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坤哥,起来吃东西啦,我给你做了羊腰子汤,你好好补一补。”薛寒梅红着脸说道。

    李学坤不由一笑,起身穿上了衣服,然后三口两口喝完了羊腰子汤,这才说道:“还记得你给我介绍的那三个教授吗?”

    “你是说农业金善宝教授,水稻专家沈宗瀚教授,还有农业教育家邹秉文教授。”

    “对,就是他们三个,这三个人当中,我最欣赏的还是沈宗瀚教授,他可是水稻专家,咱们巢湖边上,可是以生产水稻为主的,以后,他会有大用场。”

    “这次我去巢湖边,发现巢湖边上有很多的荒地,如果开垦出来,别说我们铁血抗日军的军粮,就是滁洲城的老百姓也够吃的,不过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想和沈教授商量一下。”李学坤说道。

    “嗯,沈教授这个人虽然不爱说话,但人的脾气却是不错,而且一心想干一番事业,如果他知道你想开始巢湖的话,一定很高兴的。”薛寒梅说道。

    “嗯,我一会儿就去见沈教授。”李学坤点了点头。

    送走了薛寒梅,李学坤向着沈教授等人所在的院子而去,为了这三位教授能够工作生活好,李学坤特意为他们拔了一个大院儿,起名农科所,做他们的生活起居以及工作的地方,这让三位教授很是满意。

    李学坤在牛刚和几个警卫员的陪伴之下终于来到了农科所,远远的看到,沈教授正在与金教授聊天儿。

    李学坤远远的一笑,向两人道明了来意。

    两位教授听完眼睛一亮,特别是沈教授,很是激动,口中说道:“李司令,如果你真的想开始巢湖的话,那我一定效力。”

    “嗯,开发巢湖是一个大事,我想在巢湖边上开发一个大的集体农场,不过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是我现在所能完成的了的,但这并不代表未来不能完成,这前期的准备阶段,就需要劳动三位教授了。”李学坤说道。

    “义不容辞,义不容辞啊。”沈教授与金教授连连说道。

    这时,邹教授也走了出来,听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煞教授也很高兴,他们三个人,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要建成这巢湖农场,需要大量的人才,邹教授,你是有名的农业教育家,我想举办一个农业培训班,每三个月到六个月培训一批学员,把他们充实到未来的农场中去,成为农场的骨干,你们说如何?”

    “这是太好不过了。”邹教授连连点头。

    李学坤与又与三位教授聊了聊关于巢湖农场的一些想法,三个教授一至决定,到巢湖去看看,然后再说。

    “三位教授,这前期的调研工作就教给你们了,缺什么少什么的,就管刘向辉要,只要有的,一定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李学坤说道。

    “好,我们几个,下午就到巢湖走一趟,一定要把情况弄明白,争取把巢湖农场早日建起来。”三位教授神采奕奕,大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

    李学坤不由一笑,看来,自己还真是找对人了,有这三位在,这巢湖农场,早晚能建起来。

    李学坤让牛刚给三个人放了五根金条作为启动资金,不过三位教授只留了三根,说只要三根就够了,这让李学坤很感动,心想,这三位教授真是两袖清风啊。

    处理完了巢湖农场的事,李学坤再一次回到了司令部,刚坐下来,还没等喝口水,牛刚就进来了。

    “司令,外面有新四军的人在等你。”

    “新四军的人?”李学坤心中一动,新四军的人对自己帮助可是不小,自己要好好招待人家,想到这儿,李学坤连忙让人把那新四军的人叫了进来。

    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一个身着黑色长衫,头戴礼帽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微微一笑,男子说道:“学坤兄,还认得我吗?”

    “你是徐光明,徐书记!”李学坤不由心中一喜,当初,他大闹蚌埠,正是徐光明将他救了出来,想不到能在这里见到徐光明。

    “来人,摆酒,我要好好招待客人!”李学坤向着门外大声喊着,牛刚立即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来,快坐,都有一年多没见了吧,徐书记风采依旧啊。”李学坤亲自为徐光明倒上了一杯茶水。

    徐光明抿了一口茶水,然后放下,微微一笑说道:“李司令,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徐书记,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而且,新四军的人也多次救我,我李学坤感激不尽,只要我能办到的,尽管开口。”

    徐光明点了点头,口中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新四军现在向淮南和苏北发展,可是,我们的处境很困难,缺钱少粮,无枪无弹,所以,我们想请李司令帮忙。”

    “我敬重新四军是抗日的队伍,有什么事请说,需要多少钱粮,我一定尽力而为。”李学坤说道。

    “我们的很多士兵拿着梭镖和大刀与鬼子干,每一仗,都会有很多人牺牲,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枪支弹药,另外,夏天已经到了,可是我们的战士却没有换装,所以想请李司令帮忙解决一下。”

    李学坤点了点头,口中说道:“枪和服装,枪好办,我有一批老枪,虽说破旧了点儿,但已经修理过了,可以重新使用,希望你们不要嫌弃。”李学坤想起了仓库里那批枪,这一段时间,这批枪兵工厂已经修好了一大半儿,送给新四军打鬼子正好。

    “噢?有多少枝?”徐光明兴奋了起来。

    “呵呵,这就要看你能喝多少酒了。”李学坤一笑。

    “怎么讲?”徐光明问道。

    “一会儿,你喝一杯酒,我给你一百枝,你喝十杯酒,我给你一千枝,你能喝多少酒,我就给你多少枪!”

