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山伯来自地球-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坟地以外,请写两块碑,一写梁山伯之墓,一写祝英台之墓。等着不久的时候,儿的话是会灵验的。关于儿的东西,只有一样,须为殉葬,就是祝英台送我的两只玉蝴蝶,这两只玉蝴蝶,现时在我身上。”

    梁秋圃道:“我儿真是不幸,白发人断送黑发人,是人生最可怜的事,哎我儿说的话,自然办到。惟写两块碑的事,恐怕不能照办吧因祝英台系祝家姑娘,而且活跳新鲜的人,这碑立起来怕人家不愿意啊。”

    梁山伯道:“那也不妨,尽管写起来。到立梁山伯的墓碑的时侯,祝英台的墓碑,暂时埋在土内也可以。”

    梁秋圃道:“埋在土内,又有何用呢”

    梁山伯道:“那你老人家就不用管。”

    梁秋圃道:“好就依儿的言语。”

    高氏听了儿子的话,只背对了灯光,兀自流泪。

    梁山伯道:“你老人家,且莫要哭,儿子还没有死。”

    高氏揩着眼泪道:“自然,我总是指望儿子活着的,你说这话,叫我这年老的娘,还有什么指望呢”

    梁山伯听了老娘的话,一阵心酸,也不由得自落两点眼泪。粱山伯是躺着的,把棉被盖着身体,脸子挨着枕头,泪滴在枕头上。那颧骨下稀松的肌肉,都浸得湿透了。梁秋圃把丝棉被慢慢给梁山伯盖好,拿出旧的白罗巾,把眼泪水由眼睛边到满脸,给他擦干。又用手轻轻拍着棉被,才从容的道:“好好的睡吧。也许今天睡一宿,明天就慢慢的好了。现在叫四九进来睡。”

    梁山伯听说,点点头。

    高氏道:“四九睡着的时候,我每回进房来三四次,他知道吗”

    四九在外面答应着走进来,才道:“也有一两次知道的。”

    梁秋圃站在高氏后面,把嘴对床上一撇道:“自今晚起,睡觉要惊醒点。”

    四九会意,连声答应是。但是这一晚上,尚幸无事。这样子结果,梁山伯虽没大好,也没有大坏。一连三天,都是如此。到了第四天头上,太阳刚斜照东边壁上,大概半下午,梁山伯睡着半迷糊的时候,见五色云端,幻成了整个太湖石,太湖石又高又大。至少有十丈高,石正中开了一个极大的洞门。太湖石也会腾云驾雾,且慢慢的望上升。那洞门忽然走出个挽官髻,穿宫装的女子,向他招手道:“来呀来呀,快上天啦。”梁山伯看这女子有点儿像英台,但仔细的看去又不是的。正要叫喊,却惊醒了过来。一看秋圃、高氏、四九三个人,都站在床面前。问道:“现在什么时候”

    梁秋圃对院子里看看太阳影子道:“大半下午了。”

    梁山伯慢吞吞的道:“我请示二老,我死后,将我葬在胡桥镇,可以办理吗”

    梁秋圃垂着泪道:“当然可以办理。”

    梁山伯道:“谢谢两位老人家,恕我不能起来叩谢,就在枕头上叩谢二老吧。”说着,头歪着在枕头上连连摇曳了几下。

    高氏早是不能说什么了只是手扶床沿,望着梁山伯,唏唆的哭。

    梁山伯望着四九道:“四九,你过来。”

    四九连忙挤过来,将身子俯着依靠床沿。

    梁山伯道:“我很对不住你,跟我七八年,一点儿好处没有得到。但我的二老决不会亏待你的,请你放心。”

    四九连连说是。泪珠子落个不止。

    梁山伯道:“还要跑一回路,我死之后,家事不用你管,你赶快到祝家去报信,你说,我家还没收殓,静等小姐前来,以为最后一面。祝小姐听说,一定会来的。”

