣传一波,就不信这舆论拗不过来。

    奈何等他们在各地书院里宣传官兵时,却发现公孙昊已经提前拉拢了地方乡绅。

    “所以你是说公孙昊带着你们唱了大半个月的戏?”萧慕延努力克制着自己嘴角的笑意,面容严肃的听着燕平的汇报。

    燕平郁闷道:“可不是。每次帮人前还要说一套词儿,什么吾乃靖平越骑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分内之事等等”

    太羞耻了好吗!!!

    燕平一边说,就发现周围的人肩膀不住的抖动。最终薛景之终于是忍不住:“哈哈哈哈哈你们可真是哈哈哈哈哈”

    燕平:“”qaq

第97章 九十七章() 
不可否认;公孙昊这一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策略用的十分及时且高效。高源世家自持高人一等,自古“自上而下”的宣传都没有百姓“自下而上”的动员来的彻底;亲切。经过近两年的历练;公孙昊傲骨不减;但那份傲气却趋近平和;一块璞玉被乱世不断打磨雕琢,终究成了一块好玉。

    只是那些行侠仗义的故事太接地气了;燕平自觉自己是个军人,又不是街头卖艺的说书人;着实是演不出公孙昊要求的“大侠气质”。

    燕平决定甩锅,推脱道:“将军,我觉得景之更适合这个差事。”

    薛景之顿时嚷道:“临阵脱逃可不是我们越骑军的作风啊!”又赶紧看向萧慕延,“您说是吧。”

    谁料萧慕延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好整以暇问燕平:“理由呢?”

    燕平显然很有准备;立刻道:“首先;景之经验就比我丰富”

    话未说完,就被薛景之匆匆打断:“我怎么就比你丰富了?”

    燕平看了他一眼;悠悠然道:“跟官兵打交道的经验。”

    薛景之:“”这还真不好反驳,他独自镇守靖平,近要应付王泰,远要应付鲁王;着实是经验颇丰。

    “其次;”燕平咳了一声;果断道:“景之长得也好看啊!”

    薛景之:“”卧槽,你还能更不要脸吗?!

    “难道不是?”燕平环顾了一周,薛景之硬是半句话也憋不出来,只能可怜兮兮的望向萧慕延。

    萧慕延不愧是一军主帅,此刻还能绷的住,只是燕平再扯个三四五六条来,他恐怕主帅的形象也要裂了,赶紧道:“临阵换帅视为不详。更何况,燕平你与公孙昊相处半月,早已有默契,这件事便交予你二人,务必要在威州扬我越骑军威!”

    薛景之顿时松口气,而燕平则是心死如灰。萧慕延将公孙昊在威州的做法告诉了柳淑淑,柳淑淑不由感叹真是一点儿都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

    或许古人没有明确的信息战,舆论战这样的概念,但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出来到底怎样做才会更有利。柳淑淑当即结合自己见过的舆论战案例,给萧慕延与公孙昊提供了好几条思路,让他们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去宣传。

    自古官方支持最为致命

    柳阔见他们他们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宣传搞得热热闹闹,终于在连威州主要城郡的百姓都开始传送越骑军的事迹后,柳阔提出要办书院。

    “百姓固然重要,但读书人的笔和嘴自古也都是一把利刃。不少人对这些学子们是又爱又恨,学子们虽然天真,但一腔热血不假。我北方的读书学子万万不可被那些藩王拉拢,只不过如今靖平还没有成立书院的本钱,没有大儒,也没有学子回来靖平。”柳阔思量道,“倒不如以靖平的名义在别处立一处书院,或者一开始挂个名儿也行。”

    公孙昊道:“我公孙家的族学倒是可以一用。”似担心萧慕延等人误解,又解释道,“我公孙世家的族学不仅仅是招收本族子弟,族学内还招收威州各郡的寒苦学子。”

    听闻是这样,柳阔倒是十分有兴趣。柳淑淑却敏锐的发现萧慕延有些不对劲,不像是不喜,却是一种很隐晦的抗拒。

    但古代书院相当于舆论阵地,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多的是培养一批政…治上的支持者。萧慕延却表现出一种抗拒,这倒是令柳淑淑十分不解。

    柳阔与公孙昊讨论的越发热烈,萧慕延的脸色就越难看。突然,柳淑淑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柳阔一愣,下意识道:“差不多快午时了吧。”

    柳淑淑:“这都说了快一上午了,不如先摆膳吧。”等众人都起身去偏厅时,柳淑淑刻意落后一步,与萧慕延坠在最后。低声问道:“你刚才怎么了?”

    萧慕延不解的看着她。

    柳淑淑叹道:“刚才若是我兄长与公孙公子继续说下去,你都快要吃人了。你不喜欢公孙公子家的族学吗?”

    萧慕延摇头:“他们说得很好。我我是因为别的事罢了,与他们无关。”

    见萧慕延此刻没有想说的意思,柳淑淑也不催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等什么时候他愿意说了,她自然也愿意听。

    此后几天,关于书院一事萧慕延交给了柳阔去办。如今靖平兵多,百姓也回流了不少,但高级将领和得用的官吏少的可怜。利用公孙家现有的族学办书院到底不是长久之法,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办起书院,就是能请到当世大儒来当祭酒。

    只不过当初许多大儒都随承平皇帝南迁了,留在北方的只有寥寥数人。要么是不出山,要么早早的被各地豪强们视作宝贝一样留在领地,轻易是不会让他们离开的。而且纵然有大儒来靖平,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收的。万一此人与萧慕延政见不合,岂不是自找麻烦么。

    时值六月,威州的舆论战打的轰轰烈烈。公孙昊更是以本家身份要求公孙衡重新核定族学的入学标准以及编撰部分教材。此时此刻公孙衡是不敢再小看这个本家族侄,可他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旦公孙世家的政治倾向发生改变,势必会引来威州各世家的注目。难道真的要摆在明面上支持萧慕延了吗?

    公孙衡颇为犹豫。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公孙昊哪里看不出这些老狐狸的想法,冷笑道,“七叔又想得到靖平兵力的庇佑,又想讨好刘昱瑾,这天下哪有这么美的事。军中做事最忌摇摆不定,如今七叔的两个族孙可都是在靖平任职,萧慕延对我们高源公孙家展现出了足够的信任,礼尚往来,现在七叔就是这么回报对方的吗?”

    公孙衡道:“族学兹事体大,并非我一人就能做主的。”

    公孙昊早有准备,便道:“七叔请放心,我只是想要在靖平开一处族学并挑选几位族中先生随我同去。”

    公孙衡听他这样说,便知此事已无商量余地。若公孙昊是普通小辈,他自然可以拿出长辈威仪来压制一番,可公孙昊一是本家嫡出,二来因这两年在北方名声大振自己颇有分量,公孙衡思量再三,只得同意了。

    直到公孙昊离开,公孙衡不得不叹道:“这世间终究是他们年轻人啊。”

    身边的一位族中老人道:“您应该高兴才是。我族若多几位昊公子这样的年轻人,何愁不能复起呢。”

    靖平众人听闻城内要办一处书院,皆是兴奋不已。又听说部分教书先生还有一些书本是从公孙家而来,更是显得兴奋。这可是世家族学,打上世家两个字,那都是金字招牌,毕竟普通百姓除非有引荐,基本都没法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