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信中所记载的故事里不难看出其开阔的眼光、不屈不挠的意志、匪夷所思的勇气、极其充沛的精力,像这样的杰出人物在任何国家的历史中都是不多见的。

    “那您打算怎么处置他?”

    “原本我还打算在中左所多待几天,看来是不行了!”周可成叹了口气:“摊子太大,事情太多,手头可用的人手却太少。没有办法了,先去拜会一次知府大人,把这里的事情安排一下,然后就回淡水,见见这位阿劳丁王子!”

    在周可成于东山击败曾一本半个月后,在杭州西湖畔的一座园林里,天刚蒙蒙亮,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各省御倭大臣张经便已经离开了卧室,踏着露水,在庭院里咯吱咯吱的踱步起来。

    时候确实还很早,熹微的晨光刚刚在朝东的屋脊上抹上一层乳样的白色,满院子的花树山石还隐现在昨宿的雾气里。四下里静悄悄的,整座园林还在熟睡。不过张经觉得已经睡得很够了,实际上他自从上任以来每天最多也就睡两三个时辰,何况看完昨夜那封塘报后他更是合不上眼,各种各样的心事不断浮上心头。

    张经是八天前得知曾一本在东山被剿灭的消息的,刚刚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十分高兴,毕竟在他的御倭战略中,两浙的位置是要先于福建的。所以他借着先前八闽缙绅反对狼兵入闽的由头,将“倚为干城”的狼兵都调往两浙,抵御倭寇的入侵,而福建则基本交给当地官绅来应对,那个泉州知府能够赢得如此大胜,一举将曾一本这样的巨寇剿灭,这无疑减轻了他的负担,使其可以将主要精力用来应付盘踞在沥港、柘林等地的海寇。但昨天夜里的这封塘报却让他感觉到了一种不祥的征兆。

    “兹泉州知府何文吉统率乡兵,破大寇于东山,枭巨贼曾一本之首,解朝廷东南之忧。今莆田、泉、漳诸州海贼出没,勾结海外蛮夷,出没掠杀人财,迁何文吉为福建布政司参政,整饬兵备福建沿海诸州兵备。”塘报上这段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嘉奖何文吉的功劳,然后升此人为莆田、漳、泉三州的兵备道,兵备道是明代中前期出现的一种官职,其责任是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抵御贼寇进攻等,这个命令实际上已经将何文吉升为负责福建御倭海防的最高指挥官。越过张经这个负责东南御倭的方面大臣,直接委任一人担任福建的海防事务,其中的意味实在是深长的很。

    像张经这样在宦海中浮沉了数十年的人物自然能从这几句简单的文字中看出更多背后的东西,就在曾一本被消灭之前不久,这个巨寇刚刚在广东大大的捞了一把,甚至攻破了潮州城,逼得两广总督欧阳必进上书请罪,派出名将俞大猷为为两广备寇都指挥,曾一本才撤兵退到粤闽边界的东山岛,据说有船只过百,兵马上万。像这样的巨寇岂是区区一个文官带着乡兵能够消灭的?而通过一些背地里的消息渠道张经才知道这位何知府之所以能够击败曾一本凭的不是当地的乡兵,而是一批刚刚投顺大明的海外藩国,而且听说京师天子正在重修的寝宫,用的就是这藩国进贡的木材。这几件事情凑在一起,这位何知府颇得天子赏识,升了兵备道;那蛮酋立下大功,宫中还要派出使臣册封,也是个异数。

    相比起何文吉在福建辉煌的表现,张经在两浙的表现就显得颇为逊色了,汪直与徐海在沥港盘踞,不时出兵四出劫掠,而由于先前朱纨搞的两桅以上大船入官政策,结果当地大船要么被毁坏,要么逃入海中成为海贼,船匠也多流离失所,官府要打造军船一时也不得便,只得分兵把守各海口。可两浙一带海岸线曲折,陆路远不如海路便捷。一时间明军疲于奔命,十分被动,加之倭寇前锋多为身经百战的倭人武士,倭刀锋利,长弓铁炮可及远,东南明军多年不遇战事,早已武备废弛,在这种小规模的接触战中着实吃了不少亏。如果说原先还可以等瓦氏夫人统领的狼兵主力赶到之后再大举出兵,但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拖延下去了。

