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总想抛弃朕-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乳母把白胖的小娃儿抱到近前,她微笑接过来,轻轻碰碰儿子的额头,柔声唤着儿子的乳名,把小人儿高兴的手舞足蹈,叫她的心瞬间化成了一滩水。

    算了,没有什么倘若,能有幸再在世上活一回,已是弥足珍贵了。

    香兰替主子恭送完静瑶,见人已经走远,便重回了殿中,关上门,走到主子身边道,“娘娘,惠贵妃已经走了。”

    邹淑容哦了一声,从床上坐了起来。

    哎,整日躺着,也是难受。

    香兰打湿了帕子,一边为她擦去脸上的粉,一边叹道,“病了又不吃药,娘娘这又是何苦,生生的要把好身子拖累成病秧子”

    话未说完,惹来邹淑容一阵“呸呸”,邹淑容气的睨她一眼,“就不能盼我点好。”

    香兰赶忙改口,“是奴婢说错了,娘娘别在意。”

    说话间脸差不多擦干净了,没了先前刻意涂在脸上的粉,脸蛋儿终于透出些红润来,香兰替她在脸上点了些香脂,仔细着抹了均匀,又道,“依娘娘看,惠贵妃能帮您去求圣旨吗?”

    邹淑容想了想道,“应该能吧,我出去了不正好给她清地方吗?她没理由不管的。”

    谁能想到,平素向来胆小的人,居然也有如此胆大的一天,在阖宫上下面前装病,就为着能出宫

    香兰叹了一声,“您说您这又是何苦?倘叫侯爷知道了,不定气成什么样子呢!”

    邹淑容撇嘴,“我何苦?我的苦你还不清楚吗?要不是祖母乱出主意,我当初能进这个宫门吗?这会儿没准儿早就相夫教子了,哪里像现在,姑娘不像姑娘,媳妇不是媳妇的反正现在祖母也去了,我爹再生气,也还有我娘呢!实在不行,我就找处院子单独住,也比在这里担惊受怕的强。”

    哎,香兰叹了口气,主子这也是走投无路了,否则大好年华,眼看着要在这宫中虚耗下去吗?便点了点头,安慰她道,“不管主子在哪儿,奴婢一定跟着您,其实奴婢一直觉得这惠贵妃看上去人挺和善,没准儿今次能帮您呢。”

    邹淑容点点头,也琢磨道,“我从前没得罪过她。上回太后的事,也马上就去辞了,我不想跟她争,她应该能明白的”

    正说着话,小厨房送了汤药进来,香兰接过,端到她面前,询问她的意思,“主子喝不喝?”

    就见她依然摇头,“等事成了再喝吧。”

    香兰只好应是,去到一旁将药倒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宇文泓今日要忙一些;直到临睡前过来。

    时候已是不早了;他本想看看儿子;可惜小家伙早已睡下;只能带着遗憾进浴房沐浴。

    静瑶亲自服侍他;柔手化开沉香澡豆;在他宽阔的背上轻揉细搓;他坐在浴桶里,热水浸泡中,除去一身的疲乏。

    西北边陲传来战报;原已休战多年的匈戎有蠢蠢欲动之嫌,近来屡屡在边界生事,他一连几日忙着与枢密使;兵部等商议防范之策;加之北方有些地方出现了春旱;又要思虑防灾的办法,委实叫人有些疲惫。

    静瑶还想着今日的事;思量了一番;终于同他开口说;“陛下;景福宫邹淑容久病不愈;今日派人来请臣妾,臣妾过去后;见她果然病的厉害,便安慰了几句;没料到她向臣妾提了个请求。”

    宇文泓虽闭着眼;却一直在听,此时听她声音顿了一下,便问道,“她求你何事?”

