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方天定也有信心取胜。

    别看兵力差距巨大,但是守城有天然的优势。

    一般来说,在士兵素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攻守双方损失比不会低于三比一,甚至更多。

    所以兵圣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道城墙,不知道愁死了多少古今名将。

    而且,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每日消耗巨大,双方都是难以持久,很可能在半年内分出胜负。

    哪怕不能分出胜负,赵宋也要撤兵。

    “接下来,确认战略计划!”

    随着方天定话音落下,各将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大体战略不变,细节还有可以完善补充的。

    经过一番查漏补缺,战略计划丰满了起来。

    具体的战术,由各将自行商议。

    毕竟,不能让在泗阳的方天定,还去操婺州台州的心。

    若如此,要这么多大将何用?

    “各位!”方天定起身,道:“诸位,各个战场人数有多寡,重要性却一般无二。

    任何一个战场失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总体而言,泗阳、同安不容有失,庐州可战略性放弃至滁州,其余方向小败尤可,却不能损失太重。

    毕竟,国内已经无兵可调了。”

    倒不是完全无兵,然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处失利,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全局失利。

    方天定起身,继续说道:“此战关系国运,胜则全取天下,败则万劫不复,希望大家勠力同心,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决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是!”众人肃然领命。

    “在此,我把大明托付给大家了。”

    说完,方天定朝众人躬身行礼。

    众将齐齐拜下,道:“定不负太子厚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好!接下来大家各自商量战术,明日出发!”

    说完,各路将领分开,就着地图和情报,商量起具体战术来。

第101章 帝心与民心() 
应天,大内。

    “陛下,该吃早饭了。”

    听到侍者的声音,方腊放下手中书,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昨夜收到方天定的战略计划书,方腊研究了一夜没合眼。

    没办法,五十万宋军来袭,由不得方腊不担心。

    伸了个懒腰,方腊吩咐开饭。

    一碟咸菜,一盆粥,一笼肉包子,便是全部。

    因为不知道战争要持续多久,为了保证军需,方腊下令削减宫中用度,衣食住行都在其中。

    好在称帝不久,以前也是苦惯了的,由俭入俭倒是不难。

    刚摆放整齐,邵氏提着一个篮子走了过来,道:“我领宫女做了百余件锦衣,陛下可用于赏赐前方将士。”

    “善。”方腊大笑,道:“皇后亲自缝制的衣服,比什么金银珠宝、高官厚禄都好用。”

    再看邵氏,也是粗布衣裳,未施粉黛。

    其实财政也没紧张到这个地步,只是方腊夫妻俩要给全国上下做榜样。

    所谓上行下效,做皇帝的都管不住自己,还指望下面能有个好?

    东京,大内。

    内侍宦官拜道:“陛下,用膳时间了?”

    赵佶放下手中的笔,皱眉看着自己早上画出来的鸟,觉得不甚满意,便让内侍拿下去烧了。

    御膳铺了一桌,八碟八碗八盏八盘,共计三十二样,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赵佶随意吃了几口,放下筷子问道:“各路大军可出发了?”

    “都已启程。”杨戬又道:“童贯精通韬略,定然凯旋归来,陛下不必忧心。”

    赵佶道:“朕倒是不担心,只是大军出动,靡费太多,于国不便啊。”

    主要是对他自己不便,没看到早餐样式都减了一半么。

    杨戬道:“陛下宽心,各地扩约公田,所得甚多,尽皆填充内库,宫中用度不虞有缺。”

    赵佶叹道:“宫中用度不缺,然而不知艮岳何时能成。”

    杨戬道:“陛下,待江南平定,万民慑服,再复花石纲便是。”

    赵佶道:“只是少了朱缅,谁人可为朕建园林呢。”

    话语中,不无遗憾。

    朱缅可真的是建的一手好花园,又能奉承帝心,敢于任事,实在难得。

    说了一阵,早饭用完,赵佶下令摆驾出宫,寻李师师耍子去。

    最近因为出兵事宜,赵佶连续上朝,早就烦闷的狠了,此时大军已动,诸事清闲,如何不开始寻欢作乐。

    且说赵佶出了宫,自与李师师饮酒作乐。

    应天城外,军营门口,烈日之下,方腊拉着吕师囊的手,道:“师囊,此战凶危,务必小心。”

    吕师囊拜道:“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方腊从邵氏手中取过锦衣替吕师囊披上,道:“内廷困窘,实无他物,只得皇后亲手缝制衣服一件,以为送行。”

    吕师囊拜了三拜,泣声道:“陛下厚爱,臣唯死报答。”

    安抚了吕师囊,方腊转向士卒,躬身行礼,道:“天下安危,尽托付与君等,请受我一礼。”

    众士卒齐齐拜下,道:“为陛下,为大明,为天下百姓,死而无憾。”

    从清晨到日落,每一个领军大将出营,方腊都要亲自勉励一番。

    每一支部队开拨,方腊都亲自行礼道谢。

    姿态做的十足。

    效果也很明显,将军落泪,士卒涕零,无不许下誓死的决心。

    待到最后,方腊邵氏衣衫尽湿。

    烈日下站立一天,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晕倒,已经是两人身体好了。

    送走诸军,大营彻底安静下来,方腊登车回宫。

    行至半道,只见一群百姓堵塞住了前路。

    护卫护住左右,喝令百姓止步。

    方腊观望间,只见一花白老者排众而出,走到近前拜道:“陛下在上,小民有事禀奏。”

    方腊示意护卫扶起老者,道:“老弟有事尽说,只要朝廷力及,定当办理。”

    老者道:“好教陛下知晓,明国建立,大小都是欢悦,着实过了快活日子。

    今日看到大军陆续出营,又听到赵贼发兵来攻,我等寻思着不能袖手旁观,便组织青壮从军。

    却不想,募兵官说二十以下,三十五以上都不能行。

    想我家大郎刚刚三十六,有一把子力气,又生了两个孩儿,正可从军抗赵。

    还请陛下发旨,允许宽限投军年龄。”

    方腊听了,心中欢喜。

    民心至此,何忧之有?