    四九答应不出来,泪珠落着,只管点头。

    梁山伯道:“爹,妈,刚才爹爹说了,已大半下午了,我要走了。”

    高氏走靠附近床沿道:“你你你不能走呀。”

    梁山伯两只手由丝棉被伸出,一只手牵着梁秋圃,一只手牵着高氏,很久很久,不能作声。最后才道:“我对不住你二位老人家。但是男女婚姻事件,千万不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总要听凭儿女自愿。你二老是能听凭儿女双方自愿的。但祝家父母却不然,只晓得势力,父母虚荣。儿这一死,叫做父母的看看,尚有为男女婚姻事件以死力争的人。”

    说到这里,声音模糊,慢慢四肢无力,便觉有进气无出气,梁秋圃将他两只手轻轻的放下,与身子放平,就觉得进出都没有气了。

    十七、最后一面

    梁山伯过世去了。梁家少不得有一番杂乱。梁秋圃把四九找到一边道:“家里自有一番忙乱,但你也不必管他。你骑一匹马赶忙到祝家村去。关于梁山伯病后的事,自然你都会说,我现在希望她来一趟,以为此生最后一面,所以梁山伯还等着她未曾收殓。”

    四九答应晓得。

第四百五十六章 应当给小姐报信() 
第四百五十六章应当给小姐报信

    四九道:“无论如何,明晚深夜,也要赶回来。”

    梁秋圃认为对的,牵了一匹马来,四九骑了就走。果然大半夜就到祝家村了。四九在村子草亭里打了一个瞌睡,等到天色大亮,方才去祝家报信。四九已是门路很熟,遇见看门的略微一说。在看门的那方一听见报告,知道这是急事,把马牵过去拴了,便带四九来到会心楼下。正要叫喊,只见银心摘了一捧花,正要进屋,一眼看到四九,便道:“四九哥,来得好早啊”

    四九道:“昨晚跑了一晚,自然不晏。”

    银心道:“梁相公的病,好些了吗”

    四九垂泪道:“死了我就为这事来报信了。”

    银心听了这话,手上的花,完全落在地上,问道:“死了哎哟”

    四九就把梁山伯临危的言语说了一遍。

    银心也垂泪道:“那天吐血回家,我就知道不好。昨晚三更以后,小姐忽然惊醒,我也被惊醒,还以为今天或有信来,梁相公病定好了,原来是永别了。”

    四九走进两步道:“现在应当给小姐报信。”

    银心道:“慢来,等我把小姐引到楼上,你再去报信。不然,小姐性子急一点,你说句不好,她哭倒在地,让员外安人知道了,又说我们不是。”

    四九就站在楼下,银心擦干眼泪就往里走,到了房里,祝英台要往外走,看见银心空着两手回来,问道:“花呢”

    银心道:“你到楼上,有话禀报。”

    祝英台沉吟着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银心道:“你到楼上去,就知道了。”说毕,她就先走。

    祝英台心想鬼鬼祟祟,到底有什么事,也跟着上楼来。银心见祝英台神色还自然,便道:“关于梁相公的消息。”

    祝英台手扶桌子沿,问道:“病好了些吗”

    银心道:“现在四九在楼下,叫来一问,便知端的”

    祝英台把手轻轻的拍着桌子沿,皱了眉道:“叫他快来呀。”

    银心于是大声叫四九,便见四九匆匆上楼,见祝英台施上礼,接着跪下磕头。

    祝英台道:“梁相公病可好点”

    四九道:“祝二相公,你莫性急,梁相公昨天下午过世去了。”

    祝英台两手扶住桌沿,立刻脸上变得灰白,问道:“他死了”

    四九道:“是的,昨日下午死的。”

    祝英台身子向后一坐,落在圆墩上,两眼的泪珠,如暴雨般往下落,哽咽道:“我道早是不可救药了。”

    四九站起来,也陪着落泪:祝英台坐着哽咽,只见泪珠直滚,一句话也不说。银心也是垂泪,走到桌子边道:“小姐莫哭,听四九还有什么话说。”

