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闲王-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轻微颌首,表示知道了。

    王平安问道:“冬雪呢?”

    “她组织一些妇女正在做午饭。”

    “她还会烧菜?”王平安好奇的问道。

    “原先也是不会的,是小人从少爷那偷学的,然后教她的。”赵浩红着脸说道。

    王平安笑道:“呵呵,看来冬雪蛮有做菜天赋的,到了长安,少爷吧绝活都交给她,以后你和伯母就有口福了。”

    “能不能让老夫派个厨子过去,一起学?”杜如晦笑着问道。

    “孤也要。”

    “那老夫也不能落下了”

    李承乾和高首也来凑个热闹。

    王平安翻着白眼,道:“你们凑什么热闹,想学,以后让我厨子教你们厨子吧。”

    然后撇下他们,继续对赵浩说道:“明日一早我们就要出发前往汴州,不过路过洛州时,少爷我想将队伍分成两队,一队让你指挥。”

    “什么?小人指挥?小人不行的。”赵浩慌张的说道。

    王平安不悦的说道:“怎么不行了?我曾经怎么说的,你们以后都是要当将军的人,难道冬雪以后跟着你,就是跟着受苦的吗?你不打算让她过上好日子吗?还有你年迈的老母亲,你不打算让她想清福吗?”

    王平安知道冬雪和赵浩他母亲都是他的软肋,所以一提到她们,赵浩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他的眼神充满了坚韧,以后听他说道:“少爷说的极是,为了让冬雪和母亲过上好日子,小人一定会当上将军。”

    王平安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就是要有这样的气势。明日你就保持这样的气势,带领一队人去洛州,少爷我会给你安排六十个官员和一个营的特种兵,并将我的一封书信和圣旨教给你,你交给洛州刺史看就可,他会全力配合你赈灾的。”

    “是,小人明白了,那冬雪就拜托少爷照顾了。”赵浩说道。

    “放心,一切有本少爷,没人会欺负她?”王平安说道。

    “谢谢少爷。”

    “自家人不需要客气。你在洛州,一切要三思而后行,多为灾民考虑就不会有错。”王平安提醒道。

    “多谢少爷的提醒,小人明白了。”

    “你去忙吧,晚上让人将我们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少爷我先回去了。”王平安说道。

    ………………

    众人再次回到刺史府,这时候刺史府门口围满了人,非常拥堵,而且吵闹,他们几个想要挤进去都很难。

    王平安看到,他们都是书生打扮,而且有些人还拿着一本书,他们年纪大小不一,老得看起来也有五六十了,年轻的跟李承乾一样,王平安已经看出他们是什么身份,来此的目的了。

    于是他要求高首让自己坐在他的肩上,并对着那群书生喊道:“各位先生,如果是想要教灾民的孩子读书认字的,请安静下来。”

第272章 第二天(三)() 
听到王平安稚嫩的喊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他们好奇的打量着王平安几人,不久后又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王平安面色不悦,心道:“让你们安静,还要给老子发出声音来,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他在高首耳边轻声嘀咕了几句,只见高首拔出腰间佩刀,淡淡的说了一句:“让你们安静,没有听到吗,难道你们的耳朵知识摆设用的,这样不如砍了吧。”

    瞬间所有人都乖乖闭嘴了,世间一下子安静了,王平安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他吩咐刺史府的门卫,准备好一套桌椅,和文房四宝。

    很快刺史府门口就摆放好了桌椅和文房四宝,王平安暗道:“不愧是刺史府的人,办事效率就是高。”

    他坐下后,对着那帮先生说道:“你们教过书的,站在这边,没教过书的站在这边。”他边说边指着左右两边。

    古人还是非常诚实,他们非常诚恳的,将自己分了左右,左边书生,右边夫子。

    王平安道:“大家来此,应该都已经知道了自己来此的目的。不过有一点小子要提醒大家,虽然他们是灾民,但是你们不可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要把他们当做你们的学生,虽然他们可能只会学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你们也得要用心教。”

    “请放心,既然打算要教了,那不管他们只是学了一天还是学了一年,他们都是老夫的学生,老夫都会倾囊相授。”一个夫子说道。

    “冒昧地问一句,这位夫子贵姓?”

    “老夫姓吴。”

    “好,吴夫子,小子相信你的为人,如果你们愿意教那些灾民的孩子识文断字,请在这张纸上写上您的名号,以及书院院名。”王平安将毛笔递给他。

    吴夫子二话不说,拿起毛笔就在纸上写起来,不过是草字,王平安只认识一个吴字,其他都不认识,这让他的心不由得虚了起来。

    “吴敬国,好字,好字,练成一代书圣的字已经算是如火纯青了,老夫佩服。”杜如晦感叹道。

    王平安心中欣喜地暗道:“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杜伯伯我爱死你了。”口中却道:“杜伯伯好眼力,一眼就能看出这位吴夫子的字体。”

    那个吴夫子非常震惊的看着杜如晦,没想到还有一个懂自己的知音,他不由得激动的说道:“小人吴敬国见过大人,不知大人贵姓?”

