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吧你!”

    “这你就不知道了,他是黄埔军校毕业,在校其间就得到了蒋委员长的赏识,用兵如神,不是武曲星下凡是什么?”老者不服气的说道。

    “你这么说也对!”

    “滁州大捷万岁!”

    “中华民族万岁!”

    大街上,游行的队伍走了过来,那胖子慌忙付了帐,进入了游行的人群当中,振臂高呼起来

    如果说,第一次的全椒大捷,让李学坤有了些名气的话,那么这第二次的滁州大捷,就让李学坤成为了抗日名将,也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

    徐州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长官与国民革命军副参谋长白长官一起津津有味儿的读着中央日报。

    “打的好!这个李学坤,还真有两下子!”李长官一拍大腿说道。

    “德邻,这个李学坤有点不听话啊,我们明明让他去帮助31军和第7军去攻打定远,他却自作主张打了滁州。”白长官却皱起了眉头。

    “哎,健生(白长官字)啊,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当初我们统一广西时,你统兵在外,不也是如此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统一了广西,我倒觉的,这个李学坤打仗不拘泥形式,鬼点子多,是个难得的将才啊,有你的风范。”

    “有我的风范?”白长官不由笑了,自己无论是在统一广西的战争中,还是在北伐战争中,往往出奇制胜,打了一个个胜仗,这才赢得了小诸葛的称呼,仔细想想,这个李学坤还真是有点像当年的自己。

    “这次李学坤虽然没有打定远,但是,他打了滁州,如此一来,就分散了日军第13师团的注意力,日军已经开始从淮河南岸抽调兵力了,这样,当面的51军于学中部压力大大减轻,李学坤这一招棋,让我们满盘皆活啊。”

    “我还是觉的,李学坤这样的悍将,应该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他到徐州来,我们亲自见一见他,看看能不能争取过来。”白长官也是爱才之人,口中说道。

    “这个恐怕不容易,他出身黄埔,又是浙江奉化人,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他岂会站在我们一边?唯望他能精诚团结,共抗日本人也就是了。”李长官说道。

    “试试总是好的,我这就发电报,让他率部渡淮,进入徐州。”白长官依然不甘心。

    “那好吧,试一试也好。”李长官微微一笑,抿了抿手中的咖啡。

    滁州城,李学坤拿着手中的中央日报,一目十行的读着,心中不由感到好笑,明明是歼敌数百,在报纸上却成了歼敌数千,虽然也知是抗战时期,为了鼓舞人心故意夸大战果,不过李学坤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司令,第五战区李长官长官来电,让我们立即率部前往徐州。”刘向辉将一纸电文摆到了李学坤的面前。

    李学坤点了点头,有些不置可否。

    “这是蒋委员长的来电。”

    “蒋委员长怎么说?”

    “蒋委员长的电报很隐晦,说是让我们权衡利弊,见机行事。”

    “这是什么意思?”李学坤一皱眉。

    “我想,蒋委员长的意思,是想去不去徐州,让我们自己做主。”

    “有趣,我明白了,蒋委员长也是有顾虑,一来是也希望我们多打几个胜仗,二来嘛,却怕我们实力受损。”

    “蒋委员长好一番护犊之情啊。”刘向辉感慨的说道。

    “向辉,我们是国家的军队,如今日寇横行,大敌当前,怎么能想着保存实力?凡我热血男儿,当提三尺剑,纵横杀场,纵使马革裹尸而还,也算对得起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对得起民族了!”李学坤朗声说道。

    “我明白了,我这就下令部队,准备开拔,前往徐州。”刘向辉正色说道。

    “向辉,这次去徐州,你就不要去了。”

    “我怎么能不去?”刘向辉有些急了。

    “滁州刚刚打下,民事方面有刘金水,我还不太担心,不过,军政方面只有你是最适合的人选,滁州还有很多的事要处理,如果我们都走了,那滁州怎么办?难道想让日本鬼子再打回来,绝了我们的后路?所以,你必须留下,给我守住这个家!”

    “我明白了,请司令放心,我一定给你守住这个家!”刘向辉郑重的向李学坤敬了一个军礼。

    李学坤点了点头,刘向辉这个人,足智多谋,用来镇守滁州,自己还是放心的,只是,他受国民党的影响太深,给他太重的权柄,到底是好是坏呢?暂时还顾不了这么多,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学坤知道,滁州刚打下来,征兵工作,军队的后勤工作,城市的防卫工作,千头万绪,自己的手下,非刘向辉不能主事,这让李学坤感到,自己手下的人才还是太少了,有机会,一定要从别的地方,乃至于其它部队挖一些人才过来,现在也只有刘向辉与刘金水两个在滁州主事,自己才能放下心来。

    根据自己怕掌握的历史知识,日军第13师团,将在2月9日开始对淮河北岸的东北军51军于学中部发动攻击,于学中部损失惨重,要不是张自忠部增援,恐怕将会全军覆灭,所以,自己有必要在双方大战之时,在日军的背后插上一刀,让日军不能全力攻打于学中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轻于学中部的压力,为东北军51军,这支英雄的部队,为抗日大业多保留一分元气。

