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朱武急急奔来,道:“根据俘虏交代,城中主持防守的,乃是徐秉哲。”

    “此乃何方神圣,居然能把普通乡兵,调教的如此悍勇?”方天定问道。

    实在诡异!

    按理说,这些乡兵绝不可能有如此强烈的战斗意志的。

    盖因奋勇作战,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的军队,绝对无法死战到底。

    实际上,伤亡一成而不乱,伤亡三成不崩溃,已经可以称之为精锐。

    朱武道:“徐秉哲,江西鄱阳人,赵宋重和元年登戊戌科进士,初任义乌知县,任上筑堤以通往来,又即柳洲造塔建寺,受百姓好评。

    因我军突起,徐秉哲北逃回开封,后因宋庭官员大量外逃,其假资政殿学士,充徽猷阁直学士。

    赵构监军时,徐秉哲随行为军中书记,并无太多实权。

    然,赵构夜逃时,徐秉哲召集众将,假言投降,辨明各人心意后,突起伏兵,诛杀主降者,借机收拢了兵权。”

    方天定皱眉道:“虽如此,他也鼓动不了军心至此。”

    履历不错,能力也有,但是以徐秉哲的本事,肯定不可能几天内把宋兵改造成狂战士。

    除非有特殊手段。

    朱武道:“根据俘虏交代,他等出战之前,都喝了一碗酒。”

    酒……

    里面肯定是加药了,方天定想到。

    “里面加了东西。”朱武道:“据俘虏反应,喝了酒后只觉得十分亢奋,心中有一股气,非得厮杀才能发泄,同时却能保证神智清醒,端的神奇异常。”

    “调查到底是什么东西。”方天定吩咐道。

    这东西若是被敌军大规模应用,恐怕有无穷祸端,必须把药方掌控在手里。

    于是,大批军医被抽调,用来研究残留的酒液。

    此时,府衙大火已经熄灭,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基本被烧成了白地。

    废墟中,偶尔可见焦黑的尸体。

    方天定道:“虽然不知他如何刚烈,毕竟是忠义之士,且收拾了残骸,于宋兵一同埋葬。”

    “是!”诸将应下。

    若是方天定知道这徐秉哲是什么人,怕是不会这么好说话。

    原历史中,靖康元年末,徐秉哲为开封府尹,当时金军攻入汴京,命开封府大量进献女俘和财物,开封府所获女子皆蓬头垢面,不食,假作羸病状,希图逃脱。

    徐秉哲倒好,自置钗衫、冠插、鲜衣,将上自妃嫔、下及娼妓的众多女俘盛装打扮,交付金军。

    次年春,金军再来取皇室,徐秉哲“令坊巷五家为保,毋得藏匿”,逃亡民间的皇族成员都被缉拿,如广平郡王赵楗、济王妃曹氏等,其后王时雍、徐秉哲和范琼将宋徽宗和皇族、后妃等陆续押送到金营。

    三月七日金朝对张邦昌行册命礼,国号为楚,张邦昌封徐秉哲为权领中书省,南宋定都临安后,张邦昌被处死,徐秉哲贬惠州。

    如此人物,要说他有多么忠义,那肯定不可能,不然也不会出仕伪楚。

    只能说,妖人多作怪,实在搞不清楚他想干什么。

    放下城中事务,方天定问道:“滕戣部可有消息传来?”

    朱武道:“尚未有消息传来。”

    突破了大散关,方天定立刻以滕戣为先锋,部领大军两万,突袭萧关。

    西出关中的道路千万条,好走的只有萧关这一天。

    只要卡住萧关,就可以实现关门打狗的计划,彻底堵住赵佶逃窜的道路。

    想要实现这个目的,困难很大。

    首先,六百多七百里路,并不好走。

    沿途有多有城池,随便出一个赵宋死忠粉,就能卡的滕戣部难以前进。

    轻兵疾进,讲究的是出其不意,要的就是一个快字。

    以他们所带的武器,基本没什么攻坚能力,被阻只能绕路。

    而且,做为重要屏障,萧关也是有大军驻守的。

    滕戣部绕城穿镇,基本上瞒不住踪迹。

    或许,愿意冒险拦截的不多,愿意给萧关报信的,数量肯定不少。

    若其到了萧关,前有雄关,后方又有宋军围堵,这两万余人会相当的危险。

    因此,派兵突袭是一种相对冒险的方案。

    “好在,若是奇袭不成,他们既可以回返,亦可以转向东北去绥德军,投奔縻貹。”朱武宽慰道。

    “嗯。”方天定微微颌首,道:“按照计划,立刻分兵,攻略秦凤路各处。”

    “陛下放心,各军正在调整,明日早间即可开拨。”朱武应道。

    方天定叹道:“秦凤路,多有汉胡杂处,想稳固统治,不但需要足够的武力镇压,地方官员也要相当出色。”

