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老种相公,乃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说的那个。

    刘子翼继续道:“因为汴梁空虚,洪州大军抽调不少,种师道麾下有军五万余。

    赵宋又以种师中荆湖南路置制使,全权处置荆湖南路军事,已与我国对抗,其麾下,有军四万人。”

    种师中是种师道兄弟,也是有本事的,鲁智深当时就在他麾下效力。

    方天定道:“种家人才辈出,不可小觑,派人试探其意志,若可能,招降之。”

    沉吟片刻,方天定又道:“西北边将,素与国家有功,且知西夏虚实,可为平夏先锋,朕当重用之。”

    “是!”刘子翼应下,又道:“赵宋以姚古为荆湖北路置制使,领兵三万人。

    折彦质为京西北路置制使,领兵四万人,以拱卫京畿路。

    此二人,皆有家将随行,预备填御地方。”

    这又是两个厉害的。

    姚古以战功升任熙河经略使,在已不可能发生的靖康之耻中,姚古率兵大败金兵,收复隆德府。

    这人才能是有的,品德却不好说。

    他与种师中约攻太原,却逾期不至,致使种师中兵败身死。

    其中缘由,显然不是敌军的阻碍,很可能是借机排除竞争对手。

    折彦质,乃是当代折家军扛把子,实在是文武兼备。

    从唐代初年到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能够屹立不倒,世受重用,凭得就是军功,打仗是祖传的手艺,不必多说。

    将门出身,折彦质却能考中进士,确是异数。

    当然,折彦质还未证明自己能打。

    方天定也不好把他未曾发生的战事说出来,只得嘱托前线多加小心。

    “赵宋又加张叔夜为河北东路置制使,既为抵御我军,亦为监督宋江部。

    因赵宋多调北方边军,因此其麾下军兵近十万。”

    张叔夜也是个厉害的角色。

    想当年,梁山一百单八将横行山东,毫无顾忌,却不敢入济州,为何?

    皆因张叔夜太过能打,宋江不敢去。

    用他做置制使,倒是人尽其才。

    看刘子翼已经汇报完毕,方天定道:“京畿路、两广,何故无人?”

    刘子翼道:“京畿路事关重大,赵宋犹疑未定,两广路,貌似已经被放弃!”

    方天定微微颌首,表示明白。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合称岭南之地。

    天气湿热,瘴气密布,疫病横生。

    在赵宋眼中,这里就是荒芜的不毛之地,一贯作为流放之地对待。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被贬惠州,秦少游被贬雷州。

    因此,赵宋不想留着这两地过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海路不通,想要从陆路转运两地税赋,怕是不够路途消耗的。

    杜进臣补充道:“陛下,以上所言军兵数目,皆是调拨之精锐,当地征集军兵数目,犹未可知。”

    刘子翼道:“臣已广派耳目探查,定不误了大军行动。”

    方天定道:“乡野之间多豪杰,若其为赵宋所用,怕是会有妨碍,闻风司多加留意。”

    刘子翼应下。

    讲真,赵佶也算是振作了起来,所用皆有大才,怕是要给明军造成不小的阻碍。

    不过,明军大势已成,局部失败,并不会影响全国。

    说到底,战争还是拼的国力。

    占据精华之地,有海外贸易的利润支撑,还比赵宋得人心,如何不能得天下?

    而且,明国大将也不少,也不见得怕了这些人。

第320章 偷懒神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天下广大,黎民万万,皆系于朕之一肩,诚惶诚恐,夙夜难寐,唯恐因一人之失而害万民。

    为天下计,须得查政略之漏,补方针之缺,故此选贤达长者,建辅政内阁,辅佐朕施政天下。

    今有长者刘民生,文名卓著,德茂内外,贤于天下,官民信服,朕亦信重。

    特进刘民生为太子太保,内阁大学士,拜为内阁七辅政之首,以辅佐朕理政天下。

    诏书到时,望卿莫以年高为借口,行清闲之举,推脱不受。

    故兹诏敕,想宜悉知。

    钦此!”

    “臣谨奉诏。”刘民生躬身接过圣旨。

    一头雾水。

    内阁辅政是什么鬼?

    他因为避嫌,而且也不愿意屈居儿子之下,因此当了两天官就撂挑子不干了。

    本来字典编撰完成,在家教几个学生,当个野鹤赏玩闲云,实在快意。

    近日,天降大雪,他午睡的正香,结果,传诏天使忽至,宣读了这份诏书。

    若非他看方天定很顺眼,怕是要把圣旨砸在使者脸上。

    不过,事情总要问清楚的。

    刘民生问道:“内阁辅政,有何职责?”

    使者道:“太公,这个我确实不知道,不仅你一个,胡安国老先生,蒲文英老先生都有旨意下达。”

    刘民生抹了抹胡须,道:“即如此,且去吧,待我亲自进宫去问。”

    这话说的,进皇宫就像进自家厨房一样。

    其实也差不多。

    以刘民生的名望,见方天定无有不应。

    事实上,方天定早就下旨,刘民生三人觐见,免传直进。

    也就是说,他可以驾车直入宫门,禁卫不得阻拦,直到方天定面前下车。

    下车嘛,心情好拱拱手,心情不好板着脸直接开喷,方天定还必须惯着哄着。

    德高望重,就是可以这么任性。

    且说刘民生上了马车,迤迤然向着皇宫而去。

    皇宫内,方天定一手搀着梁红玉,一手拉着洛樱,在花园内漫步着。

    走了一阵,梁红玉道:“陛下,今日非休沐之日,你闲置政务陪同妾身等踏雪赏梅,怕是不妥。”

    洛樱撇嘴道:“陛下每日忙于政务,难得有暇陪我等,何必提那些事。

    再则,陛下要设立辅政内阁,不就是为了减轻政务繁杂之苦么。”

    梁红玉沉默片刻,道:“陛下,可与妾身说说辅政内阁么?”

