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孤女皇后-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知道吗?她现在正在宫里。”话语像是从天外传来,里面却含着叫人心中一颤的味道。

    孟紫成一下抬起头来:“什么?那个姑娘怎么会到宫里来的?”

    “朕也是那天偶然碰见了她,她原来是前朝吏部侍郎卢见增的女儿,这次,是以罪臣子女的名义被没入宫的。”

    “为什么?她父亲犯了什么过错?据微臣所知,卢见增大人已经告老十多年了,怎么还会有错误?”孟紫成听见这个消息,似乎格外激动,脸色不知不觉都涨红起来,急切地问道。

    皓广没有一丝感情的语调缓缓道来:“朕原来并不知道她就是卢见增的女儿,这还是两个月前,陈庭秘密和太后联手,说是兵部侍郎刘梦阳联合几个前朝老臣,妄图谋逆,将他们都拘捕……”

    孟紫成不待皓广说完,顾不得身份,急着抢白道:“那是陈庭要铲除异己,谋害忠良!谁都知道刘大人是最忠心耿耿的,只有他敢于直言揭发陈庭!他是一直想为皇上做事,恢复朝野清明!陈庭这样做,分明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是,陈庭私自向太后上了疏,这是太后背着朕做下的,等朕知道时,已经晚了。”皓广的眉头紧锁,表情冷的像一块冰,叫人看了不寒而栗,心生恐惧。

    孟紫成现出惊讶的表情:“什么?这陈庭胆子也太大了!太后也…”他嚅嗫了一下,终究又吞了回去。

    皓广眼神深邃:“这件事,现在还在模糊之间,朕早已经知道,刘梦阳的确和几位先朝老臣来往频繁,近一年来,似乎又在筹备什么,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还得看看再说。真相如何,谁也保证不了,人心难测,不可不防。”

    孟紫成不敢说什么了,这位帝王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心思深密,任何人都捉摸不透,他决定的事情,也都难以驳回。他想了想,从另一侧面进言:“但是皇上!陈庭不除,迟早是个祸患,皇上,夜长梦多,一定要尽早下手啊!”

    皓广的眼睛直视前方:“朕何尝不知?但是现在时机还不到,小不忍则乱大谋,凡事不可急躁,朕心里自有数,三月之内,朕定会将陈庭一事彻底解决!”

    “啪”的一声,皓广的拳头重重砸在书案上,十只手指握的有些发白:

    孟紫成有些沮丧起来,停了片刻,他忽然问道:“那卢姑娘呢?她现在宫中nǎ里?她怎么样?家里遭了这样大的事?她能承受得住吗?”

    “朕已经将她带到清宣殿,让她做司茶宫女,这样,在朕身边,她的处境能好些。”

    “皇上,要是真的心疼她,何不就将她放了?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么?”孟紫成的目光充满期待,似乎心中在殷切盼望。

    皓广嘴角漾起一丝莫名的冷笑:“只要朕要她留下,她就不可能出去!她一切都要听朕的!卢锦秀的才华,正能为朕所用,做个内宫的谋士,又不容易引起外人的注意,绝不能错过这个寻觅英才的好时机。”

    孟紫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神情:“皇上不会是看中了她了吧?”

    皓广却没有反驳,只是淡淡地说:“朕不想让她吃苦难过。”

    孟紫成什么都明白了,他自从跟随皓广,一路上出生入死,经历过种种大惊大难。当年,在登基之前,那样的腥风血雨,他都保护着皓广闯过来了,在他心里,早已经将这条命都交付给了皓广,两人既是君臣,又犹如兄弟,对于这位人君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了。

    凡是不在他心上的女子,就算是朝夕相处,他都不会多提起,就算是说,也是毫不在意的样子,绝不会用这样审慎的态度,这一切的流露都表明,皓广对于这个女子,是动了真心,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处心积虑的。

    他不打算再说下去,停顿了一下,行礼准备退出,皓广却幽幽地吐出一句话:“朕怀疑,她有什么预谋,朕不能放心!”

    孟紫成的心颤抖了一下,面色却仍然平静如常:“皇上为什么这么说?她一个小小女子,嫩有什么预谋?”

    话虽然这样说,这位帝王的多疑心性,他再了解不过了。

    “她父亲被拘捕,孤身一人流落在宫廷,能不心生怨恨?况且,她不是那种毫无心机的女子,她是怎样的人,你应该明白。”

    孟紫成半晌无语,卢锦秀的聪明,他是知道的,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一定要为锦秀辩白:“皇上多虑了,卢锦秀尽管有些心机,可是毕竟是一介弱女子,又能有什么花样?况且,能得到圣上的恩宠,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还会有别的想法?”他灵机一动,又说:“况且,两年之前,皇上不是还夸卢锦秀聪明,赛过男儿吗?皇上刚才也说,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正能为我所用,一举两得?”

    皓广不置可否:“朕早已是这么想的,只是——”他一字一顿地说着:“不能不做提防。”

    孟紫成还要再说什么,忽然,只见清宣殿的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闯了进来:“回——回皇上,大事不好了!皇后娘娘到清宣殿去了,要责打卢姑娘呢!”

    “什么?”皓广霍地站起身来,深不见底的眼眸透出一丝寒光:“她竟敢这样?朕倒要看看去!” 

