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真人一路向西,契丹人又该去哪?

    正是接到相关情报,天祚帝才急不可耐地赶了过来。

    让周林去和对面细谈,方天定转移话题道:“前日,朕接到西方战报,西夏人侵入我国疆土……”

    “明帝放心!”耶律延禧叫道:“朕定下旨训斥,令其退兵国内。”

    方天定摆手,道:“来了,就别走了,朕将领兵亲征,全取河套作为惩罚。”

    “那金国……”

    方天定打断道。“待条件谈妥,再行出兵不迟!”

    于是,两帝喝酒。

    具体条件不可能皇帝亲自谈的,只要定下基调,自有手下办的妥当。

    直到傍晚,周林回转,把文书呈上。

    比计划的要好,辽国愿意归还幽燕,每年进贡战马八千匹,辽主奉明主为兄。

    两帝各自于文书用印,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签订。

    明国兵不血刃收回幽燕之地,又有战马进账,当然欢喜。

    辽帝觉得自己也不亏,

    金国虽然停止西进,却把幽燕之地当成了菜园子,隔三差五来收割,地方早失去控制了。

    等明国出兵,与金国两败俱伤时,辽国正好重新收回开发。

    方天定并不在乎辽国什么想法,左右一份协议罢了,随时可以找借口撕毁。

第412章 宋夏勾结() 
夏辽边境处,有宋土如同一根楔子钉在里面,这便是丰、麟、府三州。

    从党项人立国起,宋夏双方便围绕这片地区,进行了长期的争夺。

    确实文武并用,无所不用其极。

    因此,这片土地上伏尸无数,血流成河。

    麟州银城,原知县衙门外,团团围了无数夏兵。

    其中一部三千夏兵,人马皆包裹在铁甲里,看着十分雄壮。

    此乃西夏第一强兵铁鹞子,倾其全国之力打造的重甲骑兵。

    另一部,从旗号上看,乃是擒生军。

    李元昊称帝建国,拣选军中骁勇善战之士十万人组成,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战时生擒敌军为奴隶,故名擒生军。

    铁鹞子与擒生军既出,西夏侵吞三州之地的意愿,不言而喻。

    大堂主座上,一人笑道:“今日,终于拿下此处土地,全据黄河天险也!”

    堂内众人齐齐跪下,道:“恭喜陛下,全据河套地区,实现国朝百年夙愿。”

    主座上之人,乃是西夏国主李乾顺。

    天安礼定元年(1086)七月,李乾顺即帝位,时年仅3岁,成为西夏第四个皇帝。

    国主幼小,自有太后和国舅父辅政,只是外戚势大,不免大权旁落。

    永安二年(1099年),辽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经不得人心,不能给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李乾顺亲政,时年16岁。

    至今,他在位接近四十年。

    说实话,他干的还不错。

    外息兵戈,内养民力,整顿吏治,使西夏的国力略有恢复。

    此次,夏帝御驾亲征,在明军到达之前,抢占了三州并晋宁军一部分,全据了黄河以西地区。

    如此,河套地区尽为西夏所有。

    不劳而获的感觉,美滋滋!

    那边,有宋臣起身道:“按照约定,我国以交出黄河以西地区,还请国主即刻发兵,攻打明贼。”

    说话的人,不是秦桧还能有谁。

    李乾顺道:“贵使稍安勿躁,我国将士连日进兵,十分辛苦,总得养精蓄锐,才好与明国接战。”

    秦桧道:“河东之地富饶,远胜河西,国主取之,与西夏大有裨益,只恐明贼站稳脚跟,国主再无机会也。”

    李乾顺道:“贵使放心,明贼虽强,却也不堪一击。”

    他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表现的毫不在意,好似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其实心里慌的一匹。

    两万人,一半骑兵,以有备击无备,以有型攻无型,尚且付出了五百人的代价,才击杀了一千明军。

    而且,渡河明军三千,有两千在后续接应下退回。

    想到那铺天盖地的弩箭飞射,李乾顺心惊胆战。

    所以,他已经暗自决定见好就收,只要明军不打过来,西夏绝不主动启衅。

    秦桧却不能让西夏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只道:“三州之地,乃是我国故土。

    明国自诩正统,定不会看着国主占据,若不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待其大部兵来,怕是要失而复得。”

    赵宋把三州之地交出去,一方面是为了收缩兵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挑动明夏争端,争取喘息之机。

    这是阳谋,明夏必然中计。

    对党项人来说,河西之地乃是白得,几乎没费一点力气。

    吞进口中的肥肉,如何舍得吐出去?

    对明国来说,他们以华夏正统自居,口号就是要解民于倒悬,能眼睁睁地看着党项人入主中国土地?

    可以倒是可以,不过那样一来,长期坚持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教育,怕是要直接崩塌。

    思想崩塌,军心自然混乱,也就不要说什么战斗力了。

    所以,明夏动武,已成必然。

    但是,李乾顺心虚啊。

    从他记事起,西夏对宋朝动武,一直是一败再败,少有胜利。

    梁氏母党为了巩固权势,不断对赵宋用兵,十三年间多达五十余次,战果却寥寥无几。

    可能,五十万大军攻陷金明砦,就是梁氏的最大战果了。

    待李乾顺亲政,恰逢赵佶重用蔡京等人,蔡京童贯为了邀功,不断进击西夏,把党项人按着摩擦。

    直到宋将刘法受逼迫孤军深入被围歼,方才消停下来。

    所以,党项人内心对赵宋还是颇为惊惧的。

    现如今,方明把赵宋按着摩擦,李乾顺不认为明军比宋军好对付。

    不过,财帛动人心,李乾顺不可能让出河西的。

    沉吟片刻,李乾顺说道:“辽帝已经传来令旨,号令我国即刻退出三州之地,免得与明国争端。

    朕停留在此,已经违抗旨意,实在不好主动进兵。

    当然,若明军渡河来攻,我等也绝不手软。”

    秦桧惊道:“辽主如何会下此等令旨?”

