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筝歌-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悠悠地念着那首满江红,调转了马头,对袁崇焕扬眉一笑:“袁督师,咱们后会有期。”

    “对汉人而言,‘靖康之耻’是最屈辱的一段历史。后世的汉人,或许会忘记曾有过一个短暂却辉煌的金朝。但他们会永永远远记得‘靖康之耻’。”

    “汉人是不会求和的,就算破了山海关,他们也不会求和的。没有一个皇帝愿意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为后世所不齿。”

    当年东京城上,她的一语箴言,没想到竟会替他拨开迷雾。

    若不是她,他不会想到这一出釜底抽薪。若不是她,他也杀不到京师来。

    皇太极最后凝望一眼了不远处巍峨的紫禁城,冷叹着:“袁崇焕,后会无期了。”

    回到金兵大营,岳托、多尔衮、豪格等人再次请求攻城。

    皇太极却是态度坚决:“要攻,咱们八旗子弟不是攻克不下这紫禁城,但即便克之,八旗的良将劲卒怕也是元气大伤,本汗于心不忍。此行顺天府,目的已经达成,各旗听令,收兵回师!”

    [紫禁城]

    “城外各路大军连连退败,金兵势不可当”崇祯帝读着一封封战报,双腕抖擞,“既然京师守不住,不如赶紧撤离,孙尚书,你护送朕去应天府——”

    “皇上,此刻万万不能乱了阵脚,当是拿出坚决抗敌的气魄来!”

    群臣纷纷跪地请命,“皇上,万万不能撤啊!眼下撤离,等于将京师白白送给了皇太极啊!”

    “二十万勤王大军已经在赶来京师的路上了,城中三千禁军,还会阻挡不下金人在午门外吗!”

    “皇上三思——”

    “不能撤,又拦不住!你们倒是告诉朕,当是如何是好!”

    崇祯帝急得拍龙椅,却没有一人能拿出像样得应对方案来。

    “报——金兵退了——金兵退了——”

    袁军的哨兵急匆匆地冲进乾清宫,“启禀皇上,金兵已撤离南海子,移师南下了——”

    “京师之围已解,这是老天眷佑我大明啊!”

    “太好了!太好了——”

    崇祯帝松了一口气,却又是一头雾水,不免疑心道:“今早才说三路勤王部皆败,怎么到了下午又退兵了?”

    “恐怕皇太极知道咱们二十万勤王大军正在路上,怕了吧!”

    “当年宁远之战,他可是不撞南强不死心的,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走了,实在诡异——”

    “皇上,此事唯恐另有蹊跷”

    言官们免不了又是一番争论。这时,原先被派去守城的杨太监赶到乾清宫来求见,说是有天大的消息要禀告。

    崇祯帝召其入殿,那杨太监连滚带爬地跪在殿下,大呼道:“皇上,小人可是拣回一条命,才能来与皇上报信的啊——小人前日守德胜门时,被金匪抓了去,今日才得以死里逃生,小人在金军听到了个惊人的秘密!”

    “有话快说!”

    “方才交战之时,小人瞧见皇太极孤身一人,亲自到了阵前和袁督师交耳密谈,私语良久乃去”

    崇祯帝神色一凛,“他们二人说了什么,如实与朕说来!”

    “小人也听不真切,只是后来皇太极将两员汉臣叫去了汗帐密议,小人躲在外头听见他们说,‘前有秦桧冤杀岳飞,后有袁崇焕杀毛文龙’还说,今日撤兵,乃上计也。与袁都堂有约在先,此事就矣——”

    崇祯帝心中所有的怀疑,一下都水落而出了,遂拍案而起,“反了!当真是反了!难怪朕让他守蓟州,他却要入通州,朕要他守通州拦敌,他却要来京师,朕要他驻守广渠门,他偏偏要嚷嚷着入城!原来如此——”

    朝臣里不少原先阉党余部,一听见崇祯帝真起了疑心,恨不得把这罪名坐实了,将刚复自用的袁崇焕给拉下马来,立刻附和道:“金兵绕道蒙古,这一路十几座关隘大镇,他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居然一处都拦不住!简直荒谬!”

