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夫人重生后-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今天先——”

    她一句话还没说完,荀某人已经低头一路亲到了左边,俞菱心登时整个人就是一个激灵,瞬间连脚趾都蜷起来:“慎之!”

    “嗯。我知道。”荀澈含糊不清地应了一声,然而唇舌与动作之间越发熟稔老练,很快就让俞菱心咬着下唇什么也说不出来。而先前那一切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忧虑,也统统淹没在了无边的冬夜春光之中

    随后几日,整个京城都在预备过年的大宴小宴之间越发热闹,朝廷上自然是以郴州的事情为主,各种各样的争论无休无止,纵然宣帝已经明确表示要等程雁翎去追捕通敌之人的结果出来再说,然而向着程家甚至主持追查的荀澈的弹劾却还是流水一样无休无止。

    而与此同时,宫内宫外的宗亲女眷,高门贵妇等等的聚会之中,有关程雁翎的婚嫁之事也成了最热门的话题。纵然还是对昭宁大长公主有所敬畏和顾忌,但这位战神一样的女将军如今沾上了与兵士可能不清不楚、甚至谋杀亲夫这样的传闻,还是让整件事情都充满了极度的精彩与刺激。

    有这件事拿来讨论,甚至让吴王府现有的妻妾争斗,以及魏王府那些等候入侍的良媛们的相关传闻都显得平淡无聊了。

    一直到年底宫宴之中,吴王府最为春风得意的谭侧妃忽然传出身怀有孕的消息,众人的目光才被再次吸引回到天家之事上。

    而这个时候,荀家刚好也在阖家饮宴。

年下() 
一百六十七、

    其实吴王的正妃侧妃;到底谁得意谁失意;并不值得群臣百官们如何留神。

    但在内阁反复商议敦请宣帝议立青宫之时;谭侧妃若是能一举得男;为吴王生育长子;原本就疼爱吴王的宣帝;未免圣心便会更加倾斜三分。

    所谓父怜幺儿;爷怜长孙,这样的道理在天家亦不能免。

    哪怕这一胎是个女儿,以丽妃与吴王魏王惯常讨好宣帝的风格;今后在后宫之中争宠格局将会如何倾斜,亦可想见。

    毕竟天旭朝间的夺嫡格局实在与他时不同,后妃外戚皆是爵位尊贵但实权不重;内阁与中书省的重臣们又多持中立态度;因而这青宫储君的确立,到底还是着落在宣帝的圣心所向居多。

    这也让谭侧妃如今的怀孕变得格外要紧;不只是在吴王府后宅的争锋之中出头;更是有助于吴王向更得帝心再进一步。

    有关这层意思;不知荀老太太想明白了没有。但是侧妃在正妃之前怀孕;会立刻对王府后宅产生什么影响;荀老太太还是清楚的;在家宴上的脸色立刻就难看起来,手里的乌木筷子也直接放下了。

    荀二太太赶紧劝解:“老太太不要担心,珮姐儿端庄贤惠;殿下还是尊重正妻的。侧妃便是有了;指不定也是个丫头呢,哪里就能轻易越过正妃了。您看上回珮姐儿来给您送的礼物,里头不是好几只吴王殿下选的山参么?殿下心里还是有珮姐儿的。”

    荀老太太这才颜色和缓了些,只是又叹口气:“便是丫头,那也是殿下的头一个孩子。唉。”

    刚好这时下人送上温热的汤羹,荀二太太便看了一眼侍立在荀老太太的俏丽丫头:“落花,给老太太盛汤。老太太,王府开枝散叶也是好事,终归都是要叫正妃做嫡母的,殿下孩子多了,也是正妃的贤良不是么?来,您先喝点这虫草鸽子汤,听说这还是落花刚才去厨下帮着炖的呢。”