    李乾顺道:“传旨使者言,辽国与明国已经结成同盟,意欲会攻金国。

    贵使当知,金国凶猛,辽国不能抵挡,上京失陷,辽主当然想要收回,而实现这愿望,必然借助明军之力。

    未免明军借故拖延,便让我国收兵,让出三州。”

    秦桧惊骇。

    这条情报相当重要。

    明国与金国动武,力量分散,当然值得高兴。

    然而与辽国结盟,却又解放了明国更多的力量,亦是值得忧虑的事。

    看秦桧眼巴巴的模样,李乾顺道:“贵使放心,我国绝不把寸毫土地拱手让人。”

    秦桧心事重重,却只能相信李乾顺,又寒暄了一阵,提出告辞。

    他出来也有二十余天了,再不回去,怕是地位要被张邦昌给取代了。

    李乾顺也不挽留,着人送秦桧等人离开。

    宋使离开,李乾顺问道:“明军动向如何?”

    西夏枢密使曹价道:“禀陛下,明军不断增兵合河津,亦在聚集、打制船只,渡河意图明显。”

    李乾顺又问道:“可知明军人数几何?领兵者何人?”

    曹价道:“因大河阻隔,未知确实数量,从旗号可知,明帝方天定亲至。”

    思忖片刻,李乾顺道:“调拨一万人马至静羌寨,严防明军渡河。

    再令李至忠,严守丰州,另,从李良辅处调拨两万军来此。”

    曹价应下,着人传令。

    李乾顺此来,兵分四路,齐头并进。

    丰州统帅李至忠,领兵两万,府州统帅李良辅,领兵四万,李乾顺中军,人马四万,另有一万五千偏师出晋宁军。

    合计十一万五千余人,算上动员的民夫,合称三十万。

    以西夏如今的国力来说,也算是倾尽全力了。

    不过,能不能赚,就看能不能守住这一波。

第413章 吴氏兄弟() 
轰隆隆~

    闪电忽至,暴雨倾盆。

    看着河面水位暴增,方天定不免忧心忡忡。

    他所在,乃是合河津关墙之上。

    合河,黄河、岢岚水会合处。

    合河津所在,乃是山峰缺口,河面宽阔却平静,河岸也是宽敞平坦,十分优良的渡口。

    出了此处,大河两岸夹山,多是笔直峭壁,野猿难攀,且多数河段水流湍急,船只不宜通行。

    依托两岸山岭,合河津的形势立刻险要起来。

    此时水位暴涨,方天定当然要担心。

    张宪道:“陛下放心,吾等已经请示乡老,哪怕水位暴涨,亦可渡河。”

    方天定问道:“大雨倾盆,河岸淤塞,军兵行动迟缓,定为党项人所趁。

    若是等待天晴,晒干了河岸,又恐耽误战机。”

    领军七万到此后,他立刻以展天神为主将,杨再兴、牛皋为副将,领精锐三千,从隐秘处渡河,走山路往神木寨去,预备截断西夏人的南北通道。

    更准确地说,是准备打西夏军一个埋伏。

    方天定很有信心,能打的李乾顺生活不能自理。

    到时候,丰州、府州两处的西夏军当然要来支援。

    这就是机会。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大雨一下,不但大军渡河不便,展天神所部恐怕也将失期。

    “罢了!”方天定叹了口气,道:“大不了一路平推过去就好了。”

    此时,被方天定惦念着的展天神,正冒着大雨穿山越岭。

    他的身后,三千余军兵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每个人身上都湿透了,却毫不在意。

    此等情况,也没地方避雨,只能咬牙坚持。

    突然,牛皋折返回来,道:“统制,前方有厮杀。”

    “厮杀?”展天神好奇问道。

    一路行来,屠杀见的不少,厮杀一个没有。

    党项人来此,当然想赚个盆满钵满。

    于是乎,烧杀抢掠开始了。

    展天神等人走了百余里,途径三个村庄,尽数被屠灭。

    真可谓鸡犬不留,片瓦无存。

    党项人不但劫掠钱财粮食,连人口也不放过。

    掠夺的粮食充公,钱财归自己,人口充作奴隶,亦是价值不菲。

    所以西夏兵都是干劲满满,连偏远山林里的村寨也不放过。

    普通百姓,哪怕有几分勇力,如何能是有组织有规模的军队对手?

    因此,屠村灭寨多有发生。

    牛皋道:“三百余党项人,正在围攻一村落,看村落防守,颇有章法,西夏人不能进。”

    牛皋家就在山林里,走惯了山路,因此为前锋。

    听了他的汇报,展天神沉吟片刻,道:“可有把握全部留下党项人?”

    牛皋道:“若是村寨守军配合,全歼不难。”

    既然敢反抗,肯定可以合作。

    再则,明军也需要向导引路,说不得这个村寨里就有。

    计较已定,展天神道:“传令全军准备,围歼这部西夏军。”

    立刻,三千余军兵加速向前。

    到了前面,看清了形势,展天神知道妥了。

    这是一处八字形山坳,村寨位于半山腰,正卡着去路,西夏人堵在村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