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民只有十二万人,如果只考虑现金收入,威尼斯共和国几乎达到了万历新政之后的大明两倍。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是帝国的领土过于广袤,又缺乏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只能用粮食、布匹等缴纳实物税,由于路途遥远,税收的运输成本高的吓人,即使征收了再多的粮食和布匹,也无法将其运到所需要的位置,只能堆放在征收地附近白白烂掉。结果除去往两京运输便捷的水道附近的南直隶、两浙、江西等地之外,都只能采取低税率。面对这种现实,开国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兵民合一的卫所制度,直接用土地的产出作为供养军队的财政来源,以保持帝国的军事威力,受到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经济的恢复,卫所士兵们的经济地位很快就下降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大量士兵逃亡。帝国不得不另外拿出钱来供养军队,于是帝国的军事威力几乎和财政状况成了同义词。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帝国的相公们不约而同的采取内敛的军事策略。原因非常简单,广袤的领土并不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步增加(实际上像贵州、云南、辽东都司、陕西行都司这些地区不但不能上缴多少税收,还三天两头有叛乱和边境冲突,动辄需要中央出钱出人),只会带来增加战争的风险。一旦战争爆发,脆弱的财政平衡就会被打破,太仓和内府那点存货还不够塞牙缝的。大明的相公们一不能发行公债、二没有赤字财政、三不能开动印钞机、四没有现代社会那些千奇百怪的金融工具,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走:1、加税;2、挪用款项,拆东墙补西墙,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前者只会落到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民头上,引发暴动和民变;后者往往是军饷、修缮运河等费用,削弱帝国的根基,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财税来源地东南就成为了帝国生命线所在,如果失去东南的财税供应,帝都的官僚结构和九边的军队就会很快解体,这也是为何朝廷不断派出能臣前往东南平定倭患的缘故。周可成想要在这里插上一根管子和帝国抢血喝,其难度可想而知。

    “大人,吴公子回来了!”

    一个声音将周可成从思绪中惊醒了过来,他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笑着对迎面走过来的吴伯仁问道:“如何?胡大人怎么说?”

    “正如周先生你所料!”吴伯仁叹了口气:“他打算拖延一段时间,敲打一下你,让你知道这天是大明的天,地是大明的地!”

    “哈哈哈!”周可成笑了起来:“这位胡大人还真是个妙人,他打算敲打我多久呢?”

    “具体时间倒是不清楚,不过应该也不会太长,毕竟他也希望尽快拿出一点成绩来,京师那边压力不小!”

    “嗯!无所谓了!”周可成笑了笑:“对了,新式的纺纱机已经开始试用了,效果不错,我打算在金山开一家纺织作坊,你要是想在老家也开的话,可以直接找中左所那边订货!”

    “那就多谢了,我写一封信给伯父,这件事情让他安排就是了!”吴伯仁笑道:“我还是留在这里。”

    “也好!”

    “周先生!”吴伯仁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讲的,公子请直言!”

    “周先生,我知道您才具过人,我老师非你对手。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朝廷委任的巡抚大臣,生杀大权在一人之手。为何你不能和他的关系搞好一些呢?若是如此,我在当中也要好做的多!”

    “吴公子,你是一个好人!”周可成笑道:“但是你还是有些不明白,我与你老师并无私仇,他防备我、敲打我只是因为他是朝廷派出的巡抚大臣,而我是一个海商。从我个人来说,我对你老师是很敬佩的,也很愿意和他交朋友。再说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令师现在大权在手,春风得意,也不多周某一个朋友!”

    “大权在握?春风得意?也不多周某一个朋友?那若是不大权在握,不春风得意呢?”吴伯仁稍一思忖,脸色微变,他也有听闻过一些张经的小道消息,只是没有向周可成当面询问,不过以过去他和周可成打交道的经历来看,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他做的。

    “周先生说的没错,世事福祸无常,老师今日得意未必日日得意,日后若是不如意,指不定还要求他呢,有些话又何必点破呢?”

    想到这里,吴伯仁心下已定,笑道:“周先生您请放心,有我在老师身边,您就绝不会真正吃亏!”

第一百五十七章米() 
“那就周某就先多谢公子了!”周可成笑道。

    “彼此彼此!”吴伯仁也露出了同样的笑容。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是1554年的初春了。周可成站在金山卫的城楼上,注视着远处,积雪早已化去,温暖湿润的南风取代了寒冷干硬的北风,树木的枝丫上长出嫩芽,城下集市的人少了不少,农夫们忙碌的准备家什,准备开始新的一年的耕作,不管去年发生了什么,农民都不能错过春天,这是一切和一切的基础。

    “大人!”身后传来徐渭的声音。

    “嗯,徐先生,你回来了!”周可成回过头,相比起几个月前,徐渭胖了少许,但却有点憔悴。他向周可成长揖为礼:“大人,徐渭惭愧无地,实在是无颜再见您!”

    “徐先生又在说笑了,什么有脸没脸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周可成温和的笑道:“上面风大,我们找个避风的地方坐坐,几个月没见,怪想念你的!”

