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6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端看了一眼朱文斐,见对方没有表示,便笑道:“也罢,你不肯说就让我来说吧。正良兄,你知道吗?这棉布的质量好坏,除了和纺纱织布的工匠相关之外,还和棉花的有关,棉花的绒越长,越柔软,纺出来的纱,织出来的布就越好。而我们曲家,早先便是为‘裕和’纺纱厂购置原料的!”

    “裕和?”朱正良脸色微变,他这几年虽然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但还是听闻到不少关于“裕和”厂的名声。自从元中叶,黄道婆从海南带回先进的纺织技术,松江就成为古代中国的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当地的纺织作坊数不胜数,但自从裕和兴起之后,就再也没有第二家能够和他比的。裕和出产的布匹不光是质量优良,更要紧的是数量多,行销范围广,品种多,从高档的斜纹布,到中低档的单布,乃至为制作船帆、帐篷的帆布都有出产,而且价格低廉。传说光是为裕和工作的男女织工就有三四千人,每日出产的布匹、棉纱足够装满一条大船。

    “不错,正是裕和!”曲端的脸上现出傲然之色:“我家伯父与裕和的龚先生乃是旧识,裕和现在每年用掉的棉花,有六成以上都是通过我伯父收购的!”

第两百四十二章 大生意3() 
“六成,这么多!”朱正良微微长大了嘴巴,一旁的朱文斐接口道:“这可不是吹牛,龚先生可是很早就跟随周大首领,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就算是小徐相公面前,都是很说得上话的!”

    朱正良倒抽了一口凉气,别人也还罢了,小徐相公的大名在江南道上上至士林官绅,中至商贾田主,下至黑道下九流,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算朱正良自己,他求学时的讲谈社便是这小徐相公首倡开办的,社中延请来名师大儒,时考名家来讲学,士子们相互切磋学问,他也是受益颇多。听到这里,朱正良对眼前这个走路有点微跛的圆脸胖子的轻视早已荡然无存:“原来您家与小徐相公相识,在下曾经在讲谈社中求学过,受益匪浅,也是承了小徐相公的情谊!”

    “这么说都是自家人了!”曲端笑道:“方才说到哪里了?对,说到裕和了。正良兄,这裕和的棉布在松江、在江南、乃至在整个大明都是第一,但并不是没有对手!”

    “莫非还有人能和裕和打成平手不成?”朱正良惊讶的问道。

    “何止是平手!”曲端露出一丝苦笑:“这么说吧,若非有兰芳社偏袒,兰芳社在南洋那边只怕已经输给印度棉布了!”

    “印度棉布?难道那边棉布比我大明的还要好?”

    “嗯!”曲端点了点头:“手艺方面各有千秋,我们的水力纺纱和织布机可能还要好些,但是印度本土棉花要好一些,所以兰芳社每年都会购买一部分印度棉纱用于制作战舰的船帆!”

    “若是这样,那就没有办法了!”朱正良叹道:“这棉花优劣恐怕与水土有关!”

    “正良说的不错,印度那边的水土的确更适合种植棉花,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办法!”曲端停顿了一下:“周大首领这几年已经从印度、非洲等地引进了各种棉花,从中择优选出了不亚于印度棉花的品种来!”

    “哦?那岂不是大好事?”朱正良笑道:“有了不亚于印度棉花的品种,我大明的棉布击败印度棉布岂不是指日可待?”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朱文斐插口道:“正良你也知道,大明这边棉农都是各自用自己的种子,按照自己的习惯施肥耕种,谁又愿意陡然换成不熟悉的棉种?万一水土不服出了问题,岂不是绝了一季的收成?而且周大首领在新棉种上也花了不少钱财心血,肯定是不能把自己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新棉种白白送给别人,棉农们也不肯掏钱买新棉种的!”

    “这倒也是!”朱正良点了点头:“这种事情恐怕只有慢慢来了,只要先种几年,百姓看到真好,自然会仿效的!”

    “呵呵,正良兄果然是菩萨心肠!”曲端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只是有些不通世务了!”他不待朱正良反驳,便继续说道:“这做生意就和打仗一样,有进无退,南洋那边本来就是印度棉布的市场,几年前我兰芳社占据了马刺甲,四处殖民之后我大明的棉布才渐渐打入进去。您知道吗?裕和去年有三成的销量是南洋那边提供的,而明年这个时候年裕和的产量是去年的一倍半,这需要更多的优质棉花,您觉得这容得我们慢慢推广吗?”

    “这么快?”朱正良吓了一跳:“我看那位龚先生也应该很有钱了吧?就算再多赚些,他又能花掉多少?有必要这么急吗?”

    “哈哈哈哈!”曲端突然大笑起来,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般。

    “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朱正良忍住心里的不快,问道。

    “当然不对啦?你该不会以为龚先生开办裕和是为了自己赚钱吧?”

    “那还能为了什么?开办工坊不都是为了赚钱?”

    “自然不是!”曲端笑道:“你方才不是说了,龚先生他赚了那么多银子,不要说他自己,就算是他子孙后代再怎么胡花海用,三五代人也都是花不完的。他年纪也不小了,在秦淮河畔或者西湖边置办一处宅邸,醇酒妇人享乐半生岂不是更好?又何必整日为了裕和奔走操劳?”

    “那,那你说他是为了什么?”

    “首先,裕和有数千员工,算上他们的妻小便有上万人。这些人都是无业小民,除了一双手便再无所有。裕和开一天,他们就能有一天的饭吃,还能养活妻小,奉养老母。裕和开的越大,招募的员工就越多,就有越多的人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无衣无食,沦为盗匪,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呀?”