    听二太太连着点了两回名字,俞菱心不由含笑看了一眼荀澈,又给他示意,唇边的笑意简直要压不住。

    而那个俏丽的丫头落花,此刻倒还是很稳当的,果然应着二太太的吩咐,乖巧贴心地给老太太端汤伺候。

    不知是否衣裳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短了,伸手之时露出的手腕比旁的丫鬟要多上半寸,莹白如玉的肌肤果然娇嫩过人,而微微垂目含笑的侧脸亦是显出了十分的俏丽精致,实在是个姿容出众的丫头。

    席间的其他人也不免顺着看了两眼,从前些天荀老太太说要给晴雨轩一个丫头帮忙“伺候”荀澈,给俞菱心“分忧”开始,家里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留意,到底是个哪里来的人才。

    之前李嬷嬷当面应了俞菱心,便也不得不好好教导了几日规矩行动等等,倒是也没有怎么出来走动。一直到了年下,也算是基本上到了俞菱心先前说的日子,荀老太太便待在了身边。

    明华月也不免脸色有点阴沉,而荀澈这时却忽然一笑,望向老太太:“二婶说的很是,吴王府有这样的大喜,说到底还是吴王妃的贤德。老太太应该高兴才是。而且咱们家也是有喜事的。”

    顿一顿,又伸手按了按俞菱心:“昨日小郗太医过来给我媳妇诊脉,确诊了三个月的身孕。先前看着只是像,所以调理了一阵子,胎气稳当了才好敬告亲友。”

    荀老太太与二房众人都是一怔,随即二老爷夫妇和平辈们便纷纷说了几句恭喜之类的客套话,老太太自然也说了,只是神态之间还是有些不自然,甚至看了李嬷嬷一眼。

    李嬷嬷和那丫头落花都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但看起来也还是喜气的。

    俞菱心冷眼瞧着,只觉得有意思,同时也很明白——落花大概是觉得,既然她怀孕了,那也就是不能跟荀澈同房,所以这时候送进晴雨轩的话,得到荀澈欢心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荀澈听了几句二房众人的恭喜云云,又是一笑:“小郗太医说她怀相还不错,就是不能生气。先前听说我刚回京的时候,祖母疼爱,有所厚赐,还请这位李嬷嬷给调理了一番。不过么,孙儿还是消受不得。”

    顿一顿,淡淡环视了众人一回:“虽说我媳妇是个心宽大度的,但丫头到底是丫头。李嬷嬷纵然尽心教导了,也保不齐没有行差踏错的时候。万一真是气着了慧君,我便是灭了她一家满门,也不如我媳妇儿子来的要紧,所以为了这丫头一家子的性命身家,祖母还是别给晴雨轩送人了。大堂兄如今婚事还没着落,您先紧着大堂哥吧。”

    谁也没想到在这阖家和谐的年宴上,刚刚还文质彬彬满面含笑说起妻子身孕的荀澈,随口就提出了“灭门”二字。

    莫说落花猛然一抖,连二房众人都随着震了震。

    荀澈笑笑,又点头:“是的,如果她让慧君生气,我是会灭了她一家的。”

    “这个咳咳,澈哥儿这话太重了,大过年的。”荀二老爷喉头动了动,随即望向荀老太太,“母亲,那什么,既然侄媳妇有孕,这个他们房里的事情还是让大嫂安排吧,这个丫头给泽哥儿也挺好。”

    荀老太太同样被荀澈微微含笑然而又镇定无情的眼光看得心里发毛,她这一辈子里头一次这样清楚地感觉到,老封君的这个地位其实真的不太有用,虽然不知道荀澈到底会做什么,但是那隐约的杀气竟是比老侯爷,甚至宁仪县主更慑人

    “我现在还没定亲,无意纳妾。”荀泽突然开口,“丫头的本分应该是伺候老太太,老太太不想留身边就打发了罢,我也不要。”

    这句话虽然是再断了一次落花的前程,让那个原本还杏脸含春的丫头彻底嘴里发苦,乖顺之态几乎要僵住,但到底也算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台阶。

    荀老太太顺势就再次沉了脸,刚好将先前吴王府的消息叠在一处,好像所有孙辈有关的事情样样都不顺,嘟囔着抱怨了两句,放了筷子便走了,塞人之事,以及这场原本就滋味复杂的家宴也随之不了了之。

