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城市的小日子-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顾芸晓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所谓的蛇盘盘果子就是雷公藤(学名杠板归),她曾经在植物学实习的时候,跟着带队老师吃过几枚这样的果子,酸酸甜甜的,味道挺不错的。不过植物界外形相似,但是生理特『性』相差天南海北的多了去了,那些开开心心吃了毒蘑菇的人,谁又是专门去摘毒蘑菇的,还不都是误把李鬼当李逵的。顾芸晓到底不敢拿小命开玩笑,没有做出以身试毒的蠢事,『揉』了一会蛇盘盘果子,就给丢到路旁了。

    顾建国和徐乐晴都跟着松了一口气,他们早就提醒过顾芸晓有毒,可是看女儿那饶有兴趣捏着果子的样子,两人还是生怕她丢两个到嘴里尝尝。顾建国甚至已经腾出一只手,准备随时制止他们家的好吃丫头。

    又蹦跶了一会,顾芸晓便明显怂了。她到底还是七岁小女孩的身子,别看小孩子闹起来活蹦『乱』跳,看起来精力无穷,可是那股闹腾劲过去后,便是立马软倒,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顾芸晓此时就是如此,耷拉着脑袋,还伸着舌头喘气,活脱脱一副累成狗的样子。

    “我讲我把你扛着,你还不干。”看着女儿累成这样,顾建国又是心疼,又是好笑,把手里的东西交给自家老婆,他便伸手准备抱起顾芸晓,“来!老爸扛着来!”

    “嗯……”顾芸晓吐着舌头想了会,到底在老爸期盼的眼神下点头答应了,只不过她还是让老爸把“扛”的动作换成了“抱”,这样看起来没有那么丢人。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黑猫警长!”顾芸晓哼着歌,被老爸抱着走过一座石拱桥,又跨过一座青石板的小桥,姥姥家便在眼前了。

    还是记忆中那座黄土茅草屋,依旧是坑洼不平的土墙,青黑『色』的茅草顶,磨的光溜的青石门坎,对开的木扇门板,门洞左侧的土窟窿里、几个土疙瘩的后面照旧藏着家门的钥匙。

    前世,姥姥姥爷过世之后,舅舅一家也搬走了。这座承载着她快乐童年的老房子,便很快倒塌了,到她穿越前,倒塌十年的老宅地基之上早已生满了茂密竹林。

    如今姥姥姥爷和舅舅一家还在这里生活,老宅也依然生机勃勃,人是房子胆,这话倒真是没错。

    到了姥姥家门口,顾芸晓却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门口脱下世界名牌“地球”鞋,换上了红『色』小皮鞋。这倒不是她穷烧摆,实在是因为这世界名牌运动鞋是白『色』的,而她的大舅妈却是一位很讲究农村传统礼节的人,最爱的就是大红『色』,讲究一个红红火火、喜庆吉利。顾芸晓前世过十岁生日的时候,大舅妈就给她做了一件红布褂子,买了一只红『色』布包,里头还装了二十只红鸡蛋。

    而大舅妈最不喜欢的就是白『色』了,表哥表姐们谁要是穿了白『色』的衣服、鞋子,那就是招了她的眼,铁定都要被她劈头盖脸一通骂,哪怕是顾芸晓在舅舅家很受宠,无缘无故穿一双白『色』鞋子进门,大舅妈也准得一肚子不高兴。

    说实在的,舅舅家虽然条件困难了些,但是舅舅、舅妈他们对顾芸晓都是真心好,顾芸晓可不想凭白惹了大舅妈的不快,自然就入乡随俗了。

    “老姑、老姑爷、芸芸子,你们来啦!”