    听到这里,朱正良已经是心悦诚服,点了点头:“曲兄说的是,我倒是没有想到这么多。”

    “还有其二,裕和不光是养活了自家的工人,还有为他种棉的棉农、码头搬运的小工、运送原料产品的水手船夫等等,他们其实也是依靠裕和过活。除此之外,裕和每年还做了不少善事,比如粥堂、养济院(养老院)等等,便是您方才提到的讲谈社,裕和每年都会向其捐献不少银子、棉布!”

    朱正良一愣,他旋即想起来的确讲谈社对于贫苦学子是有设立助学金的,其中就包括夏冬两次衣赐,那些布应该就是裕和的,只不过他家境很好,自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不过对不少贫苦的同学帮助不小。

    “原来还有这等事,某家却是不知,龚先生的确是一位心怀社稷之人,正良若是有机会,定然要彰显其德行!”

    “那倒也不必!”曲端笑道:“龚先生也不是那么爱慕虚名之人,只是他经营裕和的确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更多的人。所以新棉种的推广极为重要,千万耽搁不得,不然光是裕和会受损失,我大明江南百姓也会随之受损!”

第两百四十三章 大生意4() 
“确实如此!”听到这里,朱正良已经完全被说服了,他一拍大腿:“曲兄有什么打算,还请直言,只要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一定全力相助,决不推脱!”

    见朱正良如此激动,朱文斐与曲端相视一笑,正想说话,船身一阵摇晃,却是又有人上船了,舱门被推开,进来一个年近四十的魁梧汉子,虽然身着锦袍服饰华贵,却是神情粗豪皮肤黝黑,与身上的服饰颇不相称。朱文斐与曲端赶忙站起身来,向那汉子躬身行礼,齐声道:“白家叔父您竟然亲自来了,小可荣幸之至!”

    “罢了!”那粗豪汉子摆了摆手:“正好这次我们家铺子有一千台机器要运到金山卫来,徐相公也开了口,正好我也想见识一下这秦淮河的景致,就来了一趟金陵,顺便见一见你们。有什么事情就快些说,我就今晚有空,过时不候呀!”

    “是,是,那是自然!”曲端对那汉子极为恭谨:“白家叔父您能拔冗留给我一个晚上,便是天大的面子,哪里还敢耽搁了!”

    “你也莫要太客气了!”那汉子笑道:“我记得你们两个一个是朱家,一个是曲家吧?你们家的长辈都是社中多年的老兄弟了,大家休戚与共,能帮得上的肯定会伸把手,有什么话就直说!”

    朱正良见那粗豪汉子旁若无人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喜,低声询问一旁的朱文斐:“来者何人?口气这么大?”

    “他叫白河,中左所联合机械厂的厂长,也是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周大首领。你知道鸟铳吧,兰芳社所出产的铳管有八成都是用他们厂出产的机床制造出来的!而最大的军器生产商淡水制造局他也有股份!论起在兰芳社中的地位,比裕和只高不低!”

    “可,可是看他这样子,完全看不出来也?”

    “英雄不问出身低嘛!”朱文斐笑了起来:“你以为裕和的龚先生以前是干什么的?咱们家没有攀上周大首领前,也只是嘉兴寻常富户,哪有今天的样子?”

    “船家,人已经到齐了,可以开船上酒菜了!”

    这边朱家叔侄二人密谈,那边曲端吩咐开船。只见那花舫滑入秦淮河中,四人身旁,各有妙龄歌妓依偎,劝酒布菜曲意奉承,船外河面上月光如水,暖风缓吹,夹杂着脂粉的香气和悠扬的歌声,仿佛不在人间。

    须臾之间,已经是酒过三巡,曲端轻击了两下手掌,歌妓纷纷退下,他捋了一下颔下短须笑道:“时候不早,要谈正事了,文斐兄,是你说还是我说?”

    “一事不劳二主,还是曲兄你说!”朱文斐笑道。

    “那好,那小可就斗胆说上几句!”曲端神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眼下正是八月,再过一个月就是秋粮收割,新谷上市的日子了。三位也知道,这几年苏松常这一带的米价年年攀升,所以不光是江西,就连江北的米也多有运来的。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这一代人口不断增加,像金山卫和周边十多个市镇加起来的人口已经有接近三四十万,这么多人要么是工匠、要么是商贾、要么是小工,反正都不是种地的农夫,他们要吃的粮米多半都要从外地运来;其二便是因为白银大量流入,这五年来每年从金山卫运出的生丝、茶叶、桐油、布匹等货物价值不下五百万两,而运进来的各色货物却还不到三百万两,两边一抵扣,每年流入的白银就有近两百万两,这么多银子进来,自然是物价腾贵,米价更是不会低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控制米价,确切的说是将今年秋粮的价格打下去!”

    朱正良在旁边越听越是不对,便开口问道:“曲兄,你方才不是说棉花的事情?怎得又转到粮价来了?”

    “正良兄!”曲端笑道:“你且耐心些听我讲,我问你,常州有多少棉农你可知晓?”

    “这如何知道?”

    “我却知道!”曲端沉声道:“我曲家干收购棉花这行已经有四代人近百年了,常州去年出售棉花的农户中超过三十斤的,共有三千三百二十五户,最大的有棉地四百二十亩,最小的只有三亩五分。正良兄,你觉得我曲家有办法让这三千三百二十五户使用新品种的长绒棉吗?”

    “恐怕不能!”朱正良迟疑的摇了摇头。

    “不错,不要说我曲家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