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卡捷琳娜女皇,是俄国18世纪中后期的统治者。西方人众所皆知的故事是,1762年,她谋害了自己的丈夫、俄国沙皇彼得三世(peteriii),自己加冕为女皇。而且,她有很多位情人。

    西方人对慈禧的“放『荡』”印象,部分来自于康有为的宣传。正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写:“康有为可能不被认为是无偏见的证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指责这位老『妇』人每日从『淫』『乱』中取乐,并说她不学无术,完全不懂外交事务。因此,当听到办大学、修铁路、开矿设厂、鼓励商业、促进农业等方面的请求时,她坚决拒绝批准任何一项。”

    李鸿章在接受美国记者卡朋特专访时所说的话,可以被看作是对康有为相关言论的回应。专访的内容刊登在1900年9月23日出版的《共和报》上。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19世纪末中国政坛的尴尬气氛:

    卡朋特说:“我知道,阁下,慈禧太后对铁路和所有现代化的东西都排斥。”

    李鸿章回答道:“并非如此。她很喜欢现代的好的东西。但是,在接受它们之前,她希望我们确保它们是好的东西。报纸对清朝『政府』的很多报道是不真实的。”

    卡朋特说:“是的。但是,阁下,报道真实的中国很难。据说,慈禧太后将皇帝关在皇宫中好几个月。这是真的吗?”

    (尽管李鸿章老谋深算,他还是陷入了这位美国记者设的圈套。)他回答说:“不,不是真的。皇帝与慈禧太后一起召见群臣,一起处理国事。”

    卡朋特立即问道:“那么,谁是中国的真正的统治者呢?谁在治理这个帝国,皇帝还是慈禧太后?”

    停顿了一会儿,李鸿章不得不回答道:“慈禧太后是真正的统治者。”

    卡朋特又问道:“但是,阁下,让年轻的皇帝做傀儡,让一位老『妇』人统治国家,不是一种奇怪的方式吗?”

    李鸿章回答说:“我不这么认为。中国与英国的情况并无不同。威尔士亲王(princeofwales,英国皇太子的封号,时年59岁)的年龄也足够大了,但是,维多利亚女王仍然统治着英国。慈禧太后非常聪明。”

    卡朋特问道:“但是,阁下,她对中国了解些什么?她没有对这个帝国进行过考察,也从未出宫与人民在一起。”

    李鸿章回答说:“维多利亚女王个人对英国也一无所知。她偶尔去趟苏格兰,偶尔也去法国南部。她不得不从臣子那里了解情况。慈禧太后也是如此。”

    在听到李鸿章的回答之后,卡朋特还问了一个问题:“阁下,贵国『政府』不会很快改变吗?”或许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许是因为记录的问题,或许是出于编辑的考量,或许李鸿章没有作出回答,总之,这篇报道引用了李鸿章在接受专访几个星期之前说过的一段话:“中国有一位叫康有为的革命者,还有其他革命者,他们想改变中国,使其成为一个共和国,像美国那样。对你们来说,这样的『政府』运转良好,但对中国而言却不会如此。像英国、德国和俄国一样,我们也有一位君主。中国将继续这样下去。”

    李鸿章显然过于乐观了。

    在内邪外鬼的侵扰下,清国『政府』病入膏肓,沉疴不治。谁是大清王朝终结者?孙中山?袁世凯?这不是问题。

第56章 列强分食() 
甲午战争之后,东亚新秩序逐渐形成,日本终于“脱亚入欧”,中国则沦落到被瓜分的惨淡境地。因『逼』迫日本还辽有功,俄、法、德三国利用清朝『政府』之优待政策,打破英国之垄断地位,逐渐扩大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1897年12月26日,《旧金山日报》刊登的一篇题为《中国处于欧洲的枪炮之下》的文章道出了中国在当时面临的险境。文章引述美国俄亥俄州一家媒体的评论说,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列强已经将非洲分解,各取一块。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地完成,这在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现在就是鱼肉。他们贪婪的眼睛正注视着它。争夺才刚刚开始……每个强国都想切走天朝的一部分。除非在那里的盗贼们手脚无力,否则,中国的瓦解将不可避免”。

    在刊登这篇文章的版面的中央,版面编辑布置了一幅中国东部沿海地图,面积占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一,其上以各式点线标注了英、法、德、俄、葡等5个欧洲国家及日本所占势力范围。在地图的右上方,编辑以三句话点出了“这个帝国的致命弱点”。

    第一句话出自前文提到过的曾帮助曾国藩和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国人戈登。他说:“中华民族最大的弱点是『政府』中各式各样、无处不在的腐败。”

    第二句话出自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中国领事。他说:“我们正努力尽全力用现代化来改造自己,使我们可以抵御外国侵略者。但恐怕我们太迟了。如果列强坚持要瓜分中国,我们一定会屈从于这个无法避免的命运。”

    第三句话出自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日本领事。他说:“我认为局势很危险。列强必定会对瓜分中国感兴趣。”

    在另一篇文章中,这位日本领事痛斥中国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一直沉睡在孔子的臂弯里”。他认为中国对儒学的态度过于僵化,并且说:“中国只有认识到孔子已经死去、只有他的道德教化应该存留于世时才可能觉醒”。

