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主簿这边把烦恼仍在一边,却没想到有人正捡着这个事情说着起劲呢。

    “。。。所以说,一旦许延年在年终考评之前把掘河引流之事落实到位,上书呈报圣上,那邕城,泗水两县县令的年终考评,那就是铁打的优秀,绝对不会有变更。”

    这话一落,旁边一个续着短须的锦袍中年男子便接口:“我朝规矩,每年年终考评,太守治下县城中必然要有三六九等,方便以后升迁调配做参考。因为事关重大,其他地区每年的年终考评总是要斗个人仰马翻才行。我们这里以前那位岳县令万事不管,整个雍州的考评倒也容易。”

    “这次事关水利大事,即便那位岳县令不在乎,赵太守却是不能继续给人家一个良下了。那安平县令又是赵太守铁打的狗腿,按着这个趋势,这个良下却是说不得便会落在我们三个身上了。”

    没错,在座的便是天湖区域的三位县令。因为有同乡,同年的情谊,三人向来喜欢扎堆做事,合伙商量。

第93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时至四月,冬小麦已经到了可以收割的季节。大片大片的小麦成群的开始弯下了腰,随意采摘一粒,那么轻轻一划,包裹在小麦皮里面的麦子就会涌现出一股蜡白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就会指着这股蜡白教导身边的后辈:“看,这就是熟啦”

    相比江南地区大面积的抢收,恨不得一日十二个时辰全部蹲在田地里的紧迫感,邕城地区的气氛无疑松快很多。除了东柳有大面积的田地要组织人手抢收,邕城其余三镇无不只有零散的些许田地,地方陡峭点的也许花个一两天功夫就收拾完毕了。

    当然,比邻而居的泗水县比之邕城更加凄惨。因为水源缺失,本来能过耕种的田亩就不是很多。刚好去年地动,忙着救人救灾的泗水更是直接错过了补种的好时节,只能愣生生的看着田亩荒废了一整年,等待到了五月,在种些稻谷下去了。

    也因此,泗水对于掘河引流之事更加热衷。勤劳的泗水乡民不仅出人出力的把修建水道,一刻不愿停歇,更是在寒冬腊月里愣生生的敲出了几亩的荒田,就是等着水道畅通后引水灌溉。

    邕城,东柳县码头。

    王风饼卷了一个大大的包袱皮,里面满当当的塞着自己的被褥衣裳。王常氏提着一个斗大的篮子,里面又是碗筷又是针线的塞了个瓷实,手里还紧紧提着家里唯二的铁器:镰刀。步履艰难的跟在王风饼后面:“当家的,那家怎么说?”

    “不要。”也许是长期的风吹日晒,王风饼的肤色比之年前更加黑呦。因为背上背着两人份的被褥衣裳,王风饼说起话来也是尽量简洁:“他家说人口够,不需要帮忙。”

    “那可怎么办。”比之普通农妇,王常氏明显更加黝黑老成一点,听到王风饼的回答,只是艰难的皱起眉头:“这个月就做了一家,这样下去,挣得太少了。”

    “没事,还会有的。”王风饼抿了抿被风吹着干裂的嘴唇,低低的安慰道。

    自从年前邕城衙门口那么一闹,许哲开放了码头交易栏,王风饼一家就靠着竹编艰难的存活了下来。只是越到开春,大家口袋里的粮食就愈发的稀少,交易栏里的兑换也就愈发紧张。往往才一挂上去,就被蹲守的人给接了下来。王风饼家里离得又远,每次等他得了消息赶来接单子,早就被其他人给接下了。

    一来二去的,王风饼心一横,干脆卷了家里的被褥就在码头安了家。刚开始倒是在自家妹子家借住了几日,只是一等着天气冻不死人,嫌弃拖累的王风饼就卷了包袱离开了。寒冬腊月的,虽说冻不死人,但是也就冻不死人。好在码头不远有个废弃的道观,虽说不能遮风挡雨,好歹还能有个睡觉的地方。

