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嘉穗哧溜一声干了碗中酒,道:“此乃私相请受,与公义无关,如何吃不得?”

    有原则,不迂腐,非常好!方天定暗暗赞叹。

    又吃了两碗酒,方天定道:“你为前梁皇族出身,你的高祖凭自身能力,官拜侍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

    你身具才能,当尽早择明主而仕,以光耀门楣才是。”

    之所以招揽萧嘉穗,除了他自己才能出众外,该因其高祖萧憺治理荆楚多年,施惠百姓,深受官民爱戴。

    萧嘉穗承其荫泽,在荆楚同样有巨大的名望,等到击退宋军,明军开始扩张的时候,以萧嘉穗为主攻略、经营荆楚之地,定然事半功倍。

    事关全局,更是不能放过了。

    萧嘉穗听了,不由呆住了,盯盯地看着方天定。

    看了半晌,他问道:“将军如何知道在下出身?萧某自忖未曾对任何人说起。”

    方天定笑道:“非是自夸,天下英豪,吾大半了然于心。

    你这样的豪杰,我自然也是知道的。”

    此时,方天定一直放于桌下的左手放到了桌面上。

    萧嘉穗看了,问道:“可是明国太子当面?”

    “如假包换!”

    萧嘉穗看着左手,道:“尝闻明军初起时,太子唯恐军纪不立,断指警戒全军,今日看到,才知传言不虚。”

    接着,萧嘉穗又道:“贼性难改,杀一二普通兵卒并无太多作用,太子却自残治军,实乃前所未有之举动,效果也是斐然。”

    滕戣道:“即如此,你可愿投我国?”

    “心慕久矣,然而事关重大,不敢轻决,有三个问题请教太子。”萧嘉穗道。

    方天定点头,示意他问。

    萧嘉穗道:“敢问太子,明国军纪,皆如这地界?”

    “相差不远。”方天定举起左手,道:“我这手指,可不是白剁的。”

    众人都笑。

    笑毕,萧嘉穗又问道:“明国全取天下很有希望,未知太子可有方略。”

    方天定道:“击退赵宋后,全取南方,再图北方,同时走海路,牵制金辽,防止其攻破赵宋,坏我华夏子民。”

    萧嘉穗品味一番,击节赞叹,道:“太子高瞻远瞩,实为常人所不及。”

    此时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以南地区人口经济都比北方强,而且,海外贸易也由传统的北方高丽、东瀛转向了南边。

    全据南方,先占据软实力上的优势,再图谋北方,统一天下,完全可行。

    萧嘉穗又问道:“敢问太子,全取天下后,如何对待赵宋皇室。”

    方天定略一思忖,便明白了萧嘉穗的意思。

    军纪关乎军队战力和百姓支持,实为勇和仁,方略是为智,对待赵宋的方法,关乎德和传统。

    至夏起,中国便有灭国存祠的传统,以示对开国豪杰的尊敬。

    所以,方天定道:“花石纲根源,在于赵佶,所以他必须死。

    我朝会从赵宋皇室中择一良善者,封爵以承赵匡胤香火。”

    说完,方天定又道:“以上皆属实话,若有隐瞒,先生随时可去。”

    萧嘉穗跪下,拜了三拜,道:“小民萧嘉穗见过太子殿下。”

    大礼参拜,名分已定。

    方天定笑道:“先生请起,权为孤的行军参谋,准备迎战宋军。”

    萧嘉穗再拜,道:“固所愿,不敢请尔。”

