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今以后,没有赵宋神驹子,只有方明神行伯,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方天定扶起马灵,令人去除枷锁。

    相对于通信效率提高三五倍的收益,马灵诈降潜逃的风险,完全可以承担。

第190章 饿空汴京() 
“不好啦,米店又要涨价啦,大家快去买米啊!”

    “什么?米价又要涨了?”

    “该死的朝廷,只收税不干事,米价再涨上去,这东京城可没法住了。”

    “啰嗦甚么?快去买米啊!不多买些,喝西北风……”

    熙熙攘攘中,无数百姓涌向粮铺。

    几乎顷刻之间,每家粮铺之前,都排了三五千人。

    若非粮铺伙计努力维持,又有衙役现场弹压,粮铺非得被掀翻了不可。

    民以食为天,这粮价一日三变,趁着粮价还未涨时,谁不来买?

    金大坚看着价牌,叹道:“一斗一贯钱,直直翻了十倍,真是苦了百姓了。”

    萧让叹道:“谁说不是呢,也就我等还有些积蓄,勉强支持,城中百姓已经逃散许多了。”

    这两人是原是旧识,又同在梁山,关系十分亲厚。

    金大坚绰号“玉臂匠”,善刻碑文、印章,亦会枪棒厮打。

    萧让绰号圣手书生,善于模仿各家字体。

    他俩原住在济州,宋江因“反诗”被捉,关在江州时,吴用献计,使戴宗把两人请上梁山,以制作假信救出宋江。

    虽然计策失败,但两人一身本事也有大用,便留在了梁山,一个专管造兵符印信,一个负责行文走檄调兵遣将。

    两人都是有家眷的,也需要买米过日,便相约来买米。

    以现在的粮价,两人的俸禄已经不敷使用,全凭以前的积蓄支撑。

    看到队伍迟迟不动,金大坚骂道:“自从大军征剿江南,这粮价一日高过一日,也不知何日是头。”

    萧让道:“兄弟们此去月余,伤亡惨重却寸步难进,此事只瞒着官家罢了,谁人不知。

    我在蔡京府中听得明白,童贯又带了十万禁军南下。”

    “如此,江南难平了。”金大坚叹道。

    萧让压低声音道:“明贼端得厉害,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哩。”

    犹豫片刻,金大坚道:“兄弟,再这样下去,我等积蓄也不够使用,须得另谋出路。”

    萧让秒懂,左右看了看,道:“若要离京,须得乐和、皇甫端两位兄弟作伴才好上路。”

    金大坚附耳道:“益州富足,又无战事侵扰,我等去了,本事自可安家,未知兄弟意下如何。”

    萧让笑道:“正有此意。”

    “凭什么不卖了?”

    “奸商,想要饿死我等?”

    金大坚抬头一看,粮铺正在关门,百姓们拥挤上前,在与店家争论。

    “这日子没办法过了,大家伙儿冲进去抢啊。”

    “抢啊!”

    一声呐喊,百姓纷纷上前,瞬间挤破了粮铺大门。

    不一刻,粮食被抢了个精光。

    人太多,速度太快,不论是店家还是衙役,都没能阻止。

    其实不敢阻止,衙役们又不敢出刀出枪,就怕激起民变。

    城中已经民怨沸腾,抢粮已经上演了许多次,根本无法阻止。

    好在粮铺中粮食不多,各家东主损失不会太多。

    “自贼人截断运河,南方粮食不能北上,京城粮食全靠益州路支撑,然而路途难行,损耗巨大,粮价一日高过一日。

    今日,已经斗米一贯钱。

    近日,益州多降暴雨,路途被山洪阻隔,益州路粮食不能运出,城中将有饥馑之忧。

    其后,粮价必然再涨。

    臣泣血磕拜,请陛下降旨,打击囤积居奇,抑制粮价。”

    户部员外郎赵鼎把头磕的砰砰响,带动一片大臣跪下请愿。

    赵佶站起来,道:“即如此,户部何不开常平仓以济民用?”

    赵鼎道:“连连征战,消耗巨大,如今四路大军南下,为供应军前,常平仓早已空了。”

    常平仓是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只是皇权第一,江南明贼造反,为了保住皇位,赵佶派出去了五十万大军,府库根本不够支撑。

    所以,只能从常平仓抽取粮食,不止东京城,便是各地的粮食,都被搬完了。

    至于这其中有多少被贪了,那真的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不,老天爷也不知道,因为大火太多,很是烧了不少仓库。

    听到常平仓空了,赵佶急了,看向蔡京。问道:“蔡卿,可有良策应对?”

    蔡京有个屁的办法,只得磕头道:“臣无能,只得去职谢罪。”

    去职好啊!

    去职了,才能全家跑路。

    反正在粮价大涨的风潮中,蔡家已经捞了不少,完全可以离开东京这个是非之地。

    不止蔡京,许多官员都有同样的心思。

    大军南下月余,消耗了海量钱粮,却没打下来一个城池,稍有见识的都能看到,赵宋方明的斗法,绝非短时可停。

    所以,这个时候最好在外地待着,以方便做出选择。

    蔡京便是想去安全之地,观望风向外确定行止。

    赵佶可不会同意自己的宰相离开。

    商量一阵,即调不出粮食,也压不下去粮价,都是一筹莫展。

    其实不是粮价压不下去,而是众人不愿意下令。

    都是自家开的粮铺,如何能断了这桩滚滚财源?

