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里水乡-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嘴唇也是红润润的。没有斑点,没有皱纹,年轻真好啊。林玉娟给自己打了个八十高分。

    县城采购回家后,深秋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林家开始在通着炕的那个灶头上做饭,整个炕都是暖烘烘的。齐氏母女三人没事都喜欢坐在炕上聊天干活。林桂禄一看效果这么好赶紧联系上了沙师傅,准备给林老爷子也砌座炕。沙师傅跟着林桂禄一起到乡下看了看房子说:”这炕砌在主屋西间,人白天也要在炕上活动,最好是靠这南边的窗户。这么一来,这进西间的门时肯定要挪一下的。你家老太太又不愿意在堂屋里砌灶台,除非在西间的西面墙再开一个门,外面再建一个小厨房,灶台砌在小厨房里。反正一定不能跟炕在一起,得分开才行。“这么一合计,就是还要再加盖一小间房子,开两个门,再砌座火炕。最后算下来要三四两银子呢,林桂禄现在手里有钱就自家掏了腰包。

    在姜氏鼓鼓囊囊的无效抗议中,不过十来天就全部弄好了。用过以后,就再没一句废话了,反正除非必要,不然是不会离炕的。惹的林老爷子一直笑话她嘴硬手软。偶尔有人来她家串门后,直羡慕她儿子孝顺啊,夸她有福气。整个冬天林老爷子家的火炕是最热闹的。周围邻居没事儿就爱来她家蹭暖炕,聊天,纳鞋底啥的。加上林桂禄隔三差五的送些酒肉来,惹的别人更是眼热的很。姜氏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对林桂禄一家也没有几个月前那么讨厌了。

    而整个冬天林玉娟除了干些必要的家务外都是窝在炕上织手套,钩花。本来还打算娘三个织上个几百副送到县城去卖的呢,但是现在都在忙林秀娟的衣服,鞋袜,还有过门要回礼的针线,根本就没空忙别的了。

第七十二章 买窑() 
林玉娟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织些手套袜子放到自己家店铺里卖,一个冬天下来也挣了一两多银子呢,这可是林玉娟自己的私房钱。林玉锁见了直呼要分成,说是替她卖手套该有报酬的。林玉娟听了觉得有理,就分了他二百文。

    冬去春来,出了正月后感觉没过几天就到了二月十八林秀娟出嫁的日子。齐氏头一次嫁女儿,心里可舍不得了,对林秀娟是各种叮嘱。林玉娟也悄悄跟姐姐说,若是日子过的不顺心一定要跟家里说,家里的方子什么的绝对不能透露出去。等以后兄弟三人分了家,林秀娟再想干点什么都行,家里肯定会帮着出主意的。林秀娟听了自然明白,姐妹俩也是抱头哭了一阵。可是再舍不得姑娘家还是要嫁人的,等林秀娟被迎亲的船接走后,最不能适应的还是林玉娟。她自从来到这里后,每天都与姐姐林秀娟同吃同住,一起干活聊天。现在突然少了个伴儿,她恍惚了好多天才慢慢适应。许多事情都自己一个人去做了,直到一年多后林玉扣结婚把嫂子娶进门后才稍好些。林玉扣成亲后就没有再继续去古老爷子那里去学木匠了,他在那里学了五六年的时间手艺差不多都学会了。现在就在镇里接一些木匠活来干,虽然手艺还不错,可毕竟是刚出道的,人也太年轻,来找他干活儿的人不是太多。

    嫂子罗红梅也是镇子上的,家境还可以,她家是经营油坊的。罗红梅九岁时母亲生了病去了,还留下一个刚三岁的弟弟罗云鹏。她就操持起了一家人的生活,照顾父亲,养育弟弟,做的是相当不错。直到三年前她父亲娶了新老婆柏氏,这继母继子的关系么,不说也罢。罗红梅只一心照顾好弟弟,如今弟弟十岁了,她也放心的嫁到了林家。两家都在一个镇子上住着,她还能时时回家看看。林家对这事很宽容,林玉娟还跟着去过几回呢。这柏氏倒也是个好生养的,一年前生了个儿子现在刚满周岁,肚子里又怀上一个了。对于罗红梅成亲了还隔三差五的成天往家里跑她很是不满,只是全放在心里一点都没显露出来。