    已经涉及到民政,朱武明智的住口。

    他是随军参谋,谋划军略乃是本分,民政那可不是他应该置喙的。

    不过,从心底里,朱武还是认同方天定所说的。

    秦凤路,乃后世陕西北部,甘肃大部,并青海宁夏各一部合并而成。

    这里,羌、回、吐蕃、党项等族群都有,而且数量相当不少。

    便如积石军,本为溪哥城,赵佶元符年间为吐蕃溪巴温所据,大观二年,臧征扑哥以城降,即其地建军。

    这里地处偏僻,远离中原腹心,且道路难行,经济落后,最重要的是,当地基本都是吐蕃人。

    想要建立有效而稳固的统治,不花一番心思是不可能的。

    叹了一句,方天定回转别院,分派任务。

    陈仓所在,便是秦凤路,方天定的十五万大军,将会兵分多路。

    他自己领主力五万,随着滕戣的行动轨迹向北而去。

    另外分兵两万,直趋长安。

    剩余五万,将分头攻略各地。

    看起来兵不少,然而边境绵长,用起来也是捉襟见肘。

    好在,随着杨沂中、吕师囊两路入关,总兵力会超过三十万,并不惧怕宋夏合流来攻。

第446章 宋夏同盟() 
七月流火,天气渐凉。

    一路接收城池,行军速度实在快不起来。

    七月中旬,方天定率领大军到了萧关之下。

    准确地说,是汉萧关遗址所在,镇戎军开远堡附近。

    北宋政府为了防御西夏,在汉代萧关故址以北200里,重筑一关,此地废弃已久。

    赵佶退到此处,立刻组织人手修建工事。

    此时,这里已经颇有规模。

    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塞,而是以开远堡为核心,依托长城构建形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开远堡周围的果儿山、玉皇山、城东塬各有烽燧,城子岗、沈家台、城东沟口三处险要城障,将开远堡团团围在中央,构成牢固的人工屏障。

    三大烽燧筑在制高点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环江、城西川,城东沟三水交汇的所有地域,关内、外方圆十里的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尽收眼底,高下纵横形成立体防御体系。

    看着远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壕沟,方天定叹道:“其设计之精心,布局之巧妙,怕是不好打下来。”

    杨沂中笑道:“此关确实险要,然而赵宋所剩,不过此二百余里地,且多为山地河谷,实在难以养活十余万大军,我等便是拖,也能拖死赵宋上下。”

    他说的二百余里,便是宋夏边境的萧关和汉萧关之间的区域。

    赵佶逃跑时,带了四万余军队,宋江本部并沿途搜罗的,有八万军队,加上本来的一万余守军,一共十三万。

    因为跑得急,赵佶等人并没有带许多粮草,穷的很。

    就食于当地也不可能,因为这片区域良田少,人口少,一下子涌进十三万大军,实在是养不活。

    若非秦桧走了一趟西夏,求了粮草接济,赵佶自己也该吃土了。

    不过,赵宋曾经是土财主,好歹也是阔过的,西夏却一直是穷佃户,就没什么余粮。

    因为明军在河套频繁用兵,西夏也在努力扩充军队,财政更加紧张。

    李乾顺能够接济赵佶,那也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国帑空虚,此等援助,亦难持久。”察哥道。

    赵佶到了萧关,秦桧出使西夏求援,察哥便押运了一部分粮草过来,顺便谈谈联盟的事。

    不过,无偿的买卖,西夏人可不愿意做。

    听了察哥的意思,秦桧皱眉道:“尊使亦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目下,明军已进入河套,大肆劫掠,只是因为我国牵制,不能大举用兵于塞外。

    若我等被灭,下个目标定是贵国,以明军之强势,未知贵国能够坚持多久?”

    察哥道:“实话实说,若明军大举来攻,我等也坚持不了多久,只能放弃兴庆府西迁。

    以草原辽阔,大漠浩瀚,明军未必能追的上来,虽元气大伤,其实保存国祚不难。”

    听到西夏人如此打算,秦桧真的震惊了。

    放弃国家首都,这个决心可不是很容易下的。

    不过,若是西夏人倾力西进,未必不能如同当初的匈奴人,重立一番基业出来。

    沉默片刻,秦桧道:“放弃现有基业另起炉灶,确实是大魄力,然而风险同样不小。

    目下,为了对抗明军,贵我两国有必要结盟。

    只有齐心协力,方有可能击败明国,未知尊意如何?”

    “即如此,我便直说我国要求。”察哥组织了下语言,道:“一,贵国需交出火药配方并制造办法,若是能够提供匠人协助,最好不过。”

    “此乃应有之意。”秦桧果断应下。

    只拼刀子,西夏人都不一定打得过明军,更遑论没有火药的情况下了。

    所以,必须给西夏人火药。

    听秦桧应下,察哥满意地点头,继续道:“二,给予我国三万青壮,用于扩充军队,也给贵国减轻些许负担。”

    秦桧想了片刻,道:“我等也在扩充军力,此等要求,实难应允。”

    察哥道:“说实话,因为明人袭击频繁,我等转运粮草,需要绕路很远,损耗很大。

    根据我的估算,只能支持你们四万人的粮草,再多,我国也难以为继。

    与其把这些青壮放归乡里后逃亡,不若交于我国扩军。

    要知道,我国陛下亲征麟州三地时,折损严重,兵力尚未补充完毕。

    贵国给我三万人,实在于抗击明国大有裨益。”

    秦桧道:“此事非我能做主,待朝堂商议后再定,尊使可说其它。”

    察哥应下,慢条斯理地说起了条件。

    按照目下赵宋的境况,西夏人也要不出来什么实际的东西。

    因此,西夏人也没狮子大开口,只索要各项技术。

    火药、冶炼、弩砲制造等,只要赵宋有的技术,西夏人都要。

    赵宋也没有小气,只要他有,只要西夏人要,全部都给了出去。

    甚至为了帮助西夏人掌握这些技术,还派出去了许多工匠。

    尽管索要人口的条件没有谈妥,秦桧与察哥,还是签署了盟约。

    毕竟,明国给两国的压力太大了。

    若不精诚团结,就要真的被各个击破。

    盟约签署,还要递交给两国皇帝用印后交换,才能正式生效。

    这只是时间问题。

    两国本来就是郎有情妾有意,勾勾搭搭在一起,只是没有公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