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逆之吕布新传-第8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时辰之前,两人还卿卿你我,互诉衷肠,憧憬着回銮之后的闲适日子。现在,此时此刻,他与周周却已然阴阳两隔,此生再难相见!一时之间,满腔的酸楚和仇恨,顿时化作了熊熊的复仇烈火。此生既然活得如此卑微,如此酸楚,莫不如慷慨赴死,以全天子之名!

    一听这话儿,李傕脸上的笑容立刻就不见了,他满面寒霜,抬起眼来,望了一眼郭汜,双眼之中放射出两道凌厉的杀气。然后,他转过身来,看了一眼李利,李利如遭雷击一般,立刻被吓住了,只听得噗通一声儿,李利吓得跪在了地上。“叔父,不关小侄的事儿呀!小侄也曾苦苦相劝,甚至以身相抗。可是郭老大喝醉了,色胆包天,硬是霸王硬上弓呀!”

    李傕冷哼一声,大步上前,一把揭开了洁白的棉被。棉被之下,是一具赤裸的女尸,两腿之间鲜血淋漓,全身上下面试青紫的淤痕,只有那一双充满英气的双眼,兀自还圆睁着。“这是战死?放他娘的臭狗屁!郭汜,你怎么说?临行之前,老子是如何千叮咛万嘱咐的?”

    李傕终于出离愤怒了,他指着郭汜的鼻子破口大骂道。“老李,你别生气儿,别生气儿!咱家的毛病儿你也是知道的,一喝了酒,就要找漂亮小妞儿侍寝。可是这县衙之内,只有这个周周最美了,咱老郭不是没忍住嘛??????这是每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嘛,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嘛!”一听周贵人竟然怀有身孕了,郭汜立刻就吓了一大跳儿,他连忙赔笑争辩道。

    “呜呜呜??????我的周周呀!你随我数年,便是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那样的人,都没敢动你一根毫毛??????可惜,今日却丧命在那个该死的郭汜身下了,还是奸杀!想朕身为大汉天子,竟然连一个爱妃都保不住??????呜呜呜??????真的没出娘胎的儿子呀!”

    正在此时,天子刘协踉踉跄跄地走过来,一把抱住了周周的尸身,嚎啕大哭起来了。本朝立国四百年,正统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一听当今天子哭得如此歇斯底里,如此凄惨哀婉,但凡有一点儿良心的,都忍不住转过身去,悄悄儿地以袖拭泪了。唉!郭老大做的孽呀!

    “陛下!不就是一个娘们儿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死了一个,咱老郭赔给你十个!不,一百个!咱老郭错了!一时糊涂,鬼迷心窍儿奸错了人!咱老郭在这里给陛下赔不是了!咱这就亲自率兵出去,给你抢一百个美女出来!”郭汜讪讪地笑着,朝着刘协胡乱拱手道。

    郭汜的话音方落儿,在场的众人立刻就厌恶地转过了脸。我呸!这郭汜,太不是东西了!一听这话儿,天子刘协哭得更起劲儿了,他猛地站起来,指着李傕、郭汜大声骂道:“住嘴!朕是堂堂大汉天子,竟然被你们这些宵小欺辱到如此境地!竟然连自己的爱妃和儿子都保不住!贼老天,你还有天理吗?朕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用?与其忍辱偷生,莫不如慷慨赴死!”

    话音方落,天子刘协猛镗啷啷一声儿抽出了腰间的天子剑,就势儿往自己的颈项之间抹去!刹那之间,大殿之内的所有人都石化了!想不到这个一向懦弱的少年天子竟然如此有骨气!李傕早就觉得不对头了,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扑上去,就要抢夺刘协手中的天子剑!

    此番跋涉数千里,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若是天子竟然被他逼得自刎而死,此时此刻,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会被诛九族的!李傕的动作极快,可是郭汜的动作更快儿,一听天子话风不善,他立刻就扑过去了!可是,郭汜万万没想到的是,天子手中的天子剑顺势儿从自己的颈项之间虚晃一招儿,却带着熊熊怒火,径直向他的鲠嗓咽喉劈来!