    徐渭低下头,跟着周可成走下城头。原来他先前跑到张经的幕府里做事,还颇得张经看重,前程有望。但孝陵被焚,张经逃亡之后,他们这些幕僚顿时树倒猢狲散,像他这样根脚不干净的还着实受了点牵连,还是周可成通过吴伯仁的关系才把他弄出来。徐渭出来后稍一打听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自然惭愧无地,他此时已经无路可走,只得回到周可成这里,打定主意不管周可成话说的多么难听,也要腆颜忍下去,留下来,却不想周可成如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对自己如同当初一般,心中更是感动莫名。

    “由衣,上茶,徐先生来了!”周可成对正在屋内闭目修行的由衣道。

    “是!”由衣应了一声,起身泡茶,周可成在桌旁坐下,笑道:“徐先生,我听伯仁说你在张大人那里也过得不错,后来发生的事情谁也没有办法,无需放在心上!”

    “大人胸怀广阔,徐某实在是无话可说!”徐渭叹了口气:“从今往后,徐某自当甘为驽马,为大人驱策!”

    “徐先生这话说的!”周可成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这里正缺人!”

    这时由衣送茶上来,两人喝了一口热茶。徐渭问道:“大人,我在外边听说张经的事情与您有关,不知是真是假?”

    “嗯!”周可成点了点头:“张经眼下正在倭国,是我送他出去的!”

    徐渭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睁睁的盯着周可成,半响之后方才叹道:“大人您真是胆大包天,连这等事情也敢——”

    “我的胆子有多大,你徐先生应该是最清楚的!”周可成笑道:“如何,现在后悔回来了吗?”

    “当然不!”徐渭笑道:“张经是何等人,落难之际大人都愿意伸出援手,徐某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如此就好!”周可成笑了起来。

    “大人,在下回来时还听说一件事情,您这里现在缺粮食,不知是真是假!”徐渭突然问道。

    “不错,是有这等事!”周可成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也隐瞒不了。

    “莫非那胡宗宪故意为难您?”

    “那倒没有!”周可成摇了摇头:“胡宗宪虽然对我有提防之心,但并不是不识大体之人,眼下屏护杭州湾、南直隶一带的海上,我兰芳社的船队功莫大焉。我船上水手、工匠和士兵的粮食供应倒是十分充分,我缺的是执行未来计划的粮食!”

    “未来计划?”徐渭点了点头,却没有继续追问,笑道:“大人,您可知道徐某在来中左所之前做的什么吗?”

    “这个——”周可成犹豫了一下:“我只记得徐先生你好像是在家乡当私塾先生的,不知有没有记错!”

    “大人果然好记性!”徐渭笑道:“其实在下在当私塾先生之前,还有去了镇江,寻找生计,只是没有着落,方才不得已返乡的!”

    周可成知道徐渭还有话要说,只是点了点头,静待他继续说下去。

    “这镇江乃是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两浙、江南的漕粮都要汇集此地,然后转运过江。为了存储这些粮食,在当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常年的存粮就有不下百万石。”

    听到这里,周可成如何不明白徐渭的意思:“可这都是要运往京都的粮食,岂能轻易动得了的?”

    “呵呵!”徐渭笑道:“大人,这个你就不明白了,既然有粮仓,有漕运,就少不了管库的库、转运的漕船、管仓的,上到户部主事,下到搬运粮米的库丁,都要在这里插上一手。每年运到京师四百万石粮米,运费和损耗竟然高达八百万石,您说有多少就落在这粮仓里呢?”

    “你是说这些粮食是黑的?”周可成精神一振,赶忙问道:“徐先生你有门路?”

    “不错!”徐渭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正好当初徐某就是在仓里当个文书,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人头还是熟的!”

    “那应该找谁?价格不便宜吧?眼下可正是春荒呀!”

    “这个大人请放心!”徐渭笑道:“这仓里的好处大头是户部的老爷们的,他们一旦离任,就得把这些‘好处’变成银子,他们的货量大,而且要安全,付现钱,一般的粮商根本吃不下,所以价格要比行情的低不少。”

    “要付银子?”周可成灵机一动,问道:“我手头上有一批琥珀、玛瑙,价格也实惠,这个比银子更方便拿,是否有兴趣呢?”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须得和中人洽谈一番才知道!”

第一百五十八章米仓() 
“那这件事情就交给徐先生了,我要两万石糙米,就在镇江交货,银子、银币、琥珀玛瑙付账都行,最好是用琥珀玛瑙。东西你待会去挑几件样品去!再领一千两银子去做花费,不够的再补”

    “是,大人!”徐渭问道:“那交货时间呢?”

    “时间必须在蚕季开始前十五天,这是最后的期限了!”

    徐渭眼前一亮,笑道:“蚕季开始前十五天,我明白了!”

    镇江,望月楼。

    杯盏交错,软红暖绿,正是热络的时候。

    酒桌上人不多,只有四五个,都是粮仓的人,最小的也是个主事,按说粮仓是最肥的差使,个个都是有身家的。但望月楼是镇江最高档的酒楼,每个人身旁都有一个清倌人作陪,这一晚上下来,没有一百两银子下不了地。这样的花费,就算是在座的每一个人也不是花得起的。更要紧的是,今晚的主人乃是当初那位又穷又酸的徐先生,这可就是奇怪得很了。

    当然没有谁蠢到有酒不喝,有肉不吃,接到帖子的都来了。这位徐先生也不是当初的那副穷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