    回到晴雨轩,荀澈和俞菱心谈笑之间,根本就没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本来就是个不值一提的计策,随手拆解了,夫妻二人还是坐下来商议有关年下与晋国公府的往来。

    “锦城如今怎么样了?”俞菱心还是很挂心这件事的,因为近期有关程雁翎的议论实在是甚嚣尘上,就连玲珑文社的姑娘们在与荀滢往来之间,都有人含蓄地探了探,想问与程家明家关系皆十分亲近的荀滢是否知道更多消息。

    而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廷议之中的压力。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尚且不曾将追捕之人带回的程雁翎身上嫌疑也在一分分的加重。

    连昭宁大长公主都在两天前进宫面圣了一次,虽然名义上是说宗亲入宫,只不过是年下探视太妃,探视皇帝等等的天家亲眷往来,然而在现在的这个时期,谁不知道是为了程雁翎与镇北将军府的嫌疑呢。

    “他还行,就是瘦了点。”荀澈也叹了口气,“我昨日与锦城见了一面,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国公府了,应该是一直宿在羽林营的。他心里清楚,郴州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太少了,鞭长莫及,县主这次孤身犯险,出发前既然没有拦住,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另外就是将年下的防务抓紧,毕竟羽林营和京策军,才是京城最重要的兵力。这个时候廷议上的争论看似都是向着郴州,但也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这时候真是一丝问题也不能出。”

    “他们也真是不容易。”俞菱心感叹道,“那县主之前有没有什么旁的计划,或是定下的日期?要是当真因为什么缘故一时抓不到人,这事也总不能一直拖下去。”

    “正月十五。”荀澈的神色亦越发凝重,“县主说,正月十五之前,她一定赶回京城,给皇上和天下一个交代。”

    俞菱心不由望向窗外,深冬的夜空好像特别澄澈,天边的月亮也光华皎洁,只是距离下一个月圆不过就只有二十天了,程雁翎真的能将此事一手料理了吗?

    此时此刻,带有同样想法的人不知凡几,只不过众人的心态随着各自的立场都各有不同,像荀澈与俞菱心一样希望程雁翎早日归来的人自然不少,但是满心希望她回不来、或者交代不了的人自然更多。

    比如在腊月二十九,年下最后一次廷议之中再次向着程家提出参奏的兵部侍郎,也是魏王府良媛林氏的父亲,提出一本,正式弹劾镇北将军府,以及晋国公府。

千锤百炼() 
在魏王的四位良媛之中;其实只有林氏前世里就是魏王侧妃;而林侍郎的长媳亦是朱氏女;所以如今林侍郎会顺势而起;在这个时候提出对程家甚至明锦城的弹劾来支持吴王与魏王;莫说荀澈;群臣百官也都是毫不意外的。

    只是这道本章之中的措辞十分尖锐;力指镇北将军程广陵治军不严,御下无方,有负圣恩。对军中出现通敌之事既有失察之罪;亦有包庇之嫌,甚至提出最初让女儿程雁翎身为女子也上阵领兵,纵然曾经立下战功;却又跟兵士之间言行不谨慎;以致带来如今军心不稳云云。

    与此同时,羽林营与京策军是京畿之中最重要的驻军;明锦城身为羽林营统领;利用职权之便;允许端仪县主这个在京并无军职之人进入羽林营练兵;亦是行动失当;有违值守等。

    其实有关这些罪名或者指责;在整个腊月之中已经在廷议之中或明确或隐晦地被提过了不少,但是渎职、失职、甚至通敌等大罪实在严重,一旦不能彻底扣死程家或者明家;对方也会反过来参奏一个诬告构陷等等;所以过去的数日之中,廷议上有关军权的混战尚且不算十分明晰。

    但林侍郎的这本尖锐参奏,正式弹劾之中更多显示出了态度的急切,措辞之间似乎是满了忧心国事与君父的赤胆忠心,到也让宣帝似乎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