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城市的小日子-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啦!那你还恨不恨鲁国龙?”

    小姑娘起先准备点点头,待到她看到往她们这边瞅的鲁卫东,又忍了回去,瞧瞧附耳说道:“恨!我要去峨眉山清风洞,找白娘子学法术,回来再去找他报仇!”

    “吼吼吼!”顾芸晓的“童言童语”,可是把孙薇薇乐的够呛,也引起了她的共鸣,这个年代的大小女孩子,可都有个叫做“白素贞”的仙女梦啊!

    在孙薇薇这里,她是在逗顾芸晓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玩。在顾芸晓这里,她也是在老辛苦的扮孩子,陪着孙薇薇这个小姑娘。

    两人都有些自己在逗小姑娘玩的意思,因而聊起来,倒是有些相辅相成、配合无间的味道。聊到最后,孙薇薇很是觉得与顾芸晓相见恨晚了!

    顾芸晓邀请她去尝尝顾家正在实验中的牛肉汤,她也高兴的答应了,开开心心出了客厅门。

    整个院子都弥散着八角、茴香、卤料的香味,孙薇薇觉得有些呛人,但还是很礼貌的陪着顾芸晓“玩”。

    从小到大,从来不缺东西吃,并且吃过不少好东西的孙薇薇,嘴巴可不是一般的刁。小院里,下午综合实验出的五种配方牛肉汤,赵瑞军个个都是爱得不行,这个味道足,那个喝着爽。而到了孙薇薇嘴里,就变成了“还行”、“还好”、“还过得去”,真实的意思,也就是不咋的。

    直到最后,孙薇薇才指着刚刚才煮出来的一锅滋味中等偏淡的汤汁,说道:“嗯!这个还可以!”

    “那看来就是不错了!”顾芸晓跟着喝了一碗,然后点点头,今天一下午,还就数这锅汤,味道最醇,鲜香可口,不腻不油。

    能让刁嘴大小姐肯定的配方,看来是『摸』对方向了,明天可以以这个配方为基础,再深入探索改进。

    是的,对于吃货顾芸晓来说,任何一种美食都是值得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而顾家准备拿来安身立命的牛肉汤,就要更加严格把控,不能有一丝瑕疵。

    “要是再加一点桂皮,减两粒盐花,顶好是再搁点糖,味道会更好!”孙薇薇也在这个时候,发表了她的专业点评。

    “我也这么想哎!”顾芸晓突然发现,她和孙薇薇居然真的有共同语言,倒是起了几分真心结交的意思了。

    可是鲁卫东那个不懂事的家伙,却在这个时候出来搅局。顾家两口子都不是健谈的人,他们三的对象,基本都是鲁卫东在找话题,然后顾家两口子“嗯嗯”“对对”“呵呵”,然后就继续不下去了!

    要不是害怕离开的太快,惹来有心人的闲话,鲁卫东早就想走人了。坚持到现在,鲁卫东实在顶不住了,而且孙薇薇跟着顾家小丫头在院子一通忙活,不在他的视线之内,他总有些不放心,就趁着谈话气氛还算良好,提出了告辞。

    他这一走,孙薇薇也不好再多待。可是两吃货这会儿可是聊出真感情来了,大吃货便牵着小吃货的手,一路走到小巷头,敲定了初步改进方案,这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明天汤煮好了,我再来喝啊!”孙薇薇恳切的嘱咐道。

    “薇薇姐姐你放心,我肯定给你留一大碗。”顾芸晓应得也很真诚。

    “芸芸再见咯!”走开老远,孙薇薇还在回头跟小巷口的顾芸晓挥手告别。

第十七章 帮手() 
顾芸晓与孙薇薇因为共同的吃货属『性』,而出乎意料的投缘,孙薇薇更是一连三天跑来和顾芸晓探讨秘方的改进,并借机品尝经过改良的最新汤品。

    当然,她俩只是讨论个别原材料的增减。至于牛肉汤的根本配方,孙薇薇虽然单纯,可也不会傻到去打听人家吃饭的秘诀。而顾家这据说是由老杨师傅传给顾建国的宫廷牛肉汤秘方,也在孙薇薇一趟趟往顾家跑的过程中越发被传的神乎其神。