    “东翁!”一个声音将张经从思绪中惊醒了过来,他转过头来却是自己的幕僚朱公节,只见其正张大嘴打着呵欠,看到张经站在院子里连忙把半截呵欠咽了回去:“您今日怎么起来这么早,天才刚放亮呢!”

    “是呀!”张经叹了口气:“始终睡不着,在床上翻来覆去,索性就起来在院子里走走!”

    “您莫不是为倭寇的事情发愁?”朱公节揣摩了一下张经的心思问道。

    “是呀!”张经摇了摇头:“我已经出任此官半年,可战事一直不得进展,倭寇出没无踪,而官军则疲于奔命。稍一交手,便屡屡挫败,这般下去将士们则夺气矣,如何与倭贼厮杀?”

第两百七十二章招揽() 
“东南太平已久,民风糜弱,当地军士不敌倭贼也是情理之中!”朱公节逢迎了一下张经的口气:“只是既然东翁已经奏调广西狼兵,待其至后再与倭寇交锋不迟!”

    “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张经叹了口气:“狼兵要来江南须得先集中梧州,后经广东南雄、过大庚岭,再坐船至江西南昌,然后顺江而下,跋涉数千里,历时近年,少说也得明年年初才能到这里,这么长时间本官就坐视倭人猖狂?那样朝廷那边怎么说得过去?”

    朱公节也是聪明人,立刻就听出了张经的弦外之音,显然雇主并不指望凭借东南现有明军平定倭寇,而是希望赢得一两次胜利来堵住朝廷那边的口子。作为一名幕僚自然要替雇主解忧。他思忖了一会,笑道:“东翁,我认识一个人,应该能解您的忧愁!”

    “谁?”

    “项高!此人乃是朱纨的心腹幕僚,当初朱纨攻破双屿港,在鸟仔溪、浯屿大破海贼,皆有此人谋划之功,若是能将其请来,定然能应付眼前的局面!”

    “朱纨的心腹?”张经脸色大变,当初朱纨被革职治罪,最后在狱中自杀。但他雷厉风行的手段在军事上却取得了多次胜利,斩杀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许家兄弟、李光头等巨寇,迫使汪直逃回平户。现在回头来看,无疑他是对倭寇海贼取得最佳战绩的大臣,正处于一筹莫展的张经听到这个名字,无异于是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此人在哪里?”

    “在苏州隐居!”朱公节答道:“据说朱纨死前将家人托付给他,朱纨是苏州人,所以朱纨死后他便隐居苏州,照顾朱纨的幼子。”

    “果然是义士呀!”张经露出了钦佩的神色:“我写一封信,你替我去一趟苏州,请他来一趟杭州!”

    “是,大人!”

    三天后。

    “总督大人!”项高恭谨的向坐在堂上的张经敛衽下拜,晗下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身体轻微的颤抖着,就好像一棵即将倾倒的树。

    “免礼,免礼!”张经的脸上布满笑容:“这里是私室之中,我等都简便些吧!”

    “多谢总督大人!”项高拜了一拜,便站直了身体,在侧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背脊挺着笔直,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张经喝了一口茶水,向一旁的朱公节使了个眼色。朱公节会意笑道:“项公,今日老大人请您拔冗前来,不是为了别的,乃是为了御倭之事。眼下倭乱正炽,官军屡战不胜,您昔日在朱大人帐中,屡建奇功,对于御倭之法想必胸有成竹,还请不吝赐教!”

