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极品赘婿-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老头在沉思什么,杨元良又说到:“我家最大的就是王老太常,五品小官,我也没有靠山,但我这个人却谁都不怕,图纸我有几份,您看不懂,有人能看懂,只要我死了,三年内这些图纸会出现在北寒,西灰,或者其他织造大家手中。

    你老好不容易攒下的苏家基业,我不能说一年两年就毁了,估计三五年左右,毁坏了还是没问题,您说是不是!”

    老头当时一口气被了过去,苏家的人又是按摩,又是灌药,好在给老头抢救了过来,老头缓过来的一句话就是找杨元良,千万别难为他。

    在单独的客房中,杨元良对老头直言不讳的说,这种八倍的制造机,苏家用上三五年后,肯定要被别人家弄到手,这种事情防不了太久,到时候苏家就没有了强大的竞争力,大家又回到的起点。

    这个时候再平缓的度过三五年,苏家故意出售部分产业,把旧的织造机淘汰,杨元良愿意提供更加优秀的制造机,这个时代没有专利费,同样也没有反垄断法,杨元良的说法让苏老太爷认同。

    但苏老太爷的条件是,杨元良在一年内,帮助制造厂运行,然后才能分红,杨元良表示可以,但是自己现在很穷,你家布太贵,我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

    老太爷说好,我就送给你衣服,直接拿了五十匹上好的各色丝绸送给了杨元良,还给了他五千两的银票,唯一的要求就是把那个模型留下来,杨元良留下了模型,却带走了不起眼,更加高级的机械传动变速齿轮箱。

    杨元良走后,老太爷用手慢慢的摇着模型,看着线慢慢的进去,布慢慢的出来,心中澎湃不已,仿佛回到了自己二三十岁,第一次做成大生意的时候,他明锐的嗅觉感觉到,分一成利真的不亏。

    “这些布料,你拿着,全部按照我娘子和小妾的尺寸做成新衣,样式我就不看了,你自己看着做!但中秋之前一定要做好!”拉布的苏家马车,杨元良没有领回家,直接拉去了锦绣坊。

    老板一听杨元良这样说,再看苏家老伙计,苦着脸说道:“客官,五十匹布啊!一匹布省着点能做十六身衣服,距离中秋没有几天了,我先前接了不少是生意,您就是累死我们店的裁缝,也做不完啊!”

    “嗯!每匹至少做两套,剩下的布,你折换成衣,四季的我都要,要是上好料子的成衣不够,你折价多给我几件也行,中秋前务必送到我府上,若是耍诈,苏家定不和你往来!”杨元良,顺便把钱全都付了,老板接到银票后手都乐的发抖。

    “行了你回去吧!”支开了苏家的伙计,留着他在身边就是威慑锦绣坊老板的,然后杨元良美滋滋的回到了家中。

    虽然没人搭理他,虽然他吃饭不予他人同桌,虽然他上不去媳妇和小妾的床,虽然王太常府中无人对他尊重,但他还是喜欢太常府中这个不足五平米的小屋。

    躺在这个小屋的单人床上,他什么都不用去想,什么都不用去思考,睡到几点都可以,这种无人打扰的生活,是前世中根本做不到的。

    “今日杨元良跑到那里去了?”王秋萍质问天天跟着杨元良的家丁,这家丁支支吾吾的说到:“酒肆,赌坊!”

    王秋萍放下了手中的笔,只是哀怨的叹了一口气,听闻后心中已经麻木了,她本以为杨元良学好了,不然做不出那样的诗和对子。

    她不知道已经熟悉临安城道路,并且画好地图的杨元良,出门后没有多久就把这个尾巴甩掉了。

    其后几日,杨元良没事就跑去苏家蹭吃蹭喝,三五天,第一台织布机就制做了出来,看着麻绳代替传动皮带,没有滚轴,硬是凑合的简陋织布机启动,苏家的核心人员都笑的合不拢嘴。

    老太爷当即拍板在临安城中最好的酒楼万客来宴请杨元良,酒桌上酒过三巡后,老太爷说到:“元良啊!我这几日对你的过往也有一丝了解,男人成家立业后独住最好,我家在临安城中有不少的地产,离你家府上不远有一处空宅,你若是喜欢我就送你了。”

    杨元良岂不知道苏老太爷的心思,搬出来以后,苏家好监视,在王太常那里,毕竟是五品官的宅府,是非要少很多。

    杨元良半开玩笑半似认真的说到:“我舍不得太常府,一栋宅子的钱我岂能拿不出,多谢苏老太爷好意了。”

    此后苏老太爷绝口不提此事,大家围绕着织造机这个话题开始侃侃而谈,宾客尽欢,带着一身的酒气,杨元良回到了家中。

    “姐姐,这才好了没有几天,又跑去喝酒去了,大老远的我就闻到了一身的酒味!”武兰香今天又抓住了杨元良的小辫子,狠狠的告了一状。

    王秋萍手持毛笔,在宣纸上写写画画,很是随意的答道:“我两都是命苦的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一个板凳拖着走,他都喝这么多年了,还能怎样!”