第四章 山中往事() 
清宣殿内。

    夜越发深沉,摇曳的烛火照亮着这座辉煌的殿宇,大烛已经燃烧了将近一半,室内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低沉压抑。

    秋枫悄悄地端上一碗莲子汤来:“姑娘,这是御膳房特意为姑娘熬得,最是宁心安神的,姑娘快喝了吧。”

    锦秀疲乏地歪在榻上,这一天来的事乱糟糟地充斥着她的脑海,寂静的深夜里,更容易勾起人的往事来,她正陷入沉思之中,这一声呼喊,将她唤清醒了,无意识地双手接过来,捧住这细致的青花金边小碗,看着碗中一粒粒的雪白莲子,还没下咽,不由得想起了两年前的往事。

    那时候,她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女孩,终日唯知侍奉老父,照顾弟弟,闲暇时以读书习字为事。她还记得,那天早上,本来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因为父亲的咳疾又犯了,她想到山脚下去寻些草药,回来煎煮,可是父亲却说,这是大雾来临之前的前兆,叫她别去,她看着耀眼的阳光,根本没放在心上,又记挂着老父亲的病,还是坚持去了。

    果然,到了山脚下,不久之后,就下起了大雾,一人之远的地方,几乎都看不清什么,幸亏她从小在山里长大,无论怎么都能找到回去的路,她凭着记忆沿路上去,走着走着,忽然见前方一个人影!

    好奇心催使她走上前去,她自幼在山中长大,这里人烟稀少,是父亲避世之处,鲜少有外人来到,这个人怎么会出现?

    迎面见到的,是一个年轻男子,身穿一袭黑袍,面容深沉,嘴唇紧紧抿着,毫无表情,叫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浑身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气息。锦秀不禁被他吸引了过去:“你是谁?怎么会到这里来的?”

    男子闻言转过头来,看见她,眼中发出一丝惊喜的光芒,语气却极为沉稳:“我是路过此处,不想天降大雾,和随从失散了,又不熟悉此处路径,找不到出山去的方向,不知姑娘可否愿为我指引一下?”

    锦秀犹豫了一下,还是不由自主地答应了下来:“无妨,公子只管随我来吧。”

    男子毫不犹豫地牵马随在她身后,锦秀将他向山外引去,男子是个颇为深沉的人,一路上也没有太多的话,倒是锦秀忍不住了,问道:“公子贵姓?是从nǎ里来的?”

    “我姓李,京城来的。”男子只是干干的说了这几个字,就再也不愿意吐露似得,锦秀看了他一眼,也不再继续往下问。

    两人之间又安静起来,只是到了一个转弯的地方,他淡淡扫了锦秀一眼,问道:“姑娘是这山中的人?”

    “我家原本是京城中的,不过五岁那年,家父就带着我们们来到此处定居下来,十几年了,也没大走出去。”锦秀回答道。对于这样一个陌生人,她不愿意提起父亲曾经在朝为官的那些往事,只是这样说。

    李公子点点头,又恢复了沉默的样子,半晌无言。渐渐地,雾气已经散去,山脚下重又现出清晰的轮廓,前方,隐隐现出了几个身影。

    李公子指了一下:“那是我的随从找来了,今日多谢姑娘了。”

    锦秀也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果然几骑马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只见李公子迅速地从身边取出一张小弓,“嗖”的一声,射出一枚弹子,正落在那几匹马前面的草地上。

    马上的几个人看见这枚弹子,立刻都现出震惊的表情,纵马赶了过来。领头的也是个年轻男子,一身武装,和身后的人下马来到李公子身边,急切地说:“公子,您到nǎ里去了?属下们找了公子这么半日,都快急死了。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属下们可就没命了!”

    李公子毫不在意地挥挥手:“有什么事?你们这样大惊小怪的?不过是遇到了一阵大雾而已。”说着,向锦秀指了一指:“紫成,倒是多亏了这位姑娘,是她将我引出来的。”

    武装男子用犀利的眼神迅速扫视了一眼锦秀,眼中满含着戒备,语气却倒是客气:“多谢这位姑娘了。”说完,就又面向李公子:“我们们还是快走吧,晚了就赶不回县城了,属下们再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了。”

    李公子却仍旧是那副沉稳的模样,一点也不着急似得,没有理会属下的话,而是从腰上拿出一个荷包来:“这点银两,不成敬意,请姑娘收下吧。”

    锦秀看了一眼掐丝金边荷包,抬起头,淡淡地说:“不过是路上相逢,遇见人有急难,岂有不伸一把手的道理?公子不必客气,这银子,还请公子收回,我是万万不能受的。”

    “姑娘既然帮了我,拿这些银子也是应该的,这又有何妨?”

    “公子不必多言,时候也不早了,贵属下所言极是,赶到京城还有好长一段路,快快赶路要紧。我也该快点赶回去了,不然,父亲该着急了。”锦秀说着,就要转身离去。

    “姑娘还是收下——”话犹未了,孟紫成早已经在旁边急不可耐地催促道:“公子还是快回去吧,公子还不知道吧?方才我们们听路人说,今天县城有人闹事,要是一会进城晚了,有什么波折,可就不好了。”

    听见这话,李公子却丝毫没有流露出着急的样子,而是蹙紧眉头,问道:“为什么有人闹事?”

    锦秀闻言,也停下了脚步,听孟紫成说下去:“属下听说,是百姓们因为今年收成不好,衣食无着,所以聚集在县衙前,要县令大人给个交代呢。”

    “县令怎么说的?”

    “听说本地盛产蜜梨,往年都卖不出高价,此时县令大人正在召集衙门官员,要请来外地客商,尽量高价出手,让百姓能多些收益。”

    锦秀听了,不觉冷笑了一下,李公子都看在眼里,先没问下去,而是道:“这倒也罢了,那些百姓还在闹事?”

    “还聚集在县衙门口不肯走,说是要等具体的方法出来才走呢。”

    李公子沉思了一下,道:“走,我们们赶到县城去,将我们们认识的几个大客商介绍给县令,也算是帮了当地百姓一个忙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