    杜如晦笑道:“老夫杜如晦,字克明。”

    吴夫子惊道:“原来是蔡国公,杜大人,久仰大名,小人今日相见实乃三生有幸。”说着说着他对着杜如晦要跪了下去。

    好在杜如晦辅助了他,没有让他跪成功,不然他担心自己的声誉会有所影响,他说道:“王夫子,请别这样,接下来的日子里,那些灾民的孩子都靠你们来教导了。”

    “这是我辈份内之事,读了那么多书,不就是为了能将所学的知识发扬光大。”吴夫子说道。

    就这样杜如晦和吴夫子犹如知己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将身边的人当作空气。

    王平安也懒得理会,让那些夫子一个个都过来签字,一共五十个夫子,然后让每个夫子带九个书生帮自己,就这样十人一组的教导团成立了,一共是五十组,五十组教两万多个小孩子,那是很吃力的,相当于每组要教四百小孩。

    但是平摊下来每个人指教四十人,又可以在接受的范围内。

    王平安聘请了所有有教书经验的夫子,然后由夫子选十个书生,这样有一部本有理想,有抱负的书生被落选了,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世间上就是有那么多不公平存在,如果你是平民百姓,王平安会帮你一把,但是你是有钱的主,那么爱莫能助。

    人员安排好后,王平安又开始设计黑白和粉笔,至于小孩子练字,那是相当的简单,制造一根树枝就能写了,因为王平安没打算给他们发文房四宝,而是让他们以地为纸,以树枝为笔。

    这样是有好处的,一可以随时随地的写,二灾民家里的生活条件是供不起他们的孩子读书写字的,要知道现在一套笔墨纸砚最便宜也得要五百文,够普通人家省吃俭用一个月的。

    但是只要在地上铺上一层沙子,就可以利用树枝上在沙地上写字,写坏了可以随时擦掉重新再写,方便并且省资源。

    黑板更加容易制作,只要找到一块门板大小的木板,然后用黑漆将它涂黑后再利用三脚架的原理将它固定住,一块简直的黑斑产生了。

    粉笔直接用石灰石代替就行。

    王平安在黑板上试写了三字经三个字,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容易擦拭,他非常满意的量黑板介绍给了所有的夫子。

    第一次看到黑板的作用,让他们激动不已,有了黑板,学子们可以更加有效的看到夫子们认字,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可以了到位。

    杜如晦和太子等人也对黑板诸多赞赏。

    王平安吩咐蒲洲的司户衙门的司户大人,带领上百个衙役和五十组夫子到达城外。

    司户大人让上百个衙役去告知灾民们,官府安排夫子教他们的孩子识文断字。

    这可高兴坏了这些灾民,要说他们有什么愿望,除了吃饱穿暖,手头上有点余钱之外,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的孩子能识文断字,将来有个好前途。

    所以他们各个高兴的将自己的孩子带过来,将他们交给了司户衙门的衙役。

    很快城门外的一个空地处沾满了大大小小的小孩,最大的有十一二岁了,最小还穿着开裆裤,三岁左右。

    然后衙役们将夫子介绍给众小孩,然后一组一组的开始领走四百多小孩,然后找到一块空地开始讲课了,完全没有多余的噱头,全部极认真的教他们。

    不过这一切都和王平安没有关系,他完全是一个甩手掌柜,他提出方案,别人来执行。

第273章 第二天(四)() 
呆在刺史府的王平安,开始整理目前蒲洲的情况:一、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了有劳动能力的灾民,商户们聘请了二三万灾民,还有五六万人由朝廷出资,聘请他们疏通河道以及再挖一条新河河。二、聘请夫子……

    王平安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千字,终于将目前蒲洲的情况梳理清楚了,现在只要将这份蒲洲赈灾情况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交由李二过目,那蒲洲之行算是圆满结束。

    杜如晦一直站在王平安旁边看他写完,说道:“蒲洲的工作算是圆满成功,朝廷以最小的代价,救济了更多的人,这是老夫没想到的,就算是陛下,或者朝中各大臣,他们也是想破脑袋也小孩不到以工代赈。”

    “杜伯伯过奖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写成奏折,快马加鞭的送往长安,给陛下过目。”王平安问道。

    杜如晦回答道:“写一定是要写的,不过不能是老夫河你写,而是应该由太子和牛宏达写。”

    虽然杜如晦没有把话说透,但是王平安已经明白其中之意,我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算是李二看了,也会认为我们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是由王平安和牛宏达写,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太子李承乾写的奏折,朝中大佬看了,那肯定会将太子赞美的只因天上有,地下无的,李二看到后也会认为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

    牛宏达写的奏折,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实事求是写的,就算有所夸张,那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他是地方的官员,完全没有必要讨好他王平安的必要。

    王平安想通了这个关节,就让杜如晦拟草一份奏折,最后太子签上署名。

    至于牛宏达那份奏折,他只要将蒲洲的情况告诉牛宏达,他应该知道怎么做。

    到了晚上,牛宏达回到了刺史府。

    王平安等人迎了上去,对于他们来讲,牛宏达才是蒲洲的真正的主人,而他们只是过客而已,虽然他们有能力换掉这个主人,但是目前为止他还是这里的主人。

    夜幕降临,刺史府的大厅中,王平安独自一人正在查看汴州的资料,知道汴州下辖六个县:浚仪县,开封县,陈留县,雍丘县,封丘县,尉氏县。其中开封县遭水患最严重。

    此时大厅出现了一个犹如掉到河里,刚出来的人。

    “牛大人,您怎么变成这幅模样了。难道掉到河里去了。”王平安看到牛宏达脱掉了他的长袍,赤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