    徐家敏知道顾芸晓他们今天过来,一大早就去了村口迎接,谁知道老姑一家人却是久等不来,她要在家里帮厨,不便久等,便先回了家给顾芸晓的大舅妈打下手,只是隔上一会儿就出来看一下。顾芸晓换鞋的功夫,正赶上她又一次出门查看,却是正好迎上老姑一家,便惊喜的叫了出来。

    徐家敏嗓门大,她一开嗓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姥姥、姥爷,以及还在厨房忙活的大舅妈、小表姐听到声音都迎出来了。

    “芸芸子(音‘啧’)!”姥姥一出门就一把抱住了顾芸晓,顾芸晓叫了声“姥姥”,也跟着紧紧抱住老人家,甜甜的撒着娇。

    顾芸晓前世跟『奶』『奶』是生疏、客气,跟姥姥却很亲。

    也许是因为顾芸晓是姥姥小闺女唯一的孩子,又是最小的外孙女,姥姥在九个孙辈之中,对她最是疼爱。顾芸晓一周岁之前,姥姥一直在手拖厂帮着带她,后来老家事情忙,顾芸晓也渐渐大了,老人家才无奈舍下外孙女回了乡下老家。之后几年,但凡乡下农活没那么忙,姥姥都会再来城里帮着带几天外孙女,或是把顾芸晓接回农村老家过一阵子。

    要是有一阵子没见着顾芸晓,老人家就开始想了,或是自己坐车去城里看看,或是托人带信,让女儿女婿带上宝贝外孙女给她瞧瞧。但凡有什么好东西老人家都想着顾芸晓,锁在箱柜里留给她,弄的表哥表姐他们都有些吃味。

    相比于爽利『性』子的姥姥,老好人姥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慢『性』子,他永远都是笑眯眯的,永远都是慢吞吞的,顾芸晓从来没见过他着过急、生过气。姥姥都已经抱着顾芸晓问了好些话了,他才慢吞吞的走到门口,冲着女儿女婿一笑,又慢吞吞的说道:“建国回来啦!”

    “哎!爸,我们来了。”顾建国连忙点头答应,他们在门口耽误了个换鞋的功夫,居然让老泰山亲自迎出来了,可是让他老大不好意思,话语里带着些诚惶诚恐的味道,“爸你们搁堂屋坐着就是了,我们小字辈回来,哪还能叫你们迎接出来,这可怎么好?”

    “这什个怎么好唉?你们好长时间才来一次憨(呀)?你们也别搁门口站着了,到里头坐吧,人家看到我们家这又哭又笑的,还当怎搞的呢?”这个一嘴地道土味的就是顾芸晓的大舅妈了,作为徐家敏的妈,她的『性』子更为爽利直接,说话直来直去的,跟炮仗一样,有的时候听起来甚至有些“冲”,今天也不例外,明明是请妹妹一家进屋坐,听起来就像是在吵嘴一样。

    而顾芸晓的大舅徐乐美也是个急『性』子,和大舅妈倒是针尖对麦芒,两人常常是一言不合就开怼,大吵三五九,小吵天天有。老好人姥爷是任由两人吵破天,他都仿佛没看见一样,还是照干他的农活。姥姥『性』子虽急,却是公正严明,从不偏袒儿子,也不会没原则的向着儿媳,谁做的不对,她就怼谁。

    大舅敬重母亲,姥姥一开口,他就不吭声了。而大舅妈的家人都没能逃过粮食关,她打十几岁开始就一直跟着徐家人生活,也很承姥姥姥爷的情,姥姥开了口她就是再不满意也不会再说什么。

    因此,一家人虽然吵吵闹闹的,日子却也和和美美,吵架就是吵架,从未升级为武斗。

    一家人早都习惯大舅妈的“冲”,也没谁跟她计较什么,而是从善如流的跟着进了屋。

    姥姥家的老宅子是前后两排屋子,中间围了院子的架构。

    后排是一间堂屋和一间房屋的组合,这是徐家祖传的老宅,据传是顾芸晓姥爷的祖父,也就是顾芸晓的高祖建成的。虽是几经修葺,却还是保留下许多老物件,比如后排堂屋的那两扇木头门据传就是很名贵的梨木门,只是不知道是否黄花梨木,而砌墙用的许多土坯也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至于前排,却是姥爷在建国后自建的。前排共有屋子三间,进门是正中的厅屋,厅屋东边的一间是姥姥姥爷住的房屋,厅屋西边却是牲口棚,住着徐家等几户村民合伙饲养的老水牛。