    “微臣听说,自宁锦大捷后,袁崇焕还在与皇太极私自通信议和,此事证据确凿,只怕他是早就有了通敌的打算吧!”

    “这样看来,袁崇焕一路得追击线路,倒像是在为金兵引路!”

    “私自通敌议和,欺君罔上,其心可诛!”

    几位勋戚大臣等人也纷纷向崇祯帝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驻扎广渠门,却听任金军劫掠焚烧民舍,守着两万铁骑也不出兵阻拦,城外的外戚勋臣的庄园土地皆被金军殆尽,分明有纵敌之嫌。如此看来,他是有意要隔岸观火,伺机入城,与金军来个里应外合了!”

    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命立即斩杀袁崇焕,以儆效尤。

    崇祯帝是怒上心头,一想到自己先前是何等的信任他,这袁崇焕居然胆敢同金兵勾结!什么五年复辽,看来都是障眼法,简直令人发指。袁崇焕与皇太极私通之事,又证据确凿。然崇祯帝心中唯一的顾虑,却是杀了袁崇焕,辽东复交托给谁是好!

    “袁崇焕该杀,可杀了他,辽东谁人驻守?守辽非蛮子不可,朕身边如今无人可用——”

    群臣一听,又连奏五疏,意在指明袁崇焕之罪孽深重,必须杀之,无法商量。

    崇祯帝正是拿不定主意时,满桂怒气冲冲地入城面见圣上,还未奏报军情,就跪地哭诉说:“臣竭尽全力,保卫皇上,浴血奋战,兵败之后无路可退,遂向关宁军靠拢。好个袁崇焕,却让袁军用箭射退臣之部,这作何解释?”

    此言一出,四下唏嘘。崇祯终于压不住火,咬牙说了四个字,“召袁崇焕!”

    傍晚,崇祯帝于平台召见了袁崇焕和祖大寿二人,当面对质。

    “满将军说你派关宁铁骑射箭伤其部,可有其事?”

    袁崇焕一听,以为皇上是在责怪他先前作战时误伤了满桂其部的事情,遂解释道:“满将军后头跟着金兵右翼的追兵,臣是怕金人趁乱混入关宁军,才下令放箭逼退,误伤满将军,纯属意外——”

    “哼,”崇祯帝冷笑,又问:“朕再问你,你来京师勤王多日,金兵未退,你却一再请求入都城,到底是何居心?”

    袁崇焕茫然,跪地答:“臣当是为了保护皇上啊!”

    崇祯帝怒目呵斥:“你明知道,未奉明旨,不得入京!若有违背,当以反贼论处——朕要你将金匪拦在蓟州,你为何没有拦住,反而纵容金匪杀到了京师?”

    “皇太极一路挥师南下,越过蓟州、通州,目的明确,分明是妄图直取京师!若是无法保全皇上,守住几处关镇,又有何意义!臣此举,乃是为了大局着想——”

    “为大局着想?在城下迎战,击退敌兵,岂不是更利于大局?你的两万关宁铁骑,既不迎敌,又入城为何?”

    袁崇焕被问得百口莫辩,一时语塞,竟是难以作答。

    祖大寿跪在一边,心中已经恍然顿悟,胆战心惊不敢出声。

    崇祯帝走到袁崇焕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厉声道:“朕是何等信任你!将这守关大事全权交与你一人掌控,把大明的江山安危皆交诸你手。两年前你与朕说,能‘五年平辽’,今日倒好,不但不得平辽,反倒让那辽地贼人追到了京师城下,此乃有负朕托!朕让你勤王,你却自守纵敌,还中伤朕的大将,不安好心妄图入城,还私自与金匪通信议和,不告知朝廷,乃是欺君罔上!你未经朕的准许,擅作主张,杀了朕的东江大将毛文龙,说是为了整顿军饷,可毛文龙死后,这东江军饷是只增不减,又是欺君!可怜毛文龙,竟冤死于你手,如今让金匪无了后顾之忧,大举南下,辽地贼寇泛滥成灾!你所做之举,已是昏聩之极,功不抵过。朕今日不拿下你,何以给群臣、天下人一个交代!”

