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8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理曼、穆罕穆德在您的名字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呢!”

    黑人太监已经离开很久了,周可成依旧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尼罗河。杭。杜阿将周可成的住所安置在一位埃及富商的庄园,整栋房子用暗金『色』的努米底亚大理石砌成,由于泛滥的缘故,尼罗河水已经淹没了别墅下的大部分石阶,直抵窗下。几只纸草船划过,船上的埃及人一边随着鼓声起舞,一边将祭品投入河中,以祈求神灵洪水退后将更多的淤泥留在砂土上,以获得更好的收成。也许数千年前,远古的埃及人也是这样向奥西里斯(古埃及农业和植物之神)和伊西丝(生命、魔法、生育之神,据说尼罗河水的泛滥就是她为丈夫奥西里斯哀悼时流下的泪水)祈祷,时间在这里仿佛是凝固了,数百年后还会有人记得自己吗?

第七百三十三章 吴伯仁的烦恼() 
“父亲!”

    周可成回过头来,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儿子年青的脸上,仿佛一面镜子,映出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有这样的儿子自己又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想到这里,方才心中的感慨已经烟消云散,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道:“镰成,你想不想在埃及呆几年?”

    1571年夏,南京户部。

    知了!知了!

    窗外老槐树上的知了发出的叫声几乎连成片,吴伯仁有些烦躁的抬起头来,虽然屋内四角铜盆里都堆满了冰块,但他还是觉得心底一股股火气在往外冒。他有些烦闷的将手中的『毛』笔往桌上一丢,站在一旁侍候的户部员外郎见状赶忙上前问道:“大人,怎么了?”

    “把外头的知了赶赶,吵死了!”

    “是,是!”

    吴伯仁一开口,院子里立刻动了起来,不过转眼功夫,十几个小吏便拿着竹竿,拍打起院子里那几颗老槐树上的知了了,可知了声并没有随着他们的拍打而变弱,反而更加响亮起来,仿佛是在嘲笑人类的无能。吴伯仁烦闷的站起身来,将几案上的账薄文书扫落在地:“没用的东西,还不来人把那几棵老槐树都给我砍了!”

    “是,是,来人,快拿斧头来砍树!”那员外郎忙不迭喊道,他也不知道今天吴大人是哪根弦搭错了,脾气这么不好,按说往日里他挺好脾气的呀?怎么今天突然看谁都不顺眼?不过上官说的自然是对的,更不要说这位吴伯仁吴大人了。

    看着手下那副噤若寒蝉的样子,吴伯仁突然感觉到一阵无力,他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什么时候自己怎么变成这个样子,难道如周可成说的那样,权力带来腐败,无限的权力带来无限的腐败,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便权力改变了。

    “大人,树都砍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看着属下小心翼翼的样子,吴伯仁无力的摆了摆手:“就这样吧,我今天有点累,就先回去了,剩下的明日再说!”

    “是,下官恭送大人回府!”那员外郎赶忙让到一旁,向吴伯仁长揖为礼。

    在南京的每个人都知道,大明权力最大的人是辅佐朝政的摄政申王殿下,但众所周知申王并不喜欢南京,用他自己的话说南京这地方冬天是个大冰窖,夏天是个大火炉,加上他在海外又有许多领地要管,所以一年到头他呆在南京的日子屈指可数,而天子年岁又小,身边又没有有力的宦官,所以大明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外朝几位相公的手中。而无论南京人如何划分,吴伯仁都是属于那几位之一,甚至有不少人还认为他才是外朝的真正首领,原因很简单——兼任户部尚书和公债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他掌控着朝廷的钱袋子,如今的大明朝,没有什么都可以,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行的。

    但被世人认为掌控着大明命运的吴伯仁却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随心所欲,原因很简单,在他执掌户部这几年以来,他发现朝廷所负担的公债数字在以每年一成半的速度增长,从靖难战争结束时的一千零九十三万两千五百三十五银币已经增长到一千四百七十三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银币了,而大明眼下一年中央的收入扣除支出是负九十三万七千两,这还是拖欠宗室外戚大批俸禄的结果。

    与大明中央财政日益窘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松常三州经济飞速增长,由于长江流域内河航运的高速发展,位于长江入海口的这块土地的纺织业、金属冶炼、机械制造、造船、航运、海外贸易、建筑、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仅以金融为例,每年大明发行的公债有七成以上都是在松江府的公债交易所包销的,昔日闻名海内的晋商、徽商、广商、闽商在这三州的海内外商人面前无不黯然失『色』,财富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这块土地汇集,日本的大名、豪商、朝鲜的松商、东番的酋长、南洋的国王、巨贾,无不以在黄埔江畔拥有一栋自己的庄园为荣,投资办厂的更是大有人在。这三州的土地价格早已是匪夷所思,就拿吴伯仁自己为例,靖难战争结束后,他在黄埔江畔买了大概八十顷地,按照现在的地价,这八十顷地价足够买下小半个南京城。像吴伯仁这样最早一批跟随周可成的人,他们在短短二十年内积聚的财富足以和莫卧儿皇帝、大明天子比美。

    而高度集聚的财富又同时伴随着惊人的贫穷,仅仅江南制造局就雇佣着超过二十万工人,这些工人都是除了自己的双手之外便一无所有之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这里绝不是一句空谈。

    以吴伯仁的头脑,他当然能看出如此巨大的繁荣后面隐藏的危机。他也曾经数次劝说周可成是否可以放缓一下脚步,以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即便如何挥霍都足够了,那何不与朝廷同始终?或者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以。像这样下去,与在漏舟之中痛饮又有什么区别?而这一次周可成却一反常态,拒绝了吴伯仁的劝谏。

    “难道大人是已经老了?老的听不进忠言?”想到这里,吴伯仁禁不住叹了口气。

    “老爷!”香二娘迎了上来:“徐先生来了,妾身让他在书房等你!”

