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风之三国-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叹了一句百姓无聊、八卦的想象力,智弦不爱搭理。审案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从真真假假的话语之中寻找真相。为了保护自己,所有人或多或少的说一些谎言,而人又有主观意识,会不自觉的带上有色眼镜去看人。

    比如一个老人在车前倒地,在以前,世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车主为富不仁,撞到人了,于是一片声讨。后来,世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老人碰瓷,为老不尊,纷纷唾弃老人。而事实可能就是老人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而车子及时刹住没撞到人,仅此而已。但个人的主观想法总是会让事情变的无比的复杂,更重要的是,人往往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而事实真相往往会被忽视。

    数日后,董勇店铺的伙计和丁律的堂兄及几个交往密切的,私交极好的人都被带来。案子终于真相大白,看着这个案子的案情,智弦都感觉可以写一部小说了。虽然算不上离奇,但也可以称之为复杂了。而这一切都是有心算计和机缘巧合一同编制而成的。按照时间顺序,案情大致如下(你推理出了多少?):

    书生董勇父母双亡,弃笔从商,出门在外经商,近十年没有返回村子。其后马员外根据法律耕种董勇的土地,其后马员外通过官府获得了田契。董勇回家后将马员外告上公堂,但败诉,只获得十两银子。董勇脾气不好,认为丁律贪赃枉法,多有怨言,甚至在公众场合也大肆宣扬此事,此事才会被贾老六这个无赖所知。

    贾老六这个无赖又去赌博,不过运气不好,在不知不觉中,向赌场中放高利贷的人借了三十两白银。贾老六身无长物,为了偿还赌债,于是前去马员外家偷窃财物。因为贾老六踩点不够仔细,行动的时候露了行藏,被家丁、仆役发现,惊动了府中的其他人,在追逐中造成两个家仆丧命。

    贾老六被抓,马员外亲自押去见官,出于恐惧,或者减轻罪责的考虑,贾老六撒谎说是董勇指使。董勇被抓,随后被作为嫌疑人被关押,于是捕快吴墨前去告知董勇之妻李氏。李氏六神无主,于是让管家李伯去疏通关系。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有意思的是事情就是从此开始脱离轨迹。

    李伯带着儿子前去县城找丁律的门路,此时他是真的一心一意想要救出董勇,但是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城中奔波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李伯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遇到在县城落脚暂歇的江湖骗子。

    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管家,带着五十两白银想找门路就家主,这情况怎么能不勾起骗子的贪心,于是这些江湖骗子就开始设局。

    李伯曾经闯荡过过江湖,见识不是普通人能比的,这江湖骗子的套路一出来,李伯就察觉,但李伯却不直接揭破,而是忽然心生贪念。瞬间心生计中计。李伯假装上当受骗,偏偏在言语中好似无意一般点出了这几个江湖骗子的破绽和套路。这几个江湖骗子无比警惕,虽然无法确定李伯是否识破了他们,但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他们非但不敢冒险继续对李伯出手,反而桃之夭夭。

    李伯的谋划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无巧不成书的是恰好自己的儿子李仁和地痞流氓打斗被抓,并被关押在贾老六隔壁的牢房。李伯于是继续布局,李仁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因为第一次坐牢而恐惧,但是李伯很快就和李仁取得了联系。安抚李仁的情绪之后,李伯这才做出了安排。让李仁在离开监牢前对贾老六说出他家的院子中埋藏着五十两白银的事实和位置。

    其后被审讯的时候,贾老六一是为开玩笑,二是为了给对自己下阴手的衙役找点麻烦,于是就说出了院中藏有五十两白银的事情和位置。而事先李伯已经将五十两白银埋藏在那里。衙役果然挖出五十两白银,董勇的嫌疑愈大。

    身处牢狱之中的董勇是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没想到被栽赃陷害,心中虽然不忿,但很快认清了事实,于是开始自救,恰好有一个狱卒是他的发小,而且是一个愤青,是最佳的突破点。通过狱卒,董勇和李氏取得了联系。得知了贿赂成功的“事实”。

    三百两银子存放在哪里李伯都感觉不安全,所以李仁出狱后,李伯就让他带着三百两银子及李氏打的一千两白银的欠条返回家中。

    skbshge

第239章 终审() 
为了避免被他人怀疑,李仁将三百两白银藏了起来,暂时不会使用。同时,李仁与外乡的好友密谋,由其好友前去董勇的店铺,拿着欠条去收钱。准备趁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提走一千两白银,事后又可以将此事栽赃到江湖骗子团伙头上,可以说是没有丝毫隐患。但让李仁万万没想到的是,董勇的店铺掌柜是董勇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有见识,有主见。

    店铺的掌柜对于李仁好友手中的欠条理都不理,直接回应,想要提钱,非常简单,让董勇亲自来提,若是董勇没空就让其亲属带着董勇的手令来提钱,其它的情况一概别想提钱。这欠条不论真假,都是董勇欠他们钱,虽然店铺的钱也是董勇的,但是店铺掌柜只有守财之责,没有替董勇决定钱财使用途径的权利。这欠条是否是真的,这钱怎么还,一次性还清还是分几次还,都去找董勇商量。和店铺无关,和店铺掌柜无关。简单来说就一句话,想要钱?没有!

