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史迪威的坚决反对,蒋委员长几经考虑,改派了温厚诚恳的黄埔一期生郑洞国中将到印度当军长。

    可这是个最不好当的军长,因为不管是谁来,史迪威都一概认为是重庆的“花生米”派来的掣肘之人,处处加以防范限制,郑到印度后,其境遇与罗卓英无异,一直在坐冷板凳,身边的所谓军部,连兵带官竟然只有40余人,连军纪都难以管理得过来。

    新成立的新一军实际的军权,在史迪威与三个师长的手里,以李学坤为代表的三个师长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没有他们的同意史迪威是无法指挥他们的军队的,

    这也很符合李学坤的性格,自己的部队,只能自己说了算。

    在初步整顿了驻印的军队后,中国在印度的三个师面貌焕然一新,三个师加起来,足有五万人,虽说离史迪威的十万人计划差了些,但是,却也是一支足够与日军争雄的队伍了。

    在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史迪威终于为这支军队配备上了武器,他为每个师都配备了一个坦克营,史迪威知道,这三个师中,李学坤的二百师战斗力是最强的,所以,他也将最好的武器也配备给了李学坤部,算是对李学坤战功的奖赏。

    驻印军的装备全部换装美式,那是真正的美械,所有武器装备一应俱全,李学坤的战车一营拥有30辆重达32吨的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与它相比日军的95式和97式坦克仅仅比玩具强一点。

    新三十八师的坦克第2营和新二十二师的坦克第3营装备的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也不是好惹的,日军当时最好的97式中型坦克必须要接近到300米才有可能将之击毁,而它却足以在500米外直接点燃97式坦克。至于汽车的数量之大,每个师都配备了三百辆,那就更是不足为奇了。

    与中国驻印军相比,很多美械装备也被运到了国内,装备中*队。

    国内的美械部队跟驻印军根本比不了,他们的重武器数量严重不足,多数情况下1个军才有1个75毫米山炮营,这还不如驻印军1个师的炮兵火力,吃的穿的用的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国内部队士兵一月能吃一次肉,两年一套皱巴巴的粗布军服。

    后来,史迪威被蒋委员长赶走后,美国停止了美械军的继续装备,为了平衡,重庆政府又将总共10个军的装备平均分给了20个军,这样,国内的部队质量下降得可就相当厉害了。

    所以说,这个时期,中国真正达到美械标准的军队,实际上只有驻印军的三个师。

    驻印军的编制相当繁杂,尤其是师直属队,系由1个由2吨半卡车牵引的12门制105毫米榴弹炮营、2个由骡马牵引的12门制75毫米山炮营、1个汽车骡马混合辎重营、1个装备无线电的通讯营、1个工兵营、1个教导营、1个特务连、1个搜索连、1个军械连、1个卫生队和1个野战医院组成。

    师下设步兵团,每个步兵团由3个步兵营和团直属队组成,团直属队包括1个12门制81毫米迫击炮连、1个吉普车牵引的12门制37毫米反坦克炮连、1个骡马辎重连、1个通讯连、1个卫生队,以及搜索排、特务排;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1个12挺制机枪连和1个装备4具巴祖卡火箭筒的炮排组成,全团2750人。

    步兵连下设3个排,每排下设3个步兵班和一个轻迫击炮班,步兵班有2支冲锋枪、一挺轻机枪和8支步枪,炮班装备60毫米迫击炮2门。全连170余人。

    新的编制大大加强了师的支援力量,要求每个师最少要达到12500人,这个数字比1939年型步兵师高出3000人以上。

    相应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1个师共计拥有汽车300辆,骡马千余匹,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08挺,轻机枪360挺,火箭筒108具,火焰喷射器85具,冲锋枪与卡宾枪各400支,步枪数千支。这样的编制体现了现代战争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火力密度和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相比当面的日军部队,驻印军的1个师火力和运动能力已经全面超出1个甲种师团。

二百五十九章 兵出野人山() 
相比当面的日军部队,驻印军的1个师火力和运动能力已经全面超出1个甲种师团。

    不过,美械部队的灵魂,36门155毫米的榴弹炮团,驻印军却依然缺少,美国人还是留了一手儿,155毫米的炮团只配备给了新三十八师,可见史迪威对新三十八师,还真不是一般的好,而李学坤的二百师与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各自只配备了36门105毫米的榴弹炮,这让李学坤与廖耀湘对孙立仁羡慕不已,心想,有个美国爹就是好啊。

    美国人厚此薄彼,让李学坤很生气,你武装新三十八师,我就武装我的二百师。

    李学坤直接向重庆的蒋委员长打了报告,自己的部队换装下来很多的武器,这些武器,包括英国人的百夫长坦克,装甲车,原二百师的德国装甲车和坦克,以及司登式冲锋枪等等,这些武器,虽然不如美国人的新,但战斗力也是惊人,不能便宜了外人。

    所以李学坤要求,蒋委员长再给他派一万人来,用来接收这批装备。

    当蒋委员长接到李学坤的电报后,不由哈哈大笑,这才是李学坤啊,一毛不拔,有了新东西,旧东西一样也不扔,想不到李学坤给二百师攒了这么厚的家底儿,可不能浪费了,于是蒋委员长大笔一挥,再次拔给了李学坤一万学生兵,用来接收二百师原有的装备。

