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郧却苦笑一声,沉吟了半刻,才有些犹豫的说,“我可以交出一小半,大约二三百人,这些都是郭祺勋将军的部下,是在攻打汶川县城时受的伤,红军在撤离前交给了我,但是目前还无法移动”。

    竟然还有这等事,连老蒋都吓了一跳,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郭祺勋袭击汶川一战,他也有耳闻,虽然战斗规模大不,却打得红军损失惨重,要不是郑元兴红旗师及时赶到,连张国焘本人都难逃一死,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愿意留下重伤的川军,红军肚量也太大了。

    尤其刘湘也是一惊,映秀镇一战,川军算是丢脸丢大了,三四万川军,在占据地利的优势下,竟然被一万多红军打得全线崩溃,要不是他的飞机坦克及时赶到,恐怕根本挡不住红军所向披靡的锋芒。

    唯有郭祺勋部为他挣回了脸面,一部二千人的偏师,竟然打得张国焘本部大败,就是红旗师赶到,红军高达七八千,也只打了一个平手,一夜之间成了英雄,居然还有几百伤员幸存,太令刘湘意外了。

    与几百个川军英雄相比,几个红军伤员就不算什么了,刘郧能及时救治这些伤员,真是善莫大焉,刘湘一脸惊喜,很激动的问到,“他们怎么样,都还活着吗,什么时候才能脱离险境,究竟有多少人?”

    看着喜出望外的刘湘,刘郧也终于在暗中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这次多半渡过难关,于是很简明扼要的说了一下,“一共二百七十三人,都已初步的渡过了危险期,但是在之前的救治时死了十多个”。

    刘湘也是脸色一黯,刘郧已经做得够好了,映秀镇一战,川军伤亡总数高达二万,直接战死八千多人,重伤四千多人,依川军医护人员统计,这些重伤的官兵们,到了最后顶多能活下来一半左右。

    老蒋可不像刘湘那么好说话,被川军的伤员所吓住了,而是一脸铁青,将手中的文明棒一顿,声色俱厉的质问,“除了这几百的川军伤员,应该还有几百红军伤员,你是不是应该将他们全部交出来?”

    看见刘湘不说话了,刘郧可就不怕老蒋了,这里毕竟是川军的地盘,老蒋的中央军再厉害,还能开到川西来,当然在表面上不能让他下不来台,于是哭丧着脸,有些无可奈何的说,“委座,请恕职部无能,川西县虽小,如今却颇有外国友人,以及红十字会的人”。

    老蒋也是一僵,这厮是心黑手辣不假,就是有一个好毛病,就是太要脸了,最怕事情闹大,更怕闹到国际上去,一听说有外国人和红十字会,立马就变脸了,于是一脸笑容可掬的安抚,“亦诚,你是我的好学生,你做的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国际影响”。

    正当刘郧暗暗抹汗的时候,刘湘还没回过神来之际,老蒋突然和颜悦色的问到,“那个,你们川西县的医药,嗯,以及医护人员够吗?我决定了,即刻从南京调集医护人员,坐飞机援助川西县”。

    刘湘才真的傻了,半天也没闹明白,灌县还有四千多川军伤员,亟待医药救治,怎么就为了川西县这点伤兵,就要从南京调集医药力量援助,难道就因为刘郧是天子门生,自己是杂牌军的缘故。

    看到刘湘的傻样,刘郧也是一惊,万一今后这厮记仇的话,别说增调医药力量救治伤员了,别暗中捣乱就算好的了,连忙微笑着帮老蒋圆场,“委座,川西县是需要医药援助,但是灌县更需要啊”。

    刘湘的脸顿时微微一松,老蒋却是一怔,似乎有些没听明白,刘郧连忙边眨眼睛,边提醒到,“刘主席在映秀镇一战,歼灭了张国焘的主力,我川军的伤亡人数也不低,有大堆的伤员需要救治”。

    老蒋眨巴眨巴眼睛,装出一副没听懂的样子,他又不是傻子,川军伤亡惨重怎会不知道,问题是他为什么要帮刘湘,那些医药难道不要钱吗,至于为什么要增援川西县,只是为了刷国际名声好不好。

    看着刘湘眼巴巴的望着老蒋,刘郧知道自己不出力的话,老蒋多半是敷衍了事而告终,几千生命如此结束也不好,于是亮点干货给委座瞧瞧,“红军伤员是可恶,丝毫不知委座与刘主席的仁德”。

    “然而,归根结底,还是张国焘等红军头领的错误,现在正值川军大胜,也多半打掉了他们的侥幸,从此不会再有赤化全川的妄想,所以眼前正是一个机会,一个彻底解决川内红军的大好机会”。

    “彻底解决川内红军”,这可是刘湘与老蒋梦寐已久的好事,顿时都来兴趣了,不由心中大动,一边飞速的开动脑门,希望由他们自己想出办法,一边微笑的点头示意,让刘大官人继续他的下文。

    刘郧在心中一声暗叹,为了救治伤员,并让红军顺利北上,只好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来,“俩位师长,你可能也知道,川西高原紧临藏区,地形复杂,气候严苛,外加人口稀少,绝非久居之地”。

    “职部曾听闻瑞金的中央红军,已经逼近大渡河,而西康刘文辉部,因地贫民弱,绝非红军的对手,所以两部红军会师就在眼前,之后他们愿意进藏,反倒是好事,就怕他们孤注一掷,再攻城都”。

    “什么?”刘湘不由大惊失色,不由自主的跑到大地图前,正是川军作战指挥所用的,五万分之一全四川地形图,按着红军进军的路线移动,最后将手指定在大渡河的安顺场附近,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第155章 川军特使() 
对红军的下一步动作,老蒋也颇有兴趣,也拉着刘郧在地图边研究,看到刘湘的惊疑不定,于是回过头来问刘大官人,“亦诚,依你看,红军会在哪里渡江,是安顺场这个渡口么,还是其他的地方?”

