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风之三国-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

    曹军虽于白马、延津两败袁军,但是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整体局势仍对曹军不利。

    skbshge

第214章 时光如流水() 
七月,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叛归袁绍。袁绍派刘备领兵与刘辟寇骚扰许都以南,关羽得知后从曹操处逃亡归至刘备处助之。刘备带兵到汝南,联合黄巾余党龚都,众有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所杀。曹操派遣曹仁来攻击刘备,刘备战不利而逃,投奔刘表。

    九月,两军会战,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坚壁不出。袁绍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军,形势开始对袁绍有利。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

    沮授提醒袁绍,“可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止曹操偷袭。”

    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袁绍因之前韩荀和刘备袭击许都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事有凑巧,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

    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后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人衔枚,马勒口,换袁军军装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

    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

    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一支轻骑救援乌巢。

    由于曹操预留兵力精且多,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

    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袁绍狼狈不堪的逃到部下蒋义渠营帐中时,握着蒋义的手,无比伤感地说,“我把自己的脑袋都交给你了。”

    官渡败后,不少人都认为田丰将会受到重用,田丰却不以为然,解释说,若是如出兵打胜了,袁绍心情好还会赦免了他。如今兵败,定然迁怒于他,他必死无疑。

    身为上位者的权威不能被挑战,能力不能被质疑,果然,心胸狭窄的袁绍回到邺城,下令杀了田丰。

    刘备前来投奔刘表,刘表亲至郊外迎接,待以上宾之礼,又给刘备补充军队使其驻屯新野,刘备遂暂栖于荆州。

    就在这一年,一个历史名将前来投奔智弦,可惜智弦在进化中,根本无法处理政务,一应事物都是由赵云、刘铉、太史慈、刘星、顾渊等人商议决定,得知来投奔的人是锦帆贼甘宁,众人大喜,如此水师和海商队就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甘宁也正是因为见到智弦强大的海商队队伍这才会前来投奔。

    因为智弦的突然进化,使得整个青州在这天下争霸最重要的时刻,却不得不表露出退出天下争霸的态势。这点让刘铉等人很是惋惜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终究只是臣子,不能越过智弦自己做出决定。

    公元200年就这样过去了。公元201年,袁绍败退而回后,聚拢星散士卒,攻打各叛离的郡县,各地便又都安定了下来。

    同年刘璋接替其父刘焉平定赵韪之乱。赵韪为益州大吏,深得益州人心。刘焉入蜀之初,曾招集自南阳等地流入益州的难民,组成一支军队,号称“东州兵”。刘璋继父任益州牧后,因性格懦弱,待下宽厚无威,东州兵常常倚势欺凌当地土著居民,刘璋不能约束。赵韪因益州百姓怨恨之心,起兵反叛,拥兵数万,与刘璋为敌。蜀郡、广汉、犍为等地纷纷响应,势力甚盛。赵韪围攻成都,东州兵恐一旦失败被诛,奋勇力战。赵韪败退江州,被追兵杀死。赵韪之乱于是平定。

    这一年可以说是天下比较平静的一年。

    公元202年,春季,正月,曹操率军驻在谯县,又进驻浚仪,挖掘睢阳渠。曹操派使者用太牢的规格祭祀已故太尉桥玄。

    夏季,五月,袁绍去世。

    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后妻刘氏偏爱袁尚,经常在袁绍面前称赞袁尚。袁绍想让袁尚作自己的继承人,但没有明说,就把长子袁谭过继给自己已死去的哥哥,让他离开邺城,去担任并州刺史。

    沮援劝阻袁绍,“世人常说:一万个人追逐一只野兔,一个人捉到后,其他人即使贪心,也全停止下来,这是因为所有权已经确定。袁谭是您的长子,应当做继承人,而您却把他排斥在外,灾祸将由此开始。”

    袁绍狡辩,“我想让儿子们各自主持一州的事务,以考察他们的能力。”于是,他委派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