    别看他现在答应的好欢快,一不小心就会拉清单。

    对他这样有原则的人来说,主择臣,臣亦择主。

    若是明军行事,符合萧嘉穗的道义要求,那自然是忠心不二,至死不渝。

    若是不符合仁义,残民害国,那他手中的剑,肯定会对准方天定。

    当然,方天定肯定不会让萧嘉穗失望就是。

    收了萧嘉穗,方天定心情大好。

    闻焕章、许贯中、萧嘉穗、邵俊,这方世界的四个在野大才,已得其二。

    方天定有个小小的愿望,那便是把四人收集齐全。

    毕竟,每一个华夏的人才,都是华夏气运的组成。

    正是因为无数豪杰的前赴后继,中国才能屡次在蛮夷入侵时,重新站起来,实现分久必合,不至于像西方变成一盘散沙。

    所以,若是有可能,方天定想把所有英才收集麾下,好去平推世界。

    ……

    兄弟们,新年快乐,祝大家告别狗一样苦逼的生活,过上猪一样快活的日子。

    虽然猪肥了免不了一刀,不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不求青史留名,只要过的对得起自己和家人,足矣!),对吧?

第186章 人心浮动(上)() 
烈日下,万余厢军在禁军指挥下,正在挥汗如雨地挖着河泥。

    自从明军劫营之后,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都是厢军承担。

    没办法,贪生怕死总要付出代价。

    叭~

    鞭子抽在身上,立刻就是一条血印,又被汗水浸泡,生疼。

    不论是被打的厢兵,还是旁边的厢兵,都不敢吭一声。

    数百条人命已经证明,禁军对厢兵绝不会有心慈手软,但凡动作慢了一点,或者禁军有什么不爽,鞭子立刻抽下来。

    不远处的树荫下,蔡庆、蔡福两兄弟靠坐在树根下,躲避着炎炎烈日。

    “直娘贼!”蔡庆抹了把汗,道:“热杀个人。”

    蔡福看了眼烈日下的厢兵,道:“宋公明恁地偏心,如何就要我俩来监工,其他人非不可以来。”

    蔡庆道:“也是无法,谁让我兄弟本事不如别人,只好干这辛苦事咯。”

    蔡福冷笑,道:“我等还要上阵,却要辛苦监工,其他不要上阵的,如何就在城内快活?说到底,还是宋公明瞧不起我兄弟。”

    蔡福原是北京大名府人,是大名府两院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因杀人手段高强,人呼“铁臂膊”。

    他上了梁山后,专管梁山杀人行刑的事情,排梁山泊好汉第九十四位。

    蔡庆是蔡福的弟弟,他生来爱带一枝花,人称“一枝花蔡庆”,在梁山坐了第九十五把交椅。

    他哥俩,杀人的手段的确高强,却只能在刑台上砍枷锁里的人头,战场上没什么用。

    所以,自从上山,两人基本没什么功劳。

    宋江此次之所以点两人出战,一方面是伤亡惨重,真的缺乏人手,另一方面,便是让两人监督厢兵劳作。

    当然,两人是既不想出战,也不想监工。

    不过军令一下,由不得你拒绝。

    再说,梁山中混,讲究的就是一个莽,绝对不能怂,所以,兄弟两只能把不满藏在心里,装作兴高采烈的样子领命而出。

    此时只有兄弟俩在,当然不用藏着掖着,有啥说啥。

    抱怨了一会,蔡福又道:“兄弟,你觉得此次能够顺利渡河?”

    “够呛!”蔡庆撇嘴道:“上次宋公明信誓旦旦地让众人伪装进城,还不是损兵折将,丢了许多兄弟。”

    说完,蔡庆又道:“哥哥,你说,若是再次战败,我等兄弟该何去何从?”

    蔡福沉思片刻,道:“兄弟可有想法?”