    王风饼吹了一个冬天的寒风,也算是有了个好结果。他家人口也不算多,拉七拉八的,愣是让这个毫无存粮的家庭全部活了下来。比之折损了两个丫头的大哥家,和卖了二丫头的三弟家,他家算是活的最好的了。

    等到了开春,漫山遍野的野菜开始发芽,心里安定的王风饼干脆继续留在了邕城。毕竟上延正在掘河引流,需要抽调大量的乡民,人走的多了,有些家里的笨重活计就得找着人做。他蹲守在这里,好歹也能捞着三瓜两枣。

    没成想野菜一冒,家里安顿了,婆娘就过来看望自己了。跟着到了道观一看,看着四处漏风到处拔凉的道观,已经缩在墙角揉成一团分不清颜色的被褥,王常氏的眼泪哗啦啦的就往下流。弄得五大三粗的王风饼笨手笨脚的安慰了半天,好容易才劝回去,结果第二天婆娘就带着锅碗瓢盆过来了。

    有了婆娘,王风饼才算是有了家。至此道观就成了两人暂时的落脚点。前些日子有户人家青壮被抽了掘河,家里的柴火没了,王风饼接了单子,忙活了近十天,给那户人家打了整整一个柴房的柴火,今天才算是结束。

    活计忙完,结清了单子自然就只能走了。只是这一路上王风饼也不死心,看着人口稀少的屋子总想着进去问问有没有什么要他做的,只是今天注定背运,问了半天,只找了一个挑水的活计。挑了两大缸的水,得了两个黑黄窝头,算是一天的收益。

    等到两人回了道观,破败的道观早已不像之前王风饼一人住的时候那样脏乱,只是勤快的王常氏还是松了竹篮就拿起了抹布,一边抹着还一边捣鼓:“也不知道大儿他们在家过的怎么样,有没有挖到野菜,可别挖不着给饿着了。”

    “大儿都十岁了,是个大人了,还能照顾不了几个小的。”王风饼脱了走了一天的鞋子,松快松快,一边说道:“再说了,那几个小的哪个是省油的灯,真挖不着野菜还不得到阿爷家去蹭吃蹭喝,要你操心。”

    这话倒也是真的。王风饼为人勤快,王常氏为人老实,也不知怎的,养的崽子却是一个比一个的机灵。从小的到大的,在村子里向来就没有吃亏的时候。要不是王风饼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的从自家婆娘肚子里出来,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家的种了。

    “有你这么说自家崽子的么”王常氏瞪了王风饼一眼,她能够撂了家里的一摊子事情往邕城跑,其实也是因为晓得自家崽子机灵,不会吃亏才走的。要不然这一家子大的不过十岁,小的还在吃奶,任谁也舍不得撒开手走人。

    “我倒是担心大儿。”说到家里,王风饼其实心里也有个隐忧:“你走的时候大儿的脚能走了没?”

    “没呢,还是一瘸一拐的,村里的太爷看了,说是好不了了。”王常氏想着自己走的时候自家大儿一瘸一拐的样子,心中发酸:“这天杀的老天爷,好好的一个大小伙子,都快能娶媳妇了,这么一弄,还有哪家的小姑娘肯看上咱们家,呜呜呜”

    “你哭什么。太爷不过认识几味药草,又不是郎中,他说的话能信?”看着自家婆娘哭的伤心,王风饼不由安慰。

    “要我说咱们赶紧挣钱才是真的,我可是打听了,这雍州可是有专门医馆,里面的大夫一个个的都是好手,还有从皇宫退下来的,人都是给圣上看过病的大夫,那手艺能差的了,。到时候咱们也带着大儿去医馆看医,铁定能治好。”