    “好,一言为定!”徐光明精神一振说道。

    “至于夏衣的事儿,我也正犯愁呢,这样吧,你给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我会将夏衣送到贵部。”

    “你有办法?”徐光明问道。

    “有个想法,不过现在却不能说,我自己的部队还没有换装呢。”李学坤呵呵一笑说道。

    两个人正聊着,牛刚走了进来。

    “司令,开饭了。”

    “走,我们边吃边聊。”李学坤一笑,拉着徐光明向着饭厅走去。

    司令部的饭厅虽说不大,但却很干净,菜只有四样儿,但却很实惠,一盆炖鸡,一盆肘子,一条糖醋鲤鱼,一大碗红烧肉。

    “我知道新四军辛苦,徐书记难得来一次,尽管放开了吃!”

    徐光明很是感动,这些东西,在新四军的根据地,真的很难吃到,当下徐光明说了一声:“多谢你的盛情款待了。”于是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徐光明吃了几口,端起了酒杯,口中说道:“咱们一言为定,我喝多少杯,你就给我多少条枪!”

    “嗯,徐书记尽管喝就是了,这可都是上好的女儿红。”李学坤一笑。

    徐光明点了点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徐光明眼睛不由一亮,这酒,怎么这么淡?

    “好酒,再来!”徐光明将酒水一口一口的喝了下去,转眼间,他已连着喝了二十杯,这杯虽小,但徐光明还是感觉有点头晕脑胀,不过他却咬着牙,再一次将酒干了过去。

    徐光明倒了下去,到最后,他自己都不知喝了多少杯酒,李学坤微微一笑,将自己的衣服披在了徐光明的身上,他静静的看着徐光明,多好的党,多好的人啊,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啊,有这样有血性有骨气的中国人在,中国就不会亡!

    李学坤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望着窗外的月色,不由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家,曾经的亲人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洋来客() 
徐光明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了,他伸了个懒腰,然后从床上坐了起来,这才想起,昨天自己喝了多少,到底弄了多少枝枪。

    想了半天,他也没想明白,不过,想来二三十杯还是有的吧。徐光明的目光向一旁看去,只见身旁的桌子上放着一封信,那信,正是李学坤写的。

    徐光明拿着信看了起来,李学坤在信上说,那酒,他是特意兑了水的,这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就是想让徐光明喝好,至于枪,李学坤早已给他准备好了三千枝,如果没有车,李学坤可以派马车给他拉回去。

    看完了信,徐光明内心之中充满了感动,哎,自己还是小看了李学坤,想不到李学坤有这么博大的胸襟,这个人,日后将是新四军永远的朋友。徐光明的内心很是感叹,拿着李学坤给他的字条去找刘向辉,很顺利的取到了枪,运往新四军的根据地。

    另一边,李学坤也没有呆着,他之所以让徐光明喝酒,是想尽地主之谊,如果不这样说的话,徐光明恐怕一滴酒都不会喝。

    徐光明走了,不过自己的事情却刚刚开始,答应徐光明的夏衣要从哪里弄呢?李学坤知道,这附近,有几个地方有夏衣,一是南京,难道自己要打进日军重兵设防的南京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除了南京,蚌埠也有大量日军的物资,不过蚌埠也驻有大量的日军,想强攻,以自己的实力也是痴心妄想,除了这两个地方,那就只有一个地方有夏衣了,那就是凤阳。

    凤阳,历来是安徽的军事重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自从日军占领凤阳以来,派了一个大队驻守凤阳,凤阳,成了日军物资的中转站,据可靠情报,凤阳的仓库中,存放了日军上万套夏装,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粮食与军火。

    如果打凤阳,那么蚌埠的日军一定会来援,所以,如何阻止日军的援兵就成了关键,凤阳,距离蚌埠太近了。

    这一仗打好了,夺下凤阳,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物资,打不好,自己的实力恐怕会受损,这一仗到底应该怎么打呢?李学坤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

    滁洲街头,车水马龙,虽说是战时,可是滁洲这一年多来还算太平,在李学坤的治理下,老百姓生活的很好,沦陷区的人纷纷涌入滁洲,这就造成了滁洲城的人口大爆炸,短短的时间内,滁洲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其它各县涌入的人口,足足有二十万百姓涌入了李学坤的治下,而这些人,也给李学坤带来的沉重的压力,包括粮食等物资开始短缺,这也是李学坤要开辟巢湖农场的原因所在。

    此时的滁洲街头,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拿着一个手提包走在大街上,看到城门口贴出的招工告示,这人很是高兴,眼眸之中精光闪烁,立即将告示撕了下来,拿到手里,来到了报名处

    李学坤正在想着如何打凤阳,这时,刘向辉兴冲冲的走了进来。

    “司令,有事找你。”

    “什么事?”李学坤问道。

    “司令,有一个自称海外留学归来的人,名叫陈浩然,来到了咱们滁洲,据说此人在海外学的是冶金专业,对咱们的炼钢厂很有帮助啊。”

    “有这样的人才?嗯,让他来见我。”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好,他就在外面,你等着,我这就叫他进来。”刘向辉走了出去,不一会儿,他带着一个西装革履,梳着分头,很是英挺的青年走了进来。

    “李司令,你好,我叫陈浩然,刚从英国剑桥毕业回至祖国,想为国家的建设与抗日出一点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