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邹城轩出了门,房子谋看了一眼一直紧绷的许哲,笑道:“别紧张,我不吃人。”

    许哲勉强笑笑:“难得见一回读书前辈,一直想着不能紧张呢,就是松不下来。”

    房子谋怔了一下,“你倒是坦率。”也不管许哲继续紧绷的身躯,调笑道:“我倒是要书信一封给之遥兄,让他以后得隔三差五的喊学生说说话才行。”

    房子谋嘴里的之遥兄指的是通达书院的院长:钱浩钱之遥。虽说和房子谋不是同乡同年,但是大家都是学院院长,又同为大明十大书院之一,两人之间倒是常有书信往来,房子谋这么说也不奇怪。

    许哲配合的笑笑,终究放松了很多。毕竟也是新世纪的新新人类,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坠了气势不是。

    两人喝着好茶随意聊着天,房子谋做为年少得志的少有英才,于诗书论语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许哲虽然来自后代见多识广,但是就知识的融会贯通倒是并没有这个浸韵在知识海洋里一辈的的老人来的通畅。

    自己的官路还长,以后少不得要和同僚同年谈谈人生,谈谈理想,因此许哲对于这块短板倒是一直想要弥补。如今有了机会,自然顺势而上,一时间倒是变成了了学子请教般的一问一答。

    房子谋不愧是常年教书的,各项要点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一时间说到了话头上,更是滔滔不绝没个停歇,这也正合了许哲的意,自然侧身洗耳恭听,时不时捧捧梗,拍上两句马屁,说的房子谋心里舒坦的不要不要的。

    直到在外书房挑选书籍的邹城轩冷声咳嗽几声,房子谋才如梦初醒的看着许哲,好一会,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胡须:“咳,延年你对于当今朝廷如何看待?”

    冷不丁听到这么一句话,许哲差点一口茶水喷到房子谋脸上。这就好比说两个文人在探讨学问,其中一个突然来句‘你对于我国未来二十年的规划有什么想法’一个道理,也太假太空了吧。

    似乎也意思到自己的漏洞,房子谋不好意思的摸摸胡子:“大明朝开国至今,受先祖隆恩,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圣上更是励精图治,雄才大略。我等贫寒学子,更是要感沐圣上隆恩,一心报国才行。”

    这是定下基调,表示今天的所有话都是在自我奋进的意思。许哲点点头表示赞同,一脸认真的看着房子谋,期待他下面的干货。

    “只是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今虽说一片太平,但是太平之下掩盖的漏洞弊端却也是不少。不说别的,就如今的选官制度,我等学子十年寒窗,好容易鲤鱼跳龙门当了天子门生,却卡在一个选官上,大量的学子满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却欲入无门。而在很多边远偏僻地区,却有大量的官职空闲在那里,实在是浪费的很。”

    大明朝选官制度,按照规矩,一旦学子应试通过,当了举人,原则上就有了做官的入场券,只要把自己的籍贯档案挂在吏部,自然有对应人员对接,筛选需要安排官员的地方,一封文书,便可以正式上位。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首先说说一甲,因为都是在圣上面前露过脸的,自然享受优先待遇。除了前三名按照惯例选入翰林院,其余一甲举子大多进入国子监或是其余六部当差。

    而二甲以下人员,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若是世家豪门出身自然不怵,但如许哲这种贫寒学子,能够得了一两个县令的位置,已经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了。大多学子考了二甲,三甲的,就只能在京城候着机会,每天天不亮的就去吏部等待召见,等到天灰灰各部下衙后再离去。

    若是实在不想等的,也行,去吏部取了自己的籍贯档案,自然有小吏将名字划去,表示自愿回到原籍,以后除非天子召唤,不再出仕。只是大家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不就是这最后的一哆嗦么,又怎忍心自己断了自己的上进之路。

    也因此京城内角各处嘎达,经常有常年等待的举人学子,投递无门后只能或自荐入豪门混口饭吃,期待得贵人相中以助一臂之力;或开课教书育人边教边等,本尊也曾经在京城等待近一个月,自然晓得其中艰辛。

    而绝大部分举子,在科举结束后,眼看做官无望,就只能心灰意冷的回到原籍。本朝对于读书人向来多有优待,以举子身份回到原籍,虽说无法做官,但是在原籍混个教化,当个富家翁还是可以的。

    只是这样,青云之路也就从此断送了。

    若是大明朝官员冗余,实在没有多余的位置给新科举子也就罢了,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这就要说到大明的官员上任制度了。

    大明朝自立国以来,一向坚持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简单的说,就是圣上赋予了士大夫阶层很大的权力。

    本朝官员上任,有三条途径。一条就是如许哲这样科举考试,取得举人功名后去吏部挂籍,等待吏部的调遣;一条就是世家恩荫,如赵太守这样世家豪门出身,家中有御赐的誓书铁券,族中后代弟子在成年后,可以自行恩荫当官;第三种就是举荐,如现在的礼部尚书李泽源这种,虽然尚未科举也不是世家出身,但是本身才华横溢世人皆知,被圣上御赐金书后破格当官。

    第一种需要赌上十年寒窗,第三种则需要名满天下,两种都不是好走的路,相比之下,第二种似乎只要一个好出身就可以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所谓的世家豪门,大多是当年跟随先祖爷创立大明的一帮老臣子。先祖自身也不过是个书香小户出身,他手底的一帮老臣子又能有什么学识。当时建了国,先祖也是担心这帮老臣子拼命挣出来的一场富贵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富不过三代才给的恩惠。