    “薇薇啊!今天汤品改进的怎么样了啊?”鲁开山笑呵呵的问。他身形消瘦、腰杆挺直,花白的头发梳的一丝不『乱』,配上合身的齐整短袖衫,怎么看都像一位慈和的老知识分子,虽然他只念过夜校扫盲班。

    “叔叔,今天大功告成了!”孙薇薇很兴奋,小脸儿激动的红扑扑的,像是只熟透的大苹果。“用芸芸的话来说,鲜、咸、香、辣、甜五味俱全,并且五行归一,化为醇汁,已经是上上佳品,就等着一经推出,火爆整个手拖厂!”

    “是吗?他们什么时候开业啊?我到时候也去捧捧场!”鲁开山听了,好像也很欢喜。

    “23号,就是大后天,那天是初六,又正好是星期一。”孙薇薇一口喝干鲁卫东递过来的凉白开,又把被子随手递给鲁卫东:“再倒一杯,渴了!”

    鲁卫东屁颠颠的去了,王秀梅在一旁却是变了脸『色』。这小孙也太不懂事了,明知道她家跟顾家过不去,还一连几天上赶着过去帮忙。这都不说了,你看她刚刚那轻狂的德『性』,还没结婚就这么使唤她的老儿子,结婚以后,那还了得。

    可还没等她开口,鲁开山便先将她支开了:“老婆子,你去看看厨房的红烧肉煮好了没,别给烧干了汁水。”

    转头,他又跟孙薇薇说道:“你阿姨知道你喜欢吃红烧肉,下午一早就给焖上了。”

    “谢谢阿姨!”孙薇薇很开心,卫东的父母对她都是真好。

    “谢什么,你喜欢吃我们家的菜,我和你阿姨都高兴着呢!”鲁开山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孙薇薇跟顾家,特别是顾家的小丫头相处的好,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面上却是做足了。朱长林、鲁开山、鲁卫东这老少几只狐狸,都是一肚子的满意。这下,厂里再也没人能拿顾家说事,没见孙薇薇跟顾家好成这样吗?他们能有什么过结?谁还能有什么话说?

    至于王秀梅的不快,又有谁在乎!

    而顾家这边,却是正在热火朝天的准备着。

    八角、茴香、桂皮等数十味调料和中『药』材,都被顾芸晓定量称取,之后又用牛皮纸或是信封包裹分装,这样下次煮汤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拆开一个个小包装,省得再次费时费力。

    徐乐晴去门市铺那边,看着工人们装修去了。顾建国却留在家里,忙着切牛肉。作为手拖厂食堂帮厨出身,还是大师傅老杨的门外弟子,顾建国的做菜手艺冠绝整个老顾家,刀工也是稳坐头一把交椅,这把牛肉片成薄片的重任,自然就交给他了。

    起先,顾建国一斤牛肉只能切成五六十片,按照牛肉一斤七块五,一碗牛肉汤放六片牛肉计算,顾家一碗牛肉汤,光是牛肉的成本就足足占了七『毛』五,就是照两块钱一碗来卖,也是个赔本赚吆喝的节奏(如果考虑头一年不收房租的话,那第一年还是有得赚的)。

    这两天在顾芸晓的各种鞭策之下,老爸顾建国的进步却是刚刚的,已经可以将一斤牛肉切出一百三十多片了,让顾芸晓终于看到一点赚钱的希望。

    “丫头啊!这恐怕不能再往薄了切吧?那也太不实在了!”顾建国一面练着刀工,一面跟顾芸晓抱怨。

    “上次喝的牛肉汤,牛肉比这薄呢?也没见你不买!”顾芸晓有些受不了老爸的实诚,还有跟钱过不去的吗?而且做牛肉汤这行,牛肉可是通行的薄片。

    “我还是觉得有些亏心!”

    “你不想亏心,就等着亏钱!”