    朱公节这一席话说完,项高却好似聋了一般,只是坐在那张椅子上,依旧双手放在膝盖上,背脊挺着笔直,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就好似一尊木雕。朱公节见状,转头向张经看了一眼,低咳了一声。

    “项公!”张经咳嗽了一声,叹道:“学生受朝廷重托,出掌东南平倭之事。然而贼人出没无常,官军疲于奔命,屡战不克,百姓深受荼毒。公便是觉得学生愚钝不勘教诲,难道连东南百姓也不怜惜吗?”

    “老大人如此厚望,项某实在是受之有愧!”项高终于开了口:“项某也是东南百姓,祖宗陵墓皆在此地,受朝廷恩泽百余年,岂有不开口的道理?老大人屈尊垂问,本应出言,只是项某曾经出任罪臣朱纨的幕府,且才疏学浅,只怕胡言乱语误了军国之事,牵连了老大人,那就万死难赎其罪了!”

    “项公多虑了!”张经笑了起来:“朱纨之事,天下皆知,须知郎朗大日,虽一时晦暗,终会昭昭,项公尽管直言,一切都在学生身上!”

    方才项高那番话是在提醒自己他曾经是朱纨罪臣幕僚这件事情,而张经则暗示朱纨的冤情天下人都知道,即便天子一时被人蒙蔽,但早晚会昭雪天下,让他放心直言。项高听到这里,双目圆瞪,站起身来跪倒在地,向张经叩首,张经赶忙起身搀扶:“项公这是为何?”项高挣开张经的搀扶,继续叩首三次,方才起身:“张大人,项某方才却是替死去的故友向您叩谢,子纯非死于山海之贼,而是死于衣冠之贼手中。”

    “哎!”张经叹了口气:“朱公之死的确是令志士扼腕,闽浙两省官员咸以纨尽忠贾祸为戒,此番若是能平定倭寇,我自当上书朝廷,替朱纨平反解冤!”

    “多谢张大人!”项高欠了欠身体:“在下斗胆问一句,您是要永绝倭患呢?还是想要敷衍一时呢?”

    “此话怎讲?”张经笑道:“若是能永诀倭患,那又有哪个只要敷衍一时?”

    “张大人!若是只要敷衍一时那倒也简单,倭人虽然勇悍,但眼下海寇中多半都是些贪图通海之利的奸民,倭人不过是为前驱之徒罢了。纵然有一两器械精利,然毕竟不过是乌合之众,无有上下之属,贪图劫掠之利,并无长远之计,只要设伏破之一两次,便可以计离间,令其自相残杀,诛杀其首脑,余部便不足为患。但通海之利、倭人、奸民犹在,只要风头稍过,有一二强梁之徒复起,必然故态重萌,战事又起!”

    “嗯,项公说的是!”张经叹了口气:“学生在西南时也是这样,每次击破乱贼后,不管如何精心布置,短则一二十年,长则三四十年,必有蛮贼复起,只是我等只有这等本事,能保二三十年平安便也知足了!”

    “在东南恐怕还保不住二三十年!”项高苦笑道:“海上茫茫无际,又多有岛屿,贼人最多逃到南洋、倭国去避避风头,能有个三五年平安就不错了!”

第两百七十三章大炮巨舰() 
“三五年?”张经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起来:“这,这也未免太短了吧?”

    “东翁,项公不是还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吗?”朱公节在一旁提醒道。

    “对,对,若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还请项公赐教!”

    “若要一劳永逸倒也简单!”项高冷笑道:“倭寇十之七八来自平户松浦藩,贼首汪直的巢穴更是就在平户三岛,若是能出兵将这平户松浦藩一举平定,自然这倭患就一劳永逸了!”

    “这,这——”张经听到这里,脸色比方才还要难看,半响之后方才叹道:“项公,且不说这倭国乃是我朝太祖时便设立的不征之国,光是这平户与我大明有万里之遥,当中乃是茫茫无际的大海,这般兴师岂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