    却没有想到人心易变,当年誓死追随的一帮老臣子,在先祖身故后,在自家子弟开始成长后,心里发野兽却开始撕咬铁笼,最终破笼而出。

    都是拼命挣来的前程,谁又舍得百年之后的基业毁于一旦,干脆你帮我,我帮你。他们又深的皇家信任,安插个把官员职务也是轻而易举。如此一代代传承下来,等到众人警觉,才发现如今的大明朝,重要点的职位都已经有了他们的影子。

    比如赵家,就把雍州一片划为自家后花园。在赵太守长成能够独立一方大员之前,雍州太守向来是由赵家簇拥担任。而九年前赵太守学成手艺,过了族内测试,初来雍州,也是从区区主簿做起,等到逐渐熟悉了雍州要务,再找个机会跳过主簿,担任太守。

    然而事实上,在他双脚踏入雍州的那一刻,就已经成了这片土地真正的话语者。

    如今的大明朝,北部张家占据了军方要务,不仅在朝廷占了兵部尚书的实权,更是在北部扶持起自己的簇拥:郝家。而南方许家,西方夏家,东方王家,更是从四面下手,瓜分了大明朝廷的各项实权。

    六部尚书,倒有五个是这些人背后撑出来的。

    而所有的选官派官,职位更迭,更是牢牢掌握在这群人的手里。即便你考取功名又如何,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就只能浑浑噩噩的待在京城,等待他们嘴角掉下的残羹剩菜。而他们,则手握着大明朝大量的官职。

    七品之下还好说些,像是如太守或是以上的官职,即便家中子弟尚未能够出仕,他们也会找信得过的人先守着位置,等到子弟成长。或是如同之前的泗水,或明或暗的干脆任命当地土人为实权,选个好拿捏的寒门当摆设。

    而如许哲这种真正寒窗苦读出身的学子,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待遇。

    这件事情许哲知道,房子谋知道,赵太守知道,圣上也知道。

    寒门要奋起,需要更多的话语权和掌控力;豪门要坚守,甚至逐渐扩大优势保证寒门无法跟进,继续折腾;圣上要稳定,保证双方继续敌对的前提下守住江山的安稳。

第107章() 
房子谋话没有说透,许哲也没有追问,两人都不是蠢人,自然知道这三两句所表露的意思。听到房子谋的话,许哲只是点头:“两派之争,积怨已久,恐非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等更要为之奋斗。”房子谋一拍桌子,满脸的刚毅:“延年可知,近十年来,我等学子被选中的概率愈发低下,即便侥幸得了些许位置,上任期间也是命运多舛,波折不断。单说我这天湖书院,十年前每科尚能录取十余人,最近几年却是已经降至三五人了。”

    天湖书院虽然位列大明十大书院,其底蕴却没有其余书院那么浓厚,而天湖书院的院长,不知何时传出的风声,说是更加致力于倾向培养寒门学子。学院中各种优待措施不断,引得周围城镇的学子都以进入天湖书院为荣。

    然而寒门多了,世家学子必然减少,这直接影响了世家学子的求学名额,尤其是一些家中没有条件兴建族学,只能依赖书院求学的三流世家,更是如鲠在喉。也因此这几年来,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甚至已经到了两派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

    而同时培养如此多的寒门学子,也引得众多富商豪强对天湖书院的未来产生质疑,要知道富商豪强接连不断的投资学院,修路建屋,求得就是学子科举中第后的在官场人脉对于自己的帮助。哪怕一份香火情,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够了。

    世人皆知,科举及第后,世家豪门优于三流世家,三流世家优于贫寒学子,如今书院越来越多的贫寒学子入校,世家人员确实愈发稀少,长此下去,天湖书院能否继续位列大明十大书院之一,还尚未可知。

    世人逐利,眼见着大厦将倾,自然避之不及。即便脸面上过不去的,对待天湖书院的态度也较之之前冷淡了几分。房子谋明知道造成现状的原由,但是要他低下头对着世家摇尾吐舌,他却是死也不愿意

    一见倾心,抢来的老婆有点甜。

    “东翁可曾拜访过太守大人,想必辖内书院如此境地,太守大人必然心如刀绞。”大明朝官员考评,大致沿袭了唐朝的‘四善二十七最’考评方案,除了‘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始勤匪懈’,更有二十七条详细规定的考评标准。

    其中像是雍州这样,天湖书院做为大明十大书院之一,在弘扬太守德义有闻这条上有着极大的作用。一般的太守县令,无不扒着求着,盼望双方往来和睦。不说别的,书院学子科举及第后,以后同朝为官,说不得还有互相帮衬的时候。

    说到这个,房子谋更是一肚子的火气:“如何不帮衬,帮衬的很呢自他来了雍州,我天湖书院的寒门学子愈发多了,世家学子愈发少了,富商豪强更是除了零星几个旧友,其余都被这太守大人的不管不看不理不睬给浇了个透心凉。”

    但凡商人,总是想着有来有往,互利不断的。投资学院也不过打下个香火情,更多的是为了拍当地官员的马屁,希望当地官员可以在可实现范围内给予一定的优待。正所谓我已经投了这么多钱给你砸名声,你是不是也要给点干货我。长期投资的确收益漫长,但是短线收益还是可以得到一些的。

    只是这雍州太守却不是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他既不忽悠着大家参观书院,也不带着大家募捐集资,有机灵的先把事情做了前去拜访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