    “陛下。”赵鼎再拜,道:“汴京居,大不易,臣恳请陛下放松路引管束,允许小民离京往他乡讨生活。

    待到运河恢复,粮价回落,小民自然回归。”

    不愧是后来被称为南宋四名臣的,赵鼎又提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粮价突破天际,一是因为南方粮食难来,二是因为奸商囤积居奇,三嘛便是因为东京城内人口太多了。

    赵宋首都,作为世界第一繁华的都市,人口已经超过了百万。

    这么多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如山似海,不计其数。

    吃不饱的人,随时都可能爆炸,把汴京炸成一片废墟,与其如此,不如放走。

    人少了,粮价自然回落。

    所以,这个办法立刻通过。

    不一刻,这个计策传到了闻风司密探手里。

    新任头领兵辰闻讯大喜,立刻让人向应天汇报此间消息。

    粮价飞涨,不乏闻风司的推动。

    其中的原因,便是通过生活压力,让城中百姓自发离开汴梁。

    等明军打过来围城的时候,城中百姓想走倒是可以走,只是损失会非常大。

    此时自己走,既可以考虑清楚去哪,也可以从容收拾家财,不会给以后安置工作增加太多麻烦。

    至于能饿走多少人,就看粮价飞到多高。

    目前斗米一贯,起码撵走一半人。

    效果远超预期。

第191章 饼从天上来() 
“一!”

    “杀!”

    “二!”

    “杀!”

    两万余人的呼喝连绵不绝,直能冲破天际。

    方天定站在烈日下,亲自监督大军操练。

    没办法,集中到涟水的军队,实在是不够精锐,必须好好操练。

    虽然没几天就要开战,可是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多练练,总要有些作用的。

    “军医,有人晕倒!”

    一声惊呼,校场出现了一丝骚动。

    方天定大喝道:“军医急救,余者继续操练。”

    全军立刻恢复平静,继续操练起来。

    太子如此珍贵,尚且能够陪着大家晒太阳,普通小兵又如何舍不得汗水?

    看到太阳不断升高,方天定喝令道:“传令下去,任何兵卒可以随时喝水。”

    涟水防御使夏侯成立刻去传达命令。

    按照原轨迹的话,夏侯成奉令领军五千去增援乌龙岭。

    后梁山军绕过乌龙岭去打睦州,夏侯成又随邓元觉领五千人马一起去救援,路上撞上梁山大军。

    邓元觉被花荣一箭射中落马后被宋军杀死,夏侯成逃往睦州。

    梁山军攻打睦州时,夏侯成与包道乙、郑彪一起迎战,再次被梁山军击败。

    他在后军中遇上鲁智深,斗了数合败走,望山林中奔走。又被鲁智深追赶拿下。

    虽然是一个小角色,其实本事不弱,不然也不会被任命为涟水防御使了。

    三万大军聚集涟水,已经是淮河南岸最大的一股军马,夏侯成驻守这里,地位自然不会太低。

    不一刻,夏侯成打马而回,道:“太子,军中糖已经不足,是否取消盐糖水,只供应淡盐水。”

    方天定道:“即刻起,糖只供应病员,至后方物资送来为止。”

    好不容易挨到午时,方天定下令鸣金收兵回营。

    不要说勤学苦练的士兵,就是只站在太阳下的方天定,内衣也湿透了。

    回到临时指挥部,刚喝了一杯水,萧嘉穗喜气洋洋地走进来,道:“太子殿下,今日我在城中偶遇一个贤才,特来举荐。”

    方天定道:“姓甚名谁,何故来投?”

    萧嘉穗道:“此人姓柯名引,文武兼资,智勇足备,善识天文地理,能辨六甲风云,贯通天地气色,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通达,望天子气而来,现在门外,等候太子召见考核。“

    噗嗤~咳咳咳~

    方天定喷出一口茶水,连连咳嗽。

    萧嘉穗连问缘故。

    方天定强忍笑意,也不解释,道:“如此贤才,不可不用,且请来相见。”

    萧嘉穗并未多想,美滋滋地去请人了。

    柯,柴也,引,是为进。

    柴进这化名,起的也太没有水平了。

    最重要的是,和前世一模一样,方天定一下子就知道是谁。

    讲真,宋江被打的落花流水,方天定以为柴进不会再来的,结果,还是化名柯引来了。

    真是人在家中坐,饼从天上来。

    不得不说,历史还是有惯性的。

    如此热腾腾、香喷喷的大肉包子砸过来,太子殿下怎么不开口吞下。

    不一刻,萧嘉穗引着两人来了。

    一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四十来岁年纪,果有龙子龙孙气度,定是柴进无疑。

    后面一人,却生的贼眉鼠眼,颇为猥琐。

    虽然不认识,方天定却可以肯定,这一定不是燕青。

    眼睛一转,方天定主动迎上,拉住柴进道:“贤士北来,孤不胜欢喜,且请上座奉茶。”

    柴进拜道:“某姓柯名引,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会阴阳,识得六甲风云,辨别三光气色,九流三教,无所不通,因遥望江南有天子气,一主一仆,投上国而来,别无他故。

    方天定扶起柴进,请坐后吃了一盏茶,问道:“贤士所言,望天子气而来,在于何处?“

    柴进道:“臣柯引贱居中原,父母双亡,只身学业,传先贤之秘诀,授祖师之玄文。

    近日夜观干象,见帝星明朗,正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