    方天定道:“辅政内阁,乃是为了辅佐皇帝施政而设立,其职责,部分替代皇帝的批准权。

    譬如朕御驾亲征时,除官员任命,内阁尽可办理。

    后世子孙幼主登基,内阁可替代顾命大臣,若有皇帝怠政懒政,亦有内阁替代处理政务,确保国家不乱。”

    “陛下烛照万里,不得不服啊。”

    感叹中,刘民生、胡安国、蒲文英三人联袂而来。

    刘民生道:“如此内阁,有无皇帝又有甚么关系呢。”

    方天定笑道:“内阁大学士之产生,须得皇帝下旨拜请递进,如何能没有关系?

    再则,内阁并无任命之权,各司臣官都走皇帝任命,内阁只能听从。”

    胡安国道:“听陛下之意,内阁与执宰怕有冲突,且不可调和。”

    方天定笑道:“不止执宰,还有枢密,执宰、枢密使决策,内阁批准,如何没有冲突?

    再则,自古以来,帝权相权便冲突不断,何曾平和过?”

    皇帝暗弱,权相独断专行,皇帝强势,宰相木刻图章,少有和谐。

    内阁设置,权相一斗七,看他有多能!皇帝若强,那便让他强去吧。

    真要像崇祯那样勤政把天下搞没了,那也是该他倒霉,实在无话可说。

    万一有宅男子孙,就是不上朝,还有内阁过度,可保国政不乱。

    最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方天定想偷懒。

    而内阁,无疑是皇帝偷懒的神器,不可不用。

    蒲文英问道:“未知除我三人外,首届内阁还有何人。”

    方天定道:“还有陈瓘、陈师锡、苏迟、宗泽,共计七人,当事情争执难下,正好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解决。”

    少数服从多数,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大多数人同意,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胡安国道:“前三人皆有耳闻,宗泽是何人?”

    方天定令人取来四人履历,给三人看。

    陈瓘,现年六十四岁,字莹中,号了斋。

    元丰二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

    誉满天下,人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

    与陈师锡被称“二陈”,同斥蔡京、蔡卞、章敦、安敦等奸臣,虽为之忌恨,然其人品无不为之折服。

    四十二年间,调任二十三次,经八省历十九州县,贬置通州期间明军打来,不愿出仕而回乡沙县,即李纲坚守的沙县。

    陈师锡,字伯修,建阳人,宋神宗熙宁六年癸丑科佘中榜进士第三人。

    这家伙性格和经历与陈瓘相似,久历州县,最终被削职为民,家乡为明军占领。

    苏迟是个文二代,也是个没节操的。

    苏轼是他大伯,苏辙是他老子,可知他家世之牛逼。

    政和二年,官登封县丞,后迁为尚书右司员外郎。

    在听说宿迁大败后,苏迟果断走人。

    走也没往别处去,自来堂弟苏迨宜兴故居安住。

    其意,大约也是学姜太公钓鱼。

    方天定之所以用他,乃是苏轼苏辙的名望,做个牌坊,二是这人也有些能力,能将就着用,三是因为他没节操。

    别看蒲文英一天到晚神神叨叨的,刘民生、胡安国一副老学究模样,但是活久见,这三人精明的很,不好伺候。

    陈瓘、陈师锡这对兄弟就不说了,怼天怼地怼空气,喷遍天下无敌手。

    宗泽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宗泽,婺州人,字汝霖,博学广识。

    这家伙殿试时就开喷,吓坏了主考官,只得末科。

    元祐八年,被派往大名府馆陶县任县尉兼摄县令职事,后先后任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等四县知县,政和五升任登州通判,宣和元年,年届六十的宗泽乞请告老还乡,获准。

    纵观宗泽从政二十多年,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著,“所至称治”,百姓无不信赖和爱戴。

    为了请动宗泽,方天定特意派出叶贵去,就怕对方不允许。

    内阁都是能喷的,不弄来一个出气包,怕是皇帝宰相枢密使都要得脑溢血。

    这个人,非苏迟莫属。

    看了方天定的安排,刘民生叹道:“如此英才,赵宋不能用,我朝用之,何愁天下不定。”

    胡安国道:“正因如此,我朝才如此兴盛啊。”

    蒲文英问道:“陛下,我等任期几何,接任者何人?”

    方天定道:“任期八年,接任者乃致仕太宰、少宰、六部尚书、枢密使、大理寺卿。

    民间贤达、内外文武官员之优异者,亦可拜请。”

    胡安国道:“陛下,内阁中无皇族,不妥,臣愿让位于方垕。”

    方天定闻言,立刻陷入了沉思。

    宰相在,内阁不能一手遮天,增加皇族成员确有必要。

    只是让胡安国退出,方天定不太舍得。

    刘民生道:“犬子为宰相,主张国事,我若再入内阁,恐为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