    李仁的好友不敢把此事闹大,店铺的掌柜又提出要见官,他无奈,只好罢手。不过也因为这一番争执,让不少人看到了他的脸,也为智弦后来断案提供了人证。

    其后,丁律再审董勇,董勇认为花费了一千多两白银,已经疏通了关系,倒也好说好话,但是其后越审越不对劲,发现丁律竟然拿钱不办事,自己竟然会被别人如此耍弄,认定自己难逃一死的董勇于是大闹公堂,怒斥丁律贪赃枉法,辱及丁律祖宗十八代,问候其女性亲属。丁律受这无妄之灾,大怒之下将董勇打入大牢。

    常人受人侮辱,脾气火爆的就行血溅五步之事,更何况丁律可是身为一县县令,又是智弦的小舅子。其火气之盛可想而知,于是下了弄死董勇之心,并呵斥吴墨等人将收受的李氏金钱退还,并判了董勇死罪。

    吴墨前去返还金钱,心中本就不喜,又被李氏怒骂,心下更脑,再看李氏衣冠不整,于是起了邪火,这才失去了理智,意图不轨,不过在李氏的挣扎之下,吴墨应该也很快恢复了理智,否则李氏恐怕难逃一劫。其后早在一旁偷听的李伯察觉到了事情有变,吴墨恐怕不敢行不轨之事,于是选择了一个巧妙的时机闯了进来。

    在李伯隐晦的宣传下,此事一时甚嚣尘上,成为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李氏受此委屈,董勇更怒,于是在愤青的狱卒帮助之下,成功逃出了监狱,不过想要逃出青州几乎是做梦,所以董勇前来智弦这里告状。

    案情说复杂不复杂,说难也不难,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让智弦不敢忽视。其一,最严重的就是县令竟然有权判人死罪,而且会因为私愤而置人于死地。其二,狱卒竟然会偏听偏信,因为心中所谓的正义、公道,释放被判死刑的犯人,而不是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此事。其三,判人死罪的案子,不、应该说是所有案子案卷都显得杂乱无章,所谓的铁证如山就是一个笑话。其四,一个捕快竟然对辖下的地痞流氓的情况都不清楚!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所谓官匪一家不是空穴来风的,双方恰恰是打交道最多的才对。其五,行贿竟然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了事情,百姓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走关系?

    这种种情况无一不说明智弦的统治远没有他所认为的那么美好。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这古代,交通不便,因为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消息滞后,思想、观念狭隘,如井底之蛙。而且县官不如现管,所以士族、宗族等的威望在百姓的心中更高过官府。

    这还是智弦一直默默推行改革的结果,十年之功才这么点成效,这让智弦无比的失望。看来必须要让村民开眼界,为自己的势力吸收源源不断的鲜血,保持自己势力的年轻、朝气。不过当前最重要的是对这个青州,甚至天下瞩目的这个案件进行审判。而智弦也有意将这件案子作为典型进行宣传。

    本案的审判如下:一、县令丁律渎职,判处丁律罢官免职,流放千里,永不录用,赔偿董勇一百两白银。(审判依据见附件一)

    二、捕快吴墨,收受贿赂,非礼李氏未遂,剥夺捕快职位,杖责五十、墨刑,流放千里,永不录用,赔偿李氏名誉损失费五十两白银。(审判依据见附件二)

    三、狱卒,见义勇为,不平则鸣,其情可佳,但身为狱卒,私纵犯人,触犯国法,剥夺狱卒之职,永不录用,羁押三年以做惩戒,另赏赐白银五十两。(不一一写了,反正也不会真的将依据写上来。)

    四、贾老六偷盗不成,造成两人死亡,并攀诬他人,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判处死罪,斩立决。其家三代永不录用。

    五、董勇不积极配合官府办案,咆哮公堂,侮辱命官,并令家人对官府行贿,触犯国法,其情可悯,特判羁押一月,没收行贿赃款,并罚款三百两以儆效尤。

    六、李氏意图行贿,因此事未成,其情可悯,免除其罪。

    七、管家李伯,欺上瞒下,瞒骗官府,私吞主家财产三百余两,判处退还私吞的财物,罚款五十两,并处墨刑,流放三千里,永不录用。

    八、李仁,见利忘义,和李伯合谋,私吞他人财物三百两,判处墨刑,流放千里,永不录用。

    九、李仁之友,和李仁意图私吞他人财物千两未遂,判处罚款五十两,羁押三个月。

    十、捕快……

    涉案人员几乎都受到了惩罚,而且每个人的惩罚都有理可依。智弦亲自主持,将案件整理成册,包括案件的审理过程,案件的推断,案件的真实案情,案件的审判依据等等,极其的详尽,然后将此册颁布全州衙门。

    skbshge

第240章 国本(上)() 
阳光穿过窗棂,映的整个宫殿亮堂堂,却不刺眼。案件卷宗颁发全州衙门之后,智弦也开始着手完善相应的律法,并将刘景带在身边。

    “律法完善你做的怎么样了?”智弦询问了一句。

    “父亲大人,在一众大臣的协助下,儿臣在律法完善的工作上进展顺利,还请父亲大人指点。”刘景早已将自己编订的律法装订成册,呈递给智弦。

    针对案子中暴露的问题,刘景编订的法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死罪审判方面,取消县令直接判决权,想要处死一个人需要郡守批准,并完善了相关程序。防止再出现丁律这样因为私怨判处他人死罪的事情。二是完善了越级告状及不服判决请求上级官府重审的制度。以防止狱卒再私纵罪犯。三是官吏若是自己或者家人身患重病,可以请求官府予以补助的制度,这样就可以让官吏更好的做事,消除后顾之忧。

    智弦看了只摇头,刘景脸上的笑意顿时消失了,“还请父亲大人指点缺漏。”

    “你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智弦忽然抛出了一个风马不相及的问题。

    “孩儿认为应是君明臣贤,政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