    父女俩一番针锋相对之后,疼爱女儿的顾建国还是服了输,牛肉片又明显薄了些,原本一片肉的厚度,现在可以分出三片来,偶尔还能超常发挥,再片出个把小片牛肉片出来,让顾芸晓乐得一双眼睛都变成了金灿灿的“¥”!

    小院里头,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正捂着嘴偷笑,这是顾芸晓大舅的女儿,顾芸晓的大表姐徐家敏,今年才二十二岁。

    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农村女孩一样,徐家敏初中毕业就没再读书。起先,还是在家里帮着干农活、做家务,这两年经济发展,沿海的厂子一年比一年多,她也就随大流的学了裁缝,跟着去沿海打工。

    上个月,她打工的勺子厂关门大吉了,她一时找不到活,就先回家里帮着双抢(江淮地区一年种早晚两季水稻,中间有个抢收抢种的时刻,乃是农家一年最忙的时分)。

    这次顾芸晓家里要开牛肉汤店,算起来需要一个煮牛肉汤的,一个烤牛肉饼的,还需要一个服务员。徐乐晴就想到了娘家这个侄女,把她请来做了服务员,管吃管住,一个月工资六十块保底,生意好的话,还给红包。

    这个时候,乡下姑娘小伙在沿海打工,工作很是辛苦,可是工资却是真心不高。顾芸晓几个表哥,都在工地里做活,一年辛劳,过年回来能带八百、一千的都不算不错。至于几个表姐,赚的还要少些。毕竟九十年代初,沿海城市本身就有大把找不到工作的待业青年,一个月开个百来块的临时工资,还不管吃喝,都有大把的人抢着去干,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因而,徐乐晴开得这个条件,小姑娘眼睛都不眨的就来了。她的开销很少,就这个条件,她到年底,至少能带三百块回家,不比搁家里干农活强。而且,徐乐晴到底是她的亲小姑,还能亏着她不成。

    小姑娘『性』子爽利,口才也好,眼明手快,很会来事情,做服务员是肯定没问题。

    煮牛肉汤的活计,徐乐晴自己就做了。而且,顾建国在上班前,也能在店里帮帮忙,煮牛肉汤,发面,把煮熟的牛肉片好,还能兼做烤牛肉饼的工作,基本上能把早上六点半到七点五十这最忙的一波顶过去。

    不过顾建国有时候赶上厂里的生产忙季,还要提前上班,所以保险起见,又雇了一个小伙子,来专职做烤牛肉饼的工作。

    这小伙子是顾建国工友的儿子。顾建国那位姓张的工友也是个没有技术的普工,比起顾建国还有顾爷爷可以依靠,这位张工可算得上是无依无靠。他在厂里也是颇受欺压的,因此和顾建国倒是能够说到一起去,算是不错的朋友。

    张工的家属也是来自农村,而且是一个大字不识,厂里连临时工都没给安排,因此,张工家在手拖厂里算是最困难的那一批。

    他们两口子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厂里给照顾做了临时工,就等张工退了,顶替他老子的指标,转职正式工,还算是有些盼头。底下那两个,厂里明说不能再管,都得靠他们自己。

    小儿子张朝辉今年十五,开学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二儿子张朝武却是个十八岁的大小子了,可是他念书不行,连着复习了两年,还是没能考上中专,当兵也没能走得掉。现在的淮西地区,事情又难找,一个大小伙子成天就待在家里头,可是没把他爹妈急死。

    因此,当顾芸晓提出人手短缺的时候,顾建国头一个就想到了张家这个小伙。比照着厂里新进临时工的待遇,顾建国给他开了四十五一个月的工资,还管早晚两顿饭吃,可没把张家两口子给感激坏了。这个年纪的小伙子可是相当能吃的,更可况他们家里可是养了三头小狼,就靠张工那点可怜的工资,一家人真是快连吃都裹不住了。因此,这两口子一个劲的嘱咐他家儿子好好干活,眼力见放活些,要抢着活干,千万别被辞退回来了,那家里可是真的要断口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