    蒋委员长此举让史迪威感到不快,因为如此一来,三个师的平衡就被打破了,李学坤实际上拥有了两个师的兵力,算上美国给李学坤的坦克,李学坤实际上已拥有了近二百辆坦克,二百辆装甲车,由原来的一个轻装备师,一跃成为了一个重型机械化师,除此之外,李学坤部还有六百辆汽车,一个150毫米重炮营,一一个75毫米战防炮营,这样的火力,绝对是一个加强版重型机械化师了,人员达到了两万六千人,几乎相当于国内一个军的编制了。

    当然,重型机械化师的灵魂,重型坦克,李学坤还很缺乏,他的二百师拥有一百多辆百夫长坦克,但这些坦克,都是百夫长的原型一号车,名为重型坦克,实际上远不如后期的重量大,与自己给李学坤的30吨重的谢尔曼中型坦克相比,相差无几。

    真正的重型坦克师,美国自己也不过才几个而已,根本无法提供给中国,不过,对于中国人的对手日本人来说,百夫长坦克与谢尔曼坦克,已然是庞然大物了,它们有足够的实力摧毁日军那薄铁皮制成的九五式和九七式坦克。

    所以说,李学坤的部队,是一支武装到牙齿上,名符其实的机械化师,其编制之大,恐怕在整个二战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的师。

    史迪威对这种情况很挠头,李学坤没有通过他就私自扩充军队让他感到很生气,不过仔细想来,李学坤的部队还是要听从自己指挥的,蒋委员长送来的新兵,也都补充了驻印军,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史迪威的气也就消了许多。

    只是,史迪威对李学坤自作主张,与蒋委员长连成一气的作法还是有怨气,所以,他主动找李学坤聊了几次。

    两个人的对话大多数是在蓝伽姆的营房里进行的,史迪威嘴里惯常叼着一根粗大的古巴雪茄,而李学坤则吸着国内的老刀牌香烟,两个人在烟雾缭绕中开始交谈,其间有激烈的争论,也有开怀大笑,但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史迪威与李学坤捐弃前嫌,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打败日本人而奋斗,而史迪威对李学坤这个规模空前的师也默认了下来。

    不光如此,史迪威还为李学坤弄来了大量英国武器的零部件与弹药,这也为李学坤部战冲击力的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一转眼,又是两个月过去了,李学坤到印度已经五个月了,这五个月中,李学坤部补充了一万五千人的新兵,这些新兵都是通过新开辟的驼峰航线运来的,为了开壁驼峰航线,美国人投入了大量的运输机,在史迪威的坚持下,这些运输机从印度将美国的援华物资运到中国,然后将中国士兵运到印度。

    本来计划每天从中国运送一千人的干兵,但是英国人怕中国士兵太多,与印度独立运动搅在一起,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以物资供应不上为借口,希望将每天运来的人数缩减到四百人。

    但是史迪威拒理力争,最后,定下了每天运输七百人的配额,一天七百人,一个月就是两万一千人,这样一来,两个月就将所有的士兵全部运到了印度蓝伽姆训练基地。

    说起来,驼峰航线的飞行员都是勇士,在他们的飞行路线上,日本的战斗机经常出动骚扰,很多运输机都被击落,喜玛拉雅山下,美国被击落的飞机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竟然成为了飞机前进的座标。

    在连吃了几次亏之后,美国开始使用战斗机护航,这样一来,才大大减少了驼峰航线的损失。

    由于李学坤的厚脸皮,先到的士兵大多进了李学坤的部队,这样一来,李学坤的第二百师整训完成时间比其它部队要早了许多。

    此时,二百师已整训完毕,而孙立仁的新三十八师与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都还在整训中。

    李学坤觉的,既然自己已准备好了,就要好好给日本人一点教训。他决定,从胡康河谷出发,反攻缅北。

    为此,李学坤制订了一个反攻计划,报请史迪威批准。

    史迪威对李学坤的计划最开始并不支持,他觉的,李学坤的计划有些天方夜谭,以一师之众,攻击日军两个师团,五万精兵驻守的缅北,这有点不切合实际。

    李学坤不由微微一笑,口中说道:“将军,我不过是想给日本人一个小小的教训,你知道,日本人想要攻打英帕尔,杀入印度,如果我能在胡康河谷给其一击,就可以打乱日本人的布署,使日本人不能攻击印度,确保驼峰航线的安全。

    李学坤的话引起了史迪威的深思,他可不想自己在印度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地就这样毁在日本人的手中,思前想后,他同意了李学坤大胆的计划,但他给李学坤做了限定,胡康河谷战役的目标只在于给日本人以教训,让其不敢进犯印度。

    在得到史迪威的许可之后,李学坤不由微微一笑,他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是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是缅甸的旱季,有利于作战,历史上,胡康河谷一役要1943年10月才进行,也就是说,自己将胡康河谷战役前提了十个月,自己这只小蝴蝶,终于改变了历史。

    胡康河谷,由南北走向的那加山脉将印度、缅甸两国分隔在南亚东西两地。紧靠印度的那加山脉东麓缅甸一侧是胡康河谷。

    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日本称为富昆溪,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称之为“野人山”。

    这个地区,”。境内有大龙、塔奈、大宛、大洛四条大河和无数溪流纵横交错流经其间,奔腾咆哮,流速甚急。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地面泥泞湿热,瘴气弥漫,毒虫孳生,人烟稀少。

    李学坤当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