    只是军队条律不能破坏,否则,军律失去威严,难以治军。

    所以,方腊忍痛拒绝了老者请求。

    其实不是不想答应,而是方腊认为方天定说的很有道理。

    军队占用太多劳动力,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倒退。

    经济不发展,也就没有钱粮,自然也就养不起军队。

    到时候恶性循环,全面崩溃只是迟早得事。

    老者再三请求,方腊只是不松口。

    无计可施,老者拜谢了方腊的仁义,又道:“还请陛下给乡村里调拨些军士,前往训练青壮,若有缓急,也好支应。”

    沉思片刻,方腊道:“百姓拥戴,不敢或忘,朕自当调拨将士训练民兵以备不测。”

    且说宋江出了东京,沿汴河向南而去。

    只见路途人烟稠密,市井繁华,不禁叹道:“如此太平盛世,岂能让方腊那贼子糟蹋。”

    话音刚落,便听得清风中刮来一句话。

    “呸,若是吃得到十五文一斤的盐,我也愿意被明贼糟蹋。”

    大写的尴尬。

    宋江笑容一顿,随即便恢复平常,只当没听到这句话。

    环视左右,宋江叹道:“想那方腊乃是魔教出身,果会蛊惑人心。”

    卢俊义道:“是故朝廷下令,但凡入魔教者,一个不留。”

    吴用道:“此令不容松懈,然而杀戮太重,或坚定贼人抵抗之决心。”

    宋江道:“上令下遵,只要保的兄弟们周全,如何管的那许多。”

    因为辎重都在船上,大军行进速度很快,到的天黑透,走了将近一百里。

    “报。”探哨滚下马,道:“前方到达白石镇,镇中人去屋空,只余三五老弱留守。”

    宋江大惊,道:“白溪镇处运河之侧,素来繁华,何故无人?”

    探哨道:“镇中百姓,都躲开去了。”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运河一路百姓,听得朝廷大军去征剿方腊,都挈家搬去偏僻处躲避,非得等大军离境才敢回来。

    “怕官兵尤甚惧贼,实乃可笑。”卢俊义冷哼一声,道:“兄长,可派人恳求童贯那厮,务必约束军纪。”

    “称呼上莫失了礼数,落人话柄。”宋江点了一句,便让戴宗前去送信。

    柴进又道:“怕是约束不得,还得通知百姓,我军走后还有一波大军,免得他等遭灾受难。”

    宋江踌躇,道:“若如此,只怕童相见责,记恨我等败坏朝廷官军名声。”

    柴进劝道:“童贯麾下,多来自西北穷苦边境,见得繁华,如何能不下手,还请兄长早做决定。”

    宋江只是沉默,未做应答。

    柴进理解宋江顾虑,道:“如此,小弟带人去说,朝廷见责,便是小弟的责任。”

    宋江也未阻拦。

    卢俊义道:“且让小乙与你一同去办。”

    浪子燕青聪明伶俐,精通各地语言,倒是适合。

    宋江沿河而去,方天定也度过了淮河。

    只见路上多有青壮,三五成群向着泗阳走去。

    方天定拦下一个四五十的壮年人,问道:“老哥,泗阳将为战场,颇多凶险,何故还向那边走?”

    壮年回道:“好教将军知晓,正是因为宋军将至,我等才折返回去。”

    不等方天定询问,他继续说道:“家小被安置在后方,衣食无忧,温饱无虞,我等青壮岂能吃白食,回去也好为守城出些力气。”

    方天定道:“城中大军足够,并无缺乏人力的忧虑。”

    旁边一个青年人笑道:“将军,赵贼再来,我等还有甚么指望?打败赵贼,我等才能一辈子快活啊。”

    “若有损伤……”

    年轻人抢着说道:“便是死了也不怕,朝廷自有抚恤,我等高居英烈殿上,子孙后代也有荣耀。”

    见百姓态度坚定,方天定不好冷了大家的心情,只得吩咐把这些回城百姓纳入军中,做好登记,发放腰牌。

第102章 城坚将广() 
泗阳城墙不同于其他城池砖石的青灰色,而是灰白色。

    整个城墙,全部用水泥糊了一遍。

    劳动人民智慧高,以芦苇、竹条为筋骨,其强度也不差于钢筋多少。

    这浑然一体的墙面,便是累死宋军,也别想开个洞出来。

    城墙高达四丈(约十二米),顶宽四丈,底宽五六丈,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十里。

    还未进城,便能看到城中心鼓楼顶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鼓楼高十丈,配有四台大型望远镜,登顶以后,城外动静一览无余。

    上面配备了专门的瞭望手,可以观察方圆十里内的情况。

    宋军未到,城门未关,门洞有少量百姓进出,城头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