    天子剑近在咫尺,无法闪避,慌乱之中,郭汜连忙抬起左臂去挡。只听得一声闷响儿,郭汜的左臂被齐肘砍断!郭汜不愧是百战之余的老卒,他闷哼一声儿,就势儿向右一闪,一个膝撞将天子撞倒在地。然后,他一个饿虎扑食,用力将刘协压倒在地!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左臂已失,动作变形,只压住了刘协的半个身子,好在那一柄天子剑脱手而出了。

    刘协毕竟是个少年,身体灵活,他一个翻身儿就骑在了郭汜的身上,张开嘴巴,一口就咬在了郭汜的颈动脉上!郭汜惨叫一声儿,顿时就昏过去了。正在此时此刻,郭汜的亲兵们救主心切,张弓搭箭,十几支箭矢激射而出,径直向刘协的后背射来!噗噗噗!噗噗噗!十几支箭矢正中刘协的后背,刘协的头往下一耷拉,嘴角吐出了一大蓬鲜血,眼见得是不活了!

    “陛下!”正在此时,李傕才扑到了刘协的身边儿,他的亲兵们也扑了上去,将李傕、郭汜、刘协三人紧紧地围在了中间儿。李傕轻轻地扶起刘协,伸出两指,在他的鼻孔下轻轻一探,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气息。当今天子刘协,竟然薨了!再看郭汜,早已死得透透儿了。

    “来人!把郭汜的亲兵都给我抓起来!动用大刑拷问!一定要问出来,是谁射杀了陛下!”李傕站起身来,大声咆哮着。如今郭汜已死,当今天子又是死在了他的手上,郭汜的亲兵们理亏在先,只得蔫头耷拉脑地交出武器,束手就擒。一时之间,整座大殿之内鸦雀无声了。

    “叔父,致命的一箭,应该是来自房梁之上!”一刻钟后,李利满脸忧愁地禀报道。

第1042章:恐怕是要议朝仪喽() 
十一月二十日,午时,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南宫,宣明殿。

    刚刚结束大朝的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们正缓步走出大殿,三五成群,一边交谈着,一边儿向苍龙门和南门走去。自从大司马吕布秉政以来,每隔五日,就有一次大朝,大朝的地点,就在曾经发生过宣明政潮的宣明殿。其余的日子,天下大政照例由内朝的官员们措置的。

    “大朝”也谓之“大朝会”,指的是百官朝见天子。最隆重的便是每逢岁首举行的“大朝”,始于西周,迁延至今,是最高规格的朝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这便是对“大朝会”的解释。

    诸侯、百官朝见天子的时辰是早晨,故称之曰“朝”。天子接见诸侯、百官的政治目的是“图天下之事”,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也就是“上计”。有周一代,天子询问诸侯国内的治理情况,诸侯需作详尽汇报,故诸侯朝见天子亦被称为“述职”。

    孟子有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可见“大朝会”既是一种礼制,也是天子对诸侯的一种约束。何也?诸侯久居其藩,数月、甚至数年方能“述职”一次。“述职”之时,朝廷方能细细诘问,考其政治教化。所以,“大朝”为天子纠察地方、诸侯、藩国之重权,其中的轻重权衡,就在朝廷方寸之间。

    始皇帝振长策而御宇内,统一天下之后,改革政治,根据著名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秦主水德,按“五行”水行配亥月(十月)与子月(十一月),故颁令以十月为岁首,“大朝”定在新年亥月初一即正月旦举行。为扩大元旦“大朝”,体现皇帝临朝时的庄严肃穆与盛大气派,秦朝修建起富丽堂皇的朝宫前殿,名曰“阿房宫”。此后,凡大秦重大国事,如议帝号,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等均在此朝堂前殿颁布。“大朝”从此遂为定制。