    静瑶道:“她说她觉得自己命不久矣,待在宫中怕徒增晦气,加之思乡心切,所以想求陛下的恩典,看能否放她出宫她想回乡养病。”

    宫妃自请出宫,的确是件稀罕事。

    宇文泓原本以为是什么家常琐事,本也没放在心上,此时听见她说的是什么,不由得睁开了眼,一双漆黑的眸子映出头顶的宫灯,看得静瑶也是心中一顿。

    他会怎么说?

    没料到宇文泓却是只问道,“她病得很厉害?”

    静瑶如实道,“已有半个多月了,太后寿诞前就受了风寒,没想到现在还没好,连王院判也去看过了,说她气血亏虚,肝气抑郁”

    宇文泓便没多在此放心思,只是道,“那就遂了她吧,你去同太后说一声,就说朕准了,其余琐事,自己拿主意便好。”

    当初叫这些女子进宫,虽不是自己的主意,但名义上到底是自己的女人,他也知道叫她们独守空房是有些委屈,既然如此,想出宫便出吧。

    静瑶倒没想到他答应的这么痛快,楞了一下,才跟他道,“臣妾知道了。”

    这反应似乎有些迟钝,他只当是她害怕向太后回话,便挪过视线来看她,又关问道,“太后对你,近来可有好转?”

    她笑了笑,如实答道,“有,太后自寿诞过后,对臣妾关怀备至,常常赏赐一些珍贵药品给臣妾”

    她话还没说完,宇文泓不由得奇怪,“赏你药品?”

    怎么好好的赏人药品,母后这是什么爱好?

    静瑶见他没明白,微红着脸解释说,“太后是希望臣妾快些将养好身子,好争取早日为陛下继续绵延皇嗣”

    宇文泓便懂了,不由得在心底扶额,母后啊

    他同母后说只有阿淳能叫自己重振雄风,母后便如此殷切的对阿淳寄予厚望起来,虽然叫人叹息,但好处是总算不再逼着他临幸别的女人了,不过因此,眼下生子的重任只能落在阿淳身上。

    他试着安慰道,“太后总是闲不住,你多担待些,至于生子,也不必有压力,咱们来日方长,朕还不急,你把身子先养好,咱们随缘便好。”

    氤氲水雾中,静瑶的脸红似桃花,便轻声应是,依然为他搓背。

    澡很快洗完,他从浴桶中立起,哗啦一声水声,皙长壮硕的身体一下展示在她面前,虽不知恩爱过多少次了,她还是忍不住面红,伸手为他取来巾布擦干,又拿来干净的寝衣要替他穿上。

    岂料才披上中衣,还未来得及系上衣带,就忽然被她攥住了手腕,他将人往怀里带,软烟罗的睡裙贴着他裸。露的胸膛,叫心底那股火又窜高几分。

    他的意图不言而喻,眼看薄唇低头就要落下来,她歪头躲过,抿唇笑他,“陛下方才还说不急的”

    他嘴硬,“是不急,随缘嘛”说着搂起那细腰就要往拔步床上抱。

    静瑶一面笑他,心里还惦记着要事,上到榻上后忙又道,“陛下且先等等,臣妾还有一件大事要禀报。”

    他吸了口气,道,“说来听听。”

    静瑶咳了咳,便把今日在金明池畔与段家母女商议的事同他说了,“大理王后与三公主都十分欣赏咱们大梁文化,臣妾便提议在大理国设立大梁书院,以促进两国民众交流,也弘扬我们大梁的人文精髓,王后看起来很是赞成,段三公主还说,要把京城有意思的女红及百戏也传过去呢。”

    这个主意不错,宇文泓点头赞道,“如能办成,不失为一件大好事,此举甚好。朕的贵妃心怀天下,实在难得。”

    这样说来便是同意了,静瑶也很是高兴,忙道,“陛下圣明。”

    宇文泓想了想,又给她出了个主意,“此事可叫由李尚林去办,状元郎满腹才学,正好借机在大理王后面前露露脸,这求亲的事,必定能很快有回应。”

    这话说得静瑶一笑,不过倒也有几分道理,静瑶便点头说好,“那就请陛下下旨吧。”

    宇文泓唔了一声,又摸索过她的手往怀中带,“大事可都说完了?说完的话,咱们来议一议私事可好?”