    刘郧拿着指挥棒,毫不犹豫的沿着安顺场往上,直指雅安与康定之间的泸定桥,十分肯定的说,“大渡河安顺场虽是古渡口,但是可用的船只有限,翼王石达开就因此败亡,红军不会不吸取教训”。

    “因此,只有分两路,一路从安顺场撑船渡江,但是人数规模应该不大,正好沿江奇袭泸定桥的北侧,另一路派出精锐的前锋,直指泸定桥的南侧,双管齐下泸定桥必失,红军主力必安然渡江”。

    老蒋与刘湘面面相觑,大渡河天险就如此容易跨过,简直不敢相信,就在此时,有一川军参谋进来,准备递来一张电文,似乎还是特别机密的消息,自然不希望刘郧或老蒋看见,所以又有些迟疑。

    刘湘主席是何许人,对于机密消息的内容,早已猜到了几分,于是笑骂了部下一句,可能不想让老蒋误会,随即命令他当场读出来,川军参谋只好照办,赫然写着“泸定桥失守,红军主力过江”。

    一时之间,老蒋与刘湘大惊失色,定眼看着刘郧,简直不可思议,这厮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误打误撞,好在刘主席很快恢复了过来,顺手接过了电文,镇定自若的挥了挥手,让川军参谋自己退下。

    刘湘仔细看了看电文,再掐指算了一算,红军真正占领泸定桥的时间,应该在30个小时之前,还是趁着夜色袭击的,由于地处西康地区,消息传递还有延迟,所以等川军接到消息,已经晚了很多。

    30个小时,就算红军的速度再慢,铁索桥通过一两万人,还是很轻松胜任的事情,刘湘不由一阵心力憔悴,争霸天下的雄心,也不禁消退了几分,刘郧有一种错觉,刘主席似乎瞬间就老了许多。

    可能见惯了红军的奇迹,老蒋反倒不奇怪,对于刘湘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在他的眼里,川军就是一群杂牌军,明明战斗力不行,还自以为天下无敌,如果红军这么好对付,他的中央军早就解决了。

    不过在老蒋的眼中,刘郧这厮才是一个奇怪的人,在陆军大学培训的时候,德国教官对这厮极为推崇,当时还以为是侥幸,后来联合研发新型坦克,又屡立奇功,也只是认为这厮擅长机械研究而已。

    时至今日,刘郧刚说红军必过大渡河,立马就传来红军已经渡河的消息,从这一点来看,这厮简直就是诸葛亮在世,老蒋顿时越看越满意,不由想起了他的参谋长,有“今亮”之称的白崇禧将军。

    然而就在此时,刘郧却被吓得魂飞天外,全身冷汗淋漓,因为他突然记起红军过泸定桥,是在1935年5月底,而现在也就5月10日左右,应该是在半个月之后才对,幸好红军已经渡过了,若是因他胡言乱语,导致红军真成了“石达开第二”的话,就真是百死莫赎了。

    就红军的历程来看,已经出现偏差了,指不定今后的全球局势演变,会面目全非,刘郧在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看来以后还是少发点意见了,此时刘湘也想清楚了,能与红军和解的话,一定要和解。

    刘湘全然不顾老蒋就在面前,一把抓住刘郧,目不转睛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你也是四川老刘家的人,绝对不希望家乡父老,被杀成一片血海,有什么办法都说来,老叔我重重有赏”。

    老蒋很想说他有办法,可是话刚到嘴边就缩回去了,川军与红军大火拼,对他来说是好事中的好事,哪里肯帮刘湘渡过难关,于是默默的喝茶,静观其变,他也想知道刘郧这厮,究竟有什么好办法。

    刘郧也知道关键时刻来临了,究竟是皆大欢喜,还是血流成河,就看他如何将刘湘说动的同时,让老蒋不至于太反对,于是沉吟了片刻之后,才慢慢的说到,“委座曾说过,但凡战争一事,历来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同理对目前红军而言,政治解决才是正路”。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老蒋也傻了,是他说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基本每次围剿根据地前都会说,但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刘郧的思路,绝对不是什么“争取民心,瓦解其内容”的新思路。

    刘郧略略梳理了一下思路,渐渐的将一些闪光的碎片,拼凑成了一个完整的蓝图,而且越说越顺溜起来,“从军事上来讲,我们川军已经取得军事上的初步胜利,经川北战役、嘉陵江战役,以及才结束的汶川战役,川内红军只有向川西高原,或青藏高原败退一途”。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川军目前最头疼的是,红军的韧性太大,就算我们胜利了,他们只要不认输,就会烦不胜烦、扰不胜扰,一有机会就会来攻城略地,最终大家都别想发展或安稳了”。

    看到刘湘与老蒋有些不赖烦了,刘郧只好加快进度,直接将答案公布出来,“本来是很难解决川内红军,然而中央红军一到,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因为一山不容二虎,而且我也不怎么看好张国焘”。

    这话说得够直白,蒋刘俩人一愣,顿时恍然大悟,尤其刘湘突然想起一事,就是在雅安的西侧,所设立的芦山…天全防线,以及刘文辉在康定设立的大杠山防线,是何其之蠢,这不是逼虎跳崖么。

    刘湘刚想下令川军,准备让出芦山与天全,却又想起一事,刘郧准备如何利用俩虎相争,老蒋刚想插话,就被他毫不客气的打断,时间很紧迫,关系到川军的未来与前途,直要刘大官人尽快回话。

    刘郧就将原来的时空,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用他自己的话,进行阐述了一遍,“张国焘这厮骁勇善战,若是遇见一般的等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