    这天上午林家三个女人都在家里做家务呢,大伯与三叔一起过来找林桂禄了。三人在堂屋商量事情呢,林玉娟进去送茶的的时候听见了几句。送完茶水出了堂屋门就做在门旁边看不见的地方偷听了。这兄弟三人说话声音大,倒让林玉娟听了个全。就听见三叔林桂喜说:

    “二哥,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我们三兄弟一起凑钱把那窑给买下吧。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了,刚好就是我们村里那座要卖,要是别的村子的我们可是不敢想的。”

    “你们这消息可靠吗?好好的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人家还能给卖了?”林桂禄看向自己的大哥。

    林桂福见二弟问自己也开了腔:“消息可靠,这柳家有了别的大生意,也搬到泰州去了。所以想把这座窑给卖了。”

    “那人家出价多少呢?”

    “八十两。”

    “什么?这么多?不就是砖头砌成的窑么用得了这么多银子?”林桂禄大吃一惊,在他印象里这建个砖窑需要的砖再多也不会值八十两的啊。有点势力的人都不用费什么功夫就能建好几座窑呢。整个溱潼镇以下的几个村子,那些窑加起来也有好几十座了。

    “听说以后不让随意建窑了,而且建了太多的窑没有砖头烧也是白搭。这座窑不错,烧出来的砖很少出次品,离我们的做砖坯的地方也近。这十几家做砖坯的跟我们相处了十多年了原来都是一起供应这座窑的,我们要是接了手,现成的货源。至于往外贩卖也都不愁,村里那么多人家往外贩砖卖呢,只要砖头烧好了就不愁卖不出去。“林桂福又说道。

    “这么说买下这窑是稳赚不赔的?”林桂禄以前可是挑了十多年的窑砖,对这行业很是熟悉。只要进货出货顺利,烧一窑多少也要赚个十两八两的。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一年怎么的都能烧个十次左右。这一年下来也有百八十两的赚头呢,即便兄弟三人分了,每家也有几十两的收入呢。

    “二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就可惜了。你还想什么啊。”林桂喜还是急的很,现在弟兄三个数他日子过的最辛苦,难得有个赚钱的机会送到眼前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行吧,我也没啥意见,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林桂禄知道两个兄弟来找自己肯定是为了钱的事情。

    “我家能凑三十两,三弟家也能凑个二十两,还少三十两呢。”林桂福说。

    “我出三十两没问题,但这以后怎么分成呢?”林桂禄问出了这个很实际的问题。

    兄弟三人互相看了几眼,谁都没有先开口。林桂福与林桂禄两人出的一样多都是大头,心中都比较倾向于按钱入股,而林桂喜只能拿出二十两来,可他却想着能跟两位哥哥平均分了这股份。他踌躇了一会儿,想起家里的三个小子都等着钱娶婆娘呢,厚着脸皮说:“大哥,二哥,我说三分三怎么样啊?”

    林桂禄与林桂福对视了一眼,见大哥也没点头同意,把头伸过去跟他小声商议了几句。林桂禄说:“要不这样吧,我跟大哥都拿三成五,你拿三成怎么样?”

    林桂喜在心里算了半天,还是自己占便宜了。于是也点头同意了。林桂禄当即拿了三十两银子出来,弟兄三人一起去找窑主商议买窑的事情了。等到晚上林桂禄回来时,已经把契约也带回来了,弟兄三人每人一份,上面都注明了各人出银多少,分成多少,林老爷子做了个见证人。现在林家在镇子外头还有二十亩地,除了有二亩地是种时令蔬菜,其他都种了粮食,如今又买了窑,虽然才只有三成五的股份,可一年又多了几十两银子的收入。想到这里一家人都高兴的很。