    蔡庆左右观望一番,道:“若是事情不妙,不如投效明军算逑。”

    “兄弟倒与我想做一块去了。”点了个赞,蔡福又冷笑道:“宋公明自诩忠义,却把兄弟们往火坑里推,端得没有义气。”

    “我兄弟总要一块的。”蔡庆又道:“可笑那玉麒麟,被宋公明害的破家破差点人亡,还傻乎乎地替人卖命。”

    蔡福点头,道:“若是宋军进展顺利,自然一切休提,若是又吃瘪,我等也不陪着一起去死,只得转投明军去了。”

    其实不怪两人不讲义气,作为狱卒,最不值钱的就是义气。

    想当初,李固出五十两金买卢俊义的命,两人嫌少,提价到五百两后成交。

    只是在收了钱,准备下手的时候,两人被戴宗恐吓了一番,又得了一千两黄金,才转而照顾卢俊义,未曾下手。

    其实这也是狱卒的惯用伎俩,吃了苦主再吃牢犯,两头通吃。

    这样的人,想要让他讲义气,实在比水底捞月。

    他等不认人情,只认金子银子,或者刀子。

    也就梁山这两样都有,才保得卢俊义姓名,但凡少一样,玉麒麟也就没了。

    蔡庆、蔡福商量前途时,解宝又取出了家书,仔细看了起来。

    不错,就是家书,顾大嫂托人递来的。

    这是方天定的攻心之计,光明正大,毫无掩饰,宋江却无计可施。

    因为事关三个兄弟性命,又是解宝的哥哥嫂嫂,宋江无法不让解宝看这信。

    甚至为了表示自己的义气,宋江都没问信里写了什么。

    也就解宝是个直性子,把信给宋江看了。

    其实里面内容不多,主要是告知解珍伤势已经无碍,只是要静养,孙新顾大嫂两口子也吃得好穿的好,另外便是嘱托解宝小心一些,莫要阵亡了,希望一家子能有再聚之时。

    想到隔着一道墙,兄弟不能相见,解宝好不惆怅。

    “兄弟,在没?”

    听到声音,解宝收拾心情,请了邹渊邹润进来。

    这两人,与解珍解宝有救命之恩的。

    解宝绰号双尾蝎,原是登州猎户,他与兄长解珍因猎虎被地主毛太公陷害入狱,通过乐和联系上了顾大嫂。

    顾大嫂当即就要劫狱,被孙新劝住了,去请了邹渊、邹润相助。

    邹渊,自小喜欢赌钱,闲汉出身,性气高强,不肯容人,有一身好武艺,江湖上人唤“出林龙”。

    邹润是邹渊的侄儿,为人慷慨忠良,有一身好武艺。

    他的身材长大,长相奇异,脑后生有一个肉瘤,有一天,和人争闹,一时性起,一头撞去,竟撞折了一棵松树,人称“独角龙”。

    两人年岁一般,性格合契,志趣相投,同在登云山落草为寇,聚众打劫。

    接到孙新邀请,两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下来,共同劫了登州大牢,救了解珍、解宝两人。

    因为孙新的关系,邹润叔侄和解宝关系也是亲厚,自从顾大嫂吃擒,两人常来走动,以安慰解宝。

    看到解宝犹未收回的书信,邹渊劝道:“兄弟莫要担心,好在三位无碍,迟早可以团聚。”

    解宝道:“两位兄长放心,此次过河,必擒得贼军大将,换我嫂嫂和兄弟出来。”

    邹润道:“若是一个,合我三人之力或有可能,三个实在困难。”

    解宝道:“不拘几个,能换一个是一个。”

    “不妥!”邹润道:“如果只得一个,换谁?”

    解宝立刻沉默。

    他是深知顾大嫂对自家兄弟关心的,肯定不会先走,顾大嫂不走,孙新如何能走?

    若是顾大嫂和孙新回营,怕是解珍立刻自杀,以求成全义气。

    所以,必须擒获三将,同时换的三人出来。

    但是太难了。

    交战至今,杀了两三个明将,却没拿到一个,实在是让人气馁。

    邹润恨恨道:“早知如此,不如就留在登云山,也好过今日两难的境地。”

    言下之意,还是怪宋江招安。

    “谁能想到今日?”邹渊转向解宝,道:“兄弟,孙新三人只是吃擒,你可别想不开。

    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