    逢纪、审配一向被袁谭所忌恨,辛评、郭图则拥护袁谭,而与逢纪、审配有矛盾。等到袁绍死后,众人都认为袁谭是长子,打算拥立他继承袁绍。审配等人担心袁谭掌权后,会受到辛评等人的报复,就假传袁绍的遗命,尊奉袁尚做袁绍的继承人。袁谭自并州赶来奔丧,不能接替父亲的职位,就自称车骑将军,驻军黎阳。袁尚拨给袁谭很少一部分兵力,而让逢纪去跟随他。袁谭请求再增加兵力,审配等人商议后又予以拒绝。袁谭大怒,杀死逢纪。

    skbshge

第215章 人质() 
秋季,九月,曹操渡过黄河,进攻袁谭。袁谭向袁尚求救。袁尚留审配守邺城,亲自率军去救袁谭,与曹操对抗。两军交战数次,袁谭、袁尚连续失败,只好退守营寨。

    袁尚派遣他所委任的河东郡太守郭援,与高干、匈奴南单于一起进攻河东郡。袁尚又派使者到关中去,与马腾等将领们联系共同起兵,马腾等都暗中答应。郭援率军进攻,一路所经过的县城都被攻下或者归降。河东郡官员贾逵守卫绛县,郭援猛攻不止,城将陷落时,城中父老与郭援约定:不杀害贾逵,他们就投降,郭援答应了。

    郭援想让贾逵做他的将领,用武力相胁迫,贾逵毫不动摇。左右的人拉贾逵的衣服,让他叩头,贾逵厉声叱责,“哪有国家官员向贼人叩头的道理!”郭援大怒,要杀死贾逵,有人伏在贾逵身上,以保护他。

    绛县的官民们听说要杀死贾逵,都登上城墙,高声喊道,“如果背弃誓言,宁可大家一起拼死!”

    于是郭援把贾逵抽到壶关,关在地窖里,用车轮盖住洞口。贾逵对看守们说,“此间难道没有一个英雄好汉,而使义士死在地窖里吗?”有一个叫祝公道的壮士听到贾逵的话,就在夜里前去把贾逵偷偷救出来,打开刑具,放贾逵逃走,没有讲出自己的姓名。

    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在平阳包围南匈奴单于,未能攻陷,而对方援军已经到达。钟繇派新丰县令、冯翊人张既劝说马腾,为他分析利害。马腾听后,犹豫不决。

    部下将领傅干对马腾说,“古人说过‘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曹操尊奉天子,平定暴乱,法纪严谨,政治清明,上下听从命令,可以称为顺德;袁氏家话族倚仗势力强大,犯上作乱,勾结匈奴来侵掠中国,可以称为逆德。如今将军已尊奉朝廷,却又暗中骑墙,想坐观成败。我恐怕等到成败定下来之后,曹操奉旨问罪征讨,将军将第一个被杀!”

    马腾听后十分恐惧。傅干乘机建议,“明智的人能转祸为福。如今,曹操与袁氏家族相持不下,而高干、郭援合力进攻河东郡,曹操虽然有万全之计,也无为挽救河东郡的危局。将军假如能在此危急关头领军征讨郭援,内外夹击,必能取胜。将军这一举动,既斩断袁氏家族的臂膀,又解救了河东郡的危急,曹操必然深深感激将军,将军的功名将无人能够相比。”

    马腾被说服,于是派儿子马超率军一万余人与钟繇会合。朝廷任命马超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伐郭援、高干等。郭援亲率大军渡过汾河时,马超率领自己的军队在郭援渡河过一半的时候截杀。作战过程中,马超的脚部中箭受伤,用布裹住受伤的脚,继续领军作战,大破袁军,马超部将庞德亲手将郭援斩杀,随后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因此次英勇作战,使得马超被后世称为“虎臣罴士”。

    曹操北攻袁氏,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骚扰曹操,影响他的攻略。刘备兵指叶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前去抵挡。刘备突然放火烧去自己军营,向后撤退。夏侯惇等率军追赶,裨将军、巨鹿人李典劝说,“刘备无故撤退,我怀疑定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密,不能追赶。”夏侯惇等不听,命令李典留守而自己领兵追赶,陷入埋伏,大败。李典率军援救,刘备军力过少,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不得不退军。

    刘备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刘表没有采纳。刘备已在荆州数年,自觉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遂有“髀肉之叹”。

    同年,曹操发下公文,要孙权派自己的弟弟或儿子到朝廷作官,其实说白了就是索要人质,同时,曹操也派人对青州的智弦所部发下了公文,要求刘景或者其第刘晟前去作为人质。刘晟是刘景的亲弟弟,取名晟其意就是为了成全代表“日”的刘景。

    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

    最后还是周瑜立场坚定,支持孙权,坚决反对送人质,提出,“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的边上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