第七十三章 拜寿一() 
林家兄弟三人买好窑后是说干就干,但是头一窑买砖坯的钱其他两兄弟是拿不出了,林桂禄只好先出钱垫上。买好整一窑的砖坯后,就要请挑砖工把泥砖坯一趟趟一担担的挑进窑膛。将砖头一层层加高,砖块之间留有调节温度的烟道和通风槽。弟兄三人带着烧火师傅在窑前设案焚香,供上猪头,公鸡,鲤鱼,祈求火神保佑烧窑顺利。最后顶上用平砖封顶,然后才开始烧窑,林家三兄弟是都在窑上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烧了,弟兄三个只有林桂福最精通此道,另外又请了一个经常与他一起合作的师傅。两人分班,林桂禄与林桂喜二人就给这两人打下手。

    开始烧窑后就要一刻不停的烧上七八天甚至十几天,全看火候了。若是火候没到烧不透,那砖头肯定是脆得一掰就断,要是烧过了头,砖头又会变形,歪瓜裂枣似的也是废品。等烧的火候差不多了,就要封火。封火就是堵住窑门,包括所有的进柴口,进风口,观火眼还有窑顶的烟囱都严严实实封住,缝隙的地方还要用泥巴糊上。然后就要往窑里面洇水,窑上有几口大水缸,窑工们往水缸里不停的担水。几个洇水口有熟练的老手往里面慢慢倒水。这洇水不好也会毁了一窑的砖,那就前功尽弃了。水流过多过少,或快或慢都有讲究。洇水完了等窑内的温度降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出窑了。烧制最好的砖头叫“绿豆青”,用手指敲一下会发出犹如金属般清脆的声音。

    从买泥坯开始到出窑,前后差不多近二十天,不过总算头窑顺利烧成了,都卖的差不多后刨去成本每家还都分到了二三两银子。林家兄弟三个那是干劲十足,准备再接再厉大干一场。

    此时已经是春末,天气渐渐热了。这天姜氏把忙碌的几个儿子都喊到了身边说:

    “我娘家姜家庄的堂兄过几天就要办七十大寿了,早就给我送了信让我回去聚一聚呢。我那些兄弟姐妹到时候都要过去呢,我们家是怎么打算的,你们帮我拿拿主意吧。到时候谁有空就陪我过去一趟。”

    老大林桂福说:“妈,现在我们弟兄三个都忙的很呢,不如叫几个小的陪您去吧。”

    林桂禄也说:“姆妈,要不您先去我家住两天,再给您置办些衣服啥的,好叫您回娘家也能风风光光的。”

    姜氏听到这里也点头同意了,她召集几个儿子来本来就是这么个意思。现在儿子们也算有点能力了,自己才好意思去娘家走动走动。林桂禄抽空把姜氏送到镇上后又赶回了窑上。在齐氏与儿媳罗红梅还有林玉娟的帮忙赶工下又给老太太做了身新衣服。姜氏这辈子都没下地劳作过,平时只是在家做些家务,皮肤白净,脸上皱纹也不像其他的乡下老妇那么多。所以好好收拾打扮以后,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富家老太太的样子。

    四月初八,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不冷不热的正是出行的好日子。大伯家的铁娟,林玉娟,玉锁,还有三叔家的柱子跟丽娟一起陪着姜氏回姜家庄走亲戚拜寿。船上还带着拜寿的寿幛,寿桃,糕点,酒,一盆万年青等等。姐妹三人自然都是打扮了一番,都是青春年少,林铁娟稳重大方,林玉娟也是温柔可人,最出挑的自然是丽娟了,简直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啊。铁娟也已经找好了婆家,忙完秋收后就成亲。柱子还一直在找呢,现在家里有了窑三婶趁机四处撒网找儿媳妇呢。不知为何丽娟到现在还没找婆家,按理说她这长相找个稍稍宽裕些的人家也不难啊。林玉娟堂姐妹三人坐在船头一起聊天,划船的自然是玉锁和柱子了。林玉娟忽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起来,只是出门在外不大方便只能忍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