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到牙齿的机械化中国部队的对手,被一一歼灭,十万大军,折戟锦州城外。

    整个锦州战役到此结束,共计消灭日军二十三万五千四百三十八人,其中击毙十八万人,俘获五万人,缴获步枪十五万枝,子弹上千万发,坦克三十五辆,大炮

    二百余门,如果再加上旅顺战役消灭的近十万日军,中国军队在入关后的一个月时间内,共计消灭了三十三万关东军,占了关东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整个关东军在

    东北东部的防御基本上瓦解,残余的关东军为了避免被全歼的命运,全线撤退到了黑龙江与吉林一线的长白山脉,希望凭借着山区的第二道防线,阻止中国军队的挺

    进。

    尽管,他们知道,再打下去,希望不大,很多日军想退入朝鲜,可是,一支中美联合舰队在朝鲜登陆,占领了中国丹东,从而切断了日军退入朝鲜的去路。

    随着旅顺与丹东的陷落,日军想通过海上撤回日本,以及进入朝鲜都已成为了奢望,整个东北的日军,陷入了无比的绝望之中,所有人都知道,等待他们的,只

    有全军覆灭一途。

    而且,以李学坤的作派,怕是连俘虏都不会留下一个吧。

    整个东北的日军,此时已是人人自危,再加上重要工业基地与城市的连续失陷,日军的补给陷入了极商的困难状态,特别是军需物品,几乎无从补充,日军陷入

    了空前的绝望之中。

    冈村宁次不由仰天长叹,他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竟然出乎意料的强,也没有想到,锦州与沈阳的军队会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拒绝撤退,以至于被全残,

    现在,关东军已陷入绝对的劣势,最重要的是,军心已经散了,想要翻盘,势比登天。

    冈村宁次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他甚至想过了投降,然而,以李学坤的作派,又怎么可能容许自己的投降呢?而且,就算是如烟俊六那样投降了,恐怕这几十万

    关东军,也回不到日本人了,李学坤一定不会放过这些日本军人的,看来,等待关东军与自己的,只能是全军覆灭的结局吧。

    就在这时,新迁到哈尔滨的关东军总部来了一位客人,此人自称是李学坤的使者,想要见冈村宁次一面。

    冈村宁将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由苦笑一声,想不到,李学坤劝降的使者这么快就来了,也好,来就来吧,大不了投降而已,就算帝国的军事法庭枪毙了自己,也要

    保住这几十万帝国军人的性命。

    “让他进来。”冈村宁次说道。

    一会儿,一个头戴中式礼帽的中年男子走进了冈村宁次的办公室,这名男子年来很是清瘦,但是眼中却极为有神,一看就知不是池中之物。

    “你就是冈村将军?”男子不卑不亢的问道。

    “不错,是我,你是什么人?”

    “我是李学坤的使者,我叫陈立夫。”男子淡淡的说道。

    “陈立夫?”冈村宁次不由心中一动,陈立夫这个名字,他实在是太熟悉了,他可是原重庆政府的高官,手下拥有着中统情报组织,是重庆政府中重要的力量,

    想不到啊,他没有随着蒋委员长下野而去,反而被李学坤所重用,看来,李学坤用人却实是量才而用,不拘一格啊,只凭这一点,就让人心折。

    还真让冈村宁次想对了,陈立夫在蒋委员长下野之后,也曾迷茫徘徊过一阵子,以为自己这一生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想不到,李学坤却重新重用了他,

    将他安排到军委会工作,同时,还让他出使哈尔滨,可见,李学坤是对他极为信任的。

    陈立夫极是感慨,想不到,李学坤能放弃前嫌,量才而用,那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有用自己的下半生,为祖国多做一些贡献吧。

    “陈先生,久闻大名,想不到,你也被李学坤拢络了,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不知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冈村宁次问道。

    “我是为了关东军的前途而来。”

    “前途?你是想招降关东军?”冈村想听听陈立夫的条件。

    陈立夫却摇了摇头,口中说道:“不,我不只不想招降关东军,而且,还要支持关东军的作战,只是,这种作战,却是要在我方许可的范围之内,希望我们有一

    个良好的合作”

    “合作?”冈村宁次不由心中一动,一股希望之情油然而生,就如同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见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

    冈村宁次一下子站了起来,盯着陈立夫看了片刻,口中说道:“李学坤到底想要干什么?”

    “干什么?如果有一条生路摆在关东军面前,让你们可以拿着自己的武器体面的撤回日本,你们会不会选择呢?”

    冈村宁次眼睛一亮,口中说道:“陈先生,请坐”

四百三十二章 恢复经济() 
“合作?”冈村宁次不由心中一动,一股希望之情油然而生,就如同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见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

    冈村宁次一下子站了起来,盯着陈立夫看了片刻,口中说道:“李学坤到底想要干什么?”

    “干什么?如果有一条生路摆在关东军面前,让你们可以拿着自己的武器体面的撤回日本,你们会不会选择呢?”