    “文长来了!”吴伯仁闻言大喜:“二娘你让厨房做道鱼生,再拿一壶绍兴黄酒送到书房来,文长最喜欢这个的!”

    “是!”香二娘应了一声,她犹豫了一下:“老爷,我看徐先生这次像是有事而来的,您要小心些!”

    “小心什么!”吴伯仁笑道:“他徐文长在松江每日忙的脚不沾地,来我这里肯定有事!他难道还会夺我这个差使不成?”

第七百三十四章 分歧() 
吴府书房。

    “文长兄!别来无恙呀!”吴伯仁满脸堆笑,向书桌旁站起身来徐文长拱了拱手:“你在松江府那边每天日进斗金,怎么今天有时间来我这里?”

    “日进斗金是不止,可惜不是为我挣得,为的是申王殿下,为的是大家!”徐渭笑道:“今天来南京,也不是受殿下之命,是来告诉你一件事情!”

    “一件事情?什么事?”

    “运河已经通航了!”徐渭压低了嗓门:“老虎就要下山了!”

    “运河?老虎?”吴伯仁一愣,脑海中闪现出一件往事来:“你该不会说的是那条运河吧?”

    “还能有哪条,就是埃及那条!”徐渭冷笑道:“这下我们的舰队总算是可以直接进入地中海了,镰成公子在那边苦苦干了三年呀,真是能吃得苦!”

    “殿下真的要亲自出马?”吴伯仁问道。

    “当然!”徐渭笑道:“殿下这『性』子你还不知道?勿遗子孙忧嘛!”

    “万里之外的一群蛮夷,遣一偏将领万人,再招募一些当地人马就是了,殿下却要亲征,这不是以宝珠弹鼠吗?”吴伯仁叹道:“九边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呀!”

    “好了好了,我就知道你吴伯仁说不到三句话肯定会提到九边!”徐渭笑道:“你老师又写信找你哭穷了?我就搞不明白了,北直隶、辽东、陕西、山西几个省的财赋,还有南边一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协饷,江南制造局的各『色』火器成船成船的运到天津,打那些盔甲都备不齐的鞑子还不行?又没人让他直捣黄龙府,杀到捕鱼儿海,守守边,把篱笆扎紧点而已,至于吗?”

    “鞑子哪有那么好对付的!居无定所,流徙不定,九边绵延数千里——”

    “打住,打住!《备边策》我也读过!”徐渭打断了吴伯仁的话头:“伯仁,那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你还抱着不放,现在北边那些 藩王、勋贵都被一扫而空,他们的田土要么收为官田,要么分给边军军户。更不要说这几年光是我们这边送过去的旧式火绳枪就有五六万支,分摊下来每个烽燧都有好四五枝了吧?俺答汗才多少人马?撑死十万骑,人口不当一大郡,死伤个两三千人就撑不住了,胡汝贞一无人掣肘,二甲仗犀利,要是这样他都守不好九边,就早点请辞,把现在的兵部尚书调去,我就不信还不成了!”

    “好,好,那就不提九边了!”听了徐渭这番抢白,吴伯仁颇为不喜:“文长,殿下要出外远征,有什么安排?”

    徐渭笑道:“圣上出征,自然是太子监国啦!”

    “太子监国?你是说镰成公子要来南京?”吴伯仁顿时紧张了起来。

    “呵呵,伯仁我就知道你会紧张!”徐渭笑了起来:“你放心,监国的是遇吉!镰成公子要留守埃及,那条运河让别人守大王怎么放心?”

    “那日本呢?”吴伯仁问道。

    “日本,有由衣娘娘在你还不放心?”徐渭笑道:“伯仁,我知道你的心思。你放心,今时不同往日了。你看看黄浦江两岸有多少倭国豪商的房子货栈?那些工厂也有他们的股份,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他们比谁都想当大明人。就算真的闹起来了,光是苏松常三州的财富、军械,三日之内就能有大军十万,又有大把带路党,弹指可灭!”

    “文长,你就是太乐观了!”吴伯仁冷笑道:“照我看,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我们兰芳社的麻烦不在倭国、九边,而在黄浦江两岸的那些工厂作坊里!上百万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日不做便无有衣食,一旦生变,你怎么办?别忘了,江南制造局里可是什么都不缺呀!”

    “伯仁呀伯仁,你就是想的太多了!”徐渭笑了起来:“以苏松常的繁荣,那些工人只要肯出力,粗茶淡饭还是有的,逢七逢十还能吃点荤腥,比农民还是强多了吧?而且农民一旦遇到水旱之灾就只有饿死,在工厂可不用担心这个,就算江南大旱,还有海外的粮食。论米价,苏州府比北地很多地方还便宜的多呢!”

    正当此时,香二娘送来了鱼生与黄酒,屋内的气氛缓解了少许。吴伯仁吃了口鱼生,放下筷子:“文长兄,我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商量!”

    “什么事?”

    “就是商税的事情!”

    “商税?”徐渭放下酒杯:“苏松常是殿下的封地,商税和朝廷无关呀?”

    “我知道,但是眼下朝廷入不敷出,如果这样下去不行,所以我想是否可以划分一二,说实话,苏松常的对其他地方的资金吸收的也太多了吧,适当分润一点给朝廷也是应该的吧?”

    “伯仁,你不是开玩笑吧?”徐渭站起身来:“朝廷钱不够用要么节流,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