    祝英台把袖子擦干眼泪,便道:“是的,梁相公临危的时候、还有什么话”

    四九道:“临危的时候,我站在床边。梁相公死之后,我赶快来报信。现在我家从他叮嘱,还没有收殓,静等小姐前去,为最后一面。”

    祝英台突然站起来道:“我去我去,叫他们预备车子。”

    银心道:“去虽去,也得禀明员外。”

    祝英台道:“员外不许,又奈他何”

    银心道:“所以你说你去你去,也无人敢预备车。也无人预备”

    祝英台道:“不用说,他全都明白。现在同去见员外,他愿意我去,那是很好他若不要我去,我情愿一死,也对得住梁兄。”

    银心道:“这事虽不用那样办,但话硬要那样说。”

    祝英台道:“好我们同去。四九,你在这儿楼下等一等。”

    于是他二人一路来至上房,只见二老刚刚漱洗完毕,滕氏见祝英台满脸是泪痕。便道:“大清早起来,我儿为什么有不悦之色”

    祝英台站在窗户边,因道:“梁山伯家来人报信,梁山伯昨天死了。”

    祝公远坐着对门椅子上,手一拍腿道:“哦他死了。”

    祝英台道:“我与他三年同砚,如同骨肉,他这一死,我要前去吊祭一番,特意来告知父母。”

    滕氏和祝公远并排坐着,便道:“什么儿要前去吊祭一番。”

    祝英台道:“正是”

    祝公远道:“我儿胡闹。我儿是闺门千金小姐,为太守未过门的媳妇,根本就不宜乱出房门。何况梁家青年丧亡,正是不幸的家庭,儿去不得。”

    祝英台道:“我同砚情深,他家不幸,正是我的不幸,我非去不可”

    祝公远道:“你不怕马家怪罪于我。”

    祝英台见窗户上有一把利剪,顺势就拿在右手,作个要扎的样子道:“让我前去,那还罢了,若不让前去,剪子在手,就当父母之面,一扎完事。”

    滕氏急摇手道:“快放下剪刀,你要去,让你前去就是了。何必提刀动剪。”

    祝英台道:“爹还没有答应。”

    祝公远道:“好让你前去。但有三件大事,儿当依从。”

    祝英台道:“这也有三件大事。”

    祝公远道:“有。一不许你在家披麻戴孝。二须多带人去。三是早去早回。”

    祝英台道:“这样三件事,儿件件依从。儿要带银心跟我去。至于你派谁跟我去,那都随便。”

    滕氏道:“好吧。你回房去换衣服。银心,你跟小姐去,一路之上,你须仔细一点。”银心答应是。

    祝英台这才放下剪刀,回房而去。四九等在会心楼下面,已得了消息,祝英台已得了爹妈许可,准她前去,于是听祝府招待,在祝家吃过早饭。这时,收拾的人也收拾停当。祝英台换了蓝绸衣服,未滚花边。头上未系红绿丝线,脸上未扑脂粉,自到大门外来上车。银心在后紧紧跟着,手上随带了一个包袱。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赶车的,一个是王顺。王顺也牵着马,骑了马走,好减轻车子上的重量。祝英台银心上了牛车,四九牵过马,说声劳驾,上马先行。王顺和牛车紧紧随着。一路之上,少有耽搁,在初更的时候,已经到了梁家门首。祝英台打开包袱,换了白绫衣裙,头上圆髻,也压了一仔麻。车子停住,银心先下车。再来接姑娘。祝英台一身缟素,缓缓下来。

第四百五十七章 祝英台坐在窗边() 
第四百五十七章祝英台坐在窗边

    这时,四九早已来家报信,邻居听得这个消息,大门外早围站一个圈子。及祝英台下车,原来是一位极美丽的姑娘。这远的路程,跑来吊奠,已是难得。而且是披麻戴孝,犹如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