    他还批判了中国盲目自大的政治和地理观念:“中国人一直认为中国是地球的中央王国,所有其他国家仅仅是分布在大洋中的孤岛,如果这些国家现在还没有臣服,它们迟早有一天会向地球上的这个中央王国称臣。最近的战争可能会让中国人认识到,是时候研究一下地理了。地球不是平的,而是一个球体,中国只是上面的一小部分。”

    美国《圣保罗环球报》刊登的一篇题为《瓜分中国》的文章发出感叹:

    在罗马帝国摇摇欲坠之时,欧洲人已经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王国,但它的面貌是如此的神秘,它的实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连凯撒大帝都不敢梦想去征服它。富有冒险精神的旅行家们也都消失在神秘东方的黑暗之中。偶尔会有语焉不详的报告传到欧洲,讲述中华(chunghwa)——花样王国(theflowerykingdom)——的奇迹。那里的国王们是天神的后代,那里的文明有不少于5000年的历史。

    鸦片战争之后,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但是,直到大胆的小国日本在鸭绿江一役摘下戴在中国不为人知的面容上的面具,欧洲才知道这个东方大帝国到底有多么虚弱。它已经作好了被列强瓜分的准备。

    但是,尽管“瓜分中国”已经成了世纪末的一个寻常词汇,但是,这个巨龙之国还没有被分割。对东方领土垂涎三尺、满脑子“势力范围”的欧洲却莫名其妙地发现,一个国家不能随随便便地被切割,然后像分一块一块的馅饼似的传来传去。列强彼此嫉妒地注视着,没有哪个国家敢采取行动,在此期间,中国自己则继续其异教徒式的享乐。

    按照19世纪美国政论家阿瑟·斯特林格(arthurj。stringer)的说法,在对“瓜分中国”一事的态度上,意大利、法国、德国和俄国可以看作是一个阵营,美国与英国可以看作是另一个阵营。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不同强国所持的态度,直接反映出每个国家的东亚政策。

    斯特林格称,英国从未想过瓜分中国。正相反,它的政策一直是反对俄、法、德等列强瓜分中国。这个被拿破仑称为“店铺看守”(shopkeeping)的国家仅仅是希望继续像以往那样做生意。只要他们能够修建中国的铁路,他们不在乎谁制定中国的法律。英国所要求的是享有与其他国家一样的优先权。

    美国人的态度与英国人接近。他们要求“与中国佬约翰做生意的权利,不受本地人或外国人打扰”。

    至于贪求东方土地的俄国,它拥有的是寒冷而贫瘠的土地,而就在这块土地的南边,则有一块值得一再冒险去争夺的肥沃领土。正是因为有向南移民的梦想,才演化出了修建庞大的跨西伯利亚铁路的想法。

    早在19世纪50年代,这条铁路的修建就已经开始,但是,直到1891年才真正开足马力进行修建。在这一年的5月,未来的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结束了环游世界之旅,离开了最后一站日本,来到了太平洋西岸的海港符拉迪沃斯托克。他在那里启动了跨西伯利亚铁路远东段的施工工程。他在日记中憧憬着可以坐着舒适的“沙皇号列车”(theczarstrain)穿越西伯利亚荒野。

    这条近一万公里长的铁路使俄国能够快速地调运兵马和物资,便于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东亚全方位的扩张。它的起点是圣彼得堡,终点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因为这个港口在一年之中有7个月被冰层覆盖,辽东半岛的旅顺港成为俄国的目标。

    在中国与日本交战时,俄国已经将领土从乌拉尔山脉扩张到太平洋,并正在往南向北京靠近。拥有了印度的英国,则从西到南全方位地关注这场战争。考虑到维持均势的需要,英国当时也在构思自己的东北亚政策。

    因此,甲午战争刚一结束,“俄国熊”就猛扑向了旅顺港,而“英国狮”则占据威海卫。之后,德国人则抓住传教士被谋杀的机会,以此为借口占据了胶州湾。这意味着德国可能进一步觊觎中国的中心地带。德国占据胶州湾的代价是,引起了英国深层次的怨恨和不信任。

    列强瓜分中国的结果是,在名义上和表面上,中国仍然是完好无损,但却被实实在在地、神秘而秘密地瓦解了,而且这种瓦解是以无可比拟的速度进行。

    按照美国《圣保罗环球报》的说法,中国在1899年前后的政治版图基本上是这样的:除了满洲里和18个省份,其他地区都在接二连三地脱离中国的控制。缅甸和尼泊尔已经成为英国的领土,暹罗事实上也落入英国手中;西藏和朝鲜仍在向中国皇帝进献聊胜于无的贡物,但蒙古和新疆已不再受中国控制;安南落入法国手中。俄国实际上占领了整个满洲里;香港早已经是英国的,整个长江流域也有这个趋势,但是遭到了俄国的抵制。

第57章 觉醒!图存!() 
在甲午战争之前,正如前文提到的那位日本领事所言,整个中国一直“沉睡在孔子的臂弯里”,但战败之痛唤醒了这个国家。从那以后,中国人开始在“改革”与“革命”这两条路线中选择救亡图存之策。

    至于“改革”,“戊戌变法”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尝试。变法始于1898年——戊戌年——6月10日,终于同年9月21日,历时约百日,故又称“百日维新”。

    根据光绪帝下发给内阁的上谕,“戊戌变法”大体要遵循的原则是:“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与实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不难看出,基本上仍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未脱离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框架。二者之间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洋务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改革,“百日维新”是自上而下的变法,前者由地方大吏主持,后者则令出九五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