    袁崇焕被训斥得张口结舌,无以对答。

第162章 己巳之变(三)() 
[锦州]

    十二月一日;崇祯帝下令逮捕袁崇焕,阉党余党为其盖上“与金议和、擅杀岛帅、市米资敌”等罪名。

    随后;崇祯帝令满桂总领山海关、宁远士兵;加封经略,赐尚方宝剑,驻扎在安定门外。

    袁崇焕下狱;前来勤王的两万袁军瞬息溃败;原本在京师驻守的祖大寿;既为袁崇焕的冤屈而深感寒心,又唯恐遭受牵连而战栗失措;是进退维谷;最后在惶恐之下,与副将何可纲带着余部东走,回到锦州。

    满桂执掌经略后;崇祯帝急迫之下勒令其速速出兵,清剿金匪。

    十二月十五日。在宦官的不断催促下;满桂在永安门外二里设伏;等待金兵自良乡回。

    金兵铁骑四面涌上,交战多时,诸将不能支,大败。满桂力竭而战死。

    崇祯帝听闻后,龙颜大惊,震悼,遣礼部侍郎徐光启致祭,并赠少师,世荫锦衣佥事,袭升三级,赐祭葬。

    自袁崇焕接到崇祯帝的勤王令,带着关宁铁骑发兵支援已过去两个月多了。

    对于这场闻名史料的“反间计”的前因后果,海兰珠再清楚不过了,甚至未曾想过自己也会身在此局中。

    令她忧心的是,一旦袁崇焕被定罪,按崇祯帝的性情,极有可能定他个逆反之大罪,只怕是牵连家族,满门抄斩到时,她也难逃罪咎。

    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便间刻不歇,就将海兰珠以及袁崇焕在宁远城的其他家眷一同接到了锦州城中,加以保护。袁崇焕的另一房妾侍黄氏正好怀了身孕,行动不便。黄氏本就是寻常人家女子,听闻袁崇焕下狱一事,是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叹着“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日益憔悴消瘦,于是海兰珠便沿路悉心照料,陪同她到锦州安置。

    而祖大寿回到锦州不过数日,便收到了一封从京师快马加鞭来的书信。

    祖大寿东逃后,孙承宗认为袁崇焕虽有罪,但力保祖大寿不会反叛,守关大将满桂勤王身死,崇祯帝见山海关无人可守,亦不能放任金兵这样来去自如,横行无忌,无奈之下,便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

    孙承宗也遣使到锦州抚慰,恳请祖大寿重回关内,立功以赎袁崇焕之罪。

    在看过袁崇焕的亲笔信后,祖大寿堂堂七尺男儿,居然席地而坐,捧信大哭。

    海兰珠便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哭得涕泗横流,在场的袁崇焕家仆,旧部,两个女儿和妾侍黄氏,无不潸然泪下。

    伴君如伴虎袁崇焕懂兵法、懂辽事、懂守疆卫国,而皇太极却懂崇祯帝,懂明朝。

    皇太极这两个月长途跋涉到了京师,只为了制造“靖康之难”的假象。

    京师城防,守备虚懈,这一计下马威,虽不能直取京师,也能震吓朝野。崇祯帝年少,生性多疑,一心想重振大明伟业,更是容不得有迕逆之心的将士,前头肃清阉党,可见其‘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手腕之强硬。另一边,明廷的党争遗祸,还远没有结束,东林文官、魏忠贤余党,仍然蠢蠢欲动。皇太极向袁崇焕抛出橄榄枝,对明廷来说,这便是将袁崇焕拖入炼狱的罪魁祸首。这些弱点弊端,都成了皇太极略施小计,拿来构陷袁崇焕的一把无形利剑,而杀人于无形。

    想必从下狱的那一刻起,袁崇焕就已经明白,自复任巡辽之始,他便被算计了。

    皇太极挥师入京的目的,从一开始,便是为了除掉袁崇焕。

    自古英杰,不死于封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