    “十二日就是家宴了,过几日二爷婶子她们来,看见他这副样子,怕是又要嘲笑我们了!”武兰香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王秋萍停笔,起身:“走到他的小屋去,告诉他这几天不要喝酒了。”

    两女来到杨元良的小屋后,发现杨元良半盖着一张毯子,在床上已经睡着了,看着屋子中乱糟糟的样子,王秋萍开始打扫了起来。

    “这是什么东西?”王秋萍捡到了一张杨元良随手画的图纸,上面比例尺用的阿拉伯数字,还有英文的简写标识,纵使天纵之才,王秋萍也看不出杨元良画的什么。

    “这是什么东西啊?”武兰香探着小脑袋,朝着王秋萍手中的图纸看了过来,王秋萍想了一想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方正中有长杆和罗盘,和边塞的防城投石车有点像,可能是那种东西。”

    武兰香恍然大悟,“我知道他这几天做什么了,他一定是在做投石车的玩具拿去街上贩卖,结果没人要,他不好意思就买醉了。”

    幸亏杨元良睡着了,若是醒来,一定被两女无知的理解,活活的笑死,王秋萍看屋子收拾的差不多了,想要帮杨元良把毯子盖好。

    却发现武兰香已经熟练的把毯子盖好过了,“妹妹我们回去吧!等晚上他醒来,我们再警示他这几日不要喝酒了。”

    晚上杨元良酒醒了,洗了一把冷水脸“古代的酒蛮不错,不上头,除了度数低以外,好酒也不是那么难喝。”

    梳洗完毕的闲人杨元良,打着蒲扇准备外出逛一逛,苏家的事情他忙了好几天,现在终于能闲下来了。

    “谁动了我的废稿?”看见桌子上摆放整齐的稿子,杨元良不由的沉思了起来,虽然他在这个家中地位很低,低到只能住武兰香的小妾房,但王太常家的下人,还是不敢进他屋子的。

    能够进入他屋子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个就是王秋萍,第二个就是武兰香,环伺自己的小屋,发现比自己睡觉前变的整洁干净,杨元良立刻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两个小丫头!”

    低笑一句后,杨元良把桌子上的图纸给烧了,又把变速齿轮箱给拆了,其中几个重要的木齿轮,一同扔到火中。

    晚上吃饭,武兰香跑过来,巴拉巴拉一同训斥加警告,这时杨元良才想起来,王老太常掌管礼仪祭祀,中秋佳节的不回家,在皇宫里面主持大局,所以王太常府上的家宴是十二号,比一般人家提前三天。

    “这几天好多亲戚要来?”武兰香郑重的点了点头,杨元良回忆往昔,只能哀叹一声,因为他的这些便宜亲戚没有一个省心的,可以说各个都是极品。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杨元良就跑出去了,他可不想看见这个请安,看见那个作揖,王太常府上的规矩非常的多,平日松散点无人问,但亲戚来了可不行。

    所以杨元良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西游记,一个筋斗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跑到那里去了浪去了,中午杨元良觉得有点饿了,于是就在街边一家看起来还算赶紧的小店中,随便叫了一点东西吃了起来。

    吃完结账后,杨元良发现一个和自己前世妻子一模一样的女子,穿着青衣薄纱,抱着古琴,在几个丫鬟的跟随下,有说有笑的在街上走着,不由自主的跟了上去。

第七章宫角徽商羽() 
“公子请自重!我家小姐不叫若男,这种搭话的方式太老土了!”杨元良三两步追上这一群人,表示想要结交,当即就被一个丫鬟给拦了下来。

    杨元良自己也知道太唐突了,方才走进后发现这个女子和前世的方若男长相还是有差距的,而且两人的身高和口音也不对。

    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丝慰藉,杨元良还是吊在了这一伙人后面,找到了她们的老巢宫角楼。

    宫角楼是一座街边很普通的三层小楼,门卫就站了四个,试了一次没有拜帖进不去,杨元良在路边摊要了一碗也不知道什么东西,就和小摊子的老板扯淡了起来,扯了一会就开始打听这个宫角楼是干嘛的。

    老板很健谈,告诉杨元良宫角楼是一个高级的琴房,没有一定的名声进不去,一般人想都不要想,要进宫角楼还要先去隔壁街的商羽楼,只有得到哪里的认可,才能到这里玩。

    杨元良瞬间就明白了,这和玲珑诗阁差不多,都是有身份的人才能去玩,也就是后世的私人俱乐部,没人带着进不去。

    杨元良心中就想,自己的便宜娘子琴技似乎不错,带着肯定能来,但转念又一想,她娘子知道他来和别的女人套近乎,估计武兰香又会把他揍的下不来床,最后决定自己花钱学琴去,也落一个不在家的安静。

    于是杨元良跟着老板的指引,来到了隔壁街的商羽楼,进门一看楼中一层有不少的人在看乐器,伙计也没空招呼他,杨元良对这些乐器不太懂,拿起笛子看一看,又看起琵琶瞧一瞧。

    随便凑到一个年轻小伙子身边,就问他:“你知道不知道这里学琴的地方在那里?”小伙子人还算不错,抬手一指:“二楼左边第三个门!”

    杨元良蹭蹭蹭的跑了上去,敲门后里面应答,杨元良就进去了,进去后四处一瞧,里面全是乐器,活人只有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头,问明来意后,告知每天未时开课,随到随学。

    并且叫人带着杨元良去三楼看一看,要是觉得合适,就交钱写文书,算是能在这里进学了,杨元良就跟着这名小斯,换鞋轻声的走到了三楼。

    透过窗子一看,里面一个中年男人在一矮桌前盘膝而坐,手按着琴不弹,八九孩童与他对面同样盘膝坐下,手按着琴。

    一边的小斯解释道:“这是在定手势,和练字一样。”杨元良对这个不太关心,反问小斯:“这里没有大一点的孩子?比如我这番年纪的?”

    小斯一笑:“学琴的好时候,可是七八岁,当然像是公子这样的,一年也有三五个。”杨元良又说到:“我听说宫角楼中,熟通音律的大家不少,我怎么才能通过考核进入。”

    小斯一听杨元良说这话,心中不由的笑了,他们这里,杨元良这种人想去宫角楼的,见太多了,但他还是耐心的说到:“半年一次评比,到时候弹一曲即可。”

    “最近的一次是多久?”杨元良问,小斯答:“刚评过没多久,下一次恐怕要到正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