    高帝立国之后,沿袭秦朝旧历,仍然以十月为岁首。汉兴之初,高帝与大臣们不懂朝仪,遂命秦朝旧吏叔孙通参酌秦法,制订本朝“大朝”朝仪。朝会地点初在长乐宫,后改在未央宫。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时,在此举行的“大朝”,此事记载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朝会之日,在天色微亮时,由礼官引文武百官依品级进入殿门。宫殿中盛陈车骑、兵卫及各色旗帜、仪物,以示天子威仪。礼官传言“趋”,文武百官即刻整肃衣冠,整齐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东西向分班排列。在一片钟鼓礼乐声中,由内侍簇拥着高帝乘舆临朝。此时,百官自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官吏皆以次奉贺(贡献礼物)。礼毕置酒,以尊卑次起上寿。

    朝会之后,高帝大喜过望地的环顾左右赞道:“吾今日始知,为皇帝之贵也。”

    汉官典职仪式选用列举参加“大朝会”的人员为“公、卿、将、大夫、百官各位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见,宗室诸刘会,万人以上。”汉武帝时改易正朔,以正月为岁首,“大朝会”相应改至正月初一举行。此后,历代相沿袭。

    光武中兴以后,岁首的“大朝”,皇帝幸德阳殿临轩受贺,公卿将相大小百官及地方各州郡长吏、诸少数族酋长、使臣均奉贡进表拜贺。当时,地方州郡的朝贡之物按辖地人口计,每人每年六十三钱献给朝廷,曰“献费”。大司马秉政之后,采纳太常马日磾的建议,“大朝”改在宣明殿举行。原因很简单,德阳殿是天子大朝之所,监国的只是孝怀皇帝世子,等于是以藩王之位暂行天子之权,如此一来,便无法在德阳殿大朝了。改在宣明殿,以示谦让之意。

    本朝的岁首“大朝”中还有一项“年终考计”制度,地方州郡的主官或主要僚属需带上“计簿”(统计报表),到宰相府上报年度的“地方政绩”,名曰“上计”。“上计”之后,由朝廷给与地方主官“称职”还是“不称职”的评价。有时,还由天子亲自出马“受计”,直接听取地方官吏的汇报。正因为如此,“上计”为国之大事,地方主官一向看得重如泰山。

    大司马秉政以来,除了“上计”和岁首大朝之外,大朝只有在京百官参加,措置大事儿。

    今日的大朝,从辰初时分开始,一直议论到午正时分,方才散朝。文武百官的肚腹之中,早已腹鸣如雷,饥肠辘辘了,他们三三两两,疾步走出,是要到自己的官署之中,美美地饱餐一顿。自从大司马加了百官的俸禄以来,天下官吏的俸禄优渥,午间还有丰美堂餐。

    蓦然之间,突然从宣明殿中急匆匆跑出来了数个侍卫,一个个登上高处,大声喊道:“百官慢走!朝廷有大事发生,烦请诸君齐聚偏殿用饭,未初时分,百官至宣明殿廷议!”一听这话儿,文武百官们纷纷停住了脚步儿。刚刚廷议完毕,用饭之后,还要接着廷议,如此看来,定然是出了大事儿!可是,究竟是什么大事儿呢?不管他!先祭了五脏庙之后再说!

    于是乎,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面露狐疑之色,回转身来,抬脚儿就向偏殿走去。所谓的偏殿,其实有许多。大汉的京师洛阳城内,南北两宫,自从董太师迁都长安之后,便倾颓废弃了许多。大司马入据长安之后,派遣太常马日磾加以修缮扩建,不但尽复旧观,还扩大了数倍之多。如今,宣明殿为太后、监国日常理政之所,若是国有大事儿,就得驾临德阳殿了。

    自从南宫宣明殿成为帝国的政治中心之后,北宫和永安宫便空旷无人了。即便如此,在南宫之内,除了宣明殿和德阳殿等几座大殿之外,也都空荡荡的了。一年之前,负责内廷宿卫的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