    危险逼近,静瑶倒是想逃,只可惜手被牢牢握住,逃也逃不掉,只能看着他一点点靠近上来,自己彻底成了囊中之物

    皇帝行事颇有效率,第二日午后,就下了旨意,给李尚林安了个新的差事,操办即将在大理国设立书院的事。

    设立一座书院可不是易事,何况还实在别国,李尚林接完旨后,略理了理思绪,觉得眼下首要的,该是同大理国方面进行沟通为好。

    他整理衣装,来到大理使臣们下榻的驿馆,大理方面也得了消息,听说他的来意后,便客气有加的要带他去到另一个地方。

    他有些奇怪,问道,“不知我们还要见谁?”

    大理使臣客气笑道,“此事是我们王后牵头,所以您该去面见我们王后才是。”

    李尚林一愣,这才察觉,自己居然如此猝不及防的要去见大理王后了

    那可是段三公主的母亲啊

    身为才及冠的年轻人,难免有些紧张,好在作为状元郎,朝堂之上的谏议大夫,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他一路沉了沉气,进到碧清园的时候,自觉面貌还好。

    时间还早,王后还没出去进行什么活动,听说大梁负责设书院的官员前来觐见,便点头允道,“请进来吧。”

    王后接着在堂中端坐,须臾,就见有一身姿笔挺的官员跟随女官进来,恭敬向她问安,“大梁谏议大夫李尚林,拜见王后。”

    原本第一眼从身材来看,像是年轻人,王后还有些意外,直到听到他的名字,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李尚林。

    这大梁皇帝也是用心良苦了

    王后点头道,“辛苦李大人为我大理国料理此事,快请坐吧。”

    说完看向堂中侍女,侍女们会了意,立刻给李尚林搬来座位。

    李尚林恭敬道了声谢,这才端端正正的坐了下来,王后暗自打量,见其果然眉目清俊的一副好相貌,乍一看去,与惠贵妃的确有几分相似。

    李尚林有才学,王后先前已经有了解,心想既然皇帝特意制造机会见面,不如借机了解一下也好,便特意问道,“本宫一介女流,又偏居大理,虽久仰中原文化,却只是隔岸看花,设立书院自然是好事,只是这书院到底是如何操办,如何运营,本宫都不甚了解,不知李大人可否为本宫解惑?”

    李尚林自幼读书,也曾在淮南有名的云麓书院求学,因此对书院也是有些了解,加之今早得了消息,也有意做了些准备,此时便从容答道,“回王后,以我大梁为例,一座书院中,通常由山长、堂长、学长、会长、斋长、讲书、经长、监院、掌祠、掌书以及书办等组成。平素从上到下各司其职,教导学生学业,管理学生日常生活。每座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山长个人有极大的关系。但大梁书院属私学,此次在大理设立书院却是由朝廷牵头,所以并不能一味照搬。”

    王后点了点头,有意继续问他,“那不知李大人可有大致想法?不妨说与本宫听听?”

    李尚林道,“在下觉得,书院既然旨在促进两国民众交流,可稍微放低门槛,内容讲学上,也应以普及为主,深入浅出。中原文化虽百家争鸣,但不妨先以推介儒学为主,至于其他,可日后设立论坛,定期推出各家讲学,以丰富书院的教学。至于具体课程设置,还应请两国学者交流后精心制定。”

    王后觉得很是不错,汉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若是一股脑儿都倒出来,唯恐大理百姓会眼花缭乱。而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才能事半功倍。

    今日所谈,与他寻常的差事没什么关联,但他也能说的头头是道,可见是个有想法的人,大理王后心下便觉得很满意,发话说,“今日有劳李大人跑一趟,本宫就将此事托付于你,往后诸事,可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