    李学坤将民团和鲁达的第三中队留给了刘向辉防守滁州,他则带着第其余的部队向北开赴抗日的第一线,新的征程,就要开始了。

第三十六章 偷袭蚌埠() 
日军第13师团是日本帝国陆军十七个常规师团之一,是一个甲种师团,装备较精良,战斗力较强。该师团所属山田梅二少将的第103旅团违反国际战争法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参谋长佃勇三郎大佐。

    第13师团建制步兵第103旅团:旅团长山田梅二少将下辖步兵第104联队、步兵第65联队。

    步兵第26旅团:旅团长沼田德重少将。下辖步兵第116联队、步兵第58联队、骑兵第54联队、山炮兵第19联队、工兵第13联队、辎重兵第13联队、通信队、卫生队:第1至第4野战医院。

    日军第十三师团出了个名人,那就是蒋委员长,1910年12月至1911年10月,蒋委员长从振武学校毕业后,以“士官候补生”身分进入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入伍实习。据说蒋委员长在13师团的职务的养马,但真假已无从可考。

    总的说来,第十三师团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精锐之师,全师团满编两万八千余人,是甲种“挽马师团”,日军主力中的主力,曾参加过南京大屠杀。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

    此时的日军第13师团,占领了定远、凤阳、临淮关、蚌埠。陈兵淮河南岸,与淮河北岸的东北军第51军隔河相对。

    蚌埠,第13师团师团驻地,师团长荻洲立兵与参谋长佃勇三郎大佐等一干高官正在地图前不断的思索着。

    “师团长阁下,我师团后方的滁州最近被中国军队攻占,形势有些不妙。”佃勇三郎大佐说道。

    荻洲立兵,爱知县人,陆军二等军医官荻州郁次郎的继子。1905年3月陆军士官学校17期毕业,任步兵第6联队后备队付。参谋本部实习,1916年11月,陆军大学28期毕业。

    后历任爱知县步兵第6联队中队长,陆军步兵学校教官,赴瑞士与德国留学,陆大教官,历任近卫步兵第4联队付,第十一师团步兵第44联队长,第11师司令部付中国政府聘任的北京陆军大学教官,第1师司令部付,1932年2月留守第9师参谋长,4月第一师团参谋长,辅佐林仙之。1933年10月,晋级陆军少将,任第五师团师长小矶国昭麾下的第9旅团长,1935年8月台湾军参谋长,辅佐寺内寿一、柳川平助、畑俊六三任司令官。

    1937年3月晋升陆军中将,作为冈村宁次的助手成为第2师团司令部付,留守第二师长,七七事变爆发后,留守第二师团变番号为第十三师团,9月10日他率领该师团加入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渡过苏州河,强攻中国军队的防御中心大场镇,后参加南京会战。

    可以说,荻洲立兵是一个老军国主义分子,凭着自身,一步步爬到了师团长的位置,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此时的荻洲立兵微眯着双眼,口中说道:“滁州战报我已看了,羽柴吉田真是一头蠢猪,被支那的溃兵打败了,不过那只是一小股支那军队自发的行为,对于整个战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定远与凤阳附近的支那第7、第31军。

    目前我军的重心,应当集中全部兵力,从临淮关和蚌埠两处全力突击,是支那第7、第31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击破当面的支那第51军于学中所部,如此,领先矶谷进占徐州,使我军南北战线连成一体。”

    “师团长高见!”佃勇三郎等人连声称赞。

    “我命令,第103旅团山田梅二所部,第26旅团沼田德重少将,立即准备,于本月9日下午四时,同时从临淮关与蚌埠对淮河北岸发动攻击!”

    “哈依!”众将领同时立正,向荻洲立兵行了一个军礼。

    此时的李学坤,率七百部众从滁州出发后,一路向北行进,李学坤分析着地图,他发现,日军的攻击,往往是以铁路线为依托,依靠铁路的运输能力进行后勤补给,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破坏日军的铁路,就可以破坏日军的补给线,延缓日军的行动,不过,以自己的这点人,想要做到这一点还很难,所以,有必要联合附近的第7军,第31军一同行动,这样一来,就可以打乱日军的部署。

    李学坤先后派人去定远和凤阳附近去联系第7军与第31军,第7军与第31军都是桂系李长官的部队,1937年8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以第173师、第174师与第135师在南宁合编为第19军,不久后,改称第31军,刘士毅任军长,覃连芳任副军长。下辖第135师,苏祖馨任师长;第173师,贺维珍任师长;第174师,王赞斌任师长。1938年,该军由南宁会师北上进驻徐州,隶属第11集团军。

    此时的31军,由于刚刚吃了败仗,已退到了定远城外的大山之中,刘士毅正因为丢了定远而恼火。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刘士毅还是第一次感到这么窝囊,自己一方辛辛苦苦构筑好的工事,被日军排山捣海般的炮火打了个七零八落,还没有看到日军,士兵就伤亡了近千人,这仗还怎么打?

    小鬼子的步兵也厉害,枪打的准,拼刺技术过硬,自己的广西军在中国军队中也算是精锐之师,可就是愣顶不住小鬼子,自己的一个军,被小鬼子的一个联队赶着走,真是要多窝囊有多窝囊。

    难道就这样任由小鬼子胡作非为?刘士毅真的不甘心。

    杨明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刘士毅,立即向他敬了个军礼,然后将李学坤的信交给了刘士毅。

    刘士毅看了看信,不由摇了摇头,口中说道:“切断鬼子的补给线,围歼第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