    冈村宁次眼睛一亮,口中说道:“陈先生,请坐”

    经过了锦州大战与旅顺大战之后,整个东北地区的西部与中部,都已经光复,除了黑龙江与吉林一部分在日军的掌握之中外,大部分的东北已经回归祖国,由于

    这几场战役进行的很是迅速,所以,日军基本上没有时间来破坏东北的工矿企业,而东北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境内,如此一来,东北绝大部分的工业基础,已掌

    握在祖国的手中。

    在旅顺大战之后,整个东北战场恢复了短暂的平静,中国军队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治理地方,恢复生产方面,中国东北的工业产值,此时,

    已超过了日本本土,而且,由于没有苏联人的破坏,这些工业石矿大多被保留了下来,没有如历史上一样,被苏联人拆回到了石器时代。

    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人撤退的匆忙,所以,留下了大量的仓库,这些仓库里堆放着武器,弹药,堆积如山的粮食和日用品,不过,日本人在管理仓库上却有自己

    的一套办法,反而给中国人出了一些难题。

    比如,第一机械化集团军从沈阳找到了一个仓库,仓库里装着上万只牛皮军靴,请注意,是上万只,而不是上万双,整个仓库里的牛皮靴,全部是左脚的,连一

    只右脚的都没有。这就给后勤部门出了一个难题,必须找到装有右脚靴子的仓库,才能使用仓库里的牛皮靴子。

    与此同时,在光复之初,各大城市都有一些骚动,当时的东北,口粮分为三等,吃大米的是日本人,吃高梁米的是朝鲜人,而中国人,只能吃玉米,日本人对东

    北的中国人极为凶残。

    日本人在东北也从事农业生产,他们霸占了中国人大量的良田,这就是所谓的开拓团,曾经有一个中国人的脚踩到了日本人霸占的土地上,结果被日本人装进麻

    袋里面活活的烧死。

    还有一个事情,当时的中国人只能吃玉米,有一个孩子,生了重病,家人为了给孩子养病,偷偷给孩子弄了点大米吃,结果这孩子因为有病,在路上把米吐了出

    来,偏偏被几个日本士兵看到了,于是,这几个日本士兵将孩子的肚子活活剖开,简直是惨绝人寰。

    还有一个中国人,因为犯了点小错,被日本人扔到了狗圈里,日本人的狗极为高大,可以与狼进行争斗,往常这种情况,凡是被日本人扔到狗圈里的中国人,是

    没有能活着出来的,偏偏这个中国人身高马大,又穿了皮鞋,与狗战斗了一个晚上,日本人第二天起来一看,这个中国人还活着,觉的他是一个勇士,就把他给放了

    ,这个人的命是保住了,远比他的同胞幸运的多。

    总之,日本人在东北犯下了累累恶行,所以,中国人对日本人极为痛恨,在日本军队刚刚撤走的时候,日侨很多都没有来得及撤退,于是,被满怀恨意的中国人

    冲入家中,打砸抢,抢走了这些日侨几乎所有的口粮与生活用品,这就是东北有名的“捡洋酪”。

    中国军队进驻这些城市之后,每一件事,就是恢复城市的秩序,还送给这些日侨一些口粮,让他们可以存活下去,同时,工厂复工,城市实行军管,一切,都开

    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些没来得及撤退的日本人,还是生出了很多的事端,在吉林通化的一个乡村,两卡车没来得及撤离的日侨在旷野上进行了集体自杀,两卡车的人,包括

    妇女和婴儿,没有一个活下来。

    据说,事后的野地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想来是哪个孩子的母亲不忍心孩子死去,所以把孩子藏到了田里,据中国老百姓事后回忆,那孩子哭了两天两夜,最终

    还是没了动静,中国人,此时已对日本人恨到了极点,又有多少人有那么大的胸襟,去抚养仇人的子女呢?

    好在,这些事情只是例外,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选择了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听从中国军队的安排,只是没有了平时的趾高气昂,挟起了尾巴做人。

    李学坤也吸取了当初在南京时日侨叛乱的教训,用士兵对这些日侨进行了严格管制,收缴武器,如此一来,这些日侨就是想生事,也无法生事了。

    随着发电厂,兵工厂,煤矿的恢复运转,东北地区,正在极为快速的恢复着生产力。

    现在正是东北的冬天,煤矿的恢复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的农村大多使用秸杆取暖,而东北的城市,由于煤矿的大量开采,现在,基本上已使用上了煤

    取暖,所以,各地军管会对煤矿的开采极为重视,各地煤矿纷纷复工,这些煤矿,在日本人统制时期,大量开采出来的资源被掠夺,无数的采煤工人死去,比如在现

    今的鹤岗,还有大量的万人坑,那些死的或是病重的工人,都被扔到了万人坑里,造成了累累的白骨,让人触目惊心。

    现在,这些煤矿都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国家给这些采煤工人以优厚的待遇,有病给医,每月给工钱,退休有保障,这些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采煤工人的热情

    ,他们冒着严寒,进入井下,将一车车优质的原煤开采了出来,通过火车,运到了东北各大城市,让东北的老百姓可以过一个暖和的冬天。

    在解决采煤问题的同时,李学坤将日本人在东北的大量技术人员留用,比如,日本医院的医生与护士,他们都有着良好的职业技能,李学坤对他们都进行了留用

    ,还有各大工厂的日本顾问,李学坤也都进行了留用,这些日本人还是有一套业务的,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失败了,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必须真心的为中国人办事

    ,绝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真心实意的工作的,为东北的恢复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交通,李学坤也是极为重视的,日满日期,东北修建了很多的铁路,这些铁路与机车,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