    “能治好?”王常氏挂着满脸的泪珠子,抬起头怔怔的看着自家当家的。

    “当然。”王风饼重重点头:“咱家大儿也不是天生的瘸子,只是不小心被砸了一下而已,怎么会治不好。只是村里的太爷说的话,又不是专门的大夫,他不懂的。”其实王风饼也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只是现在,他也就只能抱着这个念头了。

    “哦。”王常氏却是对着自家当家有十足的信任,低头翻出收在衣服最里层的小袋子,抖了抖,里面倒出十来个圆滚滚的铜板,仔细点了点,嘴里小心的嘀咕着:“这给圣上看过病的神医,得多少银子才能给咱们看啊。咱们这些银子够不够啊”

    又暗自思量起来:“大儿没两年就要讨媳妇了,可得紧着他赶紧看神医。可是这样的话,家里又要有一笔额外的开支了。幸好后面跟着两个都是丫头,还算是能喘口气。只是还要和小儿先说好,这看病的钱可得从公家出,不算是大儿自己的花销才行。”

    思来想去的,还是觉得银钱不够,摸索着被褥上的十几个铜板,王常氏有心问问看病需要多少银两,只是话到嘴边,却是不敢问出口。罢罢罢,总归不会是这几个铜板就够的,赶紧攒钱吧。

    “咱们什么时候回家,这眼看着马上就要收麦子了,家里他大伯家的几亩地我们还得赶回去帮忙呢?”

    “你去就好,和他大伯说,我在邕城挣钱,今年就不回去帮忙了。”他大伯算是灵巧的,当时家里还埋着人,他却是半点不敢耽搁的下了田,补种了一季小麦,也因此虽说冬天饿死了两个丫头,现在却有麦子收。

    “这大家都回来收麦子了,还有谁能请你的,要不你就和我一起回去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王常氏虽说跟着王风饼睡了一个月的道观,但是心里还是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家里。如今听说麦子成熟,外面掘河的青壮这几天就会放回来收麦子,王常氏瞬间就起了回家的念头。

    “你回就行了,他大伯家也就补种了一半的麦子,能有几亩,哪里要得了这么多人回去帮忙。”王风饼一边绑着鞋带子,一边说道:“我再在邕城寻摸几天,这邕城可比泗水好多了。”

    “邕城有什么好的,又不是咱们家。”这话已经说过好几次了,王常氏也有些奇怪:“你老说邕城好,可这邕城和咱们泗水也没什么两样,哪里有好一点了。”

    王风饼却是没有回答,只是看着不远处如灯火般通明的码头学堂,两眼冒出希冀的光芒:“婆娘家家的,你不懂。”

    话没讲完,就听着道观的大门被人用力推开:“他叔在啊?”

    “锁平你怎么来了,有事啊,进屋喝口水。”王风饼赶紧站起身来,进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正是王风饼从小玩到大的伙计王锁平。

第94章() 
王风饼和王锁平两人紧赶慢赶到了码头,公告栏处早已经人山人海。上次这个情况还是年前,王风饼懵懂着来到这里,学了三天的编筐,养活了一个冬天的家人。

    因此对着公告栏,王风饼有着莫名的好感。看着人山人海的围观,王风饼悄悄拉了拉旁边的伙计:“锁平,大人这是要招什么人啊?”但凡邕城县衙出面,招聘的必然是大批量的物件,这也代表着不需要争抢,就能由活计到手。

    “我也不是很清楚,就是听说要招人去山里,最好是熟悉泗水,邕城两县之间的山脉。”王锁平家境比王风饼要好一些,勉强上了两年学堂,平时磕磕巴巴的也能看得懂告示,因此像是这种时候,都是他在前面看着,王风饼在后面照应。

    “山里我熟啊,我就住在泗水边界,离着邕城可近了,锁平你可得和我作证。”一听要求,王风饼就急了,这可是给自己量身定做的啊,必须牢牢抓住:“还写啥了,啊?”

    “别急啊,我正在看呢。”王锁平推了推旁边挤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