    顾芸晓曾经觉得很不公平,牲口棚居然离姥姥姥爷的屋子这么近,这不是不孝敬老人吗?可得到的答案却是姥爷自己安排的。耕牛还是农村的主要生产力,姥爷把它看得比什么都金贵,非得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才放心,一夜里都得起好几次,给老牛加水添草,比伺候人还要精心,任谁也劝不了。

    院子比房基要低一些,前后都挖了排水沟,方便下雨天排水。厨房在院子的东侧,院子西侧则是一排带茅草顶的走廊,下雨下雪天也不会影响家里的通行。

    院子东南角生着一株坚强的梨树。这梨树的来源很是神奇,当年大舅随手将一只梨核丢到了猪圈边的阴沟角上,没成想第二年它自己就生了根发了芽,并且躲过一波波鸡鸭的肆虐,在数年之后生长成熟、开花结果。数十年来从未有人管过它,它却一年年顶风立雪、长高长大。

    如今梨树已经一人多高,生的枝繁叶茂,年年结出累累硕果。今年的梨子也已经熟了,只是矮枝上的梨子早就让舅舅摘下,分给了周边几户邻居,只有树顶上的几只果子,因为生的高不好摘,这才留到现在,这个点想要吃新鲜梨子,还得费一番功夫。

    姥姥最是心疼顾芸晓,进门后就一直牵着外孙女的手,此时见得外孙女一个劲往梨树顶上瞅,便笑着说道:“芸芸子可是想吃黄雷(梨),马上叫你大舅给你打。大门口的柿子也熟了,我都搁被子里头捂着了,回去也给你带一篮子。”

    顾芸晓想都不想就摇头拒绝,“柿子我带着,黄雷(梨)就算了吧,嘬嘴(涩嘴)!”这株梨树虽然神奇顽强,可是结出来的梨子,却是酸涩无比,放得再久它也甜不起来,顾芸晓第一次吃就被它雷到了,从此对这所谓的黄雷敬谢不敏,她算是知道她们这地方方言为啥要把黄梨叫黄雷了,这黄雷可是真雷啊!

    “就是,家里头这黄雷有什个好吃的?城里头卖的那个砀山雷才是真好吃,又甜,水分又大。”徐家敏给老姑、老姑父都泡了自家采的土茶,见得『奶』『奶』和小表妹还在门口看黄雷,便端了一搪瓷缸子糖水出来。她之前在苏湖那边打工,自己舍不得花钱买水果,还时常惦记着家里的野果子。在淮西这一个月出头,徐乐晴心疼侄女跟着他们受累,便苹果、桔子、梨子各种水果不断的往回买,徐家敏这才头一次见识到,原来还有不酸涩的梨子。吃过甘甜水润的砀山梨之后,自家这又酸又涩的黄雷,她就实在看不上眼了。

    “晓得啦!跟着你老姑上城里长见识了,看不上我们这农村□□子啦!”姥姥嘴上笑呵呵的抱怨自家孙女,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她这个老闺女是真有福气啊!

    1963年,她四十六岁时才生下老闺女徐乐晴,正好赶上□□结束,粮食大丰收,粮食关就此度过,那个时候人家就都说这个老闺女是个福星,带来了好运气。

    等到这个老闺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大闺女在她出嫁的庄子给介绍了一个下放的小伙子,她寻思着小伙子人实在,又跟大闺女是一个庄子,她们姐妹俩有个照应,就一口答应了。谁成想,两人的亲事才刚定下来,小伙子家里就平反回城了,她家老闺女也跟着嫁到了城里,成了城里媳『妇』。后来小女婿那个厂里还给乐晴安排了工作,她闺女从此成了吃公粮的人。人家都说是她闺女命好,沾了人家顾家的光,她却觉得是顾家人运气好,遇到了她的福星女儿,这才有了回城的机会。

    自打闺女上了城,年年逢年过节都是大包小包的节礼往家里送,糖果点心、烟酒糕点都是不断的,隔上两年还给她和老头子做两身衣服。可怜他们这穷家也没什么贴补他们小两口的,每次也就抓上两只鸡,再捡上二三十土鸡蛋,真是拿不出手。

    这次闺女家说要开